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品有个重点,在《金刚经》里,佛也提过这个问题,佛说:「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一切众生本来自我解脱的,本来在道中。因为我们不能得解脱,《金刚经》最后提出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怎么去观呢?本来是个大法,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把它变成了小法了。把大止观变成了小止观,所以怎么观也观不起来。这个观是心观,心解脱了是正观。如何心得解脱?要般若正观,也就是正念。如何是非众生?他告诉我们非众生并不就是佛,反过来讲,众生即非众生,也无所谓佛不佛。有个佛的观念存在,就不是佛,又变成众生了。

幻观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行大乘菩萨道,怎么样看众生?我们学佛的人要先检讨一下,普通一提到众生这名辞,我们就想到猪牛狗马,或者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是众生,对不对?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我们就是众生,这是第一。第二,行愿时犯的错误是,大家都知道要度众生,对于自己亲近左右的人,像是父母、夫妻、儿女、朋友,却非常怨恨,度不了自己身旁的众生,只有结怨。这是要好好反省的。

  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都是用众生,到玄奘法师就是用「有情」,甚至有的地方他连有情都不用,而是用「补特伽罗」──数取趣。我们看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众生,就要参考玄奘法师的翻译。在梵文中,众生是指现象,就像是一盆花的花朵,而有情是指花的根,因为众生是因有情欲而来的。到宋朝以后,有时就把两种翻译连起来用,成了有情众生,就把这名词的意义表达了三分之二。不过还有一个意义没有包括:数取趣。所以在《成唯识论》还是用音译的补特伽罗。

  观众生就是观自己,自己观成了,再观一切有情众生。观是真实功夫,硬要止观做到了。例如小乘与大乘共同修法的白骨观和不净观,我几年来大声疾呼,我们在末法时代不要忘了佛的本法。白骨观和不净观真的修好了,显教各种的止观、各种定力三昧,密教的各种法门,就都通了,非常非常的重要。很多密宗画的佛像,脚下就踩着个死人骷髅,莲花生大士手里拿的就是骷髅杖,再不然普贤菩萨手上托的是天灵盖,就是要你先把基础的白骨观和不净观修好了,才能进一步修转化的法门。

  为什么讲到这里呢?修白骨观的人由一根脚趾头开始,把自己观成白骨的修法成就了,然后观一切众生都是白骨。这只是成就了初步止观的观,还没有到达真正大止大观的境界。到达白骨化光,连光也空,与虚空合一,才是白骨观的成就,这还是止观的初步。由此证得各种果位,是小乘的基点,化空以后,由此起行愿,一步一步走入大乘般若境界。

  《维摩诘经》上讲的「观于众生」,就是由这个止观扩充到大的实相法门,不是理论。现在看维摩居士的答案。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这些是佛经常对现象界用的比喻,佛学上有所谓「十比喻」,就是这里用的。《维摩诘经》文字流畅,我们常就这么看过去了。文学境界正是落在有情的情上面,修道的人看到好的诗词歌赋,就不应该被它骗走了,要拿智慧来念。反而是研究唯识这些智慧的学问,却要用情感来看。一切学问成就的巧妙就在这里。

  现在维摩居士用比喻的法门,是比方,不是真的。但是这比喻又是真的,因为是止观的境界,这个印象真达到了,你的定力就够了。他说比如「幻师见所幻人」,幻师是变把戏的,用今天的话是像拍电影时的摄影师。你们都用过照像机,不见得搞过电影,在摄影棚中拍摄一天下来,自己都不知道在搞什么了。我们看到的电影都是他拍下来的,他拍了后只看这个画面,不是在看戏,那个心情是不一样的。幻师见所幻人就像是这个心情。从止观来说,不管你用什么法门,数息、念佛、观想,到了这时候,一幕一幕的境界就出来了,乃至看自己的身体也如此。此时,你不要忘记「譬如幻师见所幻人」,不是真的。认为是真的就被骗了,入魔了。说是假的吗?不是假的,梦幻也是真的。这个里头须要般若了,须要解脱了。

  菩萨观一切众生,乃至观自己的身心,从四念处开始。这四念处是大小乘基础的基础,不能动摇的。我们再提一次:「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要观到自己身心真如幻境,就是正止观了。

  「如智者见水中月」,这里要注意「智者」这两个字。看水中月是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禅宗的祖师们常讲在水边林下行道,中国佛教画观世音菩萨在南海上打坐,都是水观或观水中月,是真实的修法。不过要修过这个法门的师父指导,否则容易走入幻境。在水边或海边看月亮,很容易就忘掉身体了,忘掉了我,忘掉了一切,好像水中的月与我身心浑为一体。观成功后,离开了水月现场,意识上还随时在水月境界中,心境无比清净,无比清凉,立刻得到解脱。但是要注意:譬如幻师见所幻「境」,不要认为自己成功了,那样马上很多妄想境界就来了。书读得愈多的人幻想愈多,比如王阳明的诗:

    险夷原不滞心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扬下天风

  王阳明当时受奸臣刘瑾迫害,要追杀他。他那时正在学天台宗的禅,他逃到一处躲起来,故意留下一对鞋在水边,追杀他的人以为他投水了。这时他心中平静,看空了生死,这首诗的气派极大。飞锡是讲智者大师的典故,大师到了天台山,在两山之间,将锡杖一丢,就乘锡杖而飞过。你看你们个个听得眼睛发亮,在领受这诗的境界,如果修定修观到了这个样子,就已经是魔障了!是什么魔障?文字魔障起来了。你说自己也没有打妄想,但你这境界一起来就是魔障了。所以修止观是不容易的。你虽然没有起男女之欲,也没有求名求利,文字魔也是魔,就障碍住你了。这里讲的水月观等等都是梦幻观,是真功夫。密宗叫作幻网三昧,有专门修这个的法门。在显教有《梵网经》,只提这个法门。

  「如镜中见其面像」,密宗也有这种法门,但是不可以多修。比如在修准提法也偶尔会露一点消息,打坐时坐在镜子前面,自己看自己,不用半个钟头,你身体就没有了。你们听了不要自己去玩啊!玩不好同我没有关系的。这种看自己的法门在密法是大戒,不是有大功德的人不能修的,修不好就是精神分裂。修得好就化身成就,看到镜中的人变成了我,自己这肉体就丢开了,看一切众生就如梦幻。这是提一点影子给你们听,不是全部的修法,只是证明显教的佛经,都是实际修法的真事。

  「如热时焰」,你在大热天时看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像是水一样的的幻像,就是热时焰。佛经上有说,我们人类的水,在饿鬼看起来是火,他不敢喝的,在天人看来又是脏的东西。这就看你从谁的观点在看,所以物质界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我们看到的高楼大厦,在物理大师的眼中就不一样,可见世上东西都是热时焰。你打坐到某个程度会流汗,有时候牙痛,头发胀,那是里面发炎,不是打坐坐出来的,是你身体内部本来有毛病,因为静极了,把里面的病逼了出来,这对身体是有益的,但是因为信心不够,就乱投医。这个时候的用药,同一般的用法是两样的,一般医生不知道,药吃下去更不对,打坐就变成病了。

  热时焰是讲有时你打坐看见了什么境界,自以为得了天眼通,认为看见的都是真实的。当然不是的,是你身体内部所存的热时焰,由于后脑神经的气脉不通所引起的。所谓气脉不是空气之气,是属于血液循环的流行。因为流行不通透,就发出这些光影。有人修止观的,到了眼睛,眼睛发红,到了耳朵,耳朵发炎。这是修止观的热时之焰,是假像,你一概不理就进一步了,就可以得如幻三昧,进去了。

  「如呼声响」,是空谷回音,声音一出就回过来是响。空谷回音,你们去到山野中,如果要躲雨时,不要随便入山洞,佛门规矩是要先拍掌,如果山洞有回音,立刻就要退出来。古代是说这代表了洞中有妖怪,实际上,山洞或是一间房中有回声,代表着空气不能对流。如果有对流,就没有回声,这是科学道理。空气不能对流当然不好,废气容易积聚,容易被闷死,声响的作用在于此。

  念佛、修观音法门的人,碰到这个境界就要返闻闻自性,许多又学念咒子、又学止观、又学听呼吸的人,甚至从印度传过来的,现在全世界流行的超觉静坐,念咒子念惯了,到了相当程度,耳朵里经常听到有人跟你讲话,很多人就这样变神经了,例子特别多。事实上,呼声响的幻观法门是修行上必经之路。搞错了以为是耳通,耳朵里听到跟你讲的事都很灵验,有的人就出来玩神通、卖钱了。了解的话,就要把握《维摩诘经》这一段:「譬如幻师见所幻人」,智者观之皆如梦幻空花。那样你可以修正止观了,那声音也马上就没有了,就会进到自性真空的境界。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就被幻相的声音迷住了,这就是小说讲的走火入魔,这魔都是你自己变的,哪里有什么魔!

  「如空中云」,这个观法在普通地方不能修持,要住山顶的人才能修,要在孤峰上打坐,也不能伽趺坐,要用狮子坐,手撑着,观云海而入定。慢慢自己的身体化作一片云,受阴就空了,很容易进入空幻三昧。

  「如水聚沫」,这修法也真有的,同上面说的水边林下修法不同。据我了解,水聚沫的法门是不大肯传的,因为据佛经上说,这法门是龙宫的修法。不过这消息在《楞严经》也露了一点,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中,就有一位菩萨是修水观的。中国南北朝时有位比丘尼是修水观的,在《比丘尼传》上有记载。这比丘尼在房中作水观,徒弟来叫她吃饭,看不到人,但是整个房中都是水,徒弟就捡了颗小石子投入水中。师父出定之后,觉得胸中痛,像有个东西在里面。等叫来徒弟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就吩咐徒弟,等一下再回去房中,从水中把石子捡出来。于是比丘尼重回房中作水观入定,徒弟捡走了石子,她再出定就好了。你们听了笑,这不是小说啊!是真功夫,你修成了就到了如幻三昧。

  「如水上泡」,这同水聚沫是两个特殊修法,是龙宫的修法,是水族众生修的法门。

  「如芭蕉坚」,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我可算是个笨人,但是又可以说是很聪明。为什么这么讲?我常说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是最聪明的人走最笨的路,一定成功的。聪明的人走聪明的路,百分百失败的,你们很多青年同学都犯这个错误。我当年读佛经,讲芭蕉,当然我是看过芭蕉树的,但是不懂佛经的比喻,就去砍了株芭蕉树,然后硬把它扒开,才看到中间是空的。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