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岔进来讲什么是野狐禅,唐代百丈禅师在江西说法,这说法可不是讲经,是没有经本的。说法等于是现在的演讲,丛林中说法者,在大堂中要登上一个台子坐下,大家站在下面听。百丈说法时,下面有好几百人听法,以当时人口比例来讲,等于现在几万人了。百丈注意到在听众中有一位老人,三年中每会必到,而且每次听完法之后都最后离去。后来百丈就问起老人,老人自称是后山来的狐仙化身,过去身曾经是个出家人,因为说法时说错了一个字,就堕成野狐仙五百年的果报,并且请百丈禅师为他解脱。百丈就问他说错了什么?老人说当年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报应?(你看人家学禅的问话就是那么简单直接,你们学禅的同学问起问题来之啰唆,真把我缠死了。)他回答说,不落因果。就是说,得了道的人不受因果报应了。他因此就受五百年野狐身报应,他尚不知道错在何处。百丈就说,好!你问我!老人就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不昧因果!答案就差一个字,你们去参参看。老人听了立即跪下,自称已经得解脱,并请百丈禅师以出家人礼仪,为他火化遗体,就告辞了。

  第二天,百丈上堂宣布,有位同参道友在后山迁化(死了,离开了这个身体叫迁化),召集全体僧人去做功德,为道友荼毗(火化之意)。僧人就都换上袈裟,同百丈上后山,果然在山洞中有一只死狐,有小牛那么大,就以比丘的礼节将它火化。这就是野狐禅的典故,警惕我们没有悟道的人,不要随便乱谈禅,你谈谈看!变狐狸还算是好的,变成别的更惨,那不要说百丈了,就算再来个万丈也没办法。

  真证得初步禅,见到了不生不灭之地,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的。看花开花落,你说落了吗?没有,年年春依旧,能开能落的那个不在花上。所以禅宗祖师说:「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它生生不已,永远无止尽,也可以说是灭灭不已,能生能灭。

  就说我们这个念头,你们参禅打坐,只想把自己念头按下去,不起妄想,你在生灭法上磨什么?你管它来也好去也好,你知道念头能来去的那个,本没有动过啊!一点不要用力的,念头来了,你按个什么呢?你像是在水中按葫芦,按下去又浮起来,坐了半个钟头,唉,好累!你当然累嘛,你在用功夫按念头嘛!在生灭法里头打滚,心在参加运动会,心累啊。你知道生灭来去本不相关,法本来不生不灭,你懂了就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生而不生,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自然把生灭法切断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叫作进入不二法门,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

  就算你打坐时有个清净的境界,这个现象是生。把腿一放,下座后同以前一样,那个清净的境界没有了,就是灭,这仍是在一生一灭中,说你在修行,那是自欺欺人的话。真修行人要得无生法忍,静也清净,动也清净,醒着,睡眠,行住坐卧,都在清净的境界中,那才可以说大乘佛法算是入门了。生灭是一种现象,不生不灭就不是现象,是心性的自体,要见道才能了解。用唯识来说,生灭是相分;见到不二法门,见到不生不灭而能起生灭的本体,是见分。真见了道,见分到了,生灭心就不起分别了,如如不动入无生法忍,就是自证分。

  我们的心理状况,一切的思想感觉,譬如一池清水,或是平静无波的大海,这是本性。大海起了波浪,每个波浪都是生灭,一个浪起了又消了,下一个浪又起了,就像思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这个是生灭。你觉得是动态,可是也不是动态,波浪是水,平静无波能起波浪的也是水,水的自性没有动过。所以说,「全波是水,全水是波」。

  小乘怕生灭法,硬想把思想妄念灭了,什么都没有了,认为这是得定。其实错了,你思想感觉没有了,那还是个波浪,是什么波浪?是平潮,不是高高低低的潮水,可是平潮也是潮水!如果认为这样是道,是空,是属于小乘的偏见。所以小乘的人不敢动念,如此空定,最多八万四千劫。我们凡夫看好像是很长久了,觉得很羡慕,可是在定中的人感觉只像弹指一般,就像睡了一觉醒来而已。睡醒了还是心动了,还是生灭法,所以不是大乘的解脱。

  大乘的解脱是要知道生灭就是不生灭。我们现在在说、在听、在看,都是念头在生灭。能起生灭的「这个」是没有动的,也没有生,也没有灭。不起分别心,管你生也好灭也好,如如不动,就得无生法忍,入不二法门。这不只是在盘腿时如此,要在入世,尤其在不为自己,为别人忙乱之中,处处体会这点,才是真正修大乘。

  禅宗用文学来表达就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五代时有位李后主,他诗词都很好,不过成本很大,造就一个大文学家而成为一个亡国皇帝。他是亡国之君,痛苦很深,所以诗词就很好。还有一个亡国之君隋炀帝,他也是对文学有兴趣,又嫉妒下面的人文学比他好。不止帝王,几乎所有的领导人,乃至一间公司的主管,都怕下面的人本事比他高。如果不能干的人,主管嫌你能力不够,太能干了又会嫉妒你,这就是人类的毛病。

  五代南唐的冯延巳作了一阕词,讲「吹皱一池春水」,本来水面平静无波,春风一吹,水面就皱起来了。后来他上朝,中主李璟就问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同你什么相干?我们就借用这一句,改成「吹皱一池春水,生灭干卿底事?」。如果用禅宗祖师的手法来说,若有人问:要如何修到无生法忍?他就可能会答:「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下去!」这就讲完了,生灭就是不生灭。

  刚好像我们现在讲经,教室外面的声音很大,都传进来了(此时室外有人大声说话),对你有没有妨碍?没有?好!你从这里懂进去,修行就对了。此心不起分别,外头的吵闹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有什么值得厌恶的。听念佛的声音同吵闹声音一样的,「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如此一笑,佛法就在前面,你还去哪儿找?非烧香打坐不可吗?学佛就是解脱自在。你看,外面现在又不说了,对你一点没有妨碍。如果你起个念头,我们在听经,他在干扰我,那你的心里就起烦恼痛苦,经也听不进,什么都乱了,最好就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的不二法门。嘿!这在密宗来讲,就是传你大手印了!大手印不是武打功夫或气功,大手印就是大心印。


(二)德守菩萨──我与我所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这是第二位起来报告的菩萨,他名字代表了道德成就。任何众生一有了生命,就由根本业力带来了我见,见是观念。如果这个见能够解脱,就差不多了。学佛的人讲无我,都要别人无我,自己还是有我。无我还先别讲,能忘身,忘掉自己身体,就很难了。我每天很忙,有时疲累到了觉得头和脚位置都颠倒了,累到这样程度,晚上还要来这里上课。我是随时准备下一秒钟就倒下去的,充其量走了,根本把身子丢开了,死在医院和死在路上差不多,也不是差不多,是完全一样。该做什么事就要做到死前最后一秒钟,把身忘了,你就没有事了。所以一切烦恼痛苦是由身而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身体这个障碍是非常大的。

  能把身见丢开了还不是无我。真无我是身见、空见都没有了才是。学佛的人要修到无我,谈何容易!学道的人,像你们很多人学气功的,常来问我,我都说很好,这不是敷衍你,是真话。练气的功夫有二百多种,你学不完的,我也没时间教你,都是用鼻子和嘴巴在玩。但是你说能玩到不死吗?没有的,呼吸还是生灭法!吸进来一定呼出去,是不能停留在身体哪一个部位的。想要气住丹田是不可能的,女人尤其不能这么练,会血崩,子宫会出毛病。男人去玩,会把肚子练得又厚又大,算不定跑个什么东西进去,是什么东西不讲了,讲了吓死人。道家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得道了就粉碎虚空,连空都不要了,这不是同佛一样吗?谁叫你去气住那里,还会怕漏气吗?气越漏掉越进来。所以这些练功的人没有智慧,都在自欺。不过我当年也是这么玩过来的,懂了之后,去你的,我没有时间搞这个了。

  因为有我,就有我所。什么是我所?太太是我的,儿子是我的,财产是我的,名誉是我的,全是我的。不信,你把旁边同学的《维摩诘经》拿过来,他一定说这是我的,我所就来了,我之所有。中国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譬如有人借钱给别人,不期望人还,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你用我用都一样。这个人就了不起了,好像得道了。但是牵涉到他的身子就不同了,这个身子还是我的。他只把第二层所有看空,基本所有仍然看不空。甚至有人能在生时慷慨捐出自己的器官给急需的人,这个人可以学佛了。大家能做到吗?还不要讲身子,要你牺牲一点点利益为别人,恐怕都做不到。很多学佛的人,故意逗他一下,要个他喜欢的东西,他马上就没有道了,变成了阿修罗。

  「我所」是由有我而来的,那这个我在哪里呢?我不是指这个肉体,如果医生说你要挖掉眼睛才能保命,你一定同意牺牲眼睛。再告诉你连嘴巴也要拿掉,你也会同意。因为这器官只是我所,不是我。我究竟在哪里呢?这就要找了。佛说了四十九年法,都告诉人无我,到了他要走之前,告诉大家有我。我们只好苦笑,他老人家怎么这样哄人!他一出世,就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到了悟道之后,出来当了教主,就处处告诉人家无我、无常、苦啊、空啊。涅盘之前才说:「常、乐、我、净」,完全相反了。这是什么话啊!其实他没有骗我们,他此时告诉我们,不生不灭所以是常的道理,得到了这个真我,永远是净土,净土就在这里,永远是极乐的。你研究佛的一生,拿来作话头,参究参究就明白了。

  此地,德守菩萨为大家说,我与我所是对立的,凡夫放不掉这个我,所以有我所需要,我的存在……都来了。「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注意,他没有说无我是不二法门,你说有我、无我都可以,这叫不二。禅宗就说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没有名称的,连不二法门都不说了,你懂了就是道。


(三)不眴菩萨──受与不受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不眴是眼睛瞪着,眨也不眨一下,也不左右看,这其中就是修持方法。这位菩萨的眼睛昼夜不闭,像鱼一样。所以敲木鱼代表像鱼一样,昼夜精进。禅宗三祖的《信心铭》有几句话:「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你们学禅的,应该能够随口背来,不用脑子去想。他说,如果眼睛不昏沈,就不作梦了,不止是夜里作梦,我们白天瞪着眼睛都在作梦。心中不起分别念,入不二法门起无生法忍,就不生不灭万法一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