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精英-前程密码-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念和创新。我们的目标是满足中国广大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我将与CFO李廷斌先生、COO董瑞豹先生、董事会成员以及全体优秀员工们一起开展紧密合作,延续孙德棣先生在业务增长和财务盈收方面的卓越成就。”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9月18日,38岁的网易首席执行官孙德棣因病去世,从那时候起,关于丁磊即将复出再次成为网易CEO的传闻就开始满天飞;事隔两个月,传闻变成事实,但引起的新闻效应却很难和当初离开CEO这个位子时相媲美。毕竟,丁磊一直就不曾离开过网易,作为网易的灵魂人物和绝对掌控网易话语权的大股东,丁磊在什么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丁磊先前的“退”和如今的“进”所折射出的深层次含义:丁磊很清楚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己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不仅仅是对于网易发展的过程拿捏如此到位,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丁磊把握的方寸也总是那么恰到好处: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该取的时候取,该舍的时候舍。丁磊清楚地知道他应该去的方向,但是当他在自己的方向上撞上“南墙”的时候,他不会执著地用头撞“南墙”,他会暂时地“妥协退让”,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来绕过“南墙”、翻过“南墙”、从“南墙”下边钻一个“地洞”爬过去。他的聪明之处,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他深得“进退之道”。

  第一部分 除了不安分,创业前稀松平常

  从初中到大学,成绩普普通通;工作三年,业绩平平常常。但却有一个从来不安分守己的性格……
  为重点大学,舍近求远
  丁磊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多聪明和有多智慧的人,特别是十多年间的求学生涯,简直普通得可以,这一点跟搜狐总裁张朝阳、盛大总裁陈天桥、携程总裁梁建章以及百度总裁李彦宏这几位从小就堪称“神童”的优秀学生相比,实在差得很远。
  1971年10月,丁磊出生在浙江宁波。从小学到初中,除了喜欢捣腾无线电外,在学习成绩上没有任何的与众不同。1986年,丁磊勉强考上奉化一中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征兆显示这个孩子会成为未来中国最有钱的人。丁磊考上高中的那个班总共54个人,第一学期考试结束,丁磊的成绩倒数第6,老师把倒数的这6名同学叫到办公室臭骂了一顿,说你们这6个人拖了班上的后腿,这让丁磊到现在一直念念不忘。
  虽然不算聪明,经过努力,丁磊的成绩还是在高中三年慢慢地提了上去。1989年,考大学的成绩下来之后,丁磊排名第10,这是他在高中三年最好的成绩,也只比重点分数线高出1分。1分的含义在于报考大学时要格外慎重,如果目光紧紧盯着浙江的重点大学不放,选择不当就很可能被划到非重点大学里去。于是,丁磊决定舍弃在浙江的重点大学里边“造次”,选来选去选择了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虽然在高中的丁磊已经接触并喜欢上了电脑,但因为父母担心电脑辐射对身体有害,听话的丁磊选报了通讯专业,然后就分配到了全校最小的微波通讯系,一个系只有30多个人。于是,从来不知道成都在何处的丁磊坐了3天3夜的火车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对大学校园环境熟悉没有多久,丁磊被老乡告知,微波通讯专业的毕业生不好分配,这让丁磊郁闷不已。

  为兴趣,专业本末倒置

  大一时的丁磊比较乖,很少缺课;从大二开始,丁磊就不喜欢起早去听第一堂课。但为了完成作业,丁磊通过同学的笔记和书本来努力思考老师在第一堂课想传达给学生什么信息。到最后,丁磊通过这种锻炼获得了一种能力,他可以不用听课,只是看书本也能基本掌握书里所要表达的内容。这种能力不仅让丁磊在辅修计算机专业时受益匪浅,而且当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丁磊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和掌握关于互联网的一切敏感信息。
  “Internet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的底层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很系统地告诉你Internet的整个结构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东西。所以那时候,我每天去网上找,打入各种各样的关键字去找,说这个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我把这些打印出来,放在脑袋里去组合,去搅拌。”丁磊说。
  天高皇帝远,父母不在身边,丁磊的自由度大了起来。本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将来自己的工作帮助不会很大,所以,丁磊决定“退一步”,他便把精力和兴趣用在了计算机的学习上,除了跑图书馆看计算机的书之外,另外就是时不时地到计算机专业的课堂上蹭课听。成名后的丁磊后来跟大学生坦诚交流时,说自己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基本上从来没有用到过,而凭兴趣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却帮了他的大忙。

  舍弃铁饭碗,成为打工仔

  1993年,丁磊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宁波电信局。对于这个福利好、待遇高的铁饭碗,许多人是绞尽脑汁往里进,丁磊却越做越不舒服。
  “我没有办法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当时我在工作上做了许多创新,但单位制度本身并不很关心每个人的工作好坏和成绩,而是以你的资历论长短。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应该关心自己的成长,在一个岗位上学到些什么,而不是一些什么别的事情。”丁磊如此回忆。
  苦闷的丁磊决定在本职工作上“退一步”,反正做好做坏一个样,即使不做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然后在计算机方面“进一步”,开始演习电信局的Unix系统,写一些同事们根本不理解的小程序,另外就是关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变化。
  1995年,Internet开始进入中国。通过对美国互联网的研究,丁磊敏锐地感觉到Internet将对中国的信息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丁磊第一次有了创办一家Internet公司的念头。思前想后了一段时间,虽然父母坚决反对,他还是决定辞职。1995年4月,丁磊找到了主管自己的电信局领导,然后说要辞职。电信局领导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大学生辞职的,你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你怎么能够辞职?”当时对这份稳定生活还是有些眷恋的丁磊决定破釜沉舟,有一天,他跟领导打了一声招呼,便一个人提着箱子去了广州。10天之后,电信局出了一个文件将丁磊除名。

  第二部分 挂着互联网的头,卖的是软件的肉

  有理想但是不要忘记现实,有了理想可以明确方向,但认清现实才能帮你到达这个方向……
  两次打工,进退中熟悉创业环境
  丁磊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来到广州举目无亲,这时候的丁磊选择了退一步,首先要找个工作先稳定下来。一家叫做sybase的美国公司正在招人,凭借自己多年来在软件方面的研究,丁磊顺利地加入了这家数据库公司。一年的时间,除了利用自己的专长调试安装数据库外,丁磊在这家公司的收获并不大,但至少熟悉了广州的环境,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于是,在1996年5月,他又跳槽到了飞捷公司打工。飞捷是一家民营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在那里他开辟了飞捷BBS(电子公告板),广州第一批网民借助丁磊开发的平台开始在网络上聚会,而这正是网易虚拟社区的前身。
  在飞捷打工的这段日子,丁磊过得很充实,他整天去游说广州市电信局,请他们重视互联网建设。在这家公司,除了投资方,所有的技术都是丁磊负责。但当广州电信局发现ISP的利润之后,他们也开始做ISP。裁判“兼职”做运动员,运动员的日子自然不好过,丁磊眼看着飞捷的利润一点点地被剥夺。眼看“胳膊拗不过大腿”,丁磊又决定退一步,离开这家亲手创建起来的公司,然后创办自己的互联网公司。抱着希望网民上网变得容易的想法,丁磊给自己的互联网公司起名为网易。后来,丁磊还从《周易》中对这个名字做了另外一个解释:“易”在《易经》中是穷尽一切变化的意思。其实,世界上没有不动这一说,无非就是“进或者退”,丁磊所谓的“易”实际上就是“进退之道”的含义。

  舍弃搜索引擎,开发免费邮件系统

  有了创办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公司的名字也想好了,丁磊就去工商局注册登记。工商局告诉丁磊需要两个人才能开公司,丁磊又向朋友借了一个身份证。在登记之前,考虑周到的丁磊和朋友签了一个合约,合约中规定这个朋友要把股份无条件地转让给丁磊,因为丁磊是惟一的出资投资人。
  1997年6月,公司注册好,丁磊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大概只有8平方米,加他一共3个人,条件很差,没有空调,房间里热得很。每天晚上,9点之前,同事们全都回家之后,丁磊继续趴在电脑前工作到两三点。
  因为有着先前飞捷BBS的经验,丁磊很快开设出了网易BBS,大批飞捷BBS的网友们被网易BBS吸引了过来。这时候,丁磊发现自己公司电脑上的硬盘很大,有9个G,而自己网易的整个页面加起来还不到1M,剩余的空间该如何利用呢?丁磊和当时的同事说:“9G的硬盘浪费了很可惜,要不我们做个免费的个人主页吧!”于是,网易推出了20M的免费个人主页业务。因为有着网易BBS的人气,加上口碑相传,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有2万多人来申请网易的免费个人主页。要知道,当时上网的中国人也只有10万人的量,很快网易便被CNNIC评为最佳网站的第一名。
  1997年的中国,当时的互联网还只是个新生事物,在看不清盈利模式的情况下,丁磊决定在网站内容建设上先退一步,而将写软件、卖软件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这样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所以,当时的丁磊不会想到利用自己网站的人气来寻求盈利模式。一开始,丁磊和同事们写了一个搜索引擎,但当时中国的网站只有200多家,开发出的搜索引擎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转向后来为丁磊积攒了第一桶金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

  网易开始是软件公司,不是网络公司

  丁磊在创办网易之前,就知道美国有一个非常火爆的hotmail,可以让网民在网上免费收发电子邮件,但当时中国没有。丁磊原本想购买hotmail的软件,为此还借了50万美元,但hotmail开出了一个天价,丁磊只好放弃购买他人产品的想法,于是,一鼓作气和伙伴们拼搏了7个月的时间,开发了类似于hotmail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而且设想将免费邮件和163、263这样的数字结合起来。但这套软件,网易自己没有办法使用:第一,因为电信局不允许网易自建系统独立运营;第二,硬件配套需要上百万,网易拿不出这个钱。丁磊想把这套软件往外卖,但是谁会购买一套供别人免费使用的产品呢?虽然说,这套邮件可以吸引人气,但那时候的人气并不代表清晰的盈利模式。
  那段日子,丁磊就像是一个疯子一样四处奔波兜售,要知道,丁磊开始辛苦积攒的50万存款,现在剩下不到2万,如果软件还卖不出去,网易很难支撑下去。这时候,运气帮了丁磊的大忙。
  “当时美国《商业周刊》11月的封面故事讲的是hotmail在美国如何火爆的事,文章刊登不久,国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