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精英-前程密码-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国美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志铭早年是黄的司机,后来与黄的妹妹黄燕虹结婚。黄看他踏实肯干,日渐“委以重任”,张曾被称为国美的第二号人物,但是他在国美频繁的人事调整中已经“不止五起五落”,因此有媒体说“他的名字比他在国美的职位更便于记忆。”最近的一次变化是在今年2月底,国美发布公告称,“张志铭将从2月28日起辞去国美电器董事的职务”,转而负责国美地产的项目。
  何炬,原国美副总裁,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1993年加入国美,在为国美效力的10余年中,作为黄光裕曾经的得力干将之一,在国美的全国扩张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先后担任过常务副总经理、国美集团总经理等职,即便位高如他者,也“必须学会适应被随意地搬来搬去,你必须把这种情况看成合理——你与公司之间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2004年夏天,因为不满新一轮人事变动中的安排,何炬辞职南下,转投中国建材集团投资的易好家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对于何炬的离职,黄光裕着实恼火,甚至在易好家开张前3天,不惜给各大厂商发出《通函》,威胁合作厂商们“不得直接和间接地与易好家发生任何业务关系”。
  个别高管人员的变动也许不足为奇,但整个管理层被撤换的事情在国美也是时常有之。2003年6月,哈尔滨分公司因为分公司经理有“不听从黄的指令”的嫌疑,整个分公司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等十多人都被“悉数拿下”,全部换血。这种情况早在深圳分公司也上演过。
  最近一次的“人事流血”是在2004年10月,几乎所有在总务部门工作过的人员都被撤换,人事变动涉及全国30多个分部。起因是黄光裕发现有些在总务部门工作的人员有吃拿卡要现象,他因此“认为所有在总务部门工作过的都有可能损害过公司利益。”“对于国美这样一个大摊子,我们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控制。也许会因为缺少灵活性而丧失一些机会,但这比因失去控制而让企业冒更大风险要好。”一位曾经亲自操作过“换人风波”的国美高层对记者解释黄的出发点。
  “黄是一个行动快速的人,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做得好,马上赏,做不好马上罚。”一位在国美工作多年的人告诉记者。黄自己也承认说:“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说花三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标点符号我都给它改清楚了,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我不会。我是边实施边做边修正。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我就敢去做。”
  2002年下半年,“为了让采购与销售更专业化”,国美实行采购与销售脱钩制,但后来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造成了采购与销售互相对立、互相推卸责任的弊病。坚持到2004年8月,采、销中心又最终合并。2003年,黄光裕亲自操刀,将全国销售区域分为南北两个大区,本来是想通过内部竞争而扩张,但事实是人为地把国美的规模优势一分为二了。5个月之后,不得不重新恢复成原来的格局。2004年底2005年初,黄再次调整国美高层,将国美分成东北、华中、华北一、华北二、华东、西南、华南七个大区,同时将总经理人选进行了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大对调”。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案,只要有必要,就会马上调整,找出最佳方案。以后如果需要,我还会继续调整。”黄光裕对于变革持肯定态度,但是在他的下属们看来,这种变化过于随意,“每一次变阵之前都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也没有岗位责任的重新设置,更没有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所以每一次变动都会带来很长时间的混乱。”在这种频繁的组织调整中,很多员工离开了国美,包括原总经理何炬这样的高层。“这种随意的人事调整,不考虑你个人意愿的做法,作为一个有尊严要求的人,你会觉得自己毫无尊严可言,这是难以忍受的。”一位最终离开国美的员工说。
  黄光裕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地“换人如换刀”,主观原因是,黄不相信任何一个人,他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势力。这种调整在内部人员看来,变革的实质不是为了强化管理流程,似乎更是为了进行人事斗争。客观原因是因为国美还是一种粗放型管理,对渠道的倚重强于对人才的倚重,“管理人员的可替代性很强,换个人熟悉一段时间也能胜任。”某业内人士分析说。

  第四部分 宝刀不容老

  在国美发展初期,企业在频繁的攻城掠地的战争中形成了现有文化中的杀斗之气,血腥之味,这种勇猛对于创业企业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做到一定规模的国美企业,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人性化的管理。
  不可否认,黄光裕是一个能干而且敢干的人,“国美的工作会议,可连续开上十几个小时,甚至会连续开上几天几夜。这时,黄的手下一个个快要倒下了,而黄依然是神采奕奕,干劲十足。他的干劲非一般人能比。”一位刚加盟国美的中层深有感触。
  可是,和国内没有谁的财富比他更多一样,对他公开质疑声音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届首富,甚至任何一位企业家。对于他的过去,人们怀疑那些财富的原罪。同时,由于他强硬的管理风格,人们对于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了疑问。
  外部竞争,强手如林
  从现在的规模看,国美毫无疑问是国内家电连锁的第一把交椅,但它与第二名的差距,并不足以让它能够安心睡大觉。苏宁、永乐、五星、大中等,一个个后来者对它的市场“虎视眈眈”。苏宁在深圳上市了,永乐、五星也都以每年翻番的业绩在成长。永乐携摩根斯坦利的5000万美金的投资强势而来,而且传闻它将会在海外上市。苏宁在它的华东市场扎下的深根,这是国美所撼不动的。苏宁在南京的一个旗舰店能做到单店营收8~10亿,可见其在当地顾客心中的品牌认知度,国美只能望其项背。
  2004年12月18日,由中国建材集团投资的易好家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在深圳开业,并宣称5年目标是商场100家、销售额200亿元,其管理团队由原国美高层何炬带队,其余高层也有不少来自国美。这是黄光裕不可小视的对手。
  同时,上游的供应商们不堪打压,如TCL、海尔等制造商也传出要“修渠道”的小道消息;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市场正式对外资开放,外资家电连锁巨头如BESTBUY等企业入驻中国市场只是迟早的事情。
  国美创造的一些营销手段,现在已经成为小弟弟们争相模仿的法则,作为领跑者的国美,它旧的核心竞争力在逐步丧失,而新的竞争力尚未形成。“在低价策略走到尽头后,企业更要从内部管理中挖潜。未来要打的是管理战,人才战。”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刘海东说。中国的家电市场总体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但在这场赛跑中,国美能够是永远的领跑者吗?
  内部管理:不安内岂能攘外?
  黄光裕在国美有着足够的权威,他是这个“国美帝国”的君王。他的亲信之一,也是他亲妹夫的张志铭在黄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其他员工在谈到黄时,更是轻得连大气也不敢出。最可怕的是,每次总裁会后,在没有最终领会黄的意思之前,五大运营总监们不是当面询问或请示黄,而是会后互相打电话,猜测黄的意思,“两个人的猜测基本相同,大家才敢执行,否则再打电话,听听第三个人的猜测。”这种企业文化显然不是一个现代化企业应该拥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带来的另一大弊端是:高层们关注“政治”多过关注“业绩”——他们想的是如何让黄对自己满意,而不是凭业绩做官。
  国美是一个十足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黄光裕的家属们多在公司担任高层管理工作。黄是国美大老板,他的妻子杜鹃管理着香港国美,他的妹妹黄秀虹为华东区总经理,二妹夫张志铭是多个机构的负责人,他的母亲管理着国美投资公司,他的父亲有时也来公司做一些事情。尽管黄光裕对外拒绝承认国美是他的家族企业,但从股权上看,国美的财富97%以上是控制在他个人手中的。在国美,除了黄光裕及家人外,外姓管理层还不曾分得一股。
  财富与职权,这是看得见的,有心想改变为人诟病的现状,对于聪明的黄也不难,难的是企业文化的改造。国美的企业风格是重“勇猛”而轻“谋略”,重“人治”而轻“法治”,重“控制”而轻“指导”,重“惩罚”而轻“奖励”,重“服从”而轻“沟通”……在国美发展初期,企业在频繁的攻城掠地的战争中形成了现有文化中的杀斗之气,血腥之味,这种勇猛对于创业企业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做到一定规模的国美企业,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人性化的管理,这种管理做得好,要“取悦客户,取悦员工”,但是现在的国美,仍然是“单赢”思维占主导。
  李嘉诚是黄想学习的企业家之一,但是黄现在还做不到李嘉诚那样的海量与胸怀。“李嘉诚是一个让人敬重的企业家,而到目前为止,黄仍然只是一个商人,只是从小商人变成了大商人而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美员工对记者说。
  锻造一把价格屠刀,不仅是对他经营策略的总结,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那种敢冒险、能执行的性格的一种描述。他性格中的血腥的一面成就了他的今天,但是,这种性格会不会又是阻碍企业继续做大的一个因素呢?
  按照黄光裕的规划,2008年,国美将实现销售1200亿元,是2004年的5倍,并从目前全球家电零售第23位的排名跨入销售过百亿美元的第一阵营。看来,“黄光裕仍然需要高举价格“屠刀”前行。
  文/李平


  江南春 虚荣心让我成功

  江南春 虚荣心让我成功

  10年前,因为虚荣心让他成了个体户;10年后,因为虚荣心他一跃成为中国的“广告首富”。他之所以如此自信,除了在中国广告界浸淫10年后对中国传媒广告市场的把握之外,2005年7月份通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所融得的1。7亿美金,也是他心中的一颗定心丸。
  2005年7月13日上午,纽约,分众传媒登陆纳斯达克,一夜之间,持股39。7%的江南春身价倍增到2。14亿美金;分众传媒成为近几年来融资最多的中国概念股。抛开纸上财富不谈,拿到手的真金白银就有2177万美金。江南春成为中国广告市场上的首富!
  2005年8月2日早上8点不到,位于上海江苏路兆丰世贸大厦的分众传媒公司仍然是空空如也,员工还没有上班,电梯口分众传媒的液晶广告显示屏上却已经滚动起广告。此时,在一个摆满了公司所获各项殊荣的证书、奖状和奖杯的会议室里,坐在《人力资本》面前的江南春慢声细语地聊起他的“虚荣心”和由“虚荣心”打造的发家史。

  第一部分 诗人变商人,爱慕虚荣为美女

  。c。80年代受宠的诗人身份在90年代日渐没落,美女面前,能开上大摩托的“个体户”更有吸引力,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发生变化,金钱更能让男人“容光焕发”。意识到这点后,江南春义无反顾地“投笔从商”。
  面对美女,“诗人”不及“个体户”
  江南春从小就喜欢文学,最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