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埂⒀睢⒎颇⒏悼啤⒙罂怂埂∥ぁ⒑兆取⑻滥费贰蛩固埂⒖灯斩佟⒌虏悸抟狻鞫髟乖梗帜芩档妹靼祝课颐恰〈υ谝恢纸宋鹊木车刂校环矫嫠焓笛楹吐笫侠砺酆敛缓亟沂境龉獾牟ǘ裕×硪环矫婀獾缧вΓ灯斩傩вτ滞逦乇砻魉橇W印>偷缱永此担6脑厩ǎ≡永锏墓馄祝Iさ木卣蠖记康髁怂涣囊幻妫坪趿W有哉剂松戏纾Χㄚ獭〉姆匠倘从执笏龄秩舅牧裕踔涟巡ǘ谋昵┒继搅怂成稀!≡趺纯矗缱佣济环ú皇歉隽W樱辉趺纯矗缱佣济环ú皇歉霾ā!≌飧萌绾问呛媚兀俊〉庇龅郊值奈侍馐保詈玫陌旆ɑ故俏饰试勖堑呐枷瘢匏荒艿男蹇耍扛6λ瓜取∩K钦庋档模骸拔业姆椒ǎ徒⒃谡庋恢旨偕枭厦妫旱蹦惆岩磺胁豢赡艿慕崧邸《寂懦螅鞘O碌模还芏嗝蠢肫妫脖厝皇鞘率怠!保ā缎绿桨福科し舯浒椎木恕 罚≌媸侵晾砻园 D敲矗缱硬豢赡懿皇歉隽W樱膊豢赡懿皇遣āD鞘O碌模ㄒ坏摹】赡苄跃褪恰∷仁歉隽W樱庇质歉霾ǎ 】墒牵鹊龋馓至税桑客耆环ń腥私邮苈铩J裁唇小凹仁歉隽W樱庇质遣ā薄。空饬街滞枷穹置魇腔ハ嗯懦獾难健R桓鋈丝赡芗仁悄械模质桥穆穑ㄌ嘀嗟牟凰恪。空庵炙捣训啦蛔韵嗝苈穑俊〔还嘈鸥6λ梗嘈挪6蛭6褪钦庋氲摹:廖抟晌剩桓龅缱颖亍⌒胗闪W雍筒街纸嵌热プ鞒鲒故停魏蔚シ矫娴拿枋龆际遣煌耆摹V挥辛W雍筒街帧「拍钣谢岷掀鹄矗缱硬懦晌桓鲇醒腥獾牡缱樱耪嬲晌恢滞瓯傅耐枷瘛C挥小×W有缘牡缱邮敲つ康模挥胁ǘ缘牡缱邮酋俗愕摹!≌饣故遣荒苋梦颐切欧。仁橇W佑质遣ǎ磕岩韵胂螅训赖缱酉褚桓鲇牧椋诹W拥摹≈芪鄙⒎⒊鲆恢制婀值牟ǎ沟盟旧沓晌饬街肿刺牡樱克籽勰慷谜庵帧《衩伟愕某【奥穑砍隼醋鞲鲋ぃ俊 安唬憷斫獾貌欢浴!辈6⊥匪担叭魏问焙蛭颐枪鄄斓缱樱比恢荒鼙硐殖鲆恢帧∈粜裕词橇W右词遣āI瓶吹搅W印ɑ旌系拥娜艘词抢匣ㄑ郏词谴看狻≡诤蛋说馈5牵魑缱诱飧稣甯拍罾此担幢硐殖鲆恢植ā5亩裥岳矗】梢哉瓜殖隽W拥囊幻妫部梢哉瓜殖霾ǖ囊幻妫馔耆【鲇谖颐侨绾稳ス鄄焖N颐恰∠肟吹揭桓隽W樱磕呛茫盟虻接馄辽媳涑梢桓鲂〉恪?矗W樱∥颐窍肟吹揭桓霾ā。恳残校盟ü熳槌筛缮嫱佳?矗ǎ 薄∑婀郑坪跤心睦锊欢裕此挡怀隼础冒桑缱佑惺焙虮涑傻缱拥哪Q惺焙虮涑伞〔ǖ哪Q牛淮淼谋淞嘲严贰?墒牵合滤拿婢撸纠吹恼嫔砭烤故歉鍪裁茨兀俊 罢饩褪枪丶≌饩褪悄阄业姆制缢诹恕!辈6馕渡畛さ厮担暗缱拥摹嫔怼炕颉≌呋患父龃剩缱拥脑停康缱拥谋纠疵婺浚康缱拥闹占砟睿空庑┒际呛廖抟庖宓牡ゴ省。杂谖颐抢此担ㄒ恢赖闹皇敲看挝颐强吹降牡缱邮鞘裁础N颐强吹降缱映氏殖隽W印⌒裕挚吹降缱映氏殖霾ǘ裕敲吹比晃颐蔷图偕杷橇W雍筒ǖ幕旌咸濉N乙坏愣疾弧」匦牡缱印纠础鞘裁矗揖醯媚鞘敲挥幸庖宓摹J率瞪衔乙膊还匦拇笞匀弧纠础恰∈裁矗抑还匦奈颐悄芄弧鄄狻酱笞匀皇鞘裁础5缱佑质歉隽W佑质歉霾ǎ看挝摇∶枪鄄焖徽瓜殖銎渲械囊幻妫饫锏墓丶俏颐恰绾巍鄄焖皇撬烤埂 鞘裁础!薄〔6幕耙残硖盍耍颐抢赐ㄋ椎乩斫庖幌隆O衷诹餍惺只徊士牵易蛱煨那楹茫【团湟桓鰏hining的亮银色,今天心情不好,换一个比较有忧郁感的蓝色。咦奇怪了,为 什么我的手机昨天是银色的,今天变成蓝色了呢?这两种颜色不是互相排斥的吗?我的手 机怎么可能又是银色,又是蓝色呢?很显然,这并不是说我的手机同时展现出银色和蓝色 ,变成某种稀奇的“银蓝”色,它是银色还是蓝色,完全取决于我如何搭配它的外壳。我 昨天决定这样装配它,它就呈现出银色,而今天改一种方式,它就变成蓝色。它是什么颜 色,取决于我如何装配它! 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地问:我的手机“本来”是什么颜色?那可就糊涂了。假如 你指的是它原装出厂时配着什么外壳,我倒可以告诉你。不过要是你强调是哲学意义上的 “本来”,或者“理念中手机的颜色”到底是什么,我会觉得你不可理喻。真要我说,我 觉得它“本来”没什么颜色,只有我们给它装上某种外壳并观察它,它才展现出某种颜色 来。它是什么颜色,取决于我们如何观察它,而不是取决于它“本来”是什么颜色。我觉 得,讨论它“本来的颜色”是痴人说梦。 再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白马非马”的诡辩,不过我们不讨论这个。我们问:这匹马到 底是什么颜色呢?你当然会说:白色啊。可是,也许你身边有个色盲,他会争辩说:不对 ,是红色!大家指的是同一匹马,它怎么可能又是白色又是红色呢?你当然要说,那个人 在感觉颜色上有缺陷,他说的不是马本来的颜色,可是,谁又知道你看到的就一定是正确 的颜色呢?假如世上有一半色盲,谁来分辨哪一半说的是“真相”呢?不说色盲,我们戴 上一副红色眼镜,这下看出去的马也变成了红色吧?它怎么刚刚是白色,现在是红色呢? 哦,因为你改变了观察方式,戴上了眼镜。那么哪一种方式看到的是真实呢?天晓得,庄 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你戴上眼镜看到的是真实还是脱下眼镜看到 的是真实? 我们的结论是,讨论哪个是“真实”毫无意义。我们唯一能说的,是在某种观察方式确定 的前提下,它呈现出什么样子来。我们可以说,在我们运用肉眼的观察方式下,马呈现出 白色。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在戴上眼镜的观察方式下,马呈现出红色。色盲也可以声称, 在他那种特殊构造的感光方式观察下,马是红色。至于马“本来”是什么色,完全没有意 义。甚至我们可以说,马“本来的颜色”是子虚乌有的。我们大多数人说马是白色,只不 过我们大多数人采用了一种类似的观察方式罢了,这并不指向一种终极真理。 电子也是一样。电子是粒子还是波?那要看你怎么观察它。如果采用光电效应的观察方式 ,那么它无疑是个粒子;要是用双缝来观察,那么它无疑是个波。它本来到底是个粒子还 是波呢?又来了,没有什么“本来”,所有的属性都是同观察联系在一起的,让“本来” 见鬼去吧。 但是,一旦观察方式确定了,电子就要选择一种表现形式,它得作为一个波或者粒子出现 ,而不能再暧昧地混杂在一起。这就像我们可怜的马,不管谁用什么方式观察,它只能在 某一时刻展现出一种颜色。从来没有人有过这样奇妙的体验:这匹马同时又是白色,又是 红色。波和粒子在同一时刻是互斥的,但它们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在一起,作为电 子的两面被纳入一个整体概念中。这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plementary  Principle),它连同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三者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 本哈根解释”的核心,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于整个宇宙的终极认识。 “第三次波粒战争”便以这样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收场。而量子世界的这种奇妙结合,就是 大名鼎鼎的“波粒二象性”。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7…4)  版权所有:castor_v_pollux 原作   提交时间:2003…11…13 20:50:26  第七章 不确定性 四 三百年硝烟散尽,波和粒子以这样一种奇怪的方式达成了妥协:两者原来是不可分割的一 个整体。就像漫画中教皇善与恶的两面,虽然在每个确定的时刻,只有一面能够体现出来 ,但它们确实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波和粒子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如此苦苦争斗,却原 来是演出了一场物理学中的绝代双骄故事,这教人拍案惊奇,唏嘘不已。 现在我们再回到上一章的最后,重温一下波和粒子在双缝前遇到的困境:电子选择左边的 狭缝,还是右边的狭缝呢?现在我们知道,假如我们采用任其自然的观测方式,它波动的 一面就占了上风。这个电子于是以某种方式同时穿过了两道狭缝,自身与自身发生干涉, 它的波函数ψ按照严格的干涉图形花样发展。但是,当它撞上感应屏的一刹那,观测方式 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在试图探测电子的实际位置了,于是突然间,粒子性接管了一切, 这个电子凝聚成一点,按照ψ的概率随机地出现在屏幕的某个地方。 假使我们在某个狭缝上安装仪器,试图测出电子究竟通过了哪一边,注意,这是另一种完 全不同的观测方式!!!我们试图探测电子在通过狭缝时的实际位置,可是只有粒子才有 实际的位置。这实际上是我们施加的一种暗示,让电子早早地展现出粒子性。事实上,的 确只有一边的仪器将记录下它的踪影,但同时,干涉条纹也被消灭,因为波动性随着粒子 性的唤起而消失了。我们终于明白,电子如何表现,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观测它。种瓜得 瓜,种豆得豆,想记录它的位置?好,那是粒子的属性,电子善解人意,便表现出粒子性 来,同时也就没有干涉。不作这样的企图,电子就表现出波动性来,穿过两道狭缝并形成 熟悉的干涉条纹。 量子派物理学家现在终于逐渐领悟到了事情的真相:我们的结论和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大 有联系。这就像那匹马是白的还是红的,这个结论和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观察它有关系 。有些看官可能还不服气:结论只有一个,亲眼看见的才是唯一的真实。色盲是视力缺陷 ,眼镜是外部装备,这些怎么能够说是看到“真实”呢?其实没什么分别,它们不外乎是 两种不同的观测方式罢了,我们的论点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真实”。 好吧,现在我视力良好,也不戴任何装置,看到马是白色的。那么,它当真是白色的吗? 其实我说这话前,已经隐含了一个前提:“用人类正常的肉眼,在普通光线下看来,马呈 现出白色。”再技术化一点,人眼只能感受可见光,波长在400-760纳米左右,这些频段 的光混合在一起才形成我们印象中的白色。所以我们论断的前提就是,在400-760纳米的 光谱区感受马,它是白色的。 许多昆虫,比如蜜蜂,它的复眼所感受的光谱是大大不同的。蜜蜂看不见波长比黄光还长 的光,却对紫外线很敏感。在它看来,这匹马大概是一种蓝紫色,甚至它可能绘声绘色地 向你描绘一种难以想象的“紫外色”。现在你和蜜蜂吵起来了,你坚持这马是白色的,而 蜜蜂一口咬定是蓝紫色。你和蜜蜂谁对谁错呢?其实都对。那么,马怎么可能又是白色又 是紫色呢?其实是你们的观测手段不同罢了。对于蜜蜂来说,它也是“亲眼”见到,人并 不比蜜蜂拥有更多的正确性,离“真相”更近一点。话说回来,色盲只是对于某些频段的 光有盲点,眼镜只不过加上一个滤镜而已,本质上也是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