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型病例:刘xx,女,26岁。1983年3月因受凉引起咳嗽,痰少,以夜间为剧,服咳必清及止咳糖浆等无效,且已孕6月,为其所苦不能成眠已两晚。使用此法,先予葱姜捣汁擦背部脊柱两侧,后将药粉贴于肺俞穴(双侧),当晚即能安然入睡,一夜未咳,隔日再贴l次,未服其他药物,咳嗽告愈。
  ◎邢克利:一般外感咳嗽此法效果最佳,1…2次即愈。内伤咳嗽此法有一定疗效,比单纯针刺为好,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5天或1周点刺拔罐1次,隔日温和灸1次。一般2…4次可愈。
  操作:俯伏位,暴露背部,肺俞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毫针、三棱针均可,点刺后拔罐20分钟,儿童15分钟,起罐后,取消毒棉球擦净血液等。
  典型病例:郑xx,女,29岁。1989年2月13日转诊。内科诊为气管炎。患者自诉感冒10余日,咳嗽较甚,影响睡眠,咳时胸部闷痛,咯白痰,舌苔白滑,脉紧。证属外感咳嗽,治以温经散寒、宁肺镇咳。取肺俞穴中等点刺手法(梅花针),取2号玻璃火罐,闪火法热罐拔20分钟,新洁尔灭消毒棉球擦净血液。次日复诊,咳嗽好转、胸闷亦除,嘱过几日不愈再治,未来,1次即愈。
  ◎鲍治安:用肺俞穴拔罐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和各种咳嗽疗效明显,很多住院用抗生素及各种止咳药无效者也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用红外线真空拔罐治疗也取得很好效果。每日治疗1次,一般3…5次即愈。
  操作:闪火法拔罐,根据年龄体质选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进行操作,一般留罐10…15分钟。
  典型病例:李X,男,5岁。1986年8月11日就诊。主诉:咳嗽20天。20天前因发热咳嗽按小儿肺炎住儿科,经西医治疗后发热已退,咳嗽未愈,晚上症状加重,并有喘息影响睡眠。检查:患儿精神状态尚好,听诊肺部呼吸音粗糙,背部有细小罗音。诊断:支气管肺炎。治疗经过:取肺俞拔罐,1次后咳嗽好转,晚上睡眠也好,3次痊愈。
  ◎刘汉城
  操作:斜刺0。5…0。8寸,针尖斜向椎体方向,或点刺加拔火罐。
  典型病例:罗xx,女,14岁。1987年4月8日就诊。发热咳嗽,胸痛气促2天,咯吐少量铁锈色痰,烦躁乏力,舌红、苔黄,脉滑数。胸透:右下肺野片状阴影。体温39。2℃。诊断:右下叶肺炎。采用点刺肺俞穴加拔火罐,顿觉胸痛气促减轻,次日体温降至38。2℃。继针7日,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基本控制,继针肺俞穴5天,胸片复查:右下肺野散在点状模糊阴影基本吸收。
  ◎欧阳群:用肺俞穴治疗麦粒肿、急性睑结合膜炎,当即可减轻疼痛及眼部异物感,一般2…3次即可治愈。
  操作:以三棱针针尖雀啄式点按以肺俞为中心1cm左右区域,持续约1分钟,每日1次。
  典型病例:赵xx,男,6岁。1982年3月6日就诊。诊断:急性睑结合膜炎。其母代诉:患儿两眼发红,疼痛,流泪,有异物感2天。眼科诊断为急性睑结合膜炎,外用滴眼药液,治疗1天未见减轻,来我科予肺俞穴点刺片刻,患儿当即诉眼痛、异物感消失。翌日复诊,炎症明显减轻,再次治疗,第3天复诊治愈。
  ◎喻喜春:用该穴放血,治疗哮喘,当即可听到哮鸣音减少或消失,症状逐渐减轻。发作时每天放血1次,非发作时隔2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2…4疗程之后,如无并发症者症状多有减轻或消失,也有停止发作或延长发作者。对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也有较好疗效,隔3…4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3…4个疗程,每年秋季行之,多数病例可减轻,有的基本上达到症状消失。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15…20分钟,吸出血10…20ml。
  典型病例:赵xx,女,60岁。1964年7月13日就诊。患者于35岁开始就有哮喘发作,每次持续24小时左右即止。约每日发作1次。但平时又不咳、也不喘,能照常劳动。两肺布满哮鸣音,但无干湿罗音,有轻度肺气肿。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肺俞穴皮肤,拔罐吸出血各约10ml,当时哮鸣音减少。每天1次,2次后发作已停,改为隔2天1次,治疗2个疗程,随访1年无复发。
  8.心俞
  【取法】第五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⑴心悸 ⑵心绞痛
  【机理】心俞是心的背俞穴,刺之有调心气、止心痛的作用。
  【刺灸法】斜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心俞穴刺络放血治疗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属功能性者,收效迅速。有些病例在治疗当时就恢复正常心率。属器质性者,收效较慢,但亦可改善。多发者隔1…2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可连续2…3个疗程。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拔罐15…20分钟,吸出血液10…20ml。
  典型病例:杨XX,女,30岁。1987年6月20日就诊。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有神经衰弱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每年发作1…3次已3年,经服药及休息后恢复。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此次因过度疲劳而发作。大汗,胸部发闷,心率140次/分,律齐。用细三棱针点刺双心俞穴皮肤,拔罐吸出血约15ml,未去罐时心率减到120次/分,去罐后心率恢复到80次/分。第2天亦正常。
  ◎吕建平:针刺心俞穴治疗心绞痛。
  操作:用28…30号1。5寸毫针,针向脊柱斜刺进针1寸左右,行刮针手法,留针10分钟,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
  典型病例:吕x,男,50岁。患冠心病2年余,多次住院治疗。1985年5月28日下午突感胸疼彻背,心前区呈剧烈绞痛,面色苍白。舌质红,苔白,脉涩。急取心俞(双)向脊柱方向斜刺,行刮针手法,使针感向胸部扩散。针刺5分钟,心绞痛缓解。
  9.肝俞
  【取法】俯伏位,第九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⑴肝炎(降转氨酶) ⑵麦粒肿 ⑶甲型肝炎
  【机理】肝俞是肝的背俞穴,肝开窍于目,故肝俞穴具有疏肝理气,解毒泻热之功,可治肝病,也能治疗各种眼病。
  【刺灸法】斜刺;穴位注射,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鲍治安:应用肝俞穴注射板蓝根注射液、VB12,治疗肝炎转氨酶升高,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穴位局部消毒后用肌注针管和针头,抽取板蓝根注射液2ml和VB12 lml,针尖稍斜向脊柱方向刺入0。5…1。0cm,捻转气至后缓注即可。
  典型病例:吴XX,男,52岁。1980年5月30日就诊。主诉:精神萎靡,饮食欠佳半月。现病史:3年前患急性肝炎,曾住院治疗,未彻底治愈,病情时轻时重。1年多来复查转氨酶一直偏高,服药无效。近半月饮食欠佳,时而恶心,精神萎靡不振,肝区时有疼痛。检查:慢性病容,肝区轻度压痛,肝于右肋下触及一指半,肝功化验转氨酶300单位,其他5项正常。诊断:慢性肝炎,转氨酶偏高。治疗经过:肝俞穴注射板蓝根和VB12后(1个月),复查肝功转氨酶降为正常,饮食精神均好转。
  注意事项:直刺时忌深刺,不能超过后胸膜,以免造成气胸。
  ◎吴速新:运用肝俞穴治疗复发性麦粒肿,1…3次治疗后根治。
  操作:取患侧肝俞穴,双目同发者取双穴。俯伏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8号l寸毫针,斜向下刺入肝俞穴,进针0。7…0。8寸,得气后,行强刺激泻法,捻转数下后,不留针,缓缓出针,渐退渐摇,开大针孔,出针后勿按针孔,用手挤压穴位周围,使其从针孔流出小滴血液即可。一般视身体强弱、病程长短、出血滴数在5…8滴左右,挤血后用干棉球揉针孔片刻。笔者观察,从肝俞穴挤出的前3、4滴血都呈紫黑色,显系血分有热毒。故挤血时,应掌握血色由紫黑变鲜红为度。轻者1次即愈。重者最多3次,一周1次,即可根治。
  典型病例:朱xx,女,27岁。1978年5月就诊。自述两眼患复发性麦粒肿达6年,一目肿核刚消,另一目又起,久久不愈,服多剂中药无效。查:左目上睑肿核尚未消退,右目上睑又红肿疼痛。舌少苔微黄,舌质红,脉弦数。取俯卧位,于双侧肝俞穴各放血7滴。针后顷刻,患者言双目觉轻松凉爽。第2天肿痛消退,并未化脓。l星期后再刺血1次,共2次而愈,至今未复发。
  ◎喻喜春:用肝俞穴放血治疗甲、乙型肝炎、肝炎后肝区胀闷疼痛,对缓解症状较为有效。甲型肝炎每周放血1…2次,共3…4次即可,乙型肝炎可放7…10次;肝炎后遗症放血7…10次,症状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周皮肤,拔罐出血约10…20ml。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消毒隔离过程进行,否则勿放血。操作器具每人1套,血液如在乡村无条件情况下则挖洞埋掉。
  典型病例:陈XX,男,11岁。1989年9月5日就诊。诊断:甲型肝炎。患儿的哥哥患甲型肝炎刚愈,近5天来发现其巩膜、皮肤、小便皆发黄,食欲差,腹胀,疲倦,体温38。5℃,肝肋下3cm,压痛,边稍厚。脉弦,苔黄腻。用蒜泥贴内关穴发疱,双肝俞穴以细三棱针点刺皮肤,拔罐吸出血5ml,每周l次,2次后黄疸开始消退,4次后黄疸全退,饮食恢复,肝肋下1cm,压痛轻。
  10.胆俞
  【取法】俯卧,第十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⑴胆道蛔虫症 ⑵胆绞痛 ⑶胆囊炎
  【机理】胆俞穴为胆的背俞穴,具有调理胆经之气,解痉镇痛之功。
  【刺灸法】斜刺,可灸,点刺出血;指压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刺络放血法治疗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胆囊炎,其效甚佳。胆绞痛及胆道蛔虫症于发作时放血1…3次即可,每天1次,胆囊炎则隔天放血1次,共5…7次即止。
  操作:以细三棱针点刺双侧穴位皮肤,拔罐各吸出血液5…10ml,胆道蛔虫症以小儿为多,双穴放血共约2…5ml。
  典型病例:宋XX,男,9岁。1961年7月10日就诊,诊断:胆道蛔虫症。患儿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已3天,呕吐,不烧,曾大便排蛔虫多次,腹壁柔软,大便蛔虫卵(+++),腹部有数个团块出现。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胆俞,拔罐20分钟,吸出血约6ml,当即痛止,以后未发。给以苦楝树新鲜白皮25克煮水服2次,驱下蛔虫200余条,腹亦不痛。
  ◎吴旭初:用本穴治疗胆绞痛,均能即时缓解症状,安全有效。
  操作:在胆俞穴处寻找压痛点,用指揉压3…5分钟,必要时隔5…10分钟后重复1次。
  典型病例:张xx,女,28岁。1976年7月在郊区长途汽车上,上腹剧痛,两手紧按,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呕吐黄绿色食物残渣,当时因未带针具,遂指压两侧胆俞穴1…2分钟后疼痛缓解,车到终点时,症状完全消失。
  ◎王耀斌:笔者用本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佳,治以清热化湿利胆为宜。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右胆俞及其周围7…9针出血,再拔火罐约5分钟后起罐。拔出血液约5ml。
  典型病例:肖XX,女,45岁。1974年10月14日来诊。主诉:右胁下疼痛已7年余。自1969年秋因吃饭不及时,经常吃凉饭,遂觉胃脘部疼痛,每因生气后病情加重。1971年10月因胆道蛔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