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米那等镇静药效果不明显,又针内关、足三里穴亦不能止。故取膻中降气平呃。用上法,进针后呃逆即止。留针1小时,呃逆未作。3小时后因食水果受寒呃逆又作,再以前法针之又止,留针3…4小时,起针后入睡,直到次日清晨才进食,呃逆未作。
  ◎吕景山:余每遇气病患者,证属气滞者,用下法均有立竿见影之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针,快速刺入皮下,施以捻转泻法,然后再向上、下、左、右平刺,亦施以捻转泻法。
  典型病例:焦XX,女,32岁。1979年10月15日就诊。代述:神志不清,抽搐1小时。患者因受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胸高气满,四肢握固、抽搐,状如鸡爪,急送我院就医。查:面色红润,呼吸气粗,瞳孔缩小,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四肢僵直、不温。证属“气厥”。治宜调气散郁、宣窍启闭。取膻中,快速进针,用泻法。当行针半分钟后,病人即刻苏醒。随访10年,未见复发。
  按语:气厥是指气机厥逆引起的昏厥而言。本证的特点是发作之后,多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不遗留偏瘫、失语、口眼喎斜等后遗症。也有个别患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故本病为急证,治宜及时救治为要。其治疗大法,以顺气开郁,醒神开窍,启闭救逆为主。苏醒之后,法当调理肝脾、培补气血,以善其后。
  XX,男,30岁。1976年6月3日初诊。代述:失语17天。病起因情志不遂,于工作之际突然啼哭不已,继则心中明了不能言语,伴有心胸胀闷、夜寐不良、纳谷不香。经治未效来诊。咽喉未见异常,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缓。证属肝郁气滞。治宜舒调气机,散郁利窍。取膻中,以单手速刺进针,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强刺激,即快速持续捻转,在行气的同时,患者胸高气满、咽喉如气上冲,当行针6分钟后,则气上冲胸破咽而出,立即喊出“杜阿拉”之名。起针后,白觉心胸舒畅。翌日二诊,言语对答如流。
  按语:对于器质性失语,多用头皮针结合体针获效。属于功能性失语,则以调气散郁,行气利窍为治,主取气会膻中。
  魏XX,男,37岁。1980年2月21日就诊。胸胁苦闷、呃逆频发1周余。患者因心情抑郁而胸胁满闷、心下痞塞,胃气上逆,呃逆频频,不能自制,夜卧不安,二便自调。舌淡暗,苔白腻;脉弦。证属呃逆。治宜宣肺理气,降逆止呃。取膻中,刺法如上述,行针1分钟后,穴周呈充血状,红晕大小达3x3cm。自述:心胸甚感舒畅,呃逆之势亦减,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状如常人。翌日呃逆未作。
  傅XX,男,47岁。1980年6月9日就诊。左下肢抽痛16小时。昔罹腰痛,每遇生气、劳累之后加重,以胀痛为主,甚则抽掣作痛,痛引下肢。近日事不遂心,痼疾又发。左髋、小腿前外侧抽掣疼痛,痛引足趾,伴有下肢无力,站立、行走不便,兼见食欲不振、口干、喜热饮、咽喉不爽,胸闷不舒,时有神志模糊,大便偏干日更衣1次,小便清长日解10余次。查:神志清楚,呈痛苦面容,舌红,苔薄黄,脉弦。患肢不可屈伸,抬举不能,未引出病理征。证属“气痹”。治宜开胸顺气、宣通闭阻。取:膻中。针刺方法同前,行针半分钟之后,穴周呈3x3cm之充血状。心胸较前舒畅,左下肢亦感轻快,又行针半分钟,左髋及大腿疼痛已除,惟小腿外侧尚有不适之感。继针左阳陵泉,针感沿小腿外侧向足趾放散,疼痛顿除。翌日二诊,患肢活动自如,效不更方继针膻中,以资巩固。
  ◎刘炳权:
  操作:间接灸、艾条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停灸1天后可作第2个疗程治疗。
  典型病例:梁xx,女,38岁。1980年7月10日就诊。胸中痞结而痛已半年余,每遇情志变化、或饮食寒凉之物尤甚,常痛至不能劳动。患者呈慢性病容,情志忧郁,舌淡胖大,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滑。辨证:情志郁结,气机痹阻,寒湿之邪上逆,寒阻而痛。按上法间接灸膻中穴,灸治1疗程而愈。
  按语:灸能温通胸中经脉、通阳散寒,故能消痞止痛。八会穴中之气会穴膻中,善理气机,对胸痹治疗有较好疗效。
  ◎吴家淑
  典型病例:张x,女,45岁。1978年10月27日来诊。呃逆半年,时轻时重,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曾多方调治疗效不显。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呃逆声低,气不得续,手足欠温,脉象沉细,舌淡体胖。指压膻中,患者感觉胸腹舒适。取膻中穴针尖向上卧刺1寸,得气,轻刮针柄30下,呃逆减轻。留针5分钟,再刮动针柄50次,呃逆止。留针20分钟后出针。翌日复诊,自述针后一夜安稳,今晨呃逆又作。同上法取穴施术,连针3日,呃逆证除。l个月后因食生冷呃逆复发而来诊,如法施治呃逆即止。
  ◎徐岩、丁瑞芬:采用拇指按压膻中穴治疗呃逆,疗效满意。
  操作:患者仰卧,全身放松,医者以拇指对准膻中穴,先轻后重,按压2…3分钟,呃逆即可止住。为巩固疗效,可让患者侧卧休息15分钟,再按压膻中穴2…3分钟。
  按语:按压膻中穴能起宽膈降逆作用,故对呃逆有良效。而此法奏效与否,取决于按压的力度。治疗时要先轻后重,循序渐进。必要时采取传统臀骶按压法。
  ◎周荣兴:本穴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效果好。
  操作:用2寸针,快速进针后针尖向下平刺1寸以上,透过中庭,针尖在皮下可达鸠尾处,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扩散至剑突周围,刺激约1…2分钟,然后留针。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仍强刺激,留针30分钟。根据病情每日针1次或2次。
  典型病例:苏x,男,72岁。因硬膜下血肿行手术清除。术后10天出现呃逆,每分钟10~20次,虽治未效,已达月余。单取膻中穴,向下横刺1寸半,捻转提插,针感扩散至鸠尾周围,留针期间患者自觉胸部有宽松感,呃逆由每分钟16次减至7次,留针30分钟。次日自述前一日出针后约1小时呃逆即止,当夜睡眠好,但第2天中午又发。上法再针,留针间呃逆即止。第3日未再发停止针治。但停针后4日呃逆又发,乃连续针治5日(每日1次)后停止治疗。1月后随访,曾发过2次,但每次发作均轻,持续不到1小时即自止,未作治疗。
  注意事项:本穴较安全,手法强刺激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不可过强,若不强应稍深针,刺及胸骨膜。勿沿皮刺。
  ◎陈仓子:针刺气之会穴膻中治疗缺乳,获良好效果。
  操作:患者仰卧,消毒后,沿皮下向乳房部位刺3…5分,有针感后留针15分钟。
  典型病例:赵xx,女,26岁。1988年5月26日来诊。产后乳汁分泌量极少已5天。从产后第4天服催奶片、生乳药水。第5、6天又加服中药两剂,乳汁仍极少。查:两乳房胀硬而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治宜调气通络催乳。取膻中,经用上法,针第1次后2小时乳下,共针3次乳汁已如泉涌。
  按语:膻中穴位于胸中两乳之间,有振奋胸中大气、温通心阳、调理冲任的作用。乳汁虽是精血所化,然必赖胸中阳气之温煦和振奋才能运行,故对乳汁不行、缺乳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王宗学:膻中穴治疗乳汁缺少症,多数患者1次即效。
  操作:针入穴后轻轻捻转产生沉感,将针刺方向调向患侧,捻针使之感到乳房发胀效果佳。
  典型病例:李xx,女,23岁。1990年4月2日初诊。产后第4天开始下奶,乳汁清稀,第5天乳汁渐多,但因外感风寒发热而回奶,烧退后经服药未见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食欲佳。为高烧伤津致使乳络不通,乳汁分泌受阻。针刺同上法,留针期间,用温针法灸膻中,10分钟后感到发胀,次日来诊乳汁增多,连续治疗5次而愈。
  ◎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乳腺炎有效,其优点不直接刺激乳房。乳腺炎初起者消散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消。另外对少乳、回乳也效佳。少乳时如有1/3或一半的乳量则能增加排乳量,有时可达到足量。但若原来根本无乳者其效差。因离别或生病后的少乳收效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可。回乳时放血2…3次即够。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皮肤后,以小罐拔出血。如为乳腺炎则出血5…15ml,少乳及回乳3…5ml。
  典型病例:文x,女,25岁。1989年7月10日就诊。诊为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乳养小儿已1个月,1天前发现左乳肿痛,体温38。5℃,左乳相当12点处肿硬,皮肤略红,压痛。用细三棱针点刺膻中后拔罐吸出血液约10ml,当夜痛止,体温正常。每天放血1次,连续3次而愈。
  14.璇玑
  【取法】在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中央。
  【主治】咽部异感症
  【机理】璇玑穴为任脉穴,针刺该穴具有调理气机之功,而咽部异感为气机不利所致,故治该证。
  【刺灸法】埋针
  【治疗经验】
  ◎张茵州、徐德凤、刘守恩:咽异感症患者采用璇玑穴埋针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操作:常规消毒,用32号0。5皮内针,针柄向天突穴方向平刺,全部进入针体,露出针柄,经酒精消毒后用胶布固定,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天再施。
  适应症选择:①排除各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者;②只有咽异感症状而无吞咽困难,体重不减轻,进食时症状而减轻者;③咽部仅有慢性充血及少量滤泡、扁桃体Ⅰ°以内,无明显炎症者,④喉检查下咽部及喉部无肿物溃疡者。
  15.天突
  【取法】正坐仰头,当胸骨上窝正中处。
  【主治】⑴癔病 ⑵梅核气 ⑶痰厥 ⑷哮喘、咳嗽 ⑸暴喑 ⑹呃逆 ⑺急性支气管炎 ⑻急性咽炎
  【机理】天突穴下位临咽部及气道和肺,肺主气,司呼吸,故该穴有较好的降气化痰作用。针刺该穴可治疗因肺气不利、痰气交阻所致的诸症。
  【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点穴
  【治疗经验】
  ◎纪青山:治疗梅核气效果很好。每日1次,轻者3…5次,重者8…10次即愈。
  操作:用30号2寸毫针,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1…1。5寸。患者有麻胀感下传。
  典型病例:刘xx,女,48岁。1973年7月3日来诊。该患者咽喉部有异物感2月余。于2月前心情不悦,后因食鱼而自觉有鱼刺扎在咽喉部,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经省医院喉科查:咽部未发现鱼刺。回家后自觉好转。但每当郁怒之后,就自觉咽喉疼痛。疑鱼刺未取出,去查仍未见异常。经服中西药效果不显。本次就诊前又因郁怒发作较重,不能咽东西,用手摸局部自觉有鱼刺样刺痛而就诊。查:咽喉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滑。取天突,按上法针刺,1次后症状大减,3次而愈,至今未发。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天突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和角度,也不可向左右偏斜,以防刺伤血管及肺尖。忌用粗针深刺,以防出血。
  ◎陈仓子:针刺阴维、任脉之会天突穴治疗癔病大发作,均1次治愈。
  操作:先直刺进入0。2…0。3寸后,改向下刺,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