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4期-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羊卓雍湖的干鱼闻名全藏,每当捕鱼季节,你会看到湖边的草地上是一大片一大片耀眼的银白色,那是渔民们在晾晒干鱼。你若有兴致,在湖边的石缝里和水草中伸手一抓,准能抓起一条鱼来。
    传说,羊卓雍湖是天上一位仙女下凡变成的。湖边的牧民用“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湖”这样的民歌来赞美她。说她是地球母亲脸上的一滴泪,晶莹剔透,美妙动人绝不为过。说她是一面能够照见心灵,净化灵魂的镜子也不为过。她可能是离天最近的湖泊,也可能是渔歌响起,青烟缭绕,“云深不知处”的迷幻世界。
    如今,见才师傅已经离去,但羊卓雍湖还在。其实,无论多健壮的人都难保青春永驻,世间万物,有生就有灭。当年拍《红河谷》的时候,羊卓雍湖附近的一处山体被炸,结果那一带终年不化的现代冰川早已风光不再。我突然感到羊卓雍湖未尝不是一种生命意义的静穆启示。
  
  青朴有个女儿国
  
    山南桑耶寺以东不远处有一个修行者的圣地,历代藏传佛教大师如寂护、莲花生大师等多在此修行过。崇尚轮回的佛教信徒把它看作今生通往来生的天路,它叫青朴。青朴虽然久负盛名,除了佛教信徒外,作为观光的游客是很少上去的。我想一是山路艰险,车子上不去,二是费时较多,一上一下几乎要花去一天时间。因为要拍一个电视片,我选了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带了四个人赶早上了山。
    我们扛着沉重摄像器材,几乎每上几十个台阶就要歇息一会儿。当我们正要在半山腰一处泉水旁小憩时,看有两位年龄在四十岁上下的女修行者有说有笑地蹲在那洗衣服。她们讲的全是藏语,我完全听不懂。随行的唯一女性是山南电视台的播音员,叫琼卓玛,因为皮肤较黑,叫她“黑牡丹”。我示意“黑牡丹”和她们聊一聊青朴。她们聊得比较集中的是青朴如何与一百零八这个数字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一百零八个圣泉,一百零八个佛塔,一百零八个天葬台,还有一百零八个修行洞。
    不知是桑耶寺赋予青朴的神圣,还是青朴本身就具备着一种自然的禅意,朝佛的人都说,没到过青朴不算一个真正的朝圣者。青朴有一种超拔尘世的气质,大多修行者在青朴山上一呆就是数十年,似乎已经到了精神境界里的“桃花园”和“香格里拉”。
    青朴的山路艰险,但却无法阻拦朝圣者和苦修者的脚步。所有的修行者都有属于自己的苦修乐土,那就是修行洞。这修行洞有几种,一种是天然的山洞,一种是将山体开凿一个容身之地,外面用木板简易地搭建一下,还有一种干脆在平地上搭建一间低矮的小屋,里面除了卧具、简易的炊具和少量的酥油、青稞以外,可能就是转经桶之类的东西了。所有的修行者似乎对能在修行洞中修练成佛坚信不移。我们在一间一半建在山洞的矮房子前见到一位眼睛已经瞎了多年的女修行者,她在青朴苦修了二十多年了,她左手不停地捻动着佛珠,右手不急不慢地摇着转经桶。口中反复念叨“唵、嘛、呢、叭、吽”。她手中的转经桶旋转着属于她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别人无法体会的世界。
    青朴景色宜人,与周围雄壮的大山相比显现出母性的温柔,难怪青朴的修行者多以女性为主。据说,山上的200多位修行者中女修行者近200人。有人说,“青朴有个女儿国,一年四季忙修佛”。传说青朴是一尊打坐的佛变成的。而那一百零八个修行洞就分布在佛身上。    
    青朴山的脚下就是雅鲁藏布江,奔腾的雅江水在这一段显得舒缓而宁静,或许同我们一样感化于桑耶寺和青朴的神圣。
    古往今来,这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修行者,也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对于这片神秘的苦修乐土,也许只有这不舍昼夜的滔滔江水方解其中真味。
  
  走进姐德秀
  
    我对西藏的纺织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山南贡嘎县的姐德秀镇是举世闻名的邦典之乡,每次踏进姐德秀,听那织机声声,看那异彩纷呈的织物真是一大快事。
    山南的纺织工艺很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原料选择、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纺织工序、染料配制、漂洗流程、品质鉴别等方面,都有一整套讲究。
    无论是在山南的农区还是牧区,都可以看到用纺锤纺线的人和造型古老的织机。藏族人民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在色彩纷呈的织物上充分显现。牧人放牧时用的“乌朵”,多用牛羊毛编织而成,不论黑白或彩色,图案千变万化,极少雷同。“卡垫”多是一种像单人床大小的粗毛毛毯,俗称藏毯。卡垫的种类繁多,有地毯、壁毯、鞍垫等,山南的卡垫工艺久负盛名,如今已实现产业化,成为民族手工业中的一朵奇葩。
    山南贡嘎县朗杰霄生产的白云般的氆氇自古以来闻名全藏。朗杰雷生产的氆氇分许多等级,最上等的精品叫“嘎央”,是用羊脖子和羊肚皮附近的毛织成,格外精细柔软,过去是给皇帝的贡品,并专供达赖、摄政使用。
    邦典是藏族妇女腰间所围的彩色围腰,实际上是一种彩色氆氇,织法与氆氇大同小异,不过是用色彩更多质地更细的线,制作更复杂。邦典颜色搭配有20种左右,由五颜六色的横条图案拼织而成。在西藏众多的产地当中,山南贡嘎的姐德秀镇生产的邦典最为著名。姐德秀被誉为邦典之乡。走进姐德秀,但闻织机声声,一派繁忙景象。邦典十分美丽,深受藏族妇女的喜爱。每逢节假日和聚会的喜庆日子,藏族妇女除身着漂亮的藏装外,都喜欢在腰间系上色彩艳丽的邦典,光彩夺目。年轻女子的邦典色彩鲜艳多变,彩条较窄,老年妇女的帮典则用色简单,彩条也较宽。
    与山南发达的氆氇、邦典等民族手工业不无关系,山南地方的民族服饰多以毯擅和邦典为主要材料。山南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和各处不同的气候条件,决定着当地人区域特征明显,风格各异的服饰,农人大都以领口、袖口、袍边镶有红黄蓝三色及十字花边的氆氇长袍“曲巴”服为主要服装,山南各地不同农区,曲巴服有装束和装饰物上的变化。
    山南牧区人穿着的服饰与农区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牧人几乎一年到头都穿皮袍,用豹皮或水獭皮、猞猁皮镶边的服饰历来是富裕的牧区人的象征。这个服饰习惯后来延伸至整个山南,用珍贵皮子镶边的服饰就是富裕的象征,一件这样的藏装价格不菲,现在起码要三四千元以上。
    在山南西藏边境隆子县朵玉一带生活的珞巴人的服饰更有着鲜明的特点,珞巴的彩条裙使其成为与众不同的服饰。
    身着漂亮的服饰参加节日盛会,表现了山南老百姓形神合一对美的追求。每当节日庆典,你会感觉到你的视野落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海洋。
    爱美的天性在普通藏民生活中的表现是超乎寻常的,服饰方面自然不必说了。几乎所有的藏式民居的房顶上都插有五彩经幡,门上多画有日月图案,庭院里多栽种着各种鲜花,室内墙壁上多绘有百寿图和蒙人牵虎图之类的壁画,有的则在墙壁上悬挂着精美的唐卡。即使是耕地的牦牛、拖拉机和跑运输的汽车上也是披红挂彩。这种美还体现在这个民族崇尚纯而又纯的鲜亮色彩上。这种美的根也许就是这个民族的心灵。
  


又到杭州(组诗)
■  宫 玺
  
  游杭州    
  
  楼外高楼山外山
  西湖碧于天
  风啊,不知往哪方吹
  人啊,不知醉也不醉
  树是树,花是花
  枝枝叶叶三红七绿
  街街巷巷七新三旧
  柳浪闻不闻莺随它去
  三潭印不印月随它去
  灵者隐,隐者灵
  非佛非神非仙
  岳飞不休
  还说什么呢
  临安不是天堂
  杭州就是杭州
  
  雨中西湖雾中船    
  
  不知是在水上?
  还是在天上?
  是在夜里?
  还是在梦里?
  什么也看不见
  四周上下迷濛一片
  
  索性闭上眼睛
  山呀,湖呀,岛呀
  塔呀,树呀,鸟呀
  全从记忆深处浮现
  还有个
  似曾相识的戎装青年
  
  雷峰塔    
  
  塔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
  塔的影子还像那个影子
  塔的身子已不是那个身子
  我在塔下看了看
  又乘电梯到塔顶看了看
  湖山笼在绿濛濛的雨雾里
  看不见断桥
  只听见白娘子悲切地在唱越剧
  倒下的是信仰
  竖起来的是表象
  有点意思的是
  塔内保存了旧塔基的累累残状
  
  曲院风荷    
  
  荷花谢了
  荷蓬采了
  荷叶枯了
  
  枯叶暗淡地守着最后的绿
  原地不动
  伫立着
  
  我明白它们的意思
  底下有藕
  有藕就有明艳的荷花
  
  这是冬日
  风吹,雨打
  总是西湖一景
  
  西湖印月    
  
  一个在天上
  一个在地上
  姐妹俩
  一般模样
  远看姐姐比妹妹小
  妹妹却常把姐姐搂在怀里
  实际姐姐比妹妹大得多
  但妹妹比姐姐更温柔
  人说妹妹是水做的
  姐姐是冰做的
  谁更美呢
  情人眼里出西施
  西湖西湖
  不知中国有多少个西湖
  而堪与西子媲美的则只有一个
  
  我到哪里去找他    
  
  单纯幼稚
  笕桥机场一个小兵
  怀着求知的欲望
  步行节假日
  访遍杭州大小新旧书店
  淘寻自己喜欢的书
  掐指算来
  五十一年晃过
  满街繁华富丽
  众多书店消失
  镜子都说没见那个小兵
  杭州
  我到哪里去找他?
  


冀中平原(组诗)
■  刘松林
  
  开春
  
  开春儿  开春儿
  春从三月的脸颊  鲜灵灵地
  开出来
  
  梨花白了脖儿
  杏花粉了腮
  榆钱簇成了金环手镯镯
  
  青刺儿菜抹酱:鲜
  羊角葱的绿锥锥儿:辣
  地黄花在埂边吹起绒绒红喇叭
  
  河开  地开  眉头儿开
  鸭雏鸡雏的蛋壳壳  在孵笼里
  青光光地开
  
  惺忪忪的风
  咸润润的风
  灰蒙蒙的风  拂过来拂过去
  
  河沿柳甩着柔柔的发梢  说:
  涟纹纹  水波波
  扑闪闪的眸儿里梦绿了
  
  谷雨时节
  
  田亩粗粗喘了一口气
  塘里细细冒出仨泡泡
  
  锃亮亮耙齿上掰下须泥团
  炒香椿芽气味嫩了半边村
  
  回归的雁声撵不走的鸡
  瘪粒粒虫絮儿簸进了嗉子里
  
  盖瓦下的铁件砧上的星
  袖筒筒里勾手的牲口市不搭笼头
  
  小南风搔得人身子痒
  尖草芽芽拱得日头红
  
  蚂蚁停下来 用前爪揩揩天空
  一嗓子西皮流水里的大洼好豁朗
  
  心   都圆成粒粒谷种了
  一蹦达,就蹦到了耧嘴儿上
  
  绿风
  
  绿得清明透朗
  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