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z藏山雷学(全本文字)-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时期能量的输入输出口。此与甲戊奇点的开盲点之性质相同。

任脉——

冲任带一源三支,有连山之象,见图。

'图,冲任带的“一源三支”关系'

督脉——

督脉为离卦,为壬位,它的大椎穴与申仪经脉相通,为壬水归藏申仪之路。

从形态发生的角度来看,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它的“第一推动力”来自于奇经八脉的“大爆炸”奇点,此奇点在奇经八脉的震艮二宫的甲戊同体之处即神阙穴,不仅人体形态之发生由此而起,“大爆炸”的原动力也由此而入,这当然指胎儿之脐带与母体子宫之相联了。在人的形体这个小宇宙里,神阙穴处的脏腑与经脉自我相关,互因互果构成婴儿之形体。婴儿出生以后,肚脐奇点封闭,外来的原动力消失,人体又通过离卦之大椎穴,将脏腑之气血流入申仪经,然后遍布十二经脉。


第五节  汇点传真


'一'


前面,我们以较大的篇幅讨论了天文、地理、人文、人体中的连山归藏现象。连山和归藏虽然重要,只不过是雷学中的主要部分而已。本节我们零散讨论一些与天地雷图原理有关的现象。

“八门”与“三刑” ——

在奇门遁甲中,八宫有“八门”之说,今人往往把八门仅仅视为术数中的旁门左道。从上面奇点理论的分析中已可看出生门、死门、景门俱有抽象理论意义和物理实证,可见八门之称并非随意所指的命名。若按雷学配干配支之后,其物理实证的比例更有增加。另十二地支有“三刑”之论,也有物理现象之显现,一并论之。

程国俊氏1984年在《上海针灸杂志》发表论文,文中就1137例死亡病人进行死亡时间的调查和统计,发现:

1、1137例死亡病人中,十干主日死亡率最高者为辛日,共137例,占总数的12。1%,比平均值高20。5%;死亡率最低者为戊日,共98例,占总数的8。6%,比平均值低13。8%。

2、又以时辰为标准进行了统计,死亡率最高者为未申之时,比平均值高16。6%。

从上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位于生门的戊干死亡率最低,而位于死门的辛干未申支死亡率最高。一生一死有着强烈的对比。它说明“八门”之性即生、死、开、杜、休、景、惊、伤是有深刻内涵的,不是随意定名的。这与后文中刑冲合害干支运算的规则是一脉相承的。

吴国俊氏的文章我们只引用了其中一部分,实际上各种病都有自己独特的死亡峰值。如癌证就是在卯、戌、丑三时辰里死亡率最高,而卯、丑、戌正是术数三刑的主体。不过,即使是同干,而日干与时干的死亡率也有所不同;不同病证也有不同的日时干支规律,作用极其复杂,不可一概论之。我们认为,必须建立一门术数统计学,需要极大量的统计资料方可作出完整的判断。

当然,“生门、死门”的概念显然是不能拘泥的,它可以理解成人的出生和死亡、病愈病凶、事物的变化、静止……等等一切带来创造性与毁灭性的过程。例如假定戊日的新闻多、出生的人多、创造发明最多,等等都可认为是“生”;又如,中医界有“戊己易变天”之说,即戊日己日〔生死之门〕天气最容易变化,我们观察过一段时间,确有此现象,有心者可验之,我们估计这也是“生门、死门”概念的延伸。


'二'


寅经与经气流注——

一九七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经络敏感人》里“经络敏感人经络刺激感十二经循环观察报告”一文中曾指出:“经络敏感人罗××同志的经络刺激感的十二经循环,除肝经未向肺经传导外,其他各经之间,均按祖国医学中经络学说的传注,出现了刺激感传导。”也就是说,经络传感从寅经出发,途中经过卯经、辰经、巳经、午经、未经、申经、酉经、戌经、亥经、子经,一直到丑经结束均有传感。……在全部39次观察中,除足阙阴肝经〔即丑经〕向手太阴肺经〔即寅经〕始终未出现传导外,其他各经间都程度不同地按祖国医学记述的十二经循环顺序出现传导。”具体实验过程可详见该文。
《内经》中的经脉流注记载也是说,人体的经气始于寅经,终于丑经。为什么丑寅经之间中断了呢?读者自然会明白,地支环流是不完备的,它在艮八宫的甲戊奇点处是断开的。从术数的角度上讲,在此断开之处起联接作用的是天干。《周易》有云:“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戊土,艮土也;甲遁入戊土,是甲所代表的天干之气〔即外界输入的信息或能量〕进入了寅丑之间。虽然是从外界输入了信息或能量,但还必须通过甲气的过滤才能保证它们不是有害的能量。

再换一个思路来讲,甲干是奇点,此奇点如同人的记忆中心,它高度浓缩了人体的自我记忆,换言之甲是免疫识别中心的象征。甲入戊土,而戊土为胃,人胃是吸收外界能量物质的地方,但如果不加区别地吸收物质能量,人体可能就会中毒。此时甲气就可以起作用了,它如同自我识别的过滤器一样,凡是“同我”的物质能量就可以吸收进人体,而“非我”的异己则应排除在外。这种观点是甲戊同体的另一种深层次内涵。

甲遁于戊和甲戊同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甲遁入戊,也就是肝胆遁于胃,肝胆分泌胆汁进入消化系统,一方面是助消化,所谓助消化就是把“非我”的营养物质同化成“本我”的物质从而得以吸收;另一方面是解毒,我们知道,肝脏是人体解毒能力最强的器官,所谓“解毒”无非是过滤排除“异我”的有害物质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第二、甲遁入寅丑之间,而寅经配手太阴肺经是有深意的。因为肺是人体与外界交换能量与信息的主要脏腑,肺所吸入的能量〔可能不单纯是氧〕可能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和某种现在还不知道的通道进入申仪经上的肺俞穴。在前文里我们已知道申仪经脉上的脏腑俞穴有向本经离心的传感,于是就由此输入了寅经。


'三'


不变的活寅时——

王怀玉氏在一九八二年的《新中医》第十期上报导:“实践证明,按寅时针刺天泽穴效果显着〔按:天泽穴为寅经上的穴位〕。我们也曾对10例病人进行过非‘寅’时针刺观察,效果均不满意。同时,我们在临床中还发现,针刺时,选择早晨正值病人将睡未醒,然后将其叫醒,立即行针,效果最隹;如果病人已睡醒多时,虽在‘寅’时则效果不隹。”

王怀玉认为此现象与气血运行“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的时机有关。

我们以为,此现象实际上与艮八宫的奇性有关,乃艮之气止而后得之故也。因艮在象为止,为不动中有动。人浅睡时气终止于丑经,初醒时则始于寅经。故在小睡小醒、小静小动、勿忘勿动、不过不及之中和戊气中可显比象,此象为雷气遁土之象。故在人体生物钟中,小睡初醒时便相当于内秉的“寅”时;人醒已久,虽为地球钟之“寅”时,已非人体生物钟中的“寅”时了,我们可称之为“寅时不变性”。当然,在针灸中,若人体生物钟之内秉“寅”时与地球钟之“寅”时吻合,做到“天人合一”,疗效就更隹了。

此外,作者曾再内修实验中,由于玄关之气〔即艮宫甲戊之气〕自发内动,每天凌晨之寅时必醒无疑,另一友人陈先生也试练过一段时间,亦是如此,无一天例外。相信练过与“玄关一窍”有关功法的人亦有此相同体验。


'四'


地震与五运六气——

何裕民氏在一九八五年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第四期中曾指出,我国境内从公元前 780 年起,至 1976 年止 2700 多年中,被记录下的且估计其震级等于或大于 6 级的强地震共有 656 次。从运气学说来看,这些地震处在许多运气不同的年份,发生频率不一,其中以木运、土运之年的地震发生率为最高。如图所示。

'图,五运六气与地震'

这些图表中显示,强地震在土木运气当令时发生率特别高,且以土运最高,木运次之。读者可自作统计比较。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黄帝问到五运太过或不及时有何情况发生,歧伯答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这很像是对地震及山洪暴发时的描述,只不过地震是山洪暴发的触发原因。而其他诸运过郁的描述则完全不同,读者可详见《素问》一书,在此不作过多的转述。

以上现象也是雷学中遁甲现象的表现之一——艮为八宫为山,为能量活跃区,甲木者雷木震木也,甲遁入戊,能量激增,故多地震,此理不是明白无误吗?


'五'


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中存在着“八音律”的周期现象。所谓“八音律”现象是指元素似乎具有一种每隔八位为一周期就有性质相似的元素重复。最早的“八音律”周期表就是门捷列夫化学周期表。

门氏周期表虽然立足于“八音律周期”,但不能机械地按此规律贯穿到底。门氏以后,出现了很多种新周期表,大都没有再按“八音律周期”排列了。之所以不再采用此法,是因为这些新元素周期表中反映的元素性质的重复并非是这样一种“八音律”式的机械重复排列。我们以为,这很可能是不能再从中发现新的“八音律周期”重复的新性质有关,也许“八音律周期”性质的重复性越来越隐蔽。

我们以为,根据八卦万物类象的普遍性推断,更严格的“八音律周期”性质的重复性是存在的。我们还是根据这一思路排出了一种新的八音律式的元素周期表,并与六十四卦相对应,以待精通化学的有心人来重新作出阐述,也许能从此表中得到某些出人意料的启示。我们估计,如有新解释和新发现,那么,这种阐释可能同现有的西方化学解释法有所不同,这种新解释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术数为基础的,正像我们解释天文、地理、人体现象一样。新化学元素周期表如图。

'图,新化学元素周期表'

之所以上图把六十四卦方阵图扭转180°,并与元素周表相合,是考虑到东西方逻辑具有相反的手征性的缘故。我们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中采用了手征性反相的手法,导致了许多新发现,我们相信在此表中采用此手法,可能也会有此效果。另,读者可以从表上粗略地看出,艮八宫的元素有不少是人体生理活性极强的物质,是能量与信息作用明显的元素,如:磷、硫、钠、等等。这一点似乎与我们的奇点理论很吻合。

本书作者对元素的化学知识贫乏,固不可能有什么肯定性的解释。我们之所以仍然排出此表,是因为我们从按雷学原理机械地排出了一些类象表,当时也说不出什么道理,但随着新的研究,这些不起眼的纯逻辑的推衍表,竟然迸出了许多新的发现,比如前文中的天文、地理、人体类象都是这样。故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这一张元素类象表很可能也会导致新的发现,固仍然把它介绍出来。读者如有兴趣,可参用我们的雷学以及他人的易学体系来分析,当然,最好是用术数理解,如把六十四卦安上天干或地支,运用五行的生、克、刑、合、害、比来研究。


'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