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5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近深秋,蟋蟀的鸣叫渐渐稀疏下去了。到后来,只剩下那么几只蟋蟀在有气无力地鸣叫着,声音里透着凄凉与哀怨、绝望与无奈。我知道这是它们心灵的绝唱,生命的挽歌。它们来自于尘土,又要回归于尘土了,虽然生命短暂,但也唱过了,蹦过了,斗过了,活过了,用不着这般痛苦悲伤啊!人,不也是这样吗?
  


八月,到达乡村(组诗)
■  贾劲松
  飞 鸟     
  
  很小的时候已成为过去
  劳苦得如同飞鸟
  在黑暗之门等待梦的到来
  而在这里先贤悄悄地离开
  道路冲撞着热浪
  村姑在池塘里洗漱
  与牛同饮这个八月
  她的头发闪耀着阳光的汗珠
  群山之中的炊烟
  正通往历史
  而鸟省略了一切程序
  穿越炊烟,穿越人心的上空
  
  稻  田   
  
  所有的稻谷都屏息静听
  从山冈吹过来的微风
  而在稻田的深处
  青蛙正在哭泣
  流浪者的眼睛如同一个罪人
  我请求宽恕
  在稻田的另一边
  八月的太阳诲人不倦
  在八月的天空
  天马横行
  而在八月的地上
  种稻谷的人销声匿迹
  
  乡  路   
  
  纵横交错的乡路上
  夏季要走了
  一个老人沿着她的来路
  走了回去
  鹰在上帝的门前迎接
  上帝在安睡
  乡路于是苍老了又一个年代
  渴望雨的降生
  倘若没有雨
  就不要将露水带走
  八月在乡路中铺张浪费
  有人将阳光贱卖
  当雨季尚未来到
  群鸟开始流亡
  我走进乡路
  得到了干旱的秋天
  
  秋  风  
  
  紧随夏后的是秋风
  大地忽然慌乱不止
  燕子冲破家门追捕飞虫
  直到日暮途穷
  群集的飞虫联合拒捕
  而落在后面的那些唱起了挽歌
  神在它们的上空俯视
  所有的存在都是既成事实
  老人无法走上乡路
  而小孩子与牛同在池塘饮水
  白桦林的深处
  躲藏一双秋色的眼睛
  我从汽车上下来
  在秋风中如醉如痴
  
  牛    
  
  昨晚没有安睡
  一个疑问像月光
  欺骗了它一整夜
  于是,在反刍的季节
  它回忆过去勤劳的年代
  走近答案却不能走到梦乡
  树在四周锁定了绝望
  稻田伴随它的孤独
  一生能知晓多少星火
  散布在眼前
  昼夜的答案都没有改变
  睡了是这样无动于衷
  醒过来还是一样的无奈
  在被犁翻耕过的地方
  记忆划满了伤痕
  长势良好的稻禾却不是荣誉
  飞鸟逃亡在旱季
  在空无一人的乡路上
  被风洗过的是
  一道坑洼不整的历史
  阳光燃烧过的牛粪
  正展示自卑的命运
  扬起上升点缀天空
  
  虚  构  
  
  不要对我说话
  让虚构生活诱惑将来
  在虚构的边缘
  失踪的忧伤
  挣扎的流浪
  心中的密码无法解开
  而在八月的天空下
  牛群伏在池塘深处
  将虚构放在嘴中嚼碎
  我渴望生存在虚构中
  而你却在牛嘴里
  追悼真实
  


月凉之夜(四首)
■  王夫刚
  月凉之夜,废弃是委婉的美
  而沉寂培养我们的耐心。
  我不停地走但没有遇到一个人
  因此,〃我们〃不排除
  非人的因素。在月凉之夜
  人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不停地走,内心的东西
  被遗弃在沿途的阴影中
  在月凉之夜,我不想回头
  也不再诉说喋喋不休。
  我体味着月凉的忧伤
  在30岁前我曾沉醉于月亮的
  阴晴圆缺。我爱生活
  也接受生活的堕落
  我回忆并感念以前发生的
  事情,在月凉之夜
  尤其如此。我不停地走
  我相信动词具有更多的生命力
  但在月凉之夜,大地
  变成了道路;一个人的
  起伏,无力命令时间去飞翔。
  我曾经学习加法以获取
  更多:我看见了黎明
  我需要黎明,而计算的人生
  不慌不忙地改变了去向。
  
  我站在远处看见了故乡的桥
  
  我站在远处看见了故乡的桥。
  我看见桥上的风吹来吹去
  但桥上的风,不是风景。
  桥上的行人大都与附近的村庄
  有关,他们走在桥上
  就像桥走在河上。他们
  比风具体,是桥的半个主人
  他们追不上汽车,也不想
  追赶汽车。我站在远处
  看见了故乡的桥,石头的
  缝隙,藏着昆虫的歌
  夜晚降临,桥上安静而又隐秘
  黑暗中的安静和隐秘
  仿佛河水,不紧不慢地
  流淌,仿佛不曾存在。
  我站在远处看见了桥上的
  徘徊者,一个少年
  把故乡承载不了的命运
  背在身上:他心中的
  风,呼呼地刮着
  他要与心中的风一起飞翔。
  
  风筝,第二首
  
  现在我明白了,在已经消失的
  岁月中,我为什么对风筝
  和类似风筝的东西
  不感兴趣;我为什么在词语中
  持续地有失公正地躲避。
  现在我明白了,一部分事物
  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并使片面的美得以表达。
  现在我明白了,我和风筝的
  关系,就是风筝和我的关系
  文字无非生活的游戏。
  现在我明白了,雅俗共赏
  和雅俗共赏的青春:所谓天才
  不过是被抬举了的生命
  所谓理论多么灰色。
  现在我明白了,关于风筝
  允许有很多活法,像一个故事
  出现两种以上的结局
  面对风筝,我说〃飘〃
  我说〃飞翔〃,现在我明白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天空
  为什么大于海
  为什么小于心灵。
  
  凹  陷
  
  我走在山路上就像山路走在山中
  这么多年了,有人仰望山峰
  有人俯视沟壑,也有人
  譬如我,曾经站在石头上
  朗诵: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但放羊的孩子只是好奇
  吃草的羊,无动于衷。
  我感到羞愧而他们已经走远
  阳光下,一棵树,一小块
  山洞,一只停歇的
  飞鸟,笼罩着各自的阴影
  哦!连太阳也有力不从心的
  时候,幸福又怎么可能
  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
  我走在山路上就像山路走在山中
  这么多年了,时间给予我的
  生活又悄悄地收回去。
  我不住地走着,只是想把
  需要的东西揽在怀中
  只是想证明,越来越低沉的
  天空下,漫长的错误
  有点可爱但语焉不详。
  


池塘(六首)
■  叶丽隽
  有时在白天
  我穿过庭院,沿着山脚走远
  在一大片的橘树林
  后面,一面池塘  发光
  不声不响
  里面有个天空
  明亮  纤尘不染
  那般地接近  仿佛
  触手可及
  仿佛我就是
  这深陷的辽阔
  和寂静
  里面有个人
  垂着水草一样的头发  生长
  每次,当我走得很远
  她还是生长  无法
  自拔
  
  推土机
  
  整下下午,它们在窗外
  豁着幽深的口
  不停地忙碌。我看见
  广大的褐色泥土
  翻腾着
  从遥远的山脚边  一直
  涌过来  堆积
  在我的胸口。一些
  石头、瓦砾,和回忆
  沉了下去
  一些时光
  破碎的声音
  
  山
  
  每天,我坐在
  屋子一角
  那张
  老式的藤椅里  双手
  枯蔓一样
  交叠  延伸
  逐渐地
  失去方向
  直至  我体内
  一座庭院
  月光下,无可躲藏的
  空旷
  我闭上眼
  听见了呼啸声
  在我的屋后
  那座山
  腰身上披满了疯狂的蕨类
  这样的风中  睡得
  比我还要漫长
  
  瓦尔登湖
  
  是时候了,斧子劈开了白桦木的
  香气,像走过某个人,
  一大块积雪和鸟鸣  覆盖了
  我,我就是
  梭罗
  一个人  守着的一大片风景
  丢失的已丢失
  一支玫瑰,离群而去
  无边的庄稼、菜地,拥有自己的我
  不是梭罗
  骨骼上生长出植物和花朵
  雪地,是谁踩得
  咯吱咯吱?我早已
  形成这  瓦尔登湖
  幽深的底部
  
  马路上
  
  是我,还站在这里。一条
  被回忆之河抛出的鱼,停留在
  时间和速度的空地,小心翼翼  避让
  所有疾驰而过的车子
  如同避让
  躯体里奔跑着的  另一个
  身影。当我驻足
  偶然地回头,那么多
  我固守在此的
  一无所知的岁月呵
  水阁镇,始终蒙着
  灰白的尘土
  
  水阁镇
  
  常年穿梭在群山之中
  我有过许多
  无所事事的时光,有过遗忘
  和充满空白的夜晚
  有一些漫长的午后,我的影子
  搬动一块石头,看见了
  四散奔逃的蚂蚁。我一直,分不清
  自己的道路
  


那拉堤草原(三首)
■  丁小江
  我猜想最高明的画家
  也难以调出你的真实
  一条细细的巩乃斯河
  轻轻地抽打
  如果山脚下的草坪黄了
  还有向日葵青着
  如果向日葵低头了
  还有山坡上的草绿着
  如果山坡上的草收割了
  还有雪岭云杉墨着
  如果雪岭云杉鸟声覆盖了
  还有远峰的雪白着
  如果远峰的雪出嫁了
  还有忠实的云听你倾诉
  在那拉提  在空中草原
  最先升起的是太阳
  接着升起的是歌声
  然后是马
  最后是草
  
  造田造地
  
  在贫困乡村
  如何把土地盘活
  这是一门行为艺术
  就像云在不同上空
  降落的雨量大相径庭
  一块山脚下的土地
  飘到溪边的石子滩上
  价值就会翻上几跟斗
  正是抽刀断水的时候
  找到造田造地这个出口
  路,顿时缩短
  扯来一张鲜红的奖状
  贴住大山的伤疤
  
  淘米的女人
  
  在中国广阔农村的红白喜事中
  我看见邻家的大姐大嫂们,站在风中
  用淘米的方式掏出心中的苦与乐
  她们通常习惯地来到井边
  让铁桶(哦,以前是木桶)顺着一根绳子
  爬下,和井水亲密接触
  她们探身在井口,两脚叉开
  稍一甩腰,腕部的力量凸现
  一个愿望就会圆满地浮出生活的水面
  如果赶上水浅了,浅到照不见簪花的容颜
  她们的右手便会使劲〃V〃一下,再使劲〃V〃一下
  就像我的食指在鼠标上双击一样
  她们不再纤细的腰身如果有慢镜头定格
  显然与时尚街舞的造型不相上下
  这是一个很大的盆,在好多地方被叫做浴桶
  装得下整个村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