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7年第4期-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样的反馈消息,对我和我的同事们是最大的奖赏。吕圣荣是我们尊重的老大姐,我们都亲切地叫她大吕。她高高的个子,烫着一头长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靠着自己的勤奋工作和女性特有的细致,以及她出类拔萃的英语水平和外交能力,她这个“不会”打羽毛球的女士,征服了所有国际羽联成员,被选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足以证明她的功底。她的成就也为中国女性们争了一口气。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她在北京申奥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识多年了,她是国家体育总局外联司的干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科班出身。因为爱人在北外工作,她的家一直在北外的家属宿舍,上班在国家体育总局。所以她每天都要乘公共汽车往返于北京东南城的龙潭湖和北京西北的魏公村,要转三次车才能到单位。她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辛苦了一辈子。但她总是很精神。如今,她已经退休在家,但还是经常出席一些国际会议。还经常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的工作。
  同样的反馈和表扬还来自德高望重的何振梁同志。
  何振梁同志曾担任过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后来在国际奥委会担任执委,接触的委员更多、层次更高。也是在2001年三四月间,他出席国际奥委会会议回来后,在北京奥申委执委会上,通报了国际奥委会、国际各单项体育联合会等各方面,包括萨马兰奇等重要人物对各申办城市《申奥报告》的反映:一致认为北京的《申奥报告》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设计都是最好的。他在会上还特意表扬研究室和《申奥报告》总编室的工作。
  后来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在谈到《申奥报告》时,他表示,非常感谢大光同志和他领导的总编室,编制了一套非常优秀的、高质量的《申奥报告》。这个节目播了好几次,我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和战友看到这个节目后还打电话向我祝贺。
  事实上,何振梁同志不仅非常重视《申奥报告》的编写工作,并且亲自把关,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正是有他们这些老领导、专家把关,《申奥报告》才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
  还有国内外的很多朋友和帮助过北京申奥的外国朋友,也纷纷以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写信等各种方式表示他们对北京《申奥报告》的赞扬。北京的一位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的人来信说:“《申奥报告》全套三卷书,英、法双文字,共596页,没有发现一处明显的错误,这在编辑工作中也是罕见的。”


  31、一个小遗憾

  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奥报告》后,为了使《申奥报告》的内容便于阅读,我们拟在《申奥报告》基础上,编一本《“申奥报告”压缩版》,寄送给国际奥委会委员和有关人士。奥申委领导都很赞同。但这时有人提出,最好由外国人编,更能符合外国人的口味。当时我们虽然不赞同,但也不好反对,因为这个理由听起来也似乎很有道理。所以就同意了。后来由一个美国公司来编辑,由我们提供所有材料给他们,连原始照片都提供给了他们。因为他们说要在美国编排、印刷和发送。结果用了不少时间,花了不少钱,印出来之后,我们都觉得编的质量不好,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后来我们总结认为,这件事没有必要花钱请外国人来做,如果我们自己编,肯定既省钱又效果好。其实,对我们来说,在一套高质量的《申奥报告》基础上,再编一个压缩本,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它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不好的影响,不影响申奥大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32、来自网上的对联和一封信

  由于申奥期间没有时间上网遨游,错过了很多与网友交流的机会。直到最近开始写这本书,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一搜索才发现,当时网友的帖子真不少,根本就搜不完。我再一次被广大群众对申奥的独特极大热情所感动着。但我很感谢这个时代有了互联网,它可以保留很多人脑记不住的东西,它可以随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向上。
  有两个帖子,我记了下来:
  一个是2001年1月21日14:56,那天是我们刚刚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奥报告》后的第四天。全文如下:
  最近一副对联送给奥申委:
  二千年四季北国南疆五十六个炎黄民族一起申办五环奥运,
  零八岁九夏东海西域十三亿百姓氏龙人万众迎接七洲健儿。
  四季: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九夏:①指夏天,晋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覆九夏。”唐太宗《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②指九州华夏。氏:①指古代标志宗教系统的称号,女子称姓,男子称氏。②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多在夫姓和父姓之后系“氏”。③远古传说中人物的称号,如伏羲氏,神农氏。④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太史氏,职方氏。⑤古代少数民族支系的称号,如:拓跋氏、宇文氏等。⑥对学有专长者的尊称,如:老氏、杜氏。⑦姓,三国时有氏仪。
  这是一副极具机巧的楹联,它不仅强烈地表现了国人对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支持和对申办前途的憧憬与瞻望,而且囊括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个、十、百、千、万、亿、零等全部数目字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字,整联对仗工整,流畅自如,绝无刻意勉强之处,通俗易懂,人人一目了然。再经书法大家的运腕走笔,相信此联的诞生将会鼓舞大家,能更好地申办奥运,办好奥运。
  也许因为自己身在其中,孤陋寡闻;也许因为当时一心投入申奥工作,没有注意到这副对联。但当我五年后看到这副对联时,还是为之一振。
  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才能产生出这样伟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精练、深刻的语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名不虚传,寥寥几字,区区两句,竟涵盖了如此浩瀚内容,反映了中华汉语语言的精美、深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中国申奥的赤子之心。

  另一个是在2001年2月6日13∶44发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向《申奥报告》编撰组的专家们致敬!
  莘莘学子
  作为一名支持北京申奥的普通学生,我觉得应该向编撰北京《申奥报告》的专家们表示敬意。不要小看《申奥报告》,直接参加编撰的专家可是有200多人,用了100多个日日夜夜呢!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在编撰期间几乎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天天加班加点,病倒也是常事,更有的工作人员创造了连续工作37个小时的纪录。他们中既有体育专家,也有语言翻译专家,编撰的《申奥报告》可以说既是北京申奥的专业报告,同时也是反映首都北京全面建设的百科全书,这些专家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本身,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弘扬。

  诗人泰戈尔说过,比起花和果实来说,绿叶的事业也很重要。这200多位专家所从事的,正是绿叶的事业,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夺取奖牌,国歌和国旗同时出现在奖台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忘了幕后的这些“绿叶”们。

  这是一个青年学生质朴、纯洁的语言。青年是最可爱的,未来是属于青年的。花和果实也好,绿叶也好,在大自
  然中他们一样美丽,一样鲜艳夺目!


  第七章 申奥精神为了那一天

  1、在华龙街迎接新世纪

  2000年12月31日夜里,北京城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各家各户、男女老少或围在电视机旁,或围在餐桌旁,以各种方式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我和我的同事们那天一夜没合眼,一直在加班,为《申奥报告》的最后校对、排版抢时间。因为那段时间正是我们最紧张的日子。
  到夜里11点时,我看大家都有些疲劳。
  “马上就要到2001年了,”我说,“我们要庆祝一下这个有意义的历史时刻,走,我请大家吃饭,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你们说去哪儿就去哪儿。”
  “太好了,去北京饭店吃自助餐。”
  “北京饭店就免了,还是给孙秘书长省点钱吧。”
  “不能太省,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们在为中国申奥加班工作中迎接新世纪,应该找个好点的地方,我们可以AA制嘛。”
  大家很高兴,七嘴八舌地说着。
  “要找个好点的地方,”我说,“不用AA制,今天还是我请客,大家这么辛苦,我要好好感谢大家。不过北京饭店我看今天就算了,吃完我们还要回来继续加班呢。”
  “北京饭店就不要去了,咱去北京饭店后面吧。”金宝杰说。
  “后面?那是哪儿啊?”
  “华龙街啊。”
  “好!好!”大家都同意。
  “好,就去华龙街。”我说。
  原以为华龙街会很热闹,可到那一看有点冷清,客人不多。想换地方又太麻烦,将就吃吧。我们10来个人刚好一桌。服务员的态度也不冷不热,也许忙了一天累了,看起来有些疲劳。也许心里在想,这些人大过年的夜里不回家,跑这来吃什么饭?!菜做的也跟服务员的态度一样不冷不热。但大家都没有计较,大家的心情都特别好,因为《申奥报告》很快就要胜利完成了。今夜是迎接新世纪之夜,虽然我们不能回家与家人一起团聚,但为了中国的申奥成功贡献自己的心血和力量,我们都感到格外的自豪。
  “同志们、朋友们、亲爱的战友们,”在快到零点时,我端起酒杯,“今夜是个不平凡之夜,2000年就要过去了,2001年就要到了。我们能围在一起,共同度过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纪之交的时刻,是一种缘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在这个时候,我们能亲身参加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北京申奥工作,是我们的荣幸。在大家无私奉献的夜以继日的工作中,我们的孩子北京《申奥报告》就要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诞生了。我真诚地向大家说一句:谢谢了!谢谢大家的默默工作,谢谢大家的奉献!在这个重要历史时刻即将来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举杯,共同为迎接新世纪,共同祝愿我们美好的未来一起干杯!”
  大家激动地举着酒杯,看着手表,一起数着:
  “10、9、8……3、2、1,干杯!!!”
  欢呼声、酒杯的碰撞声,从这间小屋传遍了华龙街,传向了北京城,传向了全世界。
  那晚,大家很高兴,也很激动,并破例喝了一点红酒。但不能贪杯,大家都很自觉,没有多喝,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吃完饭还要回去“干活”呢。
  饭后回到新侨六楼,大家又开始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我看到,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工作起来两眼发亮,一点也看不出疲劳。直到天快亮了,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大家才去休息。
  申奥=无私奉献;
  只有无私奉献,申奥才能成功!
  这就是申奥人;
  这就是申奥人的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申奥人的精神和风格!


  2、主席台上的空椅子

  2001年元旦,凌晨4点多了,我抓紧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