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7年第4期-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行主席伍绍祖对申办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他说:“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三个投票时间:2002年2月盐湖城奥运会期间、2001年9月或7月,在莫斯科。如果按最近的日期算,我们的工作时间还有19个月。日本大阪和法国巴黎早已启动了,日本首相还参加了大阪的申奥会标活动。目前我们的进展已经相对慢了。”他提出了10条要求:1)建立完善工作程序。每周一次执委会例会。2)完善工作班子。工作人员要尽快上岗,要筹备建立临时党委。3)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要建立秘书长值班制。奥申委的工作人员要有新面貌。4)编写工作计划,并尽快编制《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计划网络图》。5)关于宣传工作。“内冷”,是不过分宣传,不是不宣传。“外热”,也要看火候;要集中在投票者身上,包括国际奥委会委员、考察评估团等。“火候”,就是守规矩,不要违反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同时要抓紧我们申办口号的确定。6)关于外联工作。现在有103个国际奥委会委员,明年、后年还要调整增加,每个委员都要做个档案。要有预见性。7)工程规划。如主体育场放在哪里等,请有关方面准备,尽快向执委会汇报。8)关于空气污染、交通等问题。要高度重视,要有专人负责。9)加强一些工作的配合、协调问题。如:年底欧洲国家奥委会大会,我们应该去人;邓亚萍参加竞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工作,要争取多方面支持,一旦落选,要争取萨马兰奇的指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大学生运动会等,这些都要提前准备,做好协调。10)国内外大形势问题。要注意互联网的信息,争取网民的支持;国外一些反对势力利用我国企改革、中美关系、两岸关系、所谓人权问题、我是小狗问题、所谓熊胆丸等问题,攻击我们申办奥运会。这些要有专门人来研究对策。
  奥申委主席刘淇同志作了简单的归纳:“完全同意绍祖同志的意见。第一、会议制度就定下来,照此执行。第二、尽早‘人上岗、图上墙’。原则上,副秘书长兼一个部的部长,可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工程规划要尽早汇报,定在12月初。申奥总的思路,是不要失误。”
  申奥领导小组组长贾庆林同志最后作了讲话,对申奥初期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对举办奥运会经费问题和政府支持等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和指示。


  第四章 紧急应对22个问题的较量

  1、申办程序改变了

  正当我们搬到新侨饭店六楼,开始全面启动申奥工作时,国际奥委会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这使奥申委的工作陡然紧张起来,客观上也对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重要的考验。
  1998年以来,随着国际奥委会委员接受美国盐湖城在申办冬奥会中的大量贿赂事件被揭露出来,国际奥委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严重的危机。“盐湖城丑闻”使国际奥委会下决心进行改革,特别是决定对申办2008年奥运会程序作出重大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我们很不利。
  国际奥委会在1999年10月30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2000年委员会上,就对奥运会申办程序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一项内容是增加“接受申办过程”,即对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城市的组织能力进行审议,然后确定其候选资格。也就是增加筛选候选城市的过程,但筛选的方式当时没有确定。
  2000年2月24日,国际奥委会向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发出了6个方面22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要求在6月20日前,按要求书面回答完成并送交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将组织专家组对各申请城市的能力和条件及回答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并据此对10个申请城市进行筛选,然后确定3—5个城市入围,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候选城市”。这是国际奥委会在申办程序中第一次采取的独特做法。
  国际奥委会对22个问题的“答卷”作了严格要求:印刷、装订成法文、英文双语对照的特定格式;每个问题回答不能超过一页(大约相当于400个汉字);必须包括4张地图和2张表格;共56页(22个问题英法文共44页,4张地图和2个表格英法文共12页)。不得超出规定的标准,不得附带光盘、录音带等。
  这是国际奥委会对10个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城市的第一次考试,也是10个申请城市之间背靠背的第一个回合的较量。因此,我们叫它《申请报告》,也叫它《小申奥报告》。
  奥申委紧急动员起来,主席办公会、执委会、秘书长办公会都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方针、目标:“全力以赴,打好这第一仗,确保入围。”并确定由常务副主席刘敬民、秘书长王伟亲自领导,由我具体组织,以研究室为主,各部门配合,共同完成。
  这项工作是我们搬到六楼后的第一个大战役,新侨饭店六楼开始热闹起来。会议越来越多,原以为足够用的会议室开始紧张了。使用率最高的是620会议室,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但由于装修的时间不长,620会议室又没有窗子,空气不好,所以,最初时,我们坐在里面开会都感觉有些头晕,但有时讨论起来就忘记了。


  2、回答22个问题的困惑

  坦率地说,这22个问题是申请城市向国际奥委会作的最基本的介绍,既非难题,也非偏题、怪题。但这看似简单的22个问题,实则涵盖了许多内容,再加上要附地图和表格,每个问题的后面必须有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作基础,语言又必须精炼、准确。因此,要做好这个“答卷”,使国际奥委会和有关专家满意,并非易事。
  例如:“你们打算怎样在你们的城市举办奥运会?”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其实仅就提问本身就成了探讨的问题;有些问题涉及到中央和北京市许多部门,完全是一些重大决策。
  又如:第8题要求“请提供一份地图,显示出与你们申办奥运会无关,但是显然便于抵达奥运会各场馆的待开发的基础设施,并说明经费来源、提供方法以及建设时间表。”这实际上是要求有关机关提前或限期作出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并落实经费和工期。
  有些问题要回答清楚,就必须尽早决策。
  如:主会场及奥运村位置问题。当时比较集中的是两个方案,即北城方案和南城方案。放在北城的好处是:场馆集中,比赛方便,环境和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各比赛场馆之间距离合理等;放在南城的最大好处是:带动南城的发展。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使北京的北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亚运村一带成为北京地价最高的地区。而南城相对发展较慢。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以对申奥有利为原则,怎样有利于申奥成功就怎样定。所以,最后还是确定在北城。
  又如:关于场馆建设规划问题。国际奥委会要求附地图和表格,标出现有场馆位置、需扩建改造场馆的位置和拟新建场馆的位置等。正常情况下,这基本上是一个算术问题。但这个问题有它的特殊性:国际奥委会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希望申办城市更多的利用现有场馆,新建场馆也要避免奢华,并且非常重视赛后利用问题;而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对其本项目比赛场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既要满足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要求,又要符合国际奥委会的原则。这需要平衡,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哪些场馆可以利用,哪些经过改造可以利用,哪些项目需要新建场馆,这三类场馆的比例怎样比较合适等问题。经过了许多次的反复研究讨论,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合适的比例。
  再如,关于交通规划问题。国际奥委会要求专门附一张地图,用不同的颜色标明北京目前交通道路情况和未来2008年前的交通道路规划情况,包括为奥运会专门提前修建的道路情况。这些都涉及北京市的长远计划,虽然还允许有些小的变动,但既然正式报国际奥委会的文件,就应该是正规的规划,而不能有大的原则性的变动,更不能随便臆造。
  为了回答好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夜以继日、加紧工作。


  3、帆船比赛地点秦皇岛?青岛?

  在回答22个问题过程中,涉及到确定帆船比赛地点问题。
  青岛、秦皇岛都很有积极性,愿意承担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而且都是市领导亲自带人到北京来做工作,我分别接待过两个市的领导。其实,两个城市都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有各自的明显优势,不管交给谁办都能办得很好。但必须要确定一个,到底放在哪呢?很是费了一番工夫。
  最后,经过研究大家一致同意一个原则,即:尊重国际帆船运动联合会的意见,以有利于申奥成功为原则。后来我们征求了国际帆船运动联合会的意见,他们倾向在青岛,所以就定在了青岛。这样有利于争取到国际帆船运动联合会的支持。申奥成功是最终目的,我们要围绕这个目的确定工作原则。这样,我们分别与青岛和秦皇岛的市政府交换了意见,得到两方面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青岛市表示,我们一定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配合北京做好一切工作,为申奥成功做出贡献,如果申奥成功,一定举全市之力办好比赛。
  秦皇岛市也表示,完全理解北京奥申委的决定,全力支持北京争取申奥成功,并表示和其他几个城市(天津、上海、沈阳)一起,做好承办足球预赛的准备工作。


  4、奥运会举办日期七下八上?

  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和气候问题也很费了一番脑筋。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第29届奥运会要在2008年7月的最后一周到8月的第一周举办,并要求申请城市提供这个时间的气候情况说明。
  我们开始时很担心,因为北京的气候特点恰恰是“七下八上”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北京的多雨季节,而且是北京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担心气温和多雨成为不利因素,使申奥受到影响。如何避免我们的劣势,强调我们的优势?我们研究了好些天,最后我们想,不能光是自己跟自己比,我们决定查一下其他申请城市的同期气候资料情况,对比一下看看。在国家气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收集了近30年来10个申请城市7月和8月的基本气候情况,并进行了对比。
  没想到这一比,比出了优势、比出了信心,令我们非常高兴用科学数据说话,从多年来的资料看,这个时间我们北京的气候条件在10个申请城市中还是不错的,特别是降雨日数,与巴黎、多伦多相比,我们是很有竞争力的。我们心里有了数,气候、温度并不是我们的弱项。我还记得其中的一些数据:
  在气温方面:
  7月份,10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是25。3℃,北京市25。8℃,基本与平均气温持平,居10个城市的第七位;高于多伦多(20。5℃)和巴黎(19。0℃),但低于大阪(27。0℃)。
  8月份,10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是25。1℃,北京是24。4℃,低于平均气温,居10个城市的第七位;高于多伦多(19。5℃)和巴黎(18。5℃),但同样低于大阪(28。2℃)。这个数据说明北京7、8月的气温,在10个申请城市中都不算高。
  在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