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64~1294)间入武当,礼汪真常为师。随后又‘同(叶)云莱、洞阳(刘道明)谒雷渊黄真人(黄舜申)得先天之道。归五龙宫,潜行利济,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行其奥旨,唯张洞渊(张永清)焉,终于自然庵。‘①可见张道贵是兼传全真与清微的道士。
  叶云莱与刘道明也是黄舜申弟子,同样是兼传全真和清微的道士。据上书所载,‘叶云莱,名希真,号云莱子。辛亥年(1251)三月初五日巳时生,唐天师叶法善之后裔。生于建宁(今属福建),得清微道法之妙,避兵迁古禳,入武当山。
  至元乙酉(1285),应诏赴阙。……至元丙戌(1286),钦受圣旨领都提点,任武当住持。‘‘刘道明,号洞阳,荆州(今属湖北)人。与叶云莱同师雷渊黄真人,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龙(观),搜索群籍,询诸耆旧,纂为一书,命曰《总真集纪胜录》。‘②
  张、叶、刘等人下传张守清,清微法由此更盛。张守清也是一身而二任的道士,先为全真道士鲁大宥(或作有)弟子。陈友珊《长春道教源流》卷七云:张守清,‘名洞渊,号月峡叟,宜都(今属湖北)人。幼习举子业,未成,弃去,更为县曹掾。年三十一,……闻鲁洞云(大宥)名,投礼出家。
  洞云传以道要。……后由张云岩(道贵),复得叶云莱、刘洞明之道。至大三年(1310),皇后闻其道行,遣使命建金箓醮。
  皇庆元年(1312)春,京师不雨,召守清至,祷而雨。逾年春不雨,祷而雨,又祷又雨。两京大悦,赐号体玄妙应太和真人。赐虚夷宫额曰:天一真庆万寿宫。置提点甲乙住持。延皊元年(1314)春,奉旨还山致祭,管领教门公事。‘由于张守清在当时颇有名望,所传弟子又多,故被后世清微派北系道士尊为一代祖师,《清微神烈秘法》所列‘师派‘,在黄舜申之后,即列:叶云莱、张道贵、张守清,张守一。
  张守清弟子最著者有张悌、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等。
  从他们开始,清微派的传法即由元入明。张悌,字信甫,号无为子。浙江象山人。奉亲能备孝养,早从方士学。既壮,出游南粤北燕,后止武当,师张守清。守清启以道要,署为首众。三年而化。黄明佑,字太霞,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人。
  ‘早岁抗志烟霞,历诸名岳,礼武当太和张真人(张守清),嗣清微法派,凡有祈祷,无不感应。‘彭通微,‘原名宏大,号素云,河南汝阳人。大德十一年(1307)二月十五日生。年十二,事刘月渊为师。至正四年(1344)游武当山,时太和张真人主紫霄宫,素云服劳执役三年,得真人授炼气栖神之旨。……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至细林山,结茅居之。……
  明太祖遍求天下高人,有司以闻。二十七年(1394)秋八月返真。是岁中使入山宣召,以羽化闻‘。单道安,‘均州人,从南岩张真人(张守清曾住南岩天一真庆宫——引者注)学,精究道法,执弟子礼,勤恳弗怠。……洪武初,游西华、终南诸山,仍居重阳万寿宫。一日,以所授玄秘付与门人而去,弟子李素希携冠履葬于五华仙茔‘。③但此后传承情况缺乏记载。
  明初除张守清弟子传清微法外,还有其他武当道士传清微雷法。如金台人李德渊(号古岩),‘自幼入陕西重阳万寿宫出家,《道德》《南华》三教经书,得其要旨。壮年游武当,于紫霄宫礼高士曾仁智为师,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理,知体用之源。徙居元和观。洪武二十三年(1390),湘王来谒武当,嘉其有修炼之功,赐住荆州长春观。一日,谓人曰:吾将返矣。作颂曰:‘八十余年光阴,不染不著‘。黎一泉,均州人,‘幼出家于紫霄宫。元末游江右诸名山,访道寻师,……
  再谒毛公坛、张公洞,得林屋洞天王无伪授以太极上道清微底(法)妙,仍归紫霄宫,八十余翛然蜕去‘。简中阳,字钦和,武昌人。‘不喜荣达,得异人授以中黄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1391)来武当,居紫霄之巅,辟谷坐忘,葆和养素,江右学人闻风而至,见其才器,可入道者必纳之,于是道价益增。永乐丙戌(1406)召见,问以玄帝(真武)升真事迹,一一奏陈,赐以祠部护身符牒。还山后隐于福地峰之上,杜门守静,凝神太漠。一夕,……端坐而去‘。④
  前述南传一系,至元末,传至赵宜真(?~1382)。宜真,号原阳子。其先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元时徙安福(今属江西)。早业儒,后入道。初师清微派道士曾贵宽(号尘外,黄舜申嫡传),嗣清微法;继师道教南宗和全真道士,得南、北派内丹之学;又师徐异,得净明忠孝之道。师承多途,所传亦杂,但他对上述诸派的理论多有所阐扬。如他曾据师传,再补以他书,对清微雷法、斋法,加以整理,疏解,并对其理论加以阐发,作《玉宸登斋内旨》《玉宸经法炼度内旨》等篇。强调道为体,法为用,道与法皆具于我心。心地诚明,就能通天感神,‘天人合德,此感彼应‘。如奏章斋科,首在于存思凝神,方能感通天地,如果相反,‘但以宣科念咒、掐诀烧符、令色华音、驰心外想为务,徒以乱其神思,困其肢体,……尚何望有所感格哉!‘⑤超度亡灵也如此,‘矧鬼神之于人,非可以声色相通,惟可以心诚相感。若我悟,他亦悟;我迷,他亦迷。其幽冥境界,亦随心念化现。我心昏昧猥小,则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穷乡,我心广大光明,则幽冥亦成天宫净界,我能修持正道,则鬼神感悟,亦返邪归正矣‘。⑥由于赵宜真对清微道法多所阐扬,故后世清微派南系道士奉之为一代祖师。如《道法会元》卷三十二《上清龙天通明炼度大法》和卷四十六《上清神烈飞捷五雷大法》等中,皆在黄舜申之后,列熊道辉、彭汝砺、曾贵宽、赵宜真。
  赵宜真所传弟子中,以刘渊然为最著。刘渊然(被净明道尊为第六祖)传邵以正,邵以正传喻道纯、胡守法。刘、邵、喻、胡诸人皆是明代有名道士。刘渊然在永乐间受命任道录司左正一,仁宗朝被封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宣德初,进大真人,领天下道教事;邵以正在正统中迁道录司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间,赐号‘悟玄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喻道纯在成化十年(1474)受封为‘体玄守道安恬养素冲虚湛默演法翊化普济真人‘,任道录司左正一,领道教事;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为‘冲虚静默悟法从道凝诚衍范显教真人‘,弘治改元,授道录司左正一,掌道录司事。以上诸人皆通法术。但诸传中皆未注明曾受清微道法的传承。故在赵宜真之后,清微派南系的传承如何,现尚难于稽考。
  《东岳庙志》之‘灵济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历代祖师,为:故始祖南京朝天宫道录司右玄义禹贵黉,称为‘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刘守谊,第五代都全皊、李全安、朱全皊,直至第十五代庞源本等。据上面第四代神牌所书‘皇清‘二字推测,从四代至十五代,盖皆为清代清微派的传人。但皆无事迹可考。且此‘神牌表‘中称道士禹贵黉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又与上述南毕道、黄舜申等不相接,或许是清微派传至明、清时所分衍的支派。
  闵一得《金盖心灯》卷二《吕云隐律师传》中,又记有清微派第二十三、二十四两代传人。该传云,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律师吕守璞(号云隐)之父吕贞九,在明末清初弃儒为道,嗣清微法,为第二十三代法师。吕守璞在十七岁时,受其父传清微法,其后才拜龙门派七祖王常月为师,入龙门派。
  故该传曰:‘师(吕守璞)于清微为二十四代,于龙门为八代律师。‘他下传弟子吕徵,为龙门派传人,但不知并传清微法否。且此二十三、二十四之代数,又不知上承何人。明中叶后,道教衰落,清微派详情也就难以考知。
  注:
  ①《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八十六,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年
  ②即《道藏》所收《武当福地总真集》
  ③以上皆见《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引《武当山志》
  ④以上见《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及《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八十七引《武当山志》
  ⑤⑥《道藏》第28册745页,772~7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道门流派——天心派
更新时间2009…12…24 10:06:37  字数:3632

 天心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北宋,流传至元代。
  天心派肇始于北宋道士饶洞天,被称作‘天心初祖‘。饶洞天,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初为县吏。据称,某夜梦神人告曰:‘汝用心公平,执法严正,名已动天矣!‘梦觉见华盖山上有五色宝光,上冲霄汉。寻光掘地,乃获金函一枚,开视,有玉箓仙经,题曰:《天心经正法》。
  ①据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称,此事发生在北宋淳化五年(994)。该序云:
  ‘淳化五年八月十五日,有肉身大士夜观山顶之上,有五色宝光冲上霄汉,翌旦寻光起处,……遂掘三尺许,得金函一所,开见金板玉箓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大士者,饶公处士也,名洞天。‘据教内传说,饶洞天虽获天心正法‘灵文‘,但不识其文字,莫知其妙。后遇神人指点,令去找谭紫霄(南唐道士),可以解迷。‘自兹数年寻历,获遇先生于南丰。既蒙教导,顿悟玄理。仍携处士谒见东岳帝君。帝曰:奉三仙(指浮丘王郭三真君——引者注)道旨,令授子宝印、阴兵。处士受已,再历诸涂、制命阴魔馘灭凶妖,祈禳水旱,啸命风雷,役神使灵,救人利物。于是四方慕道者,凡数百人从游‘。②
  声称仙人授天书,或掘地得神书,往往是道教诸多派别创始者创立道派的舆论准备。或许饶洞天自己撰写了一本名《天心正法》的经书,为了取信于人,才加以渲染和神化。
  《饶处士传》又称:‘一日,率诸弟子登华盖之巅,授以至道。
  而誓曰:护气希言,绝利声色,立功为上,谢过次之。救人疾病、灾荒水旱为上功,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行。行此者,道合阴骘,虽未拜太上,亦居仙矣。……挥手别诸弟子,鼓风扬尘,行及奔马,倏忽不知所之。‘以上一段,可视为饶洞天为天心派制定的立教宗旨和教规。邓有功在为《上清天心正法》所作的序中,又列有饶洞天的传法谱系,谓饶洞天‘升天时,以法传弟子朱监观仲素,仲素次传游道首,道首传通直郎邹责,邹责传臣本师符法师名天信,至臣有功,传于今矣。‘由上可见,饶洞天既为天心派写了经书,又为之立了教义教规,还有传法谱系,虽说弟子数百人仅为空泛之词,但可认定天心派业已建立。只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仅为单传,规模很小。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云:‘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天心卷牍,历魏晋之变迁,经南北之分治,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