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纲目-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猎崴K婀壅呱踔凇@仙晕炔<涫曰N┙鹚庸谴嫜伞>秃釉≈L艄怯谖稀8呱粼弧4笾凇4耸フ摺C跞甑日现夭9蚀狗奖恪=袒甓R怂忌埔颉C舛榭嗪!Q云7煽斩ァ4笾诩N薏槐鞍荨W允巧掠曳罘鹫咧凇J蔽焦垡舸笫炕怼

  ○惟宽禅师入寂(马祖一法嗣)

  惟宽。住京兆兴善寺。元和十二年二月晦日。升堂说法讫。遂归寂。来谥大彻。

  (戊戌)鹅湖山大义禅师入寂(马祖一法嗣)

  大义。住鹅湖。元和十三年正月七日。示寂。寿七十四。谥慧觉。塔曰见性。义衢州须江人。姓徐氏。

  ○五泄山灵默禅师入寂(马祖一法嗣)

  灵默。住五泄。元和戊戌三月二十三日。沐浴焚香。端坐告众曰。法身圆寂。示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归一。吾今沤散。胡假兴哀。无自劳神。须存正念。若遵此命。真报吾恩。倘固违言。非吾之子。时有僧问。和尚向甚处去。默曰。无处去。曰某甲何不见。默曰。非眼所睹。言毕。奄然而化。寿七十二。腊四十一。默毗陵宣氏子。

  ○天王寺道悟禅师入寂(马祖一法嗣)

  道悟。住荆南城中府西天王寺。号天王。师居常自称云。快活快活。元和戊戌四月初。示疾。十三日。口称苦苦。又云。阎罗王来取我也。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使抛入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悟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主无对。便掷下枕子而逝。年八十二。夏六十三。嗣法一人。龙潭崇信。信传德山。户部侍郎丘玄素撰碑。

  (己亥)韩愈参宝通禅师

  初唐宪宗。闻凤翱府法云寺护国真身塔有佛指骨。相传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来年应开。遂于元和十四年正月。遣中使帅僧众。往迎至京。留禁中。供养三日。五色光现。百僚称贺。二月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刑部侍郎韩愈。上表切谏。帝大怒。将抵极刑。宰相裴度崔群皆为哀请。遂贬潮州刺史。到郡之初。上表劝帝。东封泰山。久而无报。郁郁不乐。闻郡有禅师宝通。道德名重。以书招之。三请而至。见通言论超胜。愈已心折。留数十日。或入定数日方起。愈益敬焉。通辞去。愈因祀神海上。乃登灵山。造通之庐。问曰。弟子军州事烦。佛法省要处。乞师一语。通良久。愈罔措。时义忠为侍者。乃敲禅床三下。通曰作么。忠曰。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愈乃曰。和尚门风高峻。弟子乃于侍者处。得个入路。又一日相访。问通春秋多少。通提起数珠曰。会么。曰不会。通曰。昼夜一百八。愈不晓。遂回。次日再来至门前。见首座举前话。问意旨如何。首座扣齿三下。及见通理前问。通亦叩齿三下。愈曰。元来佛法无两般。通曰。见何道理。愈曰。适来问首座。亦如是。通乃召首座。是汝如此对否。曰是。通便打趁出院。秋八月。帝与宰臣语次。因及愈有可怜者。遂授袁州刺史。复造通庐。留衣二袭而别○漳州三平义忠。初参石巩慧藏。藏尝张弓架箭接机。忠诣法席。藏曰看箭。忠乃拨开胸曰。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藏弹弓弦三下。忠乃礼拜。藏曰。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圣人。遂拗折弓箭。后参宝通。举前话。通曰。既是活人箭。为甚么向弓弦上辨。忠无对。通曰。三十年后。要人举此话也难得。忠曰。不用指东划西。便请直指。通曰。幽州江口石人蹲。忠曰。犹是指东划西。通曰。若是凤凰儿。不向那边讨。忠作礼。通曰。若不得后句。前话也难圆○孟简。字几道。平昌人。举进士。官尚书。素好佛。尝答韩愈书曰。来示。积善积恶。殃庆自以类至。此释氏辨之精详。昔者迦文。为大士言六度。为中根言十二因缘。为小根言四圣谛。又言依法不依人。不过大明积恶之根源。核天下神道报应之微细。皎然言善恶之异路。使人人自畏恶修善。柰何以愚人下里翁媪之情。见待之耶。

  (庚子)阳岐山甄叔禅师入寂(马祖一法嗣)

  甄叔。住阳岐四十余年。示众。群灵一源。假名为佛。体竭形销而不灭。金流朴散而常存。性海无风。金波自涌。心灵绝兆。万象齐昭。体斯理者。不言而遍历沙界。不用而功益玄化。如何背觉。反合尘劳。于阴界中。妄自囚执。元和庚子正月归寂。茶毗获舍利七百粒。

  ○天然禅师住丹霞山

  元和庚子春。天然告门人曰。吾思林泉终老之所。时门人令齐静方卜南阳丹霞山。结庵奉事。三年间。学者至。盈三百。上堂。今时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若识得释迦。只这凡夫是。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又曰。佛之一字。永不喜闻。

  (辛丑)希运禅师开法黄檗山

  长庆元年。希运住黄檗。开堂说法。一日大众云集。乃曰。汝等诸人。欲何所求。以拄杖趁之。大众不散。运却复坐曰。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取笑于人。但见八百一千人处便去。不可图他热闹也。老汉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一个汉。便从顶门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米供养他。总是如此容易。何处更有今日事也。汝等既称行脚亦须著些精神好。还知道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问。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为甚么却道无禅师。运曰。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又曰。阇黎不见马大师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场。得马师正法眼者。止两三人。庐山归宗和尚是其一。夫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始得。且如四祖下牛头。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有此眼目。方辨得邪正宗党。且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著。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么。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我才见汝入门来。便识得了也。还知么。急须努力。切莫容易。

  (壬寅)汾州无业禅师入寂(马祖一法嗣)

  无业。住汾州。唐宪宗屡遣使征召。皆辞疾不赴。暨穆宗即位。思一瞻礼。长庆二年。命两街僧录灵阜。赍诏迎业赴阙。阜至。宣诏毕。作礼而言曰。皇上此度恩旨不同。愿师起赴。无以他词固却也。业微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人主。且请前行。吾从别道去矣。乃澡身剃发。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为不了故。即被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经云。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端坐而逝。茶毗日。祥云五色。异香四彻。所获舍利。璨若殊玉。阜回奏其事。帝钦叹久之。来谥大达国师。塔曰澄源。

  ○宣鉴参崇信禅师

  宣鉴。剑南周氏子。蚤岁出家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尝讲金刚经。时谓之周金刚。后闻南方禅席颇盛。鉴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卖饼点心。婆指担曰。这个是什么文字。鉴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鉴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鉴无语。婆遂指令去参崇信。鉴往龙潭。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信于屏风后引身曰。子亲到龙潭。鉴无语。遂栖止焉。

  ○白居易居士参道林禅师

  白居易。出守杭州。长庆二年。因入山谒道林。见林栖止巢上。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林曰。太守危险尤甚。居易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林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居易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林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易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林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居易又以偈问曰。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叩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林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居易作礼而退。

  ○希运禅师传法道明

  道明。江南陈氏之后。生时红光满室。祥云盖空。旬日方散。目有重瞳。面列七星。形相奇特。秀出人表。因入寺礼佛。见僧如故知。归白父母。愿求出家。父母许为僧。后持戒精严。学通三藏。游方契旨于希运。诸方归慕。咸以尊宿称。后居开元。恒织蒲鞋。资以养母。故复有陈蒲鞋之称。巢寇入境。明标大草屦于城门。巢欲弃之。竭力不能举。叹曰。睦州有大圣人。舍城而去。

  (癸卯)崇信禅师传法宣鉴

  宣鉴。参崇信。一夕侍立次。信曰。更深何不下去。鉴便揭帘而出。见外面黑。却回曰。门外黑。信点纸烛。度与鉴。鉴拟接。信便吹灭。鉴豁然大悟。便礼拜。信曰。子见个甚么。鉴曰。某甲从今后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信升座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鉴遂取疏钞于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

  ○东寺如会禅师入寂(马祖一法嗣)

  如会。住湖南东寺。学徒甚众。僧堂床榻。为之陷折。时称折床会。相国崔群出为湖南观察使。见会。问曰。师以何得。曰见性得。时会方病眼。群曰。既云见性。其柰眼何。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群稽首谢之。长庆三年八月十九日。归寂。寿八十。谥传明。塔曰永际。

  ○宣鉴谒灵祐禅师

  宣鉴。礼辞崇信。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顾东。从东顾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灵祐坐次。殊不顾盻。鉴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祐拟取拂子。鉴便喝。拂袖而出。祐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僧何在。座曰。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也。祐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甲辰)鸟窠道林禅师入寂(径山钦法嗣)

  道林栖止。鸟窠名闻诸方。长庆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寿八十四。腊六十三。

  ○丹霞天然禅师入寂(石头迁法嗣)

  天然。住丹霞。有曾到参。于山下见然。便问。丹霞山向甚么处去。然指山曰。青黯黯处。曰莫只这个便是么。然曰。真师子儿。一拨便转。长庆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告门人曰。备汤沐浴。吾欲行矣。乃顶笠策杖。受履垂一足未及地而化。寿八十六。来谥智通。塔号妙觉。

  ○神赞禅师住古灵

  神赞。福州人。于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开悟。却回受业本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赞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