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纲目-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癸亥)智广禅师隐居岩谷(盐官安法嗣)

  智广。仙游人。初参盐官齐安。及鄂州无等禅师。有省遂南归。止泉州。常持铁钵。以一白犬自随。会昌三年。武宗将废教。广乃遁入岩谷。

  ○平田普岸禅师入寂(百丈海法嗣)

  普岸。住平田。一日义玄来访。先逢一嫂在田使牛。玄问嫂平田路向甚处去。嫂打牛一棒曰。这畜生到处走到此。路也不识玄曰。我问你平田路向甚处去。嫂曰。这畜生五岁。尚使不得。玄心语曰。欲观前人。先观所使。便有抽钉拔楔之意。及见岸。岸曰。曾见我嫂也未。玄曰。已收下了也。岸遂问。近离甚处。曰江西黄檗。岸曰。情知你见作家来。曰特来礼拜和尚。岸曰。已相见了也。玄曰。宾主之礼。合施三拜。岸曰。既是宾主之礼。礼拜著。会昌三年七月。告众入寂。寿七十四。

  ○惟政禅师入寂(北宗普寂法嗣)

  惟政。隐居终南。后迁。寂年八十七。茶毗收舍利四十九粒。以会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二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三(云字号)


  甲子(唐武宗会昌四年起)丁卯(宣宗大中元年)庚辰(懿宗咸通元年)甲午(僖宗乾符元年)庚子(改广明)辛丑(改中和)乙巳(改光启)戊申(改文德)己酉(昭宗龙纪元年)庚戌(改大顺)壬子(改景福)甲寅(改乾宁)戊午(改光化)辛酉(改天复)癸亥(唐昭宗天复三年止)


  (甲子)善道禅师隐居石室(长髭旷法嗣)

  善道。初依长髭旷。旷遣令受戒。谓曰。汝回日须到石头和尚处礼拜。道受戒后。乃参希迁。一日随迁游山次。迁曰。汝与吾斫却面前树子免碍我。道曰。不将刀来。迁乃抽刀倒与。道曰。何不过那头来。曰你用那头作甚么。道即大悟。便归长髭。旷问。汝到石头否。曰到即到。只是不通。号曰。从甚受戒。曰不依他。曰在彼即恁么来我这里作么生。曰不违背。曰太忉忉生。曰舌头未曾点著在。旷喝曰。沙弥出去。道便出。旷曰。争得不遇于人。寻值会昌沙汰。道乃作行者。居于石室。慧寂问。佛之与道。相去几何。曰道如展手。佛似握拳。曰还假看教否。曰三乘十二分教。是分外事。若与他作对。即是心境两法。能所双行。便有种种见解。亦是狂慧。未足为道。若不与他作对。一事也无。所以祖师道。本来无一物。汝不见小儿出胎时。可道我解看教。不解看教。当恁么时。亦不知有佛性义。无佛性义。及至长大。便学种种知解出来。便道我能我解不知总是客尘烦恼。十六行中。婴儿行为最。哆哆和和时。喻学道之人离分别取舍心。故赞叹婴儿。可况喻取之。若谓婴儿是道。今时人错会。

  (乙丑)慧恭参宣鉴禅师

  慧恭。福州罗氏子。年十七举进士。因睹祖师遗像。便出家。二十二受戒。谒宣鉴。鉴曰会么。曰作么。曰请相见。曰识么。鉴大笑。遂入室。后住天台瑞龙院○高亭简参鉴。隔江才见。便云不审。鉴乃摇扇招之。简忽开悟。乃横趋而去。更不回顾。

  (丁卯)慧忠禅师隐居龟洋

  武宗废教。龟洋慧忠。述偈叹曰。敕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云中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在俗妨修道。金粟曾为居士身。忍仙林下坐禅时。曾被哥王割截肢。况我圣朝无此事。只令休道亦何悲。丁卯宣宗即位。诏复天下寺宇。佛教大兴。忠笑曰。仙去者未必受箓。成佛者未必须僧。复作偈曰。雪后始知松柏操。云收方见济淮分。不因世主令还俗。那辨鸡群与鹤群。多年尘土自腾腾。虽著伽黎未是僧。今日归来酬本志。不妨留发候然灯。形容虽变道常存。混俗心源亦不昏。试读善财巡礼偈。当时岂例是沙门。遂过中不食。不宇而禅。迹不出山者二十年。

  ○宣鉴禅师开法德山

  大中元年。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请宣鉴住持。鉴居之。大阐玄风。上堂。若也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寂而妙。若毫端许言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为无益。又云。别无禅道可学。若有学得者。即是外道见解。亦无神通变现可得。汝道神通是圣。诸天龙神五通神仙外道修罗亦有神通。应可是佛也。孤峰独宿。一食卯斋。长坐不卧。六时礼念。疑他生死。老胡有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若言入定凝神静虑得者。尼乾子等诸外道师。亦入得八万劫大定。莫是佛否。一念妄心不尽。即是生死相续。仁者。时不待人。莫因循过日○全奯。泉州柯氏子。少落发禀戒。习经律诸部。优游禅苑。值会昌沙汰。于鄂州湖边。作渡子。两岸各挂一板。有人过渡。打板一下。奯曰阿谁。或曰。要过那边去。奯乃舞桌迎之。一日因一婆抱一孩儿来。乃曰。呈桡舞桌即不问。且道婆手中儿甚处得来。奯便打。婆曰。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抛向水中。后参宣鉴。执坐具。上法堂瞻视。鉴曰作么。奯便喝。鉴曰。老僧过在甚么处。曰两重公案。乃下参堂。鉴曰。这个阿师。稍似个行脚人。至来日上问讯。鉴曰。阇黎是昨日新到否。曰是。曰甚么处学得这虚头来。曰全奯终不自谩。曰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戊辰)希运禅师说法宛陵

  希运。初于黄檗。舍众入大安寺。混迹劳侣。扫洒殿堂。裴休刺洪州。一日入寺。见壁画问寺主。是何图相。曰高僧真仪。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僧皆无对。休曰。此间有禅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休遂请相见。曰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曰请相公垂问。休即举前问。运朗声曰相公。休应诺。运曰。在甚么处。休当下知旨。如获髻珠。曰吾师真善知识也。何示人克的若是。遂延入府署。执弟子礼。屡辞不已。复坚请住黄檗山。大中二年。休镇宛陵。建大禅院。请运开法。以运酷爱旧山。还以黄檗名之。又迎运至郡。以所解一编示运。运接置于座。略不披阅。良久曰会么。曰不会。曰若便恁么会得。犹较些子。若也形于纸墨。何有吾宗。休乃以颂赞曰。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运但曰。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低揖等闲人○裴休。字公美。闻喜人。父肃。字中明。任越州观察使。应三百年谶记。重建龙兴寺大佛殿。自撰碑铭。休遂笃志内典。深入法会。有发愿文。传于世。作相六年。次历诸镇节度。既通彻祖意。复博综教相。著释氏书数万言。又亲书大藏经五百函号○楚南。自武宗废教。深窜林谷。大中初。随希运出山。自是抵姑苏报恩寺。精修禅定。二十余载。足不逾阈。

  (己巳)文喜参文殊大士

  文喜。嘉兴朱氏子。七岁出家。习律听教。会昌沙汰。反服韬晦。宣宗初。再度。后谒寰中。中曰。子何不遍参乎。于是喜直往五台。至金刚窟。礼谒文殊。遇一老翁牵牛而行。邀喜入寺。翁呼均提。有童子应声出迎。翁纵牛。引喜升堂。翁踞床。指绣墩命坐。曰近自何来。曰南方。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曰多少众。曰或三百或五百。喜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曰多少众。曰前三三后三三。翁呼童子致茶。拈起玻璃盏问曰。南方还有这个否。曰无。曰寻常将甚么吃茶。喜无对。及辞退。翁令童子相送。喜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童子召大德。喜应诺。童子曰。是多少。喜复问。此为何处。曰此金刚窟般若寺也。喜凄然悟。彼翁即是文殊。稽首童子。愿乞一言为别。童子说偈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言讫。均提与寺俱隐。喜因驻锡五台。

  (庚午)弘辩禅师说法王宫

  弘辩。住荐福。宣宗诏入内。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曰禅门本无南北。昔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展转相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来游此方。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在蕲州东山。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惠能。受衣法居岭南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扬化。其后神秀门人普寂。立秀为第六祖。而自称七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是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曰何名戒定慧。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心境俱空。照鉴无惑。曰慧。曰何为方便。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谭。乃至祖师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曰何为佛心。曰佛者觉也。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有百千异号。体惟其一。本无形状。非青黄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现天现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终。无生无灭。故号灵觉之性。如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传。应无别有所得。曰今有人念佛如何。曰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顿晓。是以佛为韦提希。权开十六观门。令念佛生于极乐。故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曰有人持经持咒如何。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曰祖师既契会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法。如何。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示众人。各各自性。同一法宝藏。当时燃灯如来。但印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然灯本意。故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转经否。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是日对谈七刻。帝大悦。赐号圆智。敕修天下祖塔。各令守护○五台秘魔岩。乃永泰湍嗣。常持一木乂。每见僧来礼拜。即乂却颈曰。那个魔魅。教汝出家。那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乂下死。道不得也乂下死。速道。学徒鲜有对者。霍山通来访。不礼拜。便撺入怀里。岩拊通背三下。通起拍手曰。师兄三千里外赚我来。便回○湖南祇林。亦湍嗣。每叱文殊普贤。皆为精魅。手持木剑。自谓降魔。才见僧来。便曰。魔来也。魔来也。以剑乱挥。归方丈。如是十二年。置剑无言。僧问十二年前。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曰十二年后。为什么不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

  ○黄檗希运禅师示寂(百丈海法嗣)

  希运。住黄檗。提唱宗乘。皆被上机。中下之流。莫窥涯涘。大中四年八月示寂。谥断际禅师。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