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__-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定成本大,但是复制成本小,相信未来的软件就像印钞机。”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和“未来的比尔·盖茨”梦想最能让人热血沸腾。 

  “我在认真琢磨一个机会”。他觉得软件和互联网的结合是个机会,用了几个月时间的调研、讨论,项目的可行性从模糊逐渐变清晰了,第三代互联网的思想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但是,他还没有下决心。 

  直到7月13号,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那一刻,王志东除了和大家一样的狂欢,心里更有一种对中国和北京的经济发展的信心。当天夜里,他就在喷发的礼花下做出了创业的决定。 

  他是一个极有行动力的人,7月20号,就到友谊宾馆租了房子。7月27号,点击科技的前身清鹤鸣成立了。点击科技的网站就是“GO TO 2008”。王志东希望再次创业7年,让点击科技成为和新浪一样的知名企业。 

  点击科技最初的注册资金是50万,不久前,王志东将点击科技的注册资金增加到了500万,很多人惊叹他一增加就是一个“0”,他笑着说,再增加一个“0”也有可能。但是他承认,这些资金并非完全是他的个人资产,而是“自筹”,在法律意义上,点击科技完全是王志东的个人资产,在他的名义下运作。 

  他透露,自筹资金主要来自以前的朋友的支持和信任,已经有个别风险投资想介入,但是他谢绝了。“对创业企业来说,巨额资本并不是主要的。500万元足够我们进行初期产品开发和几年的公司运作,如果真的融资几千万元也无处可花。”点击科技从创业时的两个人,一年内已经增加到40个人。11月底在成都推出了产品,是王志东擅长的管理软件。 

  经过与资本的碰撞,王志东这样的经理人的确比以往的创业者更加懂得利用资本,也更加小心地维护着和资本的微妙关系,尽量把平衡木走得更好。让资本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成为资本的奴隶。 

  从职业经历人到职业创业者,需要的只是野心而已。野心是为了实现心中的一个梦。 

第一章 做一个有野心的员工
第2节 “野心”三步曲(1)

  而“打工仔”小林的创业之路则更典型。他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一步一个脚印,做到资深员工,此后又不断地挑战、历练自己,终于在八年之后,他成为了老板群中的一员。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的打工者:成为一个老板其实很简单,也是有章可循,有套路可学的。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从打工者的行列中脱颖而出,按照他的“野心”三步曲一步一步地变成大老板的吧! 
  “鲲鹏计划” 

  1969年10月,小林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家姐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其父是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不高的工资却要养活全家上上下下七口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1989年,小林高中毕业了。他决定外出打工,好分担父亲的压力。 

  1991年初,小林在一位同学的介绍下来到福建省石狮市的一家印刷公司打工。在厂里,小林表现得十分积极,他不但把自己的分内事做的井井有条,还抢着干重活,而且常常向主管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渐渐地,他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老伴有意培养这个孩子。两个月后,公司指派一批工人到深圳学习制版技术,他也名列其中。 

  繁华的深圳让小林大开眼界,那些开着豪华车,出入高档场所的老板们更是令他十分羡慕。他经常艳羡的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然而,一件事情却深深的刺痛了小林的心。 

  那次,小林在深圳东湖公园贝岭居宾馆的停车场上看到一辆十分漂亮的林肯车,忍不住上前伸手摸了摸车灯。正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粗暴的声音:“臭小子,你想干什么?” 

  小林吓了一跳,这才发现车主正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怒目而视。小林赶紧解释道:“这车太漂亮了,我只想摸一摸,感受一下……” 车主打断他,毫不留情地训斥道:“臭小子,你知道这车多少钱吗?400万!划伤了漆你赔得起吗?” 

  这句话大大地刺伤了小林的自尊心,他立刻回敬道:“你别以为有几个钱就了不起!” 

  那车主瞪着他,恶狠狠地说:“我告诉你,我有钱就是了不起!看你的样子就是个穷打工仔,如果你是我的员工,我一定会让你好看!” 

  小林气得扭头就走。当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那个车主的话始终盘旋在他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他想,难道打工的人就注定要一辈子被人瞧不起吗?我就不能争口气,自己做老板吗?有了这个念头后,他感到自己一下子充满了豪情。可静下心来一想,他又不得不考虑到现实的问题:自己要钱没钱,要经验没经验,怎么做老板呢?怎么样才能做好呢? 

  与小林同住一个宿舍的阿祥见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就开玩笑地问他:“想女朋友了吧?”小林摇摇头,随即将自己想当老板的想法说给阿祥听了。阿祥大吃一惊,劝他说:“这样的野心可千万不能有呀!你别看那些大老板在人前那么风光,他们背后吃的苦你能受得了吗?再说,我们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只要安心打工,赚的钱也够养家糊口了。” 

  小林生来就是个不服输的人,听阿祥这样一说,他反而坚定了自己做老板的决心。他想:难怪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做了老板,有的人却只能打一辈子工。原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向前跨一步的野心啊!无论如何,我也要试一试!于是心里就打定了注意。 

  小林制订了个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实现自己的老板梦:第一阶段,用两年的时间边打工,边充电,从书本上汲取做一个管理者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第二阶段主要是积累资金与经验;第三阶段则开始寻找项目办厂。他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办出自己的厂,实现当老板的梦想。小林将这个计划命名为“鲲鹏计划”。 

  小林把计划书贴在床头,时时用它激励自己。他从新华书店买来了《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学》等大量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并利用技术培训的空闲时间钻研起来起这些课本。他每月的工资除了交伙食费外,其余的都用来买了学习资料。有了奋斗的目标,他一心埋在这些课本中,深圳的灯红酒绿对他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 

  艰难前行 

  6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小林回到了厂里,并很快得到了重用,成了制版车间主任。他是厂里最年轻的一个主任。1992年五一节,他与相恋几年的女朋友举行了婚礼。厂里为了照顾他这个技术骨干,在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了一间办公室给他们夫妻俩做新房。许多同事对小林说:“厂里待你真不薄呀!如果我是你,一定死心塌地为老板卖一辈子命!” 

  同事们的话也让小林深有感触,但他很快又想到了自己的“鲲鹏计划”。他知道,要实现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努力,而不能贪图安逸。当妻子得知丈夫的想法后,吃惊地说:“向东,我们这样不是挺好吗?赚了钱回老家盖个房子,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而且,凭我们现在的条件,要做老板比登天还难啊!” 

  面对妻子的劝阻,小林只坚定地说了一句话:“人无志气山压人,人有志气人压山!”妻子知道丈夫的脾气,便不再劝阻他,而是开始默默地支持他。 

  到了1993年7月,小林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计划,可以向第二个目标挺进了。在第二阶段,最关键的是要积累经验,开阔视野,并做资本的原始积累。但要做到这些,显然不能局限在一个厂里。经过几天的考虑和考虑,小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去北京发展。 

  当他把辞职报告送到主管面前时,主管十分惊讶。他对这个自己十分器重的下属说:“你是不是嫌这儿的工资低?我可以向老板建议给你加薪……”。小林连连摇头,说:“厂里给我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的确不算少了。我之所以选择离开工厂,是自己想到外面闯荡闯荡,长长见识。” 

  小林辞职的消息一传开,各种风言风语也就出现了。有人说他不知好歹,厂里这么照顾他,他还要炒老板的鱿鱼,是忘恩负义;也有人说他想自己做老板简直是白日做梦,还有人甚至骂他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家”。 

  在铺天盖地的风言风雨中,工厂的老板却给了小林最有力的支持。当他得知小林的志向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林,你能有这样的志气,真是难能可贵啊!说实在话,我真不愿意让你这样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为我打一辈子工。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套用他的话送你一句:不想当老板的打工者不是好男儿!你去吧,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老板的话让小林勇气倍增。1993年11月,他只身一人背着行囊踏上了北京的街头。一连两个星期,他都奔波在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眼看着钱就要花完了,小林心急如焚。这时,过去的一个同事打来电话,劝他回到厂里上班。小林谢绝了对方的好意,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走出了这一步,就决不能再回头。” 

  苦心人,天不负。几天后,小林终于被一家印刷公司录用了。当经理得知他曾经参加过制版培训,而且有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后,决定对他委以重任。这样上班的第二个月,小林就被任命为制版车间主任,月薪1800元。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小林发现这家企业在管理上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失望之余,他毅然再次跳槽了。 

第一章 做一个有野心的员工
第3节 “野心”三步曲(2)

  1994年3月,小林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被全国最大的挂历印刷企业——吉林省长春市月历公司聘用了。凭着熟练的制版技术,他很快在公司里站稳了脚跟,被提拔为综合车间副主任。这个公司是个一流企业,管理十分规范有序,考勤、计件、质管和物流等都做到了科学规范。在这里,小林学到了许多比书本上生动得多的管理知识。尽管这家企业的工资比在北京的那家工厂低了好几百元,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转眼间,小林在月历公司的生产流程上已经工作了半年。这时,他又将眼光盯向了市场营销一线。他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板,光有管理与生产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市场,这才是将来自己创办企业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他分析认为,掌握了市场,产品的销售、资金的回笼和业务的拓展就都能水到渠成了。 

  1995年春,小林再次做出一个令众人吃惊的决定——他要辞去生产主管职务,到市场一线上去磨练自己。当他把这个想法向公司经理和盘托出时,经理首先赞扬了他的胆识,然后话锋一转,说:“市场可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啊!业务员都没有底薪,如果跑不到业务,一分钱也拿不到……” 

  越战越勇的小林仍然坚持他的决定,于是公司将他调到了营销部。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小林立刻找最硬的骨头啃——他要求筹办营销部驻北京办事处。他要在这个对他来说两眼一抹黑的国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