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债,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 

峡”。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纬52度的地方找 


… Page 45…

到它。 

     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 

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 

     1521年3月初,在水尽粮绝、人人疲乏虚弱之际,航队来到了富 

饶的马里亚那群岛,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 

岛。当麦哲伦原来从马六甲带走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语与当地土人对上话时, 

麦哲伦是多么激动啊!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他从西方向西航 

行终于到达了东方,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的的确确是圆形的。 

     为了征服这块盛产香料的富饶土地,这个坚韧果敢却满怀野心的麦哲 

伦,企图利用当地部族间的矛盾来达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 

冲突中,麦哲伦被杀害了。最后,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 

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 

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整个船队仅剩下一条船与 

 18名船员了。 

     从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 

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虽然死去了, 

但是他对后世航海和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却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 

的。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 

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 

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 

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 

欧洲大陆的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 

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 

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 

内的需要而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 

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 

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 

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 

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当时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一本叫作《乌托邦》的书中写道: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 

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 

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 

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 


… Page 46…

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 

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 

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 

写道:“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 

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它土地用篱 

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 

     后来,这个约翰·米波尔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 

园。有些房屋被诉毁,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烧掉,我们被强行驱逐出来。 

如果有谁不愿意,波米尔就率领打手包围他的家。这些人手持刀剑、木棒, 

气势汹汹,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门,毫不顾忌他的妻子儿女的号哭。 

     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 

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 

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 

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 

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英 

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 

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 

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 

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 

资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 

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 

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 

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 

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 

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 

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 

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 

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 

它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 

     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 

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羊吃人” 

的圈地运动,为它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托马斯·阿奎那 


… Page 47…

     13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 

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 

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 

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 

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托马斯孩提时代曾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受了9年初等教育。身为伯爵 

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成为修道院院长。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 

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 

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 

自1257年开始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时间专心从事教学和著作 

活动,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他去逝3年后,巴黎各神学 

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有12条是托马斯的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 

厉的谴责。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 

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 

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 

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 

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 

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 

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 

     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 

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 

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 

异教徒议论大全》等。 

     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 

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认为应 

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的唯 

心主义思想推论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歪曲和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的学说,主张世界是上 

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断言世界的创造是有时间开端的;同时,上帝创造 

了一个等级制的宇宙系;最低层是大地及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构成的一切物 

质,之上是植物、动物和人,再上是天体,再之上就是整个世界所追求的最 

高目的——三位一体的上帝;还探讨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认为存在于个别 

事物中的一般,并不是个别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寄居或隐藏在个别事物 

中的某种特殊实体。物体之间的不同特性,是由于潜入物体的这种“稳秘的 

质所决定的。铜之所以为铜,是因为它里面潜藏着 ‘铜’这种特殊实体,铜 

之所以能压延,是因为它里面潜藏着 ‘压延性”这种隐秘的质。所以,有多 

少种物体的特性,就有多少种“稳秘的质”,那就不必深入研究事物内部结 

构和相互关系了。显然,这种学说严重妨碍科学的发展。 

     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 

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 

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 

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 

会就会解体。 


… Page 48…

     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为尘世生活 

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 

     这只有在来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