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鼹行动──新一轮美苏(俄)间谍战-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时候他碰到了一个救星:他在纽约时的老上级诺德·卡尔森。1983  年7 
月,卡尔森成为苏联部反谍处的领导人。他的责任是在全球范围内对抗苏联的克格
勃和军事情报局。反谍处的具体任务是防止外国情报机关对中央情报局的破坏活动,
同时又设法破坏对方的情报机构。他挑选了艾姆斯做他手下的苏联分支的负责人。
    卡尔森挑选艾姆斯的原因是基于他在纽约工作时对艾姆斯的了解。他认为艾姆
斯极其聪明,对苏联有丰富的知识,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强;另外,他也认为
艾姆斯是一个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不管怎么说,是他在大冷天里把阿尔卡迪·谢
甫钦科带到了美国情报机关的驻地。尽管在纽约的时候他也喝过酒,但是好象也没
有因此出过问题。从私人的角度来说,卡尔森也很喜欢艾姆斯,他把他当做一个朋
友,认为他的深度、背景使他成为这一职位的一个很自然的人选。         卡尔森挑选艾姆斯担任这一职务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反对。卡尔森是一个经验极
为丰富的情报官员,他曾经负责联络过中央情报局的王牌间谍潘科夫斯基。奇怪的
是没有人告诉过他艾姆斯在墨西哥时酗酒的问题,也没有人给他看过关于艾姆斯在
墨西哥工作时的鉴定。所有这些对艾姆斯不利的材料都没有提供给他;当然,他可
以调阅这些材料,但是他认为他对艾姆斯有充分的了解,因此不需要看这些材料。
再说,他也和情报局的许多主管一样,认为这种鉴定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用处,因为
这些鉴定中的意见是主观的,而且常常带有个人的偏见。
    这样一来,艾姆斯就在中央情报局的反谍机构的核心找到一份极其重要而敏感
的工作。他负责中央情报局在苏联境外进行的所有针对克格勃和苏军情报局的活动,
其中包括指导隐藏在苏联情报机构内的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在苏联境外的活动。他所
处的地位还可以使他得知那些隐藏在苏联国内的中央情报局的间谍的身份。
    中央情报局的苏联及东欧部包括三个部分。卡尔森领导其中的反谍机构,其本
身又有三个分支:艾姆斯领导对苏分支;杰克·盖特伍德领导东欧分支,杰克曾与
艾姆斯在纽约共事,并且成为他的好朋友;另外还有一个分支负责撰写各种报告。
    第二个部分是对苏内部活动机构,其中有一个苏联分支负责处理中央情报局在
苏联境内的活动。
    第三个部分是对苏外部活动机构,其责任是协调中央情报局在苏联境外的情报
站里的对苏情报活动。
    由于工作需要,艾姆斯每天都要和对苏内部活动机构的苏联分支打交道,中央
情报局在莫斯科的活动也属于该分支管辖。一个中央情报局的官员说:“这几个部
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每天都有大量的文件往来。”此外,中央情报局在苏联境
外收买的苏联人归艾姆斯直接负责;可是,这些人最终还是要回到莫斯科去,而艾
姆斯知道他们都是谁。
    1983  年大卫·福尔登是中央情报局苏联部的负责人。他当时是50  岁,长得
仪表堂堂。他出生于纽约,毕业于魏斯里安大学,已经在中央情报局工作了将近30 
年,在50  岁时已是满头白发。他批准了卡尔森对艾姆斯的选择。
    和卡尔森一样,他也不知道艾姆斯在墨西哥时的酗酒问题,有关方面从来没有
向他报告过。就这样,艾姆斯终于走马上任,在中央情报局总部的4D18号办公室里
开始了他的新的工作。在这样一个位置上,艾姆斯审查了中央情报局收买的那些苏
联情报人员的材料,以确定他们是否真是在为美国工作。
    对于每一个审查对象,他必须考虑如下问题:这个苏联人是一个真正的美国情
报来源呢,还是一个克格勃派来的双重间谍?他还需要考虑每一个这样的案件中有
没有安全隐患;某一个特定的情报来源是否出了什么问题;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和这
些人进行联络的方法是否安全,等等。他的一个同事解释说: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中央情报局在全世界针对苏联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我们需要审查从世界各地发回来的情报并努力从中找出问题。”他对艾姆斯当
时的模样记得很清楚:“搽过油的头发梳得锃亮,戴一副眼镜,留着八字胡,抽起
烟来一支接一支,牙齿和手指都被熏黄。处理起事情来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
相当懒惰,不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他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坐在办公桌前,两腿翘
在桌子上,面前摆着一大堆文件,他一边抽烟一边读那些文件。”
    但是,艾姆斯在他那位于中央情报局4 楼的办公室里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读文件,
他的任务之一是发现隐藏在中央情报局里的苏联间谍,特别是指示那些隐藏在苏联
情报机构内部的中央情报局的间谍,让他们探听是否有苏联间谍打入了中央情报局
内部。
    因为艾姆斯负责指导那些隐藏在苏联情报机关里的美国间谍,他立即知道了两
个主要的情报来源就隐藏在苏联驻华盛顿的大使馆里,他们就在克格勃反谍机构的
鼻子底下向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提供情报。收买这两个苏联情报人员是两局联
手行动获得成功的一个范例。
    根据总统的命令,当中央情报局在美国本土进行反谍活动时,他们必须通知联
邦调查局。1980  年,这两个历来不和的机构进一步采取联合行动,以收买苏联派
驻华盛顿的官员。他们办公的地点在华盛顿市郊的弗吉尼亚州的斯普林费尔德。
    就在艾姆斯被派往墨西哥一年之后,诺德·卡尔森也被中央情报局苏联部的领
导人大卫·福尔登从纽约调回华盛顿来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情报局派他去联络一
个由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合作收买的苏联情报官员。
    1980  年11  月,克格勃的军官马尔季诺夫中校和他的妻子来到华盛顿,他的
公开身份是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但是他实际上是克格勃派往美国搜集科
技情报的官员。他们办公的地点苏联大使馆在华盛顿西北的第16街,离白宫不远。
    1982  年,马尔季诺夫被中央情报局华盛顿分部的一个工作人员盯上了。
    这个特工受过工程方面的教育,他经常出席华盛顿地区的各种技术性的会议。
有一次,他在一个会议上遇到了马尔季诺夫,并和他进行了交谈。这个会议一连开
了好几天,只要能看到马尔季诺夫,他就会上去和他攀谈。他回到情报站以后汇报
说:“这个人与众不同,是一个很特殊的俄国人。”于是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
就设法和他单独取得联系,并最终将他发展成为美国间谍。卡尔森是在1982  年春
天从纽约被调回来处理这项工作的,而联邦调查局方面的联系人则是吉姆·霍特。
卡尔森和霍特一起和马尔季诺夫在联邦调查局的接头地点会见了50  多次,大约是
每两周一次,一直延续了3 年多。
    马尔季诺夫是一个大个子,身高1。8 米左右,体重190 多磅。他并不象美国传
媒通常所描写的俄国人那样阴郁。他是一个乐观的人,有一种友好、愉快的风度。
他当时是36  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和妻子娜塔莉娅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
大里亚,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12  岁的儿子在上初中,还有一个5 岁的女儿。
    马尔季诺夫同意为美国做间谍的动机不是很清楚。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这样
做会冒极大的危险。总他说来,多年来,遭到出卖的中央情报局的间谍数目极其有
限。所以他认为来自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内部的危险微乎其微,当然,金钱可
能是一个原因。美国情报机关曾经付给他钱,但是并不太多,一个月大约是几百美
元。此外,美国情报机关还告诉他,他们为他在美国的银行里开了一个户头,存了
数目可观的钱,将来在他叛逃到美国之后便可以得到这笔钱。
    一个熟悉马尔季诺夫案件的老牌情报官员并不认为钱是这里的主要因素。他说
:“如同所有的间谍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极端机密的性质,这使他们感到兴
奋。当他们向你谈到动机的时候,你不要相信少因为他们自己往往也不能理解自己
的动机。马尔季诺夫喜欢这种刺激。他并不认为替美国做间谍有什么不对,因为他
并不认为我们是他的敌人。”
    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在会见马尔季诺夫时各有各的目的。联邦调查局感兴
趣的的主要是那些被派到美国华盛顿的克格勃官员,他们的领导人是斯坦尼斯拉夫·
安德列耶维奇·安德诺索夫。他们希望马尔季诺夫对这些人进行分析,看哪些人比
较脆弱,可以被美国情报机关收买过来。
    而中央情报局感性趣的则主要是与反谍工作有关的情报,比如说克格勃在美国
的目标,他们的运作方法,他们派往美国做短期出差的官员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们从
莫斯科总部带来的消息,当然还有马尔季诺夫奉命搜集的科技情报和针对的目标。
    马尔季诺夫还向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提供了很多文件的复印件;他不喜欢
用照相机。从中央情报局的角度来看,马尔季诺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当时所能提
供的那些情报,这些情报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是他的潜力。
    情报局的一位官员说:“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年轻军官,前途无限,说不定哪
一天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
    收买到马尔季诺夫是联邦调查局对克格勃在华盛顿的机构的一个重要突破,他
们自然是感到极为高兴。负责这一行动的是联邦调查局的第五处,即情报处。不久
以后,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他们又成功地收买了苏联大使馆的另一名克格勃
的军官谢尔盖·莫托林少校。他是1980  年夏天被派到华盛顿的,同马尔季诺夫一
样,他的公开身份也是大使馆的三等秘书。同样,他现在也成了美国间谍。
    作为反谍处对苏分支负责人的艾姆斯知道这两个间谍的所有情况:他们的真实
身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分别给予他们的化名,等等。1984  年底,莫托林
在华盛顿大使馆的任期满后,回到莫斯科去了。走前,他保证将通过中央情报局在
莫斯科的分站继续向美国提供情报。
    处在这样一个极其关键的位置上,艾姆斯还可以看到许多其他的重要材料。伏
拉基米尔·波塔绍夫的案卷就是其中之一,波塔绍夫是一个年轻的裁军问题专家,
在莫斯科重要的美国——加拿大研究所工作;该所的负责人是格奥尔基·阿尔巴托
夫。
    波塔绍夫觉得苏联的政治制度令他感到窒息,早就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希望
能移居美国。可是,他的父亲是苏联最大的卡马兹河卡车制造厂的厂长,曾经得到
过苏联政府颁发的金星勋章,他不想做什么会连累他父亲的事情。
    1981  年,美国——加拿大研究所派波塔绍夫到华盛顿的苏联大使馆工作3 个
月。几年以前,美国前国防部长和加州理工学院院长哈洛尔德·布朗访苏时曾到过
阿尔巴托夫研究所,在那里他曾见到过波塔绍夫。布朗卸任以后就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