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鼹行动──新一轮美苏(俄)间谍战-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站站长。维特佛尔在10  多年前就获得这项任命,这说明情报局对她的才能的赏
识。
    加蓬站是一个非常平静的岗位。加蓬共和国盛产石油,面积与美国的科罗拉多
州差不多,人口只有100 万多一点。加蓬的政治相当稳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良好。
总统奥马尔·邦戈每次选举都能重新当选,因为那时他是唯一的侯选人。邦戈花费
了大量的金钱建设首都利波维尔,使它变成一个相当现代化的城市。加蓬有美丽的
海滩。但是,由于出口热带硬木,很多原木顺着河流漂进海洋或者滞留在沙滩上,
使得游泳和冲浪变得非常危险。加蓬是在独立以后允许法国驻军的少数几个原法属
殖民地中的一个。一团法国海军陆战队就驻扎在美国大使馆的附近,令大使馆的人
员感到十分安全。
    维特佛尔的公开身份是大使馆的政治官员。她与大使威廉姆森的关系良好。在
加蓬,大使馆的会议变得非常不拘形式。大使和站长每星期聚会一次,共饮啤酒。
威廉姆森总是要求维特佛尔告诉他她所获得的一切消息。
    从情报工作的角度来看,加蓬完全是法国人的天下。如果克格勃的人员要在加
蓬叛逃,肯定会首先落到法国人的手里。但是,如果有中央情报局在别的地方收买
的苏联和东欧的间谍来到驻加蓬的外交机构工作,维特佛尔就负责和他们联系。
    在加蓬待了两年半以后,维特佛尔回到美国。就在这个时侯,哈沙维找上门来,
请她担任特别行动小组的负责人。她从苏联部挑选了佛朗·史密斯来协助她。史密
斯和她一样,也是一名头发花白的女将。此外,她又请回了两位已经退休的中央情
报局的雇员来充实她的特别行动小组。
    第一位是56  岁的本杰明·弗兰克林·派珀。他曾在苏联部工作多年。他身材
高大,一副运动员的好体魄,褐色的头发已经发白。他出生于费城的一个富裕的家
庭,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50  年代中期,他曾经被派驻柏林。60年代初期,他曾
在墨西哥分站工作过。70  年代,他曾在伦敦协助英国保安机关从事针对克格勃的
活动。他在苏联部工作时主要是从事反谍活动。当时的反谍部门的负责人安格尔顿
怀疑两名为美国工作的苏联间谍事实上是双重间谍,派琅持反对意见。后来调查的
结果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
    除了经验之外,他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他是哈沙维的老朋友。他们都是大学
一毕业就参加了中央情报局。他们曾在一起受训,并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
情况在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中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当哈沙维筹建特别行动小组
时,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派珀。他决定请派拍吃午饭。在吃饭的时候,他愁容满面地
说:“天哪,我敢肯定我们已被克格勃渗透。”
    派珀二话没说,马上就表示愿意回来帮忙。
    另一位被请回来的老将是60  岁的但尼尔·尼修,他出生于纽约,二次大战期
间曾在陆军中服役。在中央情报局创建初期,他就加入了它的行列。他曾被派往仰
光和曼谷,是一名远东事务专家。
    过了一段时间,桑迪·格瑞姆斯,一位身材修长的金发女郎也加入了特别行动
小组。和维特佛尔一样,她也是苏联部的一名经验丰富的特工人员。
    这个特别小组的活动地点小心翼翼地藏在中央情报局总部二楼反谍总部的许多
办公室中的一间里,与哈沙维的办公室只隔两个门。这个特别小组的存在以及它的
使命都被严格保密。就连派珀的老朋友们也只知道他退休后又跑回来了,但是却不
知道为什么。由于这个特别小组的使命是负责清除藏在中央情报局里的内奸,所以
后来被称为“猎鼹小组”。
    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特别小组工作的一部分是集中在研究情报局的通讯系
统被苏联渗透的可能性。苏联情报机关光截获中央情报局的通讯还是不够的,他们
还必须能够解读美国的密码。可是,他们会不会收买了中央情报局的某一个密码员,
从而掌握了美国的密码呢?
    此外,他们也不能忽略其它技术方面出问题的可能性。1964  年,美国发现他
们在莫斯科的大使馆的墙壁里面藏有一个完整的窃听系统,而且克格勃正在计划改
进他们的设备。美国大使馆受到神秘的微波的照射,这也有可能与某种监视技术有
关。1985  年,美国发现他们在莫斯科正在兴建的新大使馆的钢梁中密密麻麻地布
满了窃听和发射装置,使得整个楼房变成了一个扩音器,于是施工被迫中断。但是,
中央情报局对克格勃的窃听活动究竟会造成多大的破坏并没有一个清楚的估计。
    因为所有被美国收买的苏联情报来源都是在莫斯科消失的,派琅特别担心情报
局莫斯科分站的通讯系统遭到克格勃的渗透。这一担忧由于龙特瑞事件的发生而变
得更为现实。
    1986  年12  月,在维也纳的美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的圣诞节晚会上,海军陆战
队上士克雷顿·龙特瑞走到一位中央情报局的官员面前,吞吞吐吐地坦白了当他在
莫斯科的美国大使馆担任警卫的时侯,曾经与克格勃有过来往。
    克格勃利用一个漂亮的女翻译作诱饵,收买他为克格勃工作。他承认他与另一
个警卫阿尔诺德·布瑞西下士曾允许克格勃的人员进入过大使馆的许多机密区域。
中央情报局担心克格勃窃取了他们的密码。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就为中央情报局
所遭受的一连串的失败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但是,经过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
局一年多的详细审查,他们确定这两个警卫并不曾让克格勃进入密码室。1987  年
8 月24  日,克雷顿因间谍罪被判处30  年的徒刑。
    在服刑了将近9 年之后,他于1996  年3 月获得假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考虑技术方面遭到渗透的可能性的同时,特别小组也开始认真考虑情报局内
部混有克格勃奸细的可能性。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维特佛尔不主张扩大特别小组,
因为吸收更多有对苏工作经验的人员,很可能会把奸细也吸收进来,这将给小组的
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请回两位已经退休的雇员的部分原因也是基于这一考虑,
因为他们早在情报局对苏工作遭受严重挫折之前就已经离开,不可能是特别小组所
要寻找的苏联奸细。此外,扩大特别小组也难免走漏风声,不但会弄得人心惶惶,
还会打草惊蛇,引起奸细的警觉。
    特别小组并没有提出大多的要求,他们的上级在建立了这样一个小组以后也感
到心安理得,乐得让特别小组去处理他们自己的事务。
    特别小组刚一成立,事情就找上门来。1986  年10  月22  日,苏联政府宣布
已将美国间谍托尔卡切夫处决。我们在第一章中曾经提到,托尔卡切夫是莫斯科的
一个研究隐形飞机的国防科学家,被中央情报局收买为美国提供情报。他是1985  
年8 月13  日被捕的。中央情报局的结论是,托尔卡切夫是被爱德华·哈沃德出卖
的。9 天之后,中央情报局获悉美国间谍克格勃中校马尔季诺夫和莫托林也将被处
决。但是,中央情报局不知道他们身份暴露的原因何在。
    1986  年11  月,中央情报局苏联部反谍处负责人芮得蒙德在一份备忘录中指
出:“情报局在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的活动遭到破坏或者出现的问题多达45  项。”
在1987  年1 月的另一份报告中他又说:“我们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事实上,
我们不知道在我们剩下的对苏行动中有任何一项正在产生有用的结果。”
    维特佛尔所面临的任务是分析所有这些遭受破坏的行动,首先找出情报局的哪
些部门曾经插手或者知道这些行动,哪些人员可以看到相关文件,这些行动有哪些
共同性,哈沃德可能知道哪些行动。在哈沃德不可能知道的那些行动中,有哪些可
能是因为其它原因,比如说是因为当事人的疏忽而遭受失败的。他们将分析的结果
储存在一个计算机里,不和任何其它的计算机联网。这些资料中包括一份涉嫌人员
的名单。就在特别小组开始工作的同一个月,联邦调查局也得知马尔季诺夫和莫托
林被捕和面临处决的消息。他们也组织了一个6 人小组来调查这两个情报来源被克
格勃破获的原因。这个小组由反谍官员卡鲁索负责,其中包括曾负责与马尔季诺夫
接头的吉姆·霍特。
    但是,他们对中央情报局损失了另外几十个情报来源的情况却一无所知。
    12  月,这两个特别小组召开了第一次联合会议。在其后的两年中,他们又召
开了7 次类似的会议。这些会议的气氛并不融洽,让两个小组合作实在是非常困难。
    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之间的敌意可以追溯到1947  年中央情报局建局伊始。
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局长爱德伽·胡佛深恐这个新成立的情报机构会影响联邦调查局
的权力。两局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其职权也有重叠的部分。
    这样一来,两个机构常常暗中较劲,互相嫉妒,互相猜疑。1970  年,胡佛一
怒之下,断绝了两局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直到胡佛在1972  年去世以后才得以恢复。
联邦调查局对中央情报局向他们隐瞒哈沃德的情况仍然是耿耿于怀。
    除了这些历史上的原因以外,这两个机构之间的芥蒂还起源于他们之间对反谍
工作所持的不同的看法。联邦调查局是一个执法机构,其主要的兴趣在于抓获间谍,
而中央情报局的兴趣主要在于搜集情报,他们往往倾向于让事情自然发展一段时间,
看它究竟会演变到什么地步,他们并不急于把苏联问谍送进监狱。在处理间谍案件
时,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常常会引发司法部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之间的冲突。
    但是,在两个机构执行具体任务的基层工作人员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互尊重和
良好的合作关系。总之,这两个机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一言难尽,谁也离不开
谁,谁也不服谁,双方都不原意把自己的底牌亮给对方。
    中央情报局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很可能有一个苏联奸细正在从内部搞垮中央情
报局,使其对苏情报工作陷于瘫痪。可是,家丑不可外扬,他们仍然只愿有限度地
让外人插手他们的调查。在其后两年的时间里,在两局的联合会议上,中央情报局
只愿意提供关于马尔季诺夫和莫托林这两个原来在苏联大使馆里为美国工作的克格
勃官员的情况,因为他们在美国的时侯是由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联合管理的,
中央情报局无法撇开联邦调查局。而对于他们自己遭受挫折的行动,他们只提供了
简略的、经过严格删截的报告,他们无意向联邦调查局打开自己的文件。
    注释* 菲尔比、伯吉斯、麦克林:英国人,著名的苏联间谍。30  年代他们在
剑桥大学读书时被苏联情报机关招募,并奉命潜入英国的机要部门,如秘密情报局、
军事情报局和外交部等。他们成功地渗透了这些部门,并且担任过很多重要的职务。
其中菲尔比曾经被派往华盛顿协调英、美两国的情报活动,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