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扩大帝国进行持续不断的战争。但是,到忽必烈朝后期,对外征服的报酬率 
  已经明显地减少,因为帝国已经达到它的最大的地理极限,此时应该是集中 
  全力加强内部团结而不是对外扩张的时机。 
       最后,由于过度的军事征伐、庞大的赏赐和其他宫廷消费,元朝政府自 
  始即面临长期的财政问题,不得不依靠色目理财能手用聚敛方法来开辟财 
  源。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些聚敛者与孔子思想捍卫者之间冲突不断,后者 
  主张节省政府开支和减轻百姓赋税负担。从财政上讲大幅度削减开支当然是 
  人们所期盼的,但是政治上很难实行,因为它将直接影响蒙古国家在中国的 
  基础。 
       综上所述,忽必烈的成就虽然伟大,但是他的遗产并不完全是积极的。 
  元代中期的后继者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保存他的政府体系的问题,还要创 
  造性地解决他所留下的多种问题,亦要解决忽必烈去世后出现的各种新问 
  题。这就要求按照传统的中原路线进行更多的改革和改变一些殖民特征,把 
  王朝的根在中原扎得更深,但是,同时还要保证王朝的安全和征服集团精英 
  的利益。 

①  '9'托马斯·T。爱尔森:《蒙古帝国主义:蒙哥汗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地区的政策,1251—1259 年》, 

第7 页。 

… Page 331…

                   铁穆耳汗朝 (成宗),1294—1307年 

        忽必烈未给他的后人解决的比较特殊但是很重要的问题是帝位继承,在 
  蒙古帝国的历史中,它总是引起不安和紧张的因素。忽必烈无力解决这一问 
  题,部分是因为蒙古人的帝国是成吉思汗所有子孙的共同财产的观念与汉人 
                                                                                   ① 
  的君主专制观念相抵触;还部分因为在忽必烈时期的一些偶发事件。忽必烈 
  不能将家产封建制的蒙古国家完全改变为君主专制的中原式政府,他也没打 
  算这样做,当出现帝位继承问题时通过忽邻勒台在皇子中选择新的大汗的传 
  统做法不能被否定。② 
        忽必烈为维持他的皇帝特权,试图用中国方式来确定他与正后的长子为 
  正式的继承人,他选定了真金(1243—1285年)为正式的继承人,但真金在 
                                                        ① 
  1285年去世,比忽必烈本人的去世早9年, 忽必烈的尝试中途夭折。由此 
  造成的后果是,在后忽必烈时代,经常在前朝大汗提名的继承人和要求通过 
   “选举”即位的人之间为争夺帝位产生激烈的抗争。 
        后忽必烈时代的帝位之争与以前的汗位之争有三点不同。第一,竞争者 
  的范围只限于忽必烈的后人,特别是几乎清一色的真金后人。因为在蒙古人 
  中有这样的共识:元朝是忽必烈创建的,其他皇族成员能够在各次帝位之争 
  中作为支持者参加新皇帝的选举,但是他们自己不能参加帝位的竞争。真金 
  的后人最有帝位继承资格是基于这样的事实:真金是忽必烈的长子并且是他 
  指定的继承人。 
        第二,宫廷中有权势的大臣在新汗即位问题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 
  而皇族成员的作用日益降低。在传统蒙古制度下,是由蒙古诸王和王妃来决 
  定“选举”的进程。官员(那颜)作为皇族成员的属下参加忽邻勒台,但从 
  不允许他们独立发表意见。大臣在新汗即位问题上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 
  显然是忽必烈加强中央集权和政府官僚化的结果,也是元政府的家产封建性 
  质因而削弱的结果。 
        第三,帝位继承经常引起纷争,两种候选人交替登基,一种立足于中原, 
  正常情况下得到在首都的大臣们的支持;另一种立足于草原,常常统率着强 
  大的驻边军队。这两种利益关系和背景完全不同的候选人的交替,加上一系 
  列皇帝在位时间很短,导致了政府的一般政策尤其是文化倾向的大幅度摇 
  摆,使得这一时期的政治变化无常。 

① 关于整个元代帝位继承危机的研究,见'852'萧功秦的 《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亦见他对也可蒙古兀鲁 

思(即忽必烈即位前的蒙古帝国)汗位继承的研究'851'  《论大蒙古国的汗位继承危机》。关于一般游牧社 
会缺乏有效的继承制度的研究,见'113'傅礼初的《奥托曼帝国中的突厥—蒙古人的君主制传统》和'112' 《蒙 
古人:生态环境与社会视野》,特别是后文的第17—18 页、24—28 页。 
② 关于忽邻勒台在“选举”蒙古大汗时的作用,见'549'箭内亘的《关于蒙古国会忽邻勒台》;'811'周良霄: 

 《蒙古选汗仪制与元朝皇位继承制度》;'103'伊丽莎白·思迪科特…韦斯特:《元代的中央机构》,特别是 
第525—540 页。 
① 关于真金的去世和他的影响,见'848'黄时鉴: 《真金与元初政治》。 
② 见'852'萧功秦: 《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30 页。 

… Page 332…

                                        铁穆耳的即位 

        在1294年2月忽必烈去世后立刻爆发了第一次继承人危机,因为忽必烈 
  并未正式册立他的孙子、真金第二子铁穆耳(1265—1307年)为继承人。在 
  真金1285年去世之后,年迈的忽必烈在确定继承人上显然一时犹豫不决。根 
  据波斯史家拉施特的说法,是铁穆耳之母、真金的正妻阔阔真 (亦名伯蓝也 
                                                          ① 
  怯赤,1300年去世)在积极促成儿子即位。但是,虽然在1293年7月铁穆 
  耳被授予皇太子印,当时他被派往蒙古本土,以出镇宗王统管草原的全部军 
       ② 
   队,但是他并未得到像他父亲那样的正式的皇太子册立。这可能反映了忽必 
  烈在他的孙子是否合适做未来的大汗上持保留态度,因为他相当清楚铁穆耳 
                    ③ 
  是个嗜酒者。这样,在忽必烈去世时继承问题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铁穆耳的帝位竞争对手是他的哥哥甘麻剌(1263—1302年)。作为真金 
   的长子,甘麻剌与铁穆耳一样有资格成为他们的祖父的继承者。因为甘麻剌 
   曾多年任蒙古本土的指挥官并于1292年被封为晋王,统领成吉思汗的“四大 
                                        ④ 
  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他的所享有的武力支持和他弟弟的一样坚实。 
  但是,铁穆耳显然比他的哥哥有优势:他不仅被忽必烈指定为继承人,还得 
  到了阔阔真的帮助。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阔阔真以其贤淑得到忽必烈的喜爱 
  并且很有影响。虽然甘麻剌的母亲还难以确定,但从阔阔真站在铁穆耳一边 
   的事实,似可看出甘麻剌不是她的亲生儿子。① 
        同样有意义的是重要的大臣支持铁穆耳即位。忽必烈为他去世后指定了 
  三个辅政大臣:玉昔帖木儿(1242—1295年),成吉思汗的著名伴当博尔术 
    (死于1227年)的孙子,枢密院知院;伯颜(1236—1294年),八邻部人, 
   曾领军灭宋并多年任北方和西北诸军的统帅;不忽木(1255—1300年),受 
  儒学影响的康里政治家,中书省平章政事;这三个大臣都通过不同的途径与 
                                                   ② 
  铁穆耳或他的母亲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除了这三个大臣外,中书省右丞相完 
                                                                                         ③ 
  泽 (1246—1303年)曾以重要辅臣身份陪同铁穆耳前往蒙古本土。 忽必烈 
  是否为铁穆耳即位做过特殊的安排尚不清楚,但是这些朝廷重臣显然都在向 
  这一方向努力。 
        当1294年4月14日在夏都上都举行忽邻勒台时,支持甘麻剌的不乏其 
        ④ 
  人。但是他们被铁穆耳的支持者所战胜。实际上,据说玉昔帖木儿曾说服甘 

①  '407'约翰·A。波义耳译:《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300—301 页。根据汉文史料,是畏兀儿佛教徒兼儒 

士官员阿鲁浑萨理 (1245—1307 年)最早向忽必烈进言铁穆耳是合适的帝位继承人。见'653'宋濂等著《元 
史》,卷130,第3177 页。 
②  '653' 《元史》,卷18,第381 页。 
③  '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301 页;'653'  《元史》,卷134 第3261 页。 
④  '653' 《元史》,卷29,第637 页;卷115,第2894 页。 
① 虽然在《元史·甘麻剌传》中称甘麻剌为阔阔真之子,但是在同书阔阔真传中列举她的儿子时没有提到 

甘麻剌,见'653'  《元史》,卷115,第2893 页;卷116,第2896—2897 页;亦见'811'周良霄:《蒙古选 
汗仪制与元朝皇位继承问题》,第43 页。 
②  '653'见《元史》,卷119,第2498 页;卷127,第3115 页;卷130,第3163—3173 页;'622'苏天爵: 

 《元朝名臣事略》,卷4,12a;'65'柯立夫: 《〈元史〉中的八邻部人伯颜传》,第269—270 页。 
③  '653' 《元史》,卷130,第3173—3174 页。 
④ 拉施特所述在忽邻勒台上解决争执的方式,虽然有趣但是完全不可信,见'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 

… Page 333…

                                      ⑤ 
  麻剌带头推动铁穆耳即位。同时,战功显赫的伯颜为使铁穆耳即位采取了更 
   强硬的姿态。据说他握剑站在大殿阶梯上,宣布忽必烈的旨意并解释为什么 
                                                                       ① 
  要立铁穆耳为帝,结果是“诸王股栗,趋殿下拜”。显然伯颜和玉昔帖木儿 
   的威望和他们背后的强大军事和官僚机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使他们操纵了 
  忽邻勒台。这些首要大臣在决定谁将成为新大汗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在 
   蒙古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预示着未来将产生许多推动新君即位的官僚。 

承者》,第321 页。 
⑤  '623'苏天爵:《国朝文类》,卷23,7a。 
①  '65'柯立夫: 《〈元史〉中的八邻部人伯颜传》,第270—271 页。 

… Page 334…

                                   忽必烈成就的守护者 

        铁穆耳 13年的统治自始即以守成为基调。作为忽必烈帝国的直接继承 
  者,铁穆耳汗和他的臣民一样期望成为他祖父统治模式的守护者。在 1294 
  年5月10日颁布的即位诏书中,新汗正式宣布他要奉行和保护忽必烈朝的成 
        ② 
  规。这成为他统治期间的基本准则。 
        铁穆耳朝的守成性质明显地表现在主要政府机构的官员人选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