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情况下,六名近侍在夜晚杀死了他,为辽朝除掉了一个嗜血成性和反复无 
常的暴君。 
     这一次皇位继承没有遇到什么麻烦。阿保机的所有兄弟都已死去,他们 
子孙的力量似乎也在这一时期早期的几次叛乱中丧失殆尽。当皇位传给皇室 
长支成员时,再也没有人起而反对了。世宗的长子已经过世,皇位传给了他 
的次子贤(948—982年,契丹名明扆),他于969年到982年在位,庙号为 
景宗。 

… Page 69…

               景宗朝,969—982年:与宋朝对抗 

     到新皇帝景宗登上皇位之时,中原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后周,虽然 
在重新建立中国政治的稳固方面飞速地迈进,但由于959年世宗 (柴荣)的 
突然死去和6岁儿子的即位而遭到了削弱。这个男孩在一位名叫赵匡胤(庙 
号太祖,960—976年在位)的将领所领导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赵匡胤在960 
年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宋。宋太祖最终解除了自9世纪晚期以来中国真 
正的权力拥有者——藩镇将领们的权力,并在稳定的文职官员统治下为其新 
王朝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太祖一个接一个地将割据中国长江以南的独 
立国家消灭并置于宋的控制之下:963年长江中游的楚国 (译者注:楚国已 
于951年为南唐所灭),965年四川的后蜀,971年广东与广西的南汉,975 
年江苏、安徽和江西的南唐相继灭亡。当976年他的弟弟光义 (庙号太宗, 
976—997年在位)继承他为宋朝皇帝时,只剩下两个独立政权还没有并入帝 
国:浙江的吴越和山西的北汉。吴越在978年向宋投降,只有北汉尚存。 
     北汉,这一位于山西的沙陀突厥人的最后残余势力,自951年它建立后, 
就与辽紧密相连,当时它的首任皇帝受到了辽世宗的册封。甚至连怠惰的穆 
宗也明白北汉对于辽防御战略的重要性并在10世纪60年代初期竭力帮助北 
汉击退宋的一次进攻。一个独立的汉国对辽非常有利,它使辽宋边界缩短为 
河北平原相对狭小的地带,并为辽提供了一个盟友。它会从山西北部高原几 
乎坚不可摧的基地对宋进行包抄,以此对宋通过河北平原向北进攻辽的企图 
构成威胁。然而,北汉是一个小国,尽管它有勇敢善战的军队,却完全不能 
与宋进行全面战争,除非依靠与强大的辽帝国结盟。 
     北汉小心谨慎地维持着这一联盟。971年景宗即位不久,他们开始按月 
派遣礼宾使节到辽朝宫廷以争取支持。不过,宋已决心灭掉北汉并在974年 
开始与辽协商签定和平条约,以确保当他们进攻北汉时辽保持中立。 
     975年初,宋辽开始定期互换外交使节。977年,宋甚至设置了五个边界 
官员负责与北方的贸易。宋太宗也许希望稳定边界并制造辽与它的属国北汉 
的不和,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努力是白费了。 
     太祖统治时代的最后一年即976年,宋侵入了北汉。北汉向辽朝宫廷求 
助,一支军队被派出并帮助北汉击退了入侵。第二年,宋对北汉的新攻势又 
导致了另一次求援。契丹又一次派步兵和骑兵帮助北汉军队进行抵抗。 
     979年,在吴越投降以后,宋太宗对剩下的最后一个独立国家北汉发动 
了全面进攻。辽派出一名使臣到宋朝宫廷,要求作出解释,却被不客气地告 
之不要介入这场冲突,否则他们也要遭到进攻。979年初春,辽派出军队援 
助北汉,但宋朝军队对他们进行了截击。辽军遭到惨败并伤亡惨重。六月, 
宋朝军队攻克太原,北汉皇帝向宋军投降。最后一个独立国家被消灭和吞并。 
     然而,此时的宋太宗在取得完全胜利后,却作出了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 
他不顾所有将领的反对,也没有给已经精疲力竭并过分展开的军队任何休整 
和巩固的机会,就转而向东,穿过太行山诸隘口,侵入了契丹在河北北部的 
领土,以图收复937年被契丹占据的十六州。 
     在包围辽南京 (今北京)的进军途中,宋太守赢得了与辽军队交战的几 
次初步胜利,可接着在七月份,宋与辽军主力在南京西南的高梁河展开了激 

… Page 70…

              ① 
  烈的决战。这对宋来说,是一次全面的灾难,宋军遭受了巨大的伤亡。辽军 
  抓获了许多俘虏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盔甲、辎重、装备、钱币和粮食。倒霉 
  的宋朝皇帝受了伤,与他的军队失去联系,只身逃离战场并乘一辆驴车向南 
  逃窜。他的一些将领以为他死了,不知道是否应当拥立宋朝建立者的儿子为 
  皇帝来代替他。本来以胜利占领北汉为开端的行动,现在却以可悲的失败而 
  告终。 
       当时,辽朝掌握了主动权。980年,景宗亲自指挥对河北的进攻,夺取 
  了瓦桥关并击败一支宋军。982年,他发动了另一次进攻,但这一次辽军被 
  击败,景宗被迫撤军。 
       这些事件的后果是辽宋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完全改变,不再围绕缓冲国北 
  汉周旋。两大帝国此时沿着从大海一直延伸到黄河上游拐弯处的一条连续边 
  界互相对峙。而且辽继续占领着十六州,这始终在宋朝宫廷激起复仇的情绪。 
  战争的再次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与宋朝的这些麻烦并不是景宗时代仅有的军事问题。973年,辽与党项 
  人发生了边界问题,973年和976年,又与入侵并劫掠辽朝领土的东北的女 
  真人发生了边界冲突。在以后的许多年,这两个民族都将给辽惹来许多麻烦。 
       981年发生了一次旨在拥立喜隐的儿子为帝的政变。喜隐是李胡的儿 
  子,他在穆宗时被投入监狱,可后来景宗即位时却得到了赦免。一群被俘的 
  汉人士兵试图拥立喜隐的儿子,但却遭到失败。喜隐被迫自杀,而他的儿子 
  则被处死。 
       982年秋天,景宗虽然还很年轻,却在游猎途中突然病倒并死于自己的 
  营帐。他临终遗嘱,将皇位传给他的长子隆绪(982—1031年在位,庙号圣 
  宗)。新皇帝只有11岁,所以由他的母亲景宗睿智皇后(后来尊称为承天皇 
  太后)摄政。 

① 有关这一战役,见'871'傅乐焕:《辽史丛考》,第29—35 页。 

… Page 71…

                                     承天皇太后摄政 

                                                                                       ① 
        睿智皇后是另一位在辽朝公众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杰出妇女。原因之 
  一在于辽朝皇室极不同寻常的婚姻结构,皇室从单一的萧姓后族娶妻,而后 
                                                                         ② 
  者也娶皇室公主并享有担任各种有权势官职的世袭权利。为此,皇室的新娘 
  总是来自那些与官僚政治密切相关的家庭,睿智也不例外,她是萧思温 (死 
  于970年)的女儿,而萧思温在景宗时代初期担任北院枢密使和北府宰相,③ 
  他被任命后仅两个月,睿智就被立为皇后。在景宗生前皇后就已经在政治上 
  发挥了影响,而此刻她被委托统治辽帝国。虽然她已成为皇太后,但她并不 
  像称号那样让人想象得那样老,她仅年过三十。 
        在圣宗漫长时代的前半期,直到皇太后1009年死去,真正的权力掌握在 
  皇太后和三位重臣的手中,其中两位是汉人。自979年宋朝入侵以来,这三 
  个人就已掌权,而皇太后已习惯于与他们共同执掌朝政。 
                                                            ① 
        资历较深的人物是室昉(920—994年),他是河北蓟州人,学识渊博, 
  大约在938年取得“进士”的头衔,这是契丹人统治下首次关于“及第”的 
  记载。其实,他的“进士”头衔差不多是一种个人荣誉,因为考试制度到下 
  半个世纪才永久性地建立起来。当太宗于947年占领开封时,他受命负责礼 
  仪和起草诏书,随后继任南京的一个职位,之后,在穆宗统治时期又担任了 
  十多年的翰林学士。他深受景宗的器重,官职稳步晋升,直到979年成为北 
  府宰相。983年圣宗即位时,他试图告老还乡,但被拒绝并被另外加授中书 
  令的职务。室昉成为一个重要人物,他主持了招纳贤才和减轻人民税收负担 
  的一系列改革并赢得了广泛的尊敬。990年,他再一次请求致仕并获准常住 
  南京。993年他推荐韩德让代替他的职位并被任命为荣誉性的上京留守 (译 
  者注:据《辽史》本传,应为中京留守,而实际上有可能是南京留守)。不 
  久,他就死去了。 
                 ② 
        韩德让也是一位出身蓟州的汉人,但他的背景与室昉有很大的不同。他 
                   ③ 
  的祖父韩知古 自幼被契丹人俘获并成为阿保机皇后家的成员,很快获得了阿 
  保机的信任。契丹领袖让他主持管理汉人的机构(汉儿司)并负责宫廷礼仪。 
                                     ④ 
  他和另一位中国降人康默记建议阿保机建立汉城,被授予听起来很高的头衔 
  左仆射和左尚书。在整个阿保机时代,他都声名显赫。926年康死后,韩知 
  古成为中书令。他是契丹国最有势力的汉人家族的始祖。 

① 她的传记,见'645'  《辽史》,卷71,第1201—1202 页。 
② 有关这一制度,见'541'魏特夫和冯家昇:《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 年)》,第191—192、206—212 

页;'185'詹尼弗·霍姆格伦:《辽朝(907—1125 年)契丹统治下的婚姻、亲族和继承》,第44—91 页。 
③  '645' 《辽史》,卷8,第90 页。他的传记,见《辽史》,卷78,第1267—1268 页。 
① 他的传记,见'645'  《辽史》,卷79,第1271—1272 页。 
② 他的传记,见'645'  《辽史》,卷82,第1289—1291 页,他后来的名字为耶律隆运。他以一系列的名字 

在历史中出现。1001 年,皇帝赐他新名德昌。1004 年,他被赐予皇姓耶律。1010 年,在他临终前,他又 
被赐予新名隆运。他没有儿子,而他兄弟们的子孙直到辽朝灭亡都地位显赫,仍继续使用韩姓。有关他的 
家庭,见'769'李锡厚:《试论辽代玉田韩氏家族的历史地位》。 
③ 他的传记,见'645'  《辽史》,卷74,第1233 页。 
④  '645' 《辽史》,卷74,第1230 页。 

… Page 72…

                                              ① 
        他的儿子韩匡嗣 (死于981年)深受阿保机的遗孀承天皇太后的喜爱, 
  成为阿保机先庙的长官 (详稳,辽官名)。他与皇室关系密切,所以虽在穆 
  宗时的960年参与喜隐谋反,却得以幸免。在10世纪60年代,他成为还是 
  皇位继承人的景宗的密友。在登上皇位后,景宗先后任命他为上京和南京的 
  留守,并担任了枢密使。在979年宋朝入侵时,韩匡嗣被击败并弃军而逃。 
  景宗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