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科技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近代中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各国 

取得的胜利、工业革命的风暴,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书介绍了经 

典力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在西方 

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各学科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同时也介绍了以蒸汽动 

力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科学的发展情况,说明了这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后 

世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对于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落后的原 

因,本书也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 Page 3…

                               一、概      述 



     世界近代中期,在西方指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812年维也 

纳体系的建立时期,在中国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伟大的时代。在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成长壮大并取得了胜利,新兴资产阶级为取得自己的统 

治地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首先是以新文化运动来反对 

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其中包括用科学的力量反对宗教。14世纪至16世纪 

末的文艺复兴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神权统治、宗法制度、禁欲主义和蒙 

昧主义的一场激烈的、深刻的思想较量,它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具有极为重 

要的意义,也为自然科学的进步鸣锣开道,扫除障碍。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在 

这场斗争中为自己争得了独立的地位,并有了自己独立的实践基础——科学 

实验,从此以后,自然科学就取得了系统的、日益迅速的发展,进入了近代 

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荡了科学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同时,英国的大 

学教育、科学社团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等对英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 

用,因此,这一时期的早期以英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最为兴隆,并带动了整个 

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后,法国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发展起来,随着科学社 

团及巴黎科学院的成立,到18世纪中纪,法国近代科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而源于近代科学的法国启蒙运动和哲学思潮又推动了法国的科学进程,法国 

大革命之后的国民政府和拿破仑的统治又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轻松的环 

境,使得法国在实验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 

初成为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德国近代科学虽说发展较晚,但也产生了莱布 

尼茨、康德、拉格朗日等一大批具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兴起的自然哲学思 

潮也对德国18世纪末及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即 

使是在殖民地的北美,也出现了像富兰克林这样成就卓著的科学家。这一时 

期的中国虽有近代科学的萌芽,但却由于专制统治以及闭关政策,使得中国 

科学技术仍然停留在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老路上,并没有突破中国传统科学 

结构的局限,因此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牛顿力学的形成是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成就,它是人类认识 

自然历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并对以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 

重大的影响。 


… Page 4…

                    二、牛顿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牛顿的青少年时代 



     牛顿(1642~1727年),出生在英国中东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镇附近的 

沃尔索普小村庄,在他出生的前两个月,他的父亲去世,牛顿成为一个遗腹 

子。当牛顿还不满两岁时,他的母亲嫁给一个牧师,牛顿只能靠他的外祖母 

和舅舅抚养。牛顿刚满六岁时,他的外祖母即把他送进镇公立小学,12岁时, 

牛顿考入镇文科中学。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中小学教育也有了相应的改革,已经开始进 

行现代科学的启蒙教育,这些科学启蒙教育主要包括手工制作和一些初步实 

验。少年牛顿开始表现出对机械发明有明显的兴趣,他造了一架水钟、一个 

风磨,由坐在里面的人驱动着车子和其他玩具。这种科学的启蒙教育,显然 

使牛顿受到了最初的科学熏陶。 

    对于英国近代科学史来说,17世纪60年代是值得纪念的年代。尽管由 

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暴风骤雨式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 

科学本身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60年代初,英国近代科学史上出现了两 

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其一,在格雷山姆学院的基础上,英国皇家学会于1660 

年筹建,1662年正式创立。从此,英国出现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科学团 

体。其二,青年牛顿带着成为占星术士的梦想,于1661年6月考入剑桥大学 

三一学院。 

    剑桥大学位于伦敦北部远郊的剑桥镇。早在1209年,人们就在这里创建 

了这所大学。剑桥大学虽然比牛津大学建校要晚,但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 

后,逐渐以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著称。特别是英国数学家巴罗 

 (1630~1677年)执教于剑桥大学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剑桥大学的这种发展 

趋向。 

     牛顿进入剑桥大学后,因家境困难,所以只得当工作减费生,即边学习、 

边打杂,同时还得侍候富家子弟,这样可减收学费,而且还可以免费供应午 

餐。正是在这种困顿的环境中,牛顿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从一个农民的遗腹子到一个剑桥大学的减费生,这些家庭的不幸与社会 

的不平虽然在牛顿的青少年时代投下了阴影,但也砥砺了他的求知欲与探索 

精神。这种欲望与精神无疑是使牛顿后来成为科学巨人的重要因素。 

    在剑桥大学学习初期,牛顿开始广泛地阅读和研究哥白尼、刻卜勒、伽 

利略、笛卡尔、费尔玛、华里斯和培根等人的天文学、力学、光学、数学和 

哲学著作。特别是刻卜勒的天文学与光学著作,笛卡尔的数学与哲学著作, 

对青年时代的牛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64年,牛顿大学毕业,被选拔为三一学院的研究生。同年,牛顿又经 

过考试被选为巴罗教授的助手。但是从第二年年初开始,一场大瘟疫席卷英 

国。1665年夏,仅伦敦一地就有3万人死于瘟疫。人们纷纷逃离城市,躲到 

乡下。消息传到剑桥,师生一逃而空,牛顿也因此回到老家。 

     回到乡村之后,牛顿开始进行多学科的研究,他一面阅读和研究包括刻 

 卜勒的《论火星的运动》在内的许多科学名著,一面进行潮汐、落体、透镜 

等现象的观察。与此同时,他还在天文学和数学的研究中,着重研究了当时 

人们极为关注的瞬时速度问题和曲线的切线问题。从1665年8月到1667年 


… Page 5…

3月,在乡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牛顿孕育了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的萌芽: 

万有引力、光的色散现象、微积分。虽然这些科学思想的萌芽直到后来才完 

全成熟,但他们的种子正是在这一时期萌发的。也正是从这里开始,青年牛 

顿正式踏上了他的伟大科学航程。而早期近代科学的面貌,也即将由此而焕 

然一新。 

     1667年3月,牛顿回到剑桥,获硕士学位,同年即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 

究员。在巴罗教授之后,1669年,年仅28岁的牛顿成为剑桥卢卡斯讲座(剑 

桥大学三一学院1663年创办的专以自然科学为基本内容的讲座,巴罗为首任 

数学教授)的第二任首席数学教授。从1670年起,牛顿正式开课,根据剑桥 

大学对卢卡斯讲座的教学内容的规定,牛顿主讲的教学内容是光学、数学和 

力学。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一方面可能因为他讲授的内容过于高深,而学生 

们首要关心的是那些能很快给自己带来功利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他 

的教学不甚生动,据说牛顿曾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通俗化和教学方法的生动性 

方面下过功夫,但收效甚微。同时,牛顿曾以做教学广告的方法来招揽学生, 

但来听他课的学生仍是甚少。虽然他并不是成功的教员,但在解决疑难问题 

方面,却远远超过别人。 



                              2。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牛顿1666年初回故乡逃避瘟疫,在研究刻卜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基础 

上,着重研究过刻卜勒的天体引力思想,使牛顿产生了万有引力思想的最初 

萌芽。 

     刻卜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对行星环绕太阳的运行作了定性与定量的描 

述。正是在行星运动三定律的论证中,刻卜勒继承和发展了吉尔伯特的以磁 

力为基础的天体引力理论。刻卜勒的这一引力理论最初见于他在1609年发表 

的《论火星的运动》一书中,后来又集中地反映在他于1619年发现的行星运 

动第三定律及其有关论述中。可是,刻卜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只能说明行星在 

怎样运动,而不能说明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这样,进一步探索天体运动的 

力学规律,特别是进一步探索天体运动的力学原因也就成为摆在数理天文学 

家面前的新课题。刻卜勒提出了这一问题,但他未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在研究刻卜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同时,牛顿也研究了伽利略的惯性原 

理和落体定律。伽利略的惯性原理和落体定律,可以说是最早用原理和公式 

描述出来的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在研究伽利略的运动力学理论之后,牛顿 

感到,伽利略与刻卜勒一样,虽然说明了地上的物体在怎样运动,而不能说 

明它们为什么这样运动。因此,进一步探索地面物体运动的力学原因,也是 

当时的力学家所面临的新课题。伽利略提出了这一问题,但他未能最终解决 

这一问题。 

     在研究刻卜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与伽利略的惯性原理和落体定律的基础 

上,牛顿试图寻求天上的天体运动与地面的物体运动的统一的力学原因。为 

此,牛顿对天体的力学现象与地面的力学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观察与思考。据 

说苹果落地的现象曾给他以思考这一问题的灵感,这个故事是一个未经证实 

的故事:据说牛顿正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地球的引力问题,这时刚好有个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一现象使牛顿立即想到了万有引力。这则轶事是伏尔 


… Page 6…

  泰 (1694~1778年)在1730年访问英国时听说的,此后这则轶事就带着传 

  说的色彩传遍世界。但真正把牛顿引向万有引力定律的,却是刻卜勒的天体 

  力学与伽利略的地面力学在相互综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论思维力量。在试图 

  从刻卜勒的天体力学与伽利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