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科技史-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03…

       王锡阐(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梅文鼎(1633 

  —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他们二人对中西之学均采取去 

  伪存真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去中西之见”,“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 

  拘名目而取其精粹”,指出“数者所以合理也,历者所以顺天也。法有可采, 

                                         ① 

  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他们反对对西法的盲目崇拜,“以西法 

                                                                     ② 

  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 于是,“考正古 

  法之谈,而存其是,择取西说之长,而去其短”则成了他们的研究工作的重 

                                                           ③ 

  要特色。“王氏精而核,梅氏博而大,各造其极”,对我国天文学和数学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锡阐深入钻研西法,在《历说》中,他指出了西法的若干缺点和错误。 

  如西法以为月亮在近地点时,视直径大,故月食食分小;月亮在远地点时, 

  视直径小,故食分大。王锡阐则正确地指出:“视径大小,仅从人目,食分 

  大小,当据实径。太阳实径,不因高卑有殊。地影实径,实因远近损益,最 

  卑 (月亮在近地点)之地影大,月入影深,食分不得反小;最高(月亮在远 

  地点)之地影小,月入影浅,食分不得反大”。他认为,按小轮系统算月亮 

  运动时,除了定朔、定望外,其它时刻都应加改正数,但西法却不用这一改 

  正数,好像日、月食一定发生在定朔、定望,然而事实上只有月食食甚才是 

  在定望。他更以交食的实测事实,证明西法并不完全准确,从实践和理论上 

  都证明西法并非是完善的。 

       正是在对中、西方法都作透彻研究的基础上,王锡阐著《晓庵新法》六 

  卷,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并有所发明和创造。他提出了日月食初亏和复圆方 

  位角计算的新方法,依次计算公元1681年9月12日发生的日食,较其它方 

  法都准确。他独立地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还提出了细致地计 

  算月掩行星和五星凌犯的初、终时刻的方法,都比中、西方法有所进步。 

       注重实践,是王锡阐天文工作的又一特点。从青少年时代起,夜晚遇天 

  色晴朗,他就登上屋顶,仰观天象,竟夜不寐。“每遇交会,必以新步所测, 

                                                   ① 

  课校疏密,疾病寒暑无间,于兹三十年矣”,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天文工 

  作者“验天求合”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优良传统。王锡阐在天文学上取得 

  成就是与此密切相关的。 

       梅文鼎以毕生精力从事天文学和数学的研究。他的天文学著作有四十余 

  种,有对我国古代历法的评述与研究;有对 《崇祯历书》的评论,“或正其 

  误,或补其阙”;有对近人著述的介绍,并能正其讹阙,指其得失;有对他 

  自己创制的天文仪器的说明,涉及面很广。这些研究使得他能够综论中西历 

  法的异同得失,对中西历法的融会贯通,作了大量的工作。他的另一重要贡 

  献是在数学方面,仅据《梅氏丛书辑要》所收的数学著作就有13种共40卷, 

  内容涉及初等数学各个分支,有算术、代数学、几何学、平面三角学和地面 

  三角学等等。 

       这些数学著作,并不是对西方传入的数学知识囫囵吞枣式地抄袭,而是 

  通过作者咀嚼消化以后的心得所作。如对球面三角形,梅文鼎著《弧三角举 



① 梅文鼎: 《堑堵测量》。 

② 王锡阐:《晓庵新法序》。 

③ 《畴人传·王锡阐》传后“论”。 

① 《王晓庵先生遗书补编》。 


… Page 104…

要》一书,据他自己所说这是“盖积数十年之探索,而后能会通简易”而写 

成的。也正如《畴人传》指出的,“其论算之文务在显明,不辞劳拙,往往 

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理言达至深之理,使读其书者不待详求而又 

可晓然。”梅文鼎在其数学著作中还多有创见。他利用我国古代传统的勾股 

算术证明了《几何原本》卷二、卷三、卷四、卷六中的很多命题;他用几何 

图形证明了余弦定理和四个正弦、余弦积化和差的公式;他还独立思考得出 

若干四等面体、八等面体、十二等面体、二十等面体的多种几何性质,如它 

们的内切球半径和体积,订正了古人书中的错误。 

    梅文鼎还十分重视我国传统数学的成就,认为“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 

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唤起了人们对明代几乎全部 

失传的宋元数学的光辉成就的注意。对此,梅文鼎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之,王锡阐和梅文鼎的工作,使明代以来传统数学和天文学重获生机, 

使新移植过来的西方数学和天文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成了根干,结出了一 

些新果。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有关知识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这种严谨 

的治学精神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工作方法,是他们在科学上取得成就的 

重要原因。 



                                 2。数学 



     (1)西方数学的传入 

     明代中期,西方数学开始由传教士传至中国,主要有欧几里得几何学、 

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特别是《几何原本》传入后,对我国数学界 

产生了一定影响。介绍西方笔算的著作 《同文算指》,是由利玛窦和李之藻 

合作编译的,对我国算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清代学者很重视并加以改进, 

笔算的应用遂即日渐普遍起来。此外,还有《圆容较义》和《测量法义》等, 

前者是一部比较图形关系的几何学,后者是关于陆地测量方面的著作。 

    作为近代数学前驱之一的对数,是传教士、波兰人穆尼阁 (1611—1656 

年)于清初在南京传教时传授的。不久穆尼阁去世,跟从他学习的薛凤祚把 

他传授的科学知识编成一部包括天文、数学、医学、物理学等内容相当庞杂 

的《历学会通》,其中数学部分主要有《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 

和《三角算法》各一卷。《比例对数表》是从一到二万的常用对数表;《比 

例四线新表》是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四线对数表;二表的对数都有小 

数六位。对数法传入后,即在历法计算上得到了应用。《三角算法》中讲的 

平面三角法和球面三角法都比《崇祯历书》的更为完备。 

    传入我国的计算工具主要有耐普尔的算筹和伽利略的比例规。 



     (2)《数理精蕴》 

    康熙时,从1690年到1721年编成了《数理精蕴》这部介绍西方数学知 

识的百科全书。它是在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等人译稿的基础上,由梅瑴成 

等人汇编而成。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从17世纪初年以来传入的西方数学,包 

括几何学、三角学、代数以及算术的知识。 

      《数理精蕴》上编5卷“立纲明体”,下编40卷“分条致用”,表4 

种8卷,共53卷。 

     上编包括有《几何原本》,其内容虽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大致相同, 


… Page 105…

但著述体例差别较大。《算法原本》,讨论了自然数的性质,包括自然数的 

相乘积、公约数、公倍数、比例、等差级数、等比级数等的性质,是小学算 

术的理论基础。 

     下编包括实用算术、度量衡制度、记数法、整数四则运算、分数运算、 

比例及其应用,联立一次方程,开平方以及开带从平方、开立方以及开带从 

立方,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二次方程应用问题,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 

面积,内切圆径及内接正方形边长的公式,由内接、外切多边形求圆周率的 

方法,求三角形函数值方法,三角形边长、角度相求——直角三角形和斜三 

角形的解法,直线形、圆、弓形、椭圆的面积,各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外切 

圆径、内接圆径的关系,柱体、棱锥体、棱台体的体积,圆柱体、圆锥体、 

截球体、椭球体的体积,各种等面体的体积与各种等面体的边长和外接球径、 

内切球径的关系等等;代数学知识,主要是方程的数值解法;“对数比例”, 

它是在穆尼阁传入对数及其用表之后,更详细地介绍了英国数学家耐普尔在 

1614年发明的对数法,并介绍了对数表制作的三种方法,使人们对对数有更 

明晰、更深入的了解。 

     各种数学用表:包括素因数表,这是一份1至10万间各数的分解成素因 

素相乘的数学用表,其中不能分解为因数的素数又分别列于每万的数字之后 

构成一份素数表;对数表,比穆尼阁传入的更为精密,它的真数是 1至 10 

万、假数的小数位是10位;三角函数表,每隔十秒,给出正弦、正切、正割、 

余弦、余切、余割的函数值,准确到小数七位;三角函数对数表,准确到小 

数十位。同时,它还介绍了西洋计算尺,这是我国最早关于计算尺的介绍。 

      《数理精蕴》出版后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西方数学 

知识的重要书籍,对以后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黄河的治理 



     清朝的农业成就主要表现在对水利的兴修,特别是对黄河的治理上。 

     清统治者为了保证南北大运河的“漕运”,使载运南方大米到北方的船 

只畅通无阻。因此必须对黄河进行治理,当时对黄河的治理,主要是以水治 

水,即在下游“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议辩惑》),就是用人工筑堤, 

加快流速,使流水的冲蚀力量增大,带去泥沙,避免河床淤浅与决堤泛滥。 

     清初的陈潢 (1637—1688年),字天一,号省斋,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他本是一“布衣”,对农田水利很有研究,曾作过实地考察,沿黄河上 

行直至宁夏。后来遇到在朝作官的靳辅,得到靳的赏识并留他在身边工作。 

在1677年至1687年靳辅担任河道总督期间,治理黄河的工作主要是由陈潢 

承担的。陈潢的治河理论和成就,在张霭生编纂的《河防述言》中有比较全 

面的记述。 

     陈潢在治河方面的贡献,首先是把明朝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的理论建筑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之上。他用的“测水法”是测流速和流量的方 

法,按《河防述言》所述是“用土方法,以水纵横一丈、高一丈为一方,计 

此河能引水几方”,使筑堤的宽度和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