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务员申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窄的,只有那些思维敏捷、讲究复习技巧方法的人,才能首先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这方面来看,似乎技巧和方法是重要的。但古人又说:“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从这点看,似乎“勤奋”是最重要的。其实。“勤奋”就是最高明的技巧和方法,勤奋者就是真正的“捷足者”,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通往公务员考试的道路上,只有那些意志顽强、不畏劳苦向上攀登的人,同时又是“心有灵犀”的“捷足者”,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一、分析材料。就分析而言,需要考生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一方面要分析中心思想。通过阅读对材料先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对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每个材料的设定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这是必然的。其目的就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指对主题反映主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探索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开出药方(给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去分析、总结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标题可能就是材料的主题或中心论点;因此要看材料是围绕什么主旨进行叙述的;

  2、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揭示主题或中心论点,要看关键词句是否能贯穿材料的重心。

  3、通过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断。其实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找到了原因,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 有因有果,必然是有形成的过程,那么,在思考问题时,要看发展或形成过程是否遵循了规律和规章(自然规律和结合法律、行政手段、国情等客观因素)。其中,深层次分析问题原因可以从有下几个方面:

  (1)事物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应从人与自然的和谐角度思考。比如:有些公共突发事件,是我们人为的因素破坏或保护不力导致的。那么,此类问题要从源头解决。应当采取保护、预防,进行长期的规划和坚持科学发展。

  (2)从法律保护、宏观调控、监管和行政手段执行不力方面分析。任何法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天衣无缝的,而是在人类社会活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订的。那么对于由于法律不健全、有漏洞;法律修订滞后或是由于调控、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就应从现实意义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 比如:管理不科学,执法不严;责任不明确、渎职等引起的问题;

  (3)要分析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思想觉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利益得失权衡方面分析问题;比如:为谋求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发展,或规划和布局不合理;或存在失职、渎职、不作为行为;或因利益而弄虚作假、欺报瞒报;或因觉悟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漠视生命安全、官商勾结等行为而导致的结果;如果出现上述问题,那么就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不法商事行为等。这样类似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教育乱收费、看病难等等。

  4、要从因财力不足致使基础设施薄弱,或资源紧缺和配置不合理使自然环境恶化等全面分析;该加大投入的就必须投入,当然在形式上可以是政府引导或以政府拨款与民间筹资或引进外资想结合的办法进行。总之,对给定材料的问题分析要深入透彻,抓住要点,做到有的放矢。无论是需要加大投入还是完善资源配置与开发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这里顺便强调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平时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概括能力的提高

  这里的概括就是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全面阅读、深入理解、深层分析后的总结和提炼并找出其共同点,予以高度归纳。当然,这里的概括和分析是有机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考生首先要做好阅读理解这一环节,立足于对给定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概括能力的体现,是需要考生把材料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路。分析和综合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侧面,分析是从材料外部入手,然后深人的了解和分析其本质;概括则是从给定材料本身考虑,通过内部联系把各个部分综合成整体。

  显然,分析理解与综合概括是承前启后的,就申论考试而言综合概括是对分析理解的结果必要的表现手法。 那么,在概括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概括要主次分明、思路清晰、次序合理得当;

  对材料中复杂、混乱的逻辑局面,经过加工结合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或现象进行高度提炼,并分清主次。 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能达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安排合理的效果。

  2、概述要中心主旨鲜明突出、详略要得当。

  概括要从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避免废话太多,构思不完整,不得要领。要构思概括好材料,就应掌握如何选题、组织整理和加工材料,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中心主旨鲜明突出的目的。

  3、概括要注意陈述语气、身份的匹配:

  概括者的语气、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时。必须按照题目的要求和赋予你的特定的身份,才能恰如其分的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许多考生不注意自己的身份,从评论、甚至有的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概括,那就特错了。你的虚拟身份就是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公务或法律的公务人员。

  总之,能否概括好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或主题,与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概括能力的提高对广大考生而言也是很关键的,阅读的再好、分析和理解的再好,如不能精辟的或恰如其分用文字形式概括在试卷上,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金路专家对于申论备考的建议

郭五林

我想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无外乎三个。

  第一,很多考生不知道材料和要求之间有什么联系。他无法从材料里概括出符合要求的内容,也提炼不出对策,也无法进行论证,两者之间是脱节的,无法根据申论的要求去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第二,及时找到了,表述也成问题。很多考生在自己应答申论时,首先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申论考试是一个虚拟的行政行为,这时,模拟行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公务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态度、措施,很多考生站在一个大学生的角度、站在一个自由撰稿人的角度、站在一个批评家的角度应答申论,这样就和申论本身所要测查的能力背道而驰,或者偏离了申论考试的目的。因此无法考得好。
第三,很多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缺乏一种宏观的把握,也缺乏一种微观的、落实的能力。他缺乏一种大局观。就是对这么一个庞杂的材料,他无法进行加工。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搞清楚,申论考试既然只要求你在两个半小小时做好,因此它不会考你一个细节,它需要考你宏观的把握,然后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你可以想象一下,几千字的材料要把读清楚,只可以是框架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要素性的东西、核心的东西、轮廓性的东西,只有把这个东西抓住了,我们才能够把它做好。

  把基本信息读懂后,我们要再进一步思考它。在进一步思考的时候,特别是和这件事有关系的部门,已经采取措施或者将来采取措施,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措施、管理的预期目标等等,考生要在短时间内都要想出来。因此我想考生这时应该对国家的相应的职能有所把握。我们在应答时,才可以用相关的语言把它拿出来。

  第三,对于这种表述,大家一定要了解机关公务文书的语言特点,就是简洁、平体、规范。我对大量的行政公文进行了研究,我觉得有很多明显的特点,比如说规范的机关的语言通常的句式结构是主、谓、宾这样的词,词汇是双音节词,两个词一个字这样排列的,比如大力加强、大力提高、全面实施、高度重视等这样一种双音节词。很少有虚词,比如“的”、“得”、“了”、过”这显示一个国家在管理的时候追求的是一种效率。这和我们当前建立一种高效政府是一致的,这从我们平时关于公共文书的写作或者公共报道中可以看得出来,也可以从申论考生要求里看得出来,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看到申论考试有一个问题叫“语言流畅”,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种相应的东西,我们就很难达到流畅。有时还需要引用对比、排比、对偶,这都可以给大家增加更多的分数。
金路专家传授申论高分招法


我想分两步走:第一步有法可依;第二步是法无定法。我们要快速进入第一步。也就是模式化套写破解申论,只有进行这一步才可以提升自己,所以首先要对申论答题有一种模式化的东西。这个模式化的东西听起来不太好听,但实际上它是一些基本要素构成的,比如说我们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无外乎就是四个要素:时间、地方、人物、事件。概括事件时,我们又来四个阶段: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把这四个要素和四个阶段说清楚了,这个事就基本说清楚了。



  所以我们很多考生在看了很多书后,其实他根本没抓住这个要点,而现在很多申论考试在阅卷过程中,也逐渐走向客观化阅卷,寻找采分点,这些要素肯定是采分点最重要的地方,如果考生连这点都没有抓住,也难怪只可以考30多分,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些东西。



  如何进行练习?一方面我们要把这种模式化套写申论了解一下。另外我们可以从《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上搜索相关的行政领导在日常的讲话和媒体对他们的工作报道,寻找到这些媒体或者领导是如何概括问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的。这样我们两者对应起来,就可以很快把申论搞得比较清楚了。



  完成第一步后要创新,就是第二步法无定法。它能够使我们获得一个比较基本的分数,比如说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50分,这个“法无定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既使是模式化写出文章,内核是一样的,但是形势不一样,这使我们的文章就可以得更高的分数。针对这点大家要把这种精神领会透,大家就可以很快的得到提高。(郭五林)
2007年北京市在职公务员报考人数较往年相比竞争将会更激烈。冠文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就2007年北京市在职公务员申论做如下建议:供广大考生参考。

  首先,不管申论的考题会涉及到哪一个领域,对考生来讲,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作答要求。

  第二,注意它的可操作性。申论主要测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清楚在《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是重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