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凌菲立刻说道:“我跟你去江阴。”

张准淡淡的说道:“你累了,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杀人打架的事情,女孩子不要参与。”

沈凌菲有点担心的说道:“那,,你熟悉这边的情况吗?”

张准点头说道:“如是跟我说了很多。基本熟悉。再说,俘虏里面有几个人,我会带走的。”

沈凌菲就没有话说了。

张准当即下令,要沈凌菲、宁灵薇、黄桂英等人,坐船返回浮止。城。缴获的飞鸟饶、迅雷统之类的,都装船带走,以后说不定有用。同时,除了几个少数骨干,所有的俘虏,都全部带回去山东。接矿需要大量的人手。

不过,在带走俘虏之前。张准让彭勃将胡继忠带回去崇明沙所。就在崇明沙所的年户官厅面前,当着整个千户所所有军户的面,将胡继忠和手下的家丁,都全部枪毙了。同时,张准毫不掩饰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给镇海卫的警告。

警告你镇海卫指挥使,以后都不要惹我。

你要是有胆量来惹我,就准备承受我的疯狂报复。

很无耻,很流氓,很霸道,很血腥的作风。张准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越是退缩,别人越是得寸进尺,你越是强悍,别人就越不敢惹你。相信张准这个名字,很快就会被江南的各个阶层熟知。

沈凌菲带走了所有的船只,张准只留下了盐检司的两艘崭新福船,作为新的行动用船。这两艘福船都是崭新崭新的,正好取代原来的旧船。杨国华干脆将旗舰搬到二号福船这边来了。张准给两艘福船,大的取名“福海小的取名“宁海”算是正式的据为己有了。

一切准备妥当,沈凌菲、宁灵薇、黄桂英等人,坐船先行离开。只要出了长江口,基本上就安全了。至于张准他们,则乘坐福海和宁海,向江阴继续进发,去那里讨个说法。

从崇明岛向西进发,是逆流而上,而且,这时候吹的是北风。风从扬州的方向,不断的吹来。逆风,逆流行驶,福海和宁海的航行的速度并不快。不过,张准等人,刚好有时间来审讯俘虏。崔建石死了,大部分的俘虏都被带走,但是还有几个骨干的俘虏。张准留下他们,就是专门审问情报的。

通过审讯俘虏,张准等人基本弄清楚了江阴巡检司的架构。其实,江阴巡检司的架构很简单,一个巡检,两个副巡检,下面几百个巡丁。最高的官员品级,不过是正七品而已,相当于即墨县的县令。但是,这个巡检司的背景很深,深到即使是一方大员,都不敢轻易对其下手。

要说清楚这个江阴巡检司的架构,就要提到南京的权力结构。

明成祖朱林迁都北京以后,在原来的首都南京,依然保留有一套完善的行政机构。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二十四衙门、六科等,一色俱全。当然,这套行政机构,没有什么权力,除了几个要害的位置。基本上都是被北京排挤到这里的官员。因此,在这里当官的,俗称养老官。每天的例会,俗称茶话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架构,又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渐渐的,一些职位,开始变得有权力。

最终,有三个职位,变得相当有权力。

第一个职位,当然就是南京镇守太监了。这个职位是南京留守最显赫的职位,也可以说是南直隶的一号人物。这个职位以前又叫南京守备太监,后来改称南京镇守太监。著名的郑和郑公公,七次下西洋回来以后,担任的就是这个职位。眼下的镇守太监,就是张丧宪。

第二个职位,叫做南京兵部尚书,负责南京周围军队的总体事务。眼下的南京兵部尚书是马士英,后来是著名的史可法。南京兵部尚书统辖南直隶的所有卫所,总共有二十多个卫,一百多个千户所,按照编制超过十万的官兵。不过,没有战兵。战兵都掌握在北京兵部的手上。此外,这些卫所里面,到底可以拉出多少人,那也是未知数。

兄弟们,要是有可能的话,就帮我爆一下老白牛的菊花吧!哈哈,还没有爆过别人的菊花啊!,刚旧旧口阳…8渔书凹不样的体蛤!

 第319章杀向江阴

七巧旧)兄弟们,要是有可能的话小就帮我爆一下老白牛的菊花吧!哈哈,还没有爆过别人的菊花啊!,南京有全套的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是闲职,其中南京兵部尚书一般挂”参赞机务。

衔,会同镇守太监和南京守备勋臣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事务,一般这三个人中以南京兵部尚书为主,算得上比较紧要。

其余南京户部和都察院也有一些职能。

但是,随着太监权力的扩张,兵部尚书慢慢的就被镇守太监压过了。

第三个职位,叫做南京守备勋臣,简称南京守备。

一般而言,这个职位有很多人,是一个集团的统称。

这批人掌管着五军都督府,是直接管兵的。

由于明朝有明确的规定,权贵勋臣的后代,不得担任文官,只能出任武将。

所以,大部分的武职,都被他们霸占了。

这些守备勋臣里面,包括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作,安远侯柳稽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那文围,忻城伯赵之龙,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部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

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诈永。

为首的自然是两位国公了。

一个是徐达的后代,一个是朱永的后代。

另外,忻城伯赵之龙也是一个人物。

因为,日后清军南下的时候,率领大小官员向清军投降的,正是这位忻城伯赵之龙。

另外,朱国弼还和秦淮八艳中的寇白门有些关系。

一般而言,镇守太监是皇帝的代表,兵部尚书是文官的代表,勋臣自然是各大贵族的代表了。

这三个职位当中,权力最大的,当然是镇守太监了。

历任的镇守太监,都是皇帝的亲信。

崇祯皇帝调来张彝宪,就是要加强对南京及南直隶的监控。

原来的镇守太监卢九德,暂时只能靠边站了。

太监没有小**,对女色一般不感兴趣,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捞钱。

南京镇守太监,尤其懂得捞钱。

一般而言,太监离开皇帝的身边,多多少少是一种损失。

因为不时时的拍皇上的马屁,随时可能失宠。

比如说,高起潜就死也不肯离开皇帝的身边。

更不要说被发配到南京了。

王坤被发配到宣府担任镇守太监,也是不情不愿的。

所以,一旦太监被发配到南京,就要拼命的拨刮钱财,然后继续保持和皇上的密切联系。

子和粮食,通过某些渠道送给他,他就觉得你是个能办事的人。

太监们一个个都狡猾如狐,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要抓钱,首先要抓人。

首先要将各级官员,都换成懂得孝敬自己的人。

这样一来,南京每次更换镇守太监,都意味着有大批的人员要被撤换。

江**上巡检司,其实只是一个正七品的机构而已。

在品级上,根本不可能进入各方大员的法眼。

然而,由于它特殊的权力,这使得它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位。

历任的镇守太监,都不愿意放过的。

大明朝的海上贸易,还是非常发达的。

除了广东、福建、淅江沿海的出海船只之外,从长江内陆出发的船只,也是不少的。

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可谓是绵绵不绝。

来往的商船,路过江阴巡检司的时候,都要送上孝敬的。

这可是一份稳定的相当丰厚的收入啊!根据俘虏的供述,巡检司收取的孝敬,每天都有几百两银子。

年底的时候更多,每天都有上千两。

一年下来,轻轻松松的就有几十万两。

这还不算那些大商家每年固定的孝敬。

要是加上那些孝敬,说不定有上百万两银子。

这么有油水的部门,当然是所有镇守太监的大肥肉了。

张车宪本来就是个捞钱的好手。

他原来是帮崇祯皇帝管理皇庄的。

本来干的好好的,结果,不知道在哪里得罪了高起潜,被高起潜暗中怂恿了崇祯一把,他就被发配到南京来了。

好吧,其实也不算发配,其实,品级是提升了的。

但是,毕竟是离开了皇帝的身边不是?对于太监来说,离开皇帝的身边小是很危险的,随时都有人取代皇帝对你的宠信。

所以,张彝宪来到南京以后,就拼命的想办法捞钱,以讨回崇祯对自己的宠信。

他很快就撤换了原来的江阴巡检,换上了自己人,一个叫做廖大可的人。

廖大可新官上任,当然要拼命地拍张彝宪的马屁。

眼看就要过年了,廖大可自然是命令手下的人员,加大巡查的力度。

江阴巡检司总共有五艘巡逻船,全部出动。

只要是发现没有交上孝敬的船只,一律扣押。

当然,大部分的商船,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都会主动的送上孝敬。

可以说,十二月份,是江阴巡检司获得最滋润的月份,一个月的收入,顶得上平时的两个月。

明朝的海上贸易,是不收税的。

福建茶叶每年的贸易额达百万两白银,一年的茶叶税,却只有三十多两银子。

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要是在船上查出违禁品,则可以整艘船货物都没收,甚至是追究货主的责任。

这就是江阴巡检司的权力所在。

什么叫违禁品?没有明说都是江阴巡检司说了算。

这样一来,可以操作的余地,就很大了。

最多的违禁品,自然是输往日本的货物了。

明朝开海禁以后,上谕有一句话,叫做“沟通东西,往来西夷这句话很有考究。

为什么那么有考究?因为日本不在其中。

上谕故意漏掉了“东夷”两个字。

简单的说来,就是你可以和西洋人做生意,但是不得和日本人做生意。

你要是将货物运往日本,就是违法,我就可以扣你。

万历年间,明朝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朝鲜,狠狠的干了一架。

结果,日本军队被打得稀里哗啦的小一败涂地。

几个在日本国内所谓的军神,都被揍得鼻青脸肿,丢盔弃甲的跑,二匀。

连呼大明不可战本人的一代枭雄丰臣秀召,荆,得吐血,很快就郁郁而终了。

倾全国之力,还不如大明朝的一个巴掌。

也难怪猴子也要吐血身亡。

此后,日本一直不是中国的通商伙伴。

为什么?记仇呗!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再次爆发。

万历皇帝的眼光是很准的,始终对日本人不放心。

他的意思很简单。

谁都可以和大明朝做生意,但是你日本就不行。

我就是要封锁你,让你无法发展。

随后,无论是天启,还是崇祯继位,都延续了万历皇帝的意志。

日本一直无法和明朝正常的贸易。

虽然不断的有货船悄悄的往日本跑,其实都是无法上台面的,真要拿出来说。

是违反法令的。

杀头抄家,有的是光明正大的理由。

郑芝龙的海上利润为什么这么丰厚?就是霸占了日本的市场。

他非常的巧妙的占据了这个空当。

朝廷当然知道这位海盗头子的事情。

不过,他们也是拿郑芝龙没有办法,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郑芝龙也是个大大的汉奸,还是日本人的汉奸。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不和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的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