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军想要反击,却是无能为力。除了大炮之外,他们根本奈何不了虎贲军。在虎贲军的面前,火绳枪和弓箭之类的武器,都是摆设。但是,大炮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开火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着伤亡,咬紧牙关朝青州城前进。

同样的,虎贲军骑兵也只能是在旁边骚扰对方,尽可能的给明军造成伤亡,延误他们的行军速度。每天,虎贲军骑兵的战士们,都不知道疲倦的向敌人发起攻击,尽可能的消灭多一个敌人。在他们的打击下,明军的伤亡数字,不断的飙升。

遗憾的是,虎贲军骑兵每个小队只有六十人左右,面对的乃是三千人左右的明军,兵力差距高达五十比一。这样的兵力差距,再先进的武器都很难弥补上来。明军的人数多,可以承受的伤亡自然就多。

此外,虎贲军也是人,也需要休息。战马同样需要休息。在连续的作战中,虎贲军骑兵其实也非常的疲惫。因此,在同一时刻,能够攻击明军的,只有一半的兵力左右。明军有四万人,又有盾牌当防护,即使出现部分的伤亡,依然有机会到达青州城。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张准推断,明军承受不了这么大的伤亡。要是明军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他们在面对鞑子骑兵和陕西乱军的时候,就不会创造那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败绩了。张准坚信,这样的战斗持续下去,只要伤亡达到一定的程度,明军肯定是要垮台的。

果然,分兵后的第五天,南路军就首先支撑不住了。在五天的行军里面,南路军日日夜夜都受到虎贲军骑兵的袭击,伤亡了一千五多人,平均每天的伤亡都在三百人以上。大量的人员伤亡,导致明军的士气继续下跌,有士兵开始逃亡。士兵的逃亡,让本来就已经达到谷底的士气,更加的低落。最终,士兵们一直拒绝前进。他们要返回济南城。

随后,北路军也承受不住了。北路军的伤亡情况,和南路军差不多,都是一千余人。北路军同样出现了士兵逃亡的情况,甚至有基层军官带着整个部队逃走的。这种只挨打不能还手的战斗模式,下层的军官都忍受不住了。这根本不是战斗,这是找虐啊!对于士兵的逃亡,军官也无法弹压。如果要强行弹压的话,说不定全军都要哗变了。

最后,朱大典自己的中路军,也出现了问题。其他两路军都仅仅是士兵逃亡而已,还没有达到哗变的程度。大体上,军官还能勉强的控制局势。但是,中路军却不是。中路军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哗变。朱大典已经无法控制局面了。哗变,还要从卫所兵开始说起。

由于朱大典有意识的将卫所兵安排在最外面,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是如此,导致虎贲军攻击的时候,受损失的总是这些卫所兵。当伤亡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卫所兵们终于采取行动了。

在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以后,他们纷纷逃跑。一个晚上,就跑掉了几百人,甚至,连一些百户都悄悄的跑掉了。分兵五天,中路军累计伤亡超过两千人,逃亡的士兵也超过了两千。按照这样的速度,即使朱大典能够走到青州城,恐怕剩下的部队,也不足一万了。

 第421章 打不过只好谈判

没办法,朱大典只好下令弹压,不许卫所兵逃走。他本来以为,这些没出息的卫所兵,在强大的武力面前,肯定会退让的。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弹压,居然引发了卫所兵的强烈反抗,他们毫不犹豫的操起身边的武器,和朱大典的亲兵厮杀起来。最终,这种厮杀演变成亲兵队伍和卫所兵队伍的火拼,几乎所有的卫所兵都被卷进来了。

由于朱大典的故意安排,卫所兵对朱大典已经是极度的不满。他们的内心,不知道积压了多少对朱大典的怒火。双方打起来以后,这种怒火完全爆发出来了。于是,厮杀再也无法停止。血腥的厮杀,足足延续的大半夜。最终,一部分的卫所兵逃跑了,一部分的卫所兵被打死。朱大典的亲兵,也损失了不少。

这次内乱,极大的消耗了明军残存不多的战斗力。其他目的双方火拼的明军,都心如死灰,厌战的情绪无限的高涨。由于这次内乱的影响,中路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极点,士兵们再也不愿意走路了。当这种情绪扩展到全军,并且被大多数人接受以后,即使是朱大典也无能为力了。

显然,想要武力收复青州城是不可能了。无法收复青州城,就无法将衡王送回去原来的封地。衡王无法回去原来的封地,就意味着他朱大典的脑瓜子随时有可能被摘下来。一时间,朱大典急得头发都白掉了,要是有毒药在身边的话,朱大典怀疑自己都要忍不住服毒自杀了。走投无路啊,他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当初离开济南城的时候,朱大典绝对没想到,自己居然会遭遇这样的困局。数万人的明军,居然被张准的一千多人,逼迫到这样的地步。现在的他,不要说收复青州城,就是能否有效的指挥部队,还得两说。部队哗变到这样的程度,大概也只有左良玉的部下可以相比了。

这时候,朱瀚提出了一个主意:“伯父,或许我们可以和张准谈判?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要回青州城?”

朱大典就要挥手给自己的侄子一巴掌,后来还是忍住了。

和逆贼谈判?

亏你想得出来!

张准是什么人?那是逆贼!

和逆贼谈判,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朱瀚哭丧着脸说道:“伯父,咱们既然打不过,只有想办法谈判了。不然,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收不回青州城也是死,和逆贼谈判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再说,咱们只是建议皇上用招抚的方式解决张准,又不是咱们偷偷摸摸的和张准谈判,怪罪也怪罪不到咱们啊!”

朱大典没好气的喝道:“滚!别让我看到你!幼稚!”

朱瀚急忙滚开。

将自己的侄子撵走以后,朱大典反而冷静下来了。

没错,朱瀚的建议,的确是很荒唐,甚至很危险。朝廷的诏书刚刚明确张准的身份,现在他就和张准暗通款曲,被锦衣卫和东厂发现,那是不得了的罪名。但是,这个建议,却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没错,和张准暗通款曲,是死路一条。但是,无法收复青州城,同样是死路一条。两相权衡,还是和张准秘密谈判的生机更大一点。

同时,朱大典认为,秘密谈判是有可能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和张准,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他朱大典不想继续打了,张准也未必愿意继续打下去。他朱大典需要时间来疏通关系,避免皇帝的问罪。张准同样需要时间,来稳定莱州府的统治。

站在张准的角度,他想要控制青州城,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那里是一个藩王的封地,关系到皇家的尊严和脸面。这个被驱逐的藩王,要是不能回去自己的封地,事情就永远不能解决。就算自己被朝廷问罪,新上任的山东巡抚,也会继续向青州城进攻。一直进攻到朝廷收复青州城为止。换言之,只要张准控制着青州城,战斗就会不休不止。

张准愿意不休不止的进行战斗吗?

当然不愿意。

无休无止的战斗,对张准来说,并没有好处。张准和自己战斗的目的,只是为了掩护他在莱州府的各项内政工作,为完全控制莱州府争取时间。认真说起来,张准的战略空间只有莱州府一府之地,回旋的余地很小。莱州府的人口、物资、资源都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无休止的战争。

同时,莱州府的战略地位,也是非常不利的。它的东面是登州府和东江镇,西面是山东大部,京师也不远,要是朝廷真的不顾一切的派兵来进攻,莱州府就会处于两面受敌的态势,张准就算是三头六臂都支撑不住。因此,要是自己提出交换青州城的方式,张准未必会拒绝。对于双方都有好处的谈判,张准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关键是,这件事必须做的秘密,不能让朝廷知道。要是朝廷知道了内幕,自己肯定是又一个的熊文灿或陈奇瑜。派谁去做使者合适呢?朱大典将身边的人都搜寻了一遍,最终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宋德钢。他早就知道宋德钢和张准有某些秘密的关系,只是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却是不太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关系不是很亲密,却也不会很陌生。

“就是他了!”

朱大典当即下令,要宋德钢立刻到来前线。

宋德钢接到命令,急忙从济南城出发,来到朱大典的营帐内听令。

朱大典屏退左右,不动声色的说道:“宋总兵,听说你和张准有一段往来?”

宋德钢摸不准朱大典的意思,以为朱大典战事不利,要怪罪自己,自己真是躺着也中枪,急忙说道:“谣传,谣传,巡抚大人万万不可相信,属下怎么可能和张准有关系呢?”

朱;};}*大典不动声色的说道:“你多心了,本抚请你来,是想让你去见见张准。自从离开登州府以后,你就没有见过张准的面了吧?好朋友不经常见面,也是会生疏的啊!”

宋德钢愕然。

巡抚大人如此关心体贴,是在上演哪一出呢?

朱大典继续慢慢的说道:“两军交战,生灵涂炭,战场连绵,肥沃的土地都丢荒了。本抚身为山东百姓的父母官,怎么能坐看土地荒芜?现在是春耕的季节,要是错过了春耕,就要耽误百姓一年的生计了。”

宋德钢愣了愣,使劲儿的咽了咽口水,终于明白过来了,朱大典想停战。什么生灵涂炭,什么春耕,都是放屁,想和张准谈判是真的。显然,朱大典是觉察到用武力收复青州城行不通,所以就想用别的办法拿回青州城。动手行不通,现在只好动口了。

对于这一点,宋德钢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当初离开济南城的时候,朱大典还将自己当做是张准的内应似的,不但抽走自己的兵力,还派人在旁边监视自己和刘泽清,好像自己随时都会将济南城当做礼物送给张准似的。都怀疑自己怀疑到这样的份上,最后居然要派自己作为使者去见张准,大概巡抚大人的内心,也会非常的郁闷吧。

当然,去见见张准,宋德钢完全没有问题。他也想和张准聊聊。他离开山东才几个月,张准就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还真的有兴趣了解一下,张准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嘿嘿,控制一府之地,还撵走了一个王爷,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啊!这样的了解,有助于自己判断天下局势,早早选好生路。

宋德钢自认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想要在这样的乱世中,好好的生存下去,一定要选好遮阴的大树。换言之,就是要抱对大腿。要是抱错了,下场会很凄惨。当然,这样的心思,明面上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宋德钢于是装作懵懵懂懂的说道:“大人,属下见了张准,说什么才好呢?”

朱大典随意的说道:“就以你的私人身份去拜会拜会他。”

宋德钢斟酌一会儿,终于是明白过来了。

拜会拜会,这可是很巧妙的词语啊!

堂堂的巡抚大人,派自己去“拜会”一个反贼,看来态度还是满端正的嘛!朱大典的意思,显然是要自己放低姿态,好好的和张准商量商量。通俗的说来,就是他朱大典主动的服软了。还别说,朱大典主动服软,还真是把对了张准的脉搏。张准那家伙,就是吃软不吃硬的,你要是好好的跟他说,他的确不太记仇。但是,你要是跟他硬来,就算你是天王老子,他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