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彭肥仔第一个报名参加护卫队。

刘航和王铭宇商量过后,没有参加护卫队。打打杀杀的事情,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的强项在于落实刚才提出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均田免赋的政策。想到即将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两人都显得非常的激动。两人甚至无法想象,当乡亲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我们来商量第三个问题。”

解决了护卫队的事情以后,张准马上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就是邀请四人加入生夏宗。张准已经逐渐意识到生夏宗的好处,决心将更多和自己志同道合,又有能力的人拉进来。眼下,只要四人加入,就等于是整个浮山所的骨干力量,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了。

结果,张准简单的介绍了生夏宗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以后,四人都积极表示,愿意加入。于是,张准当即找来杨凯德作为见证,正式介绍四人加入生夏宗。在对着火星旗宣读誓词以后,四人正式成为生夏宗的一员,登记在册。

有了共同的组织,五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是更深了一层。

临别的时候,张准要四人积极联合其他各屯的核心军户,充分的将所有的军户都发动起来,准备攻打浮山城。浮山城处在各屯的中间,只要所有的军户都发动起来,浮山城就算是被团团包围住了。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支援进不去。只要将浮山城牢牢的包围住,什么时候攻打浮山城,那都是小事一桩。

商量妥当,侯山平、刘航、王铭宇、彭肥仔等人兴冲冲的告辞离开,向乡亲们宣布均田免赋的口号去了。连张准留他们吃饭,他们都拒绝了。他们每个人还带去了一面火星旗,作为发展生夏宗使用。如果他们周围有好的苗子,可以介绍上来,经过张准的审批,加入生夏宗,从而壮大生夏宗的力量。

在四人离开以后,张准也跟着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当天下午,张准就召集生夏宗在杨家屯的所有成员,宣布“均田免赋”的提议,并且详细的描述了上午和侯山平、刘航等人会面的情况,通报护卫队即将扩编的消息。

果然,就像预料中的那样,杨凯德等人听到要重新分配土地,一个个都两眼发亮,呼吸加速,难以自制。土地啊土地,没有什么比土地更加容易让军户们豁出去了。什么即墨县,什么鳌山卫,什么莱州府,那都是浮云。每个人五亩地,杀天王老子都行!

“我要有五亩地了!”

这是每个生夏宗成员记忆最深的一句话。

散会以后,生夏宗的各个成员,都返回自己的家中,向亲戚好友宣布这个好消息。结果,整个杨家屯,立刻沸腾起来了,乡亲们都群情激奋,奔走相告。旁边的任家屯,因为暂时没有收到消息,急急忙忙前来打听。得知张准等人要重新分配土地,任家屯也跟着沸腾起来。

他们不能不激奋。

重新分配土地啊!

还不用纳税!

均田免赋!

咱中国几千年来的老百姓,最根本的愿望,不就是拥有几亩地,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吗?现在,幸福生活触手可及,他们怎么能不高兴?

“均田免赋”的口号,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浮山所,所有的军户都得知了这个消息,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准备武器,等待攻打浮山城的命令。因为张准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想要重新分配土地,就要首先拿下浮山城,将里面的一众军官都镇压了。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马上盯紧了浮山城。

作为始作俑者的张准,当然受到了最密切的关注。

几乎每个人都在急切的等待,张准什么时候会发布攻城的命令。

但是,张准一点都不着急。他要压一压,将大伙儿的期盼都转化为作战的动力。只有经历过等待的人民,才懂得到手的可贵。浮山所的这堆火,才刚刚点燃,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于是,在均田免赋这件事情上,张准完全当了甩手掌柜,全部交给生夏宗的几个新成员,还有以前的几个老头子去负责了。杨凯德、陈国喜等几个老人,可是忙坏了,白天黑夜的都在田地里忙着搞测量呢。按照五亩一份的规格,田地基本上都被测量好了,就等着拿下浮山城,然后大家抽签决定最后的归属了。

相对于各屯军户的热切期盼,浮山城里面可谓是愁云惨淡。张准要重新分配土地的消息,王世新自然是很快就知道了。他马上意识到,浮山所这一盆的干柴,是被完全点燃起来了。等待他的,将是熊熊燃烧的大火。然而,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来熄灭这盆火。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火向他席卷而来。

无奈之下,王世新只好悄悄的派人潜伏出城,向鳌山卫指挥使赵寅英求救。同时,他还派人向莱州府知府孙之獬,以及莱州守备李成栋送去了紧急报告,说张准试图在浮山所组织大规模的暴动,请求莱州府派兵前来镇压。不过,王世新也知道,以孙之獬和李成栋的工作效率,什么时候军队能够出动,实在是未知数。

那边王世新是愁眉苦脸,这边林斌却是乐开了花。林斌也是生夏宗的成员,他带着伤退司的人穿街过巷的,正好当义务的宣传员。这些天,林斌可是忙坏了,也乐坏了,走到哪里,都要受到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军户们都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着他,打探有关均田免赋的具体细节。

“每人至少五亩地!”

林斌信誓旦旦的告诉每个军户,大派定心丸。

在这个晚上,杨家人也在计算着,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以后,究竟要种些什么东西。杨家不算张准在内,总共有七口人,加上可能嫁过来的陈晓蕾,应该有八口人,按照每人五亩地的标准,可以分得四十亩的土地。不过,杨映菡到时候要嫁到张准家的,最终还是七口人,总共三十五亩土地。

三十五亩土地,可以种植很多的农作物了。当时的粮食产量,如果是种水稻的话,年产量应该是200斤左右。如果是种小麦的话,产量要稍微低一些,可能只有150斤。土地还没有到手,黄氏已经在盘算着到底要种多少的水稻,种多少的小麦了。

当天晚上,张准难得在家里吃饭,听到黄氏和杨映菡在嘀嘀咕咕的盘算,始终决断不下,便笑着说道:“阿姨,你不要着急,最好还种点玉米、红薯什么的,旱地最适合种这个。”

黄氏疑惑的问道:“什么玉米、红薯?”

张准愣了一愣,玉米、红薯都不知道?

看到杨家全家人都盯着自己,张准忽然醒悟过来,用力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他明白过来了。此时的山东,还没有玉米,也没有红薯。不过后世研究表明,玉米、红薯在明朝已经传入中国,莫非还在南方没有传到山东来?

转头看着薛知蝶一眼,问道:“你们是南方人,应该见过吧?”

薛知蝶点点头,表示自己见过。

张准放下心来。

可是,薛知蝶说出来的话,立刻让他添堵:“是小影告诉你的吧?我想你也不会知道玉米和红薯!”

张准翻着白眼说道:“这次你可猜错了。”

薛凝影也一本正经的说道:“姑姑,我可没有说过。”

薛知蝶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却没有认错的意思,自顾自的说道:“要不就是杨国华那个猴子告诉你的?”

张准端着饭碗,一粒米饭在喉咙咽了半天,斜眼看着故意和自己过不起的薛知蝶,最终说道:“好吧,你说对了。”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知道玉米和红薯有什么稀奇的?要是说出来,薛知蝶这个胸大无脑的女人,多半会将他当做是神经病……嗯,胸大无脑不正确,她的学识其实还是蛮丰富的……

就是不知道,薛知蝶为什么老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什么事情都要跟自己过不去。不就是亲亲你的嘴唇,摸摸你的胸脯嘛……那是救人啊,又不是诚心非礼你!好吧,我承认,手感的确很好……

薛知蝶明显感觉到张准言不由衷,忍不住继续讽刺两句,酸溜溜的说道:“张大队长,你野心不小嘛,居然连均田免赋的口号都提出来了。下一步,是不是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啊?”

张准说道:“这是赞扬我还是讽刺我?”

薛知蝶说道:“你这是给自己挖火坑啊!你也不想想,这个口号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到时候,你的敌人,会像蝗虫一样向你压过来,将你压得粉身碎骨,尸骨无存。”

张准淡淡的说道:“那又如何?”

薛知蝶说道:“你真是个疯子!”

张准懒得理她,低头吃饭。

吃完饭,他就急匆匆的去了训练场。

他现在忙着组建新的护卫队呢,每一分钟都是很宝贵的!

枪杆子永远都是第一位,其他什么都是浮云!

【今天四更12000字,现在送上第四更~~~~求收藏,求推荐~~~~】

 第64章 福利待遇的核心,乃是军田

(0064)

【今天五更15000字,这是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荐~~~~】

将“均田免赋”的事情,都交给生夏宗的相关人员来负责,张准一头扎入浮山所护卫队的扩编事务当中。 这一次,护卫队的扩编幅度,是相当大的,他当然要全力以赴做好中间的每个细节,确保护卫队的战斗力继续提升,而不是下降。

明军的编制,基本上是伙(10人)、队(50人)、协(150人)、哨(750人)、营(3250人)这样的类五五制的编制。括号里的数字,都是作战士兵,不包括军官和辅助兵种在内。加上各级军官和辅助兵种,每营的兵力基本在4000人左右。为什么说类似五五制?是因为每协只管辖3队。

张准的意思,是从头到尾都都实行五五制,每协照样管辖5队。这样一来,每协的士兵就增加到250人,每哨的士兵增加到1250人,每营的士兵增加到6250人。当然,这是以后的事。目前的护卫队,从原来的八十人,增加到四百人左右,下面管辖的依然是队。

经过调整,浮山所护卫队,总共管辖九队。原来的八伙扩大为八队,队正分别是杨千强、杨致远、杨宏文、杨俊杰、郝林勇、尹风毅、邹明加、李家喜,队副是张亚铁、吴欣水等人。这次扩编,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一个火枪队,队正由杨子轩担任。

原来的伙长、伍长分别变成队正、队副,原来的护卫队战士,自然变成了新的伙长、伍长。按照标准配备,每队不算军官,应该有50名士兵,实际上,每队都不满员,都有空缺。缺额最大的,自然是火枪队。这些,以后慢慢补充。四百人脱产,差不多已经是浮山所的极限了。

崇祯七年四月二十二日早上,有志参加浮山所护卫队的各屯青壮年,都集中到了红石滩训练场。他们要加入护卫队,还必须通过张准的考核。一大早,红石滩训练场,气氛肃穆,人头涌涌。一眼扫过去,全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彭肥仔也在参加考核的人员当中。没有人比他加入护卫队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了。跟随他到来的,乃是毛家屯的近百名青壮年,要是他自己都不能入选的话,以后在毛家屯,休想抬起头来。

在这些年轻人之外,还有很多的父老乡亲,聚集在红石滩的周围,指指点点,热闹非凡。他们要么是这些年轻人的父母,来观看自己孩子能不能通过考核。要么就是纯粹赶来看热闹的。因为不知道哪里流传出来的消息,说护卫队将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在这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