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当然很清楚,朝鲜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阻挠沈凌菲顺利返回的目的,就是要他张准到达朝鲜。一旦到了朝鲜,朝鲜人肯定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将他拉住,然后想办法从他这里得到实质性的援助。要是他不答应朝鲜人联盟对抗鞑子的要求,除非是动用武力,否则,是无法脱身的。不过,共同对抗鞑子,不正是张准也需要的吗?

“你别急你要进入朝鲜的问题,我看还是要综合考虑。朝鲜内部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朝鲜的问题,也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就能解决的。即使你和朝鲜人建立联盟,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高弘图谨慎的说道。

“我明白,慢慢来嘛。”张准点头说道。

“这些日子,我也从昔日同僚那里,了解到一些朝鲜的情况。你要是有时间,我就给你说说吧。”高弘图看到张准坚决要去朝鲜,就没有继续劝阻,换了话题说道。

“好”张准爽快的点点头。

高弘图就慢慢的解说起来。

朝鲜的局势,比较复杂,也比较脆弱。

一直以来,朝鲜都是明国的忠诚附属国。这是从明国开国之初就形成的。当初,朝鲜还叫高丽。高丽政权由于长期受蒙古人统治,其国王已经完全蒙古化,惟蒙古人的命是从。但其国人和爱国大臣还是向往中国的先进文明。蒙古被中国人赶走后,高丽王还是追随蒙古人,这激起广大高丽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愤怒。

刚好高丽王派遣大将军李成桂率军出征明国,李成桂在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拥护下,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向明国皇帝(皇帝只能是中国人,也就是当时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请命,并请求新国的国名。朱元璋赐其国名为“朝鲜”。从此,朝鲜是中国的“不征之国”。

万历年间,日本基本统一,丰臣秀吉向外扩张,入侵朝鲜。朝鲜抵抗不住,向中国求援。中国派遣军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援朝”的伟大胜利。朝鲜国王室对中国感恩戴德,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两国的文化、贸易往来,是非常频繁的。朝鲜高层基本都懂得汉语,使用汉字,和朝鲜贵族、高官交往,基本上不需要翻译。还有大量的朝鲜人定居在北京、南京等地。朝鲜国内建筑的样式,还有各种政治制度,都完全是照搬明朝的。

朝鲜光海君朝末年,鞑子兴起,连续打败了明军。朝鲜作为明国的附属国,也感受到了鞑子的强大压力。光海君不得不采取一种圆滑的外交政策,在臣服明朝的同时也向鞑子示好。这种态度为朝鲜的正统派两班阶级所不容。再加上光海君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失误,以及宫廷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争斗,最终引发了朝鲜的内部政变。

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鲜发生宫廷政变。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三月十三日晨,绫阳君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是为李朝仁祖。仁祖即位后,光海君的亲信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

仁祖在两班阶级、尤其是儒家学者支持下,采取亲明排金的政策。当时明金对峙,鞑子要想西进伐明,就要考虑东面朝鲜的行动。对于如何处置朝鲜,鞑子朝廷内部有两种意见。《李朝实录》记载,“第三子洪太时(皇太极)常劝其父进犯我国;其长子贵永介(代善)则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务要安全,非爱我也,实自爱也”。

努尔哈赤为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与鞑子结盟。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然支持明朝,反对鞑子。朝鲜还将获得的很多有关鞑子的情报,都送给了明朝。

此时,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领兵丁二百余人,在朝鲜皮岛建立了牵制鞑子、联络辽民的海外基地,势力不断壮大。朝鲜允许毛文龙在本国北部开荒屯田,生产粮食,并且免收赋税。还允许毛文龙低价购买朝鲜国内的粮食。这一点,对毛文龙的帮助非常大。否则,以东江镇的几个海岛,以及明国日益晦暗的政局,日渐干枯的钱粮,根本无法满足东江镇军民的需要。

努尔哈赤要求朝鲜断绝与毛文龙的往来,遭到朝鲜严词拒绝。在毛文龙生前,朝鲜和毛文龙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皇太极即位后,曾说“父王不听我计,临终方悔……我气不过就是东江(皮岛),只为山险谷深,前埋后伏,且他奸细甚巧,我的动静言语霎时可知,可恨可恨”。

为了打破明、蒙、鲜三面包围圈,皇太极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讲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从西边转移到了东边,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消灭毛文龙,消灭后顾之忧。同时朝鲜方面因为鞑子的威胁与日剧增,也在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仁祖二年,李倧命令守御使李曙修筑南汉山城。碧岩大师被任命为修筑工程的总指挥,动员八道守军轮流服劳役。两年以后即仁祖四年,全长9公里、有四将台、四大门、十六暗门的南汉山城便竣工了。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朝鲜仁祖五年,鞑子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他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

鞑子兵力强大,毛文龙不得不退居皮岛。阿敏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没有水师,无法进攻,而义州则被鞑子轻易攻取,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鞑子把进攻目标转为朝。随即,阿敏率领大军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鲜请和。

仁祖得到鞑子大军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惊恐万状,将后妃子女送到江华岛避难。阿敏部将乘胜前进,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进,驻营安扎。此时仁祖也已逃往江华岛,并命使臣到鞑子营中投书求和。

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鞑子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鞑子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同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

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鞑子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随后鞑子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鞑子逃人、追增贡物。

这次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胡乱”或者“丁卯虏乱”。对于明国的士大夫来说,丁卯胡乱实在是不光彩的事情,连温体仁都羞于提起。做大哥的,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小弟,白白的看着他被外人欺负了,却没有办法讨回公道来。偏偏这个小弟对大哥还是念念不忘,泪眼婆娑,可怜兮兮的,当真是令做大哥的觉得惭愧。

丁卯胡乱之后,鞑子和朝鲜的兄弟关系并不和睦。鞑子军一退,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崇祯帝在答诏中对朝鲜被迫与鞑子媾和的行为表示谅解,同时表彰朝鲜“君臣大义,皎然日星”。崇祯对于朝鲜被鞑子欺负,心里当然也很不舒服。只是,他的确没有能力帮助朝鲜。明国自己的情况,当时也是相当的不妙。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袁崇焕诱杀毛文龙,罪名是“桀骜不驯”,还说是为朝鲜除去一害,还逼迫朝鲜致书袁崇焕表示感谢。其实,朝鲜内部对于毛文龙的被杀,还是非常不解的。对于朝鲜人来说,毛文龙的军队,就是明国对朝鲜的最大庇护。有毛文龙指挥的明**队在,朝鲜怎么都感觉安全一点。

而在与鞑子的交往中,朝鲜多次表现出厌恶、不情愿的情绪。边境开市,被朝鲜以边地残破、百姓乏食为由一再拖延。定期交纳的贡物,朝鲜也找一切机会削减其数额。

明朝孔有德自山东叛逃鞑子,皇太极命朝鲜助以粮饷,朝鲜非但拒绝,而且还帮助明朝追杀。皇太极一度对明朝采取和平攻势,要朝鲜从中调停,朝鲜看出鞑子求和之意不诚,加以辞拒,双方关系日益僵化,又颇有大战的迹象。

“如果鞑子腾出手来,肯定会继续对朝鲜动兵的。”高弘图忧心忡忡的说道。

“没错。所以,我现在必须去朝鲜。”张准点点头。

要是没有虎贲军的出现,干扰了历史的进程,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大明崇祯九年(大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鞑子就会对朝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当时的明国,已经是捉襟见肘,自然无法给予重新任何的支援,只能眼睁睁的无奈的看着朝鲜被鞑子臣服。

最终,朝鲜被迫向鞑子称臣。但是,朝鲜依然拒绝“永绝明国”的条款。崇祯的年号,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以致出现了文字记载崇祯二百八十六年的奇迹。甚至直到1986年,朝鲜来华祭孔团,使用的还是崇祯年号,是为崇祯三百五十九年。

高弘图缓缓的说道:“玉麟,你如果插手朝鲜战场,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你一旦进入朝鲜,鞑子必然会加强对朝鲜的攻击和控制。朝鲜人肯定是抵挡不住鞑子的,他们的军队已经被鞑子多次打败。还有部分军队被鞑子控制,成了鞑子的仆从军。最终,还得靠虎贲军和鞑子对阵。朝鲜距离沈阳都是陆地,鞑子兵力调动迅速,而虎贲军却要跨越大海,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张准深沉的说道:“老师,你觉得,我应不应该插手?”

高弘图无奈的叹息一声,最后点头说道:“应该。”

他好歹也是明国的士大夫,在外国人的面前,一定要维护明国的尊严。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负了,当然要替他出头。否则,如何表现一个天朝上国的威严?崇祯没有能力出头,那就让张准来。朝鲜这次也的确是临急抱佛脚了,居然找到了张准。要是张准不出手,恐怕朝鲜上下,都是要寒心的。

事实上,不但高弘图赞成,就连张慎言等人,在得知消息以后,也都赞成干涉朝鲜政事。对于他们这些士大夫来说,天朝上国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负呢?以前是没有能力干预,没办法,只好视而不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是必须干预的。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也不能让朝鲜完全的投向鞑子。

“老师,能在五天之内,帮我找到一些熟悉朝鲜情况的人吗?最好是以前曾经出使过朝鲜,又或者是以其他身份去过朝鲜的。”张准期待的说道。

“五天?我试试看。对了,冯梦龙年轻的时候,去是过朝鲜的,你这次将他也带走吧。要是可以的话,你可以派他打前站,首先和朝鲜人取得联系。”高弘图的反应也很快。

“让他迅速赶到威海卫军港,我马上安排他坐船出发。你安排相关的人员,都在威海卫军港集中。”张准断然说道。

“好我也跟你走一趟吧”高弘图点点头,将此事承接下来了。

“太好了”张准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