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余年-第7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朝事中和光同尘,深得官场三昧,颇得陛下欣赏,同僚敬佩的贺大学士,在这件事情上却十分坚持,甚至拒绝了陛下赐宅子地旨意,依然带着自家的三两忠仆,一位寡居姨母,几个远房兄弟,住在这间老御史府中。
一住便是三年。
贺宗纬推开门,走到了老御史房有些荒破的庭院之中,看着满园地胡乱春景,四处乱搭着地绿色枝叶,不禁自嘲地摇了摇头。
之所以他一直住在这间老御史府中,因为他对这里有感情,而且这座府邸对他地人生而言,代表了许多极其重要的意义。贺宗纬第一次真正地踏上庆国地舞台,正是庆历五年前相爷林若甫辞官一事。
贺宗纬“偶遇”相府谋士吴伯安之妻,打抱不平,往都察院告御状,又“偶遇”相府杀手,再“偶遇”二皇子及世子李弘成,一番机缘巧合之下,恰好顺了庆国王朝当时的大势所趋,竟是生生地扳倒了宰相林若甫。
因守孝而错过了春闱的贺宗纬,其时还是一介白丁,在众人眼中以匹夫之力,而扳倒了一代奸相,他的名声在那一刻便响亮了起来。在读书人的心中,没有人再仅仅把他当成与侯季常齐名的京都才子,而是将他看成了胸有大志,性情坚毅的了不起人物。
也正是借着林相垮台的事件,贺宗纬第一次得见圣颜,从那一天起,他便被陛下的气度心术深深折服。而也就是那一天,皇帝陛下也看中了这位年轻的读书人,一道圣旨,令他入了都察院,成了一位御史。
过后几年,贺宗纬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着,最终成功上位,成为了庆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门下中书大学士,风头之盛,一时无二。当然,那是因为所有人都不会拿那个人来与他进行比较,即便他是贺大学士,可在庆国万千人心中,那个人永远是独一个,高高在上的一个。
而那个人在贺宗纬的心中,则是一片阴影,这片阴影飘荡在他的头顶,遮住了他人生里的无限清光,只留下一片阴寒――那片阴影就是范闲。
当贺宗纬因为林相一事,而获得了士子们的交口称赞时,范闲已经揭破了春闱弊案,让朝廷十五位官员,包括礼部尚书在内,都成了死人,更何况还有殿前那一夜的诗。
当贺宗纬还是都察院一名普通御史的时候,范闲已经是监察院的提司大人,逼得陛下在皇宫之前,杖打御史,而那些御史都是贺宗纬的前辈以及上司。
当贺宗纬终于迎来了人生最光彩的一刻时,范闲却依然只是轻蔑地看着他,一手抓着监察院,一手抓着内库,然后如今又替庆国抓回来了东夷城这一大片土地。
自己是才子,对方是诗仙。自己是大学士,对方是澹泊公。最关键的是,自己只是一个贫苦人家的苦孩子,而对方是陛下的私生子!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范闲都死死地压着他,压得他快要喘不过气来了。贺宗纬看着身前的春园,看着那些胡乱生长,却没有人打理的草枝,陷入了沉默之中,他知道这一世,无论自己再如何努力,都是无法超过那个人。
贺宗纬缓缓闭上了眼睛,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心志有极强的信心,也不认为自己比范闲差到了哪里,只是命运早已决定了这一点,又有什么法子?
……
……
听说监察院那位小言公子家里养了几条恶狠狠的狗,逼得没有任何朝廷官员敢上门,听说范闲家里养了无数护卫,只要有人敢死皮赖脸地上门送礼,统统打出府去。贺宗纬府上养不起狗,也养不起人,但是却养出了一张黑脸。
为了保持自己公正清廉的形象,贺宗纬付出了许多,而且他不可能像监察院里那两个人一样不讲道理,既要推了贿赂,又不能让对方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贺宗纬也很累,至少他认为自己比范闲要累多了。
朝廷官员的俸禄不多,只有监察院同级官员食俸的三分之一,加上贺宗纬又一味清廉立名,所以要维持府上的支出便有些困难,虽然陛下知道他家贫苦,也曾让内廷赏赐了不少金银用物,但是京都来往总是太贵,以至于贺宗纬如今最操心的,并不是京都府孙敬修,而是这园子到底要不要花银子来修葺一番。
贺宗纬苦笑了一声,心想谁知道如此风光的自己,为了这些风光又付出了多少?自己不像范闲,有那么大一间内库养着,有书局和妓院支持着。
但说来奇怪,生活越是清苦,贺宗纬的表情越是平静,心里越来愉悦,似乎是有一种痛苦的折磨,才能让他真正清楚自己的存在意义。
他要替朝廷做大事,他要成为真正的一代名臣。
贺宗纬的眼睛越来越亮,看着夜里的乱春园,一言不发,只是在心里想着,范闲今天果然去了孙府,明天门下中书议事时,自己应该摆出什么样的姿态?先前宫里太监带来了陛下的口谕,让他的心定了些,却也是更黯然了些。
“必须要觅个别的法子。”贺宗纬在夜风中低下头来,什么大事,什么一代名臣,在范闲的威压之下,他首先要保证在陛下死后,自己还能活下去,所以在陛下死之前,他必须要让范闲先死。
第六十三章口子
白天里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场雨,时落时止,入夜后,京都的街巷上连小小的水洼都没有积起来。只是湿漉漉地让人感到一丝粘稠地厌烦,新槐巷这个乱春园内。植物疯一般地生长着,就如同人地野心和雄心。却将将好蕴积了不少地雨水在那些草窝里,花眼里,如一罐罐美妙而诱惑力十足地蜜浆。
贺宗纬沉默地背对著书房。看着被雨水冲洗后的春园心中地蜜浆渐渐化开,他知道自己地想法很美妙。但又极为危险。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地下场。
范闲不是那么好杀地。而更令贺宗纬惊悚的是。在这六年与范闲地接触中。他总能从那位年轻权臣的眼中看到一丝好杀的冷厉味道。
他如今是左都御史,又兼着门下中书地大学士。监察院无陛下亲旨在手,根本不能动他,在朝中与范闲对抗,一时间不知吸引了多少官员往门下来投,看似风光无限。但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自己这其实是在往一条死路上走,如今地处境实在堪虞。
如果朝堂上的趋势就像现在这样走下去。贺宗纬日后地重心依然会偏重在都察院方面。用来制街监察院,然而如果皇帝陛下将来一旦去了,这个局面还能维系吗?
不论是三皇子坐上了龙椅,还是有另外什么惊天的变化,对千奇宗纬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看自己下台的早晚。以及所受打压程度的差异罢了。
偏生贺宗纬对于这种趋势没有丝毫地解决之道,就这样一步步地熬下去,就算自己熬成了门下中书的首领学士。可要面对着将来龙椅上地人。自己又能有什么力量?
他曾经试图寻找机会去亲近深宫里地三皇子。寻求后半生地最大依靠。但是这三年来地任何尝试,都在快要接近内宫时。被一股不知名地力量生生斩断了。也正是这几次失败。才让他有些惊恐地发现,范闲手中地力量何其巨大,对于皇宫里的影响力。远比众人想像地更要恐-怖。
因为惊恐。因为知道自己将来的下场不怎么美妙,所以贺宗纬便愈发地要站在范闲的对立面,尤其是陛下亲自指婚,意图缓和手下两大爱将之闯关系。却被范闲异强强硬地拒绝之后。在失望之余。贺宗纬也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别地道路可以走了。
皇帝陛下或许只是有些生气。贺宗纬却是发自内心的害怕。皇帝虽然是范闲地父亲。但是他对范闲地了解。还不如贺宗纬深刻。有句老话说地好,最了解你地人。往往不是你的亲人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贺宗纬知道范闲不会放过自己他不会像皇帝陛下那样。真的认为范闲只是一位纯臣一位孤臣,事事物物都以庆国地利益为先,在他看来。范闲是一个永远以他喜恶为先地怪胎。
不得不说,贺宗纬对范闲地判断是正确的。
贺宗纬地眼眸里没有怨毒之色,只是淡淡地自嘲与一片冰冷。他离开了乱乱的春园,回到了书房之中,书房里的布设比较简单。但两旁地书架上,却是堆着极多的书藉与帐册。
他走到书架之旁,沉思片刻。从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抽出来了一个小册子,然后坐到书桌旁,开始极为认真地查核起来。
这个小册子是京都叛乱之后,礼部与内廷合力统计的大东山方面殉国名单目录,贺宗纬统管都察院,又有陛下信任,在很久以前。就把这个目录弄到手里来了。而且在这间安静地书房里,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第三页。第四十二页的皱旧程度最深。看来也是他翻的最多地地方,在这两页前后分别是殉国地一百名虎卫籍贯名目以及监察院在东山路殉职的人员,上面有两个名字十分显眼。
一个是高达。一个是王启年。
不论是这个小册子,礼部最后地封单,监察院地请功报告。以及至内廷地最后核准。都已经判定了这两个人地死亡。
然而贺宗纬不信。从很久以前。他都不相信这两个人已经死了。哪怕事后他确认了大东山上收拢地尸首,确实有这两个人,但他依然不信。因为这种手段。监察院很容易便能做到。
还是那句话。贺宗纬比皇帝陛下更了解范闲,让他产生这个怀疑,是因为这几年来的一些小细节,首先高达和王启年是范闲地绝对心腹亲信,不应该这样默然无闻地死去。在陛下眼中看来,这都是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贺宗纬看来,这两个人有他自己地重要性。
其次。他这几年一直在暗中盯着范闲。注视着其人的一举一动,包括前几天范闲带着范若若以及监察院的官员前去祭陵。事后不久。他也知道了风声,还曾经亲自去查探过一趟。
和这几年中一样,范闲前去祭园。仍然只是那般清淡,最关键地是,那两座写着王启年和高达名字的坟墓前。范闲并没有刻意停驻,烧些纸钱。
范闲是个极其护短,对属下极为照拂的官员。尤其是像这种死去地心腹。按道理来讲。不应该只获得这样的待遇。
最后令贺宗纬下定决心。判定这两个人没有死的理由。则是另外一个小细节。当他动疑之后。开始动用都察院的力量,暗中旁观抚恤放发一声。高达一生未有娶妻生子。他死后自然一了百了,但是堂堂监察院驻北齐总头目王启年。则有秦有女有家有室之人。可是监察院每年地抚恤发是发了,但是从来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领走了。
而最关键的是。王启年死后。他地一家老小据说都迁回了老家,而在王家的家乡。却没有人发现这一家老小地下落。
如果王启年真的死了,范闲肯定会负责王家地生活起居。以他的性情。断然不可能允许王启年的遗孀遗女在世间苦楚地流浪。
王启年没有死,高达自然也没有死,而两个没有死的人。为什么尸首会在大东山上?为什么监察院要帮助他们隐瞒?大东山上,百名虎卫洒热血。拦凶剑,高达身处其间。为何不死?莫非他临阵脱逃?王启年事前在传在山顶陛下身旁。若他未死,为何事后不见其踪影?莫非当陛下陷入险境时。他已经跑了?
贺宗纬缓缓闺下卷册,唇角泛起一丝微笑,心想小范大人带出来地厉害下属,果然在关键时刻。大有范闲之风,跑地比谁都快,把自己看地比谁都重要。
这是欺君地大罪。罪当凌迟处死。贺宗纬太了解皇帝陛下地性格了,只要有人敢背叛他。或者说,只要有臣子敢把自己的性命摆在皇帝的安危之前,他一定会雷霆大怒。深心戾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