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乾孪后翻身记-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墉低头不语,如今八旗生计确实难以解决。弘昼、弘瞻隔三差五抓上一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能勉强好些,当不得大用。

乾隆想了想,又问:“皇后想叫她的侄子傅敦回东北种地,你看如何?”

刘墉心中生疑,嘴上只能说:“主子娘娘也算是疼爱侄儿,知道要自力更生,方能成就大事。只是,那拉公子一人,恐怕势单力薄。若是能有几个懂农务之人陪着,再加上一个耿直公正的御史,想必,十年之后,东北也能开出不小的一块好田地来。”

乾隆听言,心中赞同。“好,就依爱卿所言,通农务的,叫傅敦自己去找。至于这耿直公正的御史,朕看,王杰就行。”派他出去,省的成日里参这个弹那家,闲着没事,净给朕添堵。

乾隆这边雷厉风行下旨,王大茶碗接了,到承恩公府里,拜会傅敦,商量好行程。因为东北到三四月开耕种地,俩人不敢多呆,定好了十天以后出发。傅敦回那拉家庄子上,请了亲姥爷、亲舅舅一家,随他同往东北。又写了章程,送到十二贝子府,求他递到宫里姑姑手中。

十二答应,又送了傅敦几套,回到房,拿起章程看了看,赶到刘统勋家,找刘墉请教。

刘墉跟刘统勋父子俩仔细斟酌一番,添添改改。吩咐十二,告诉傅敦,东北气候与华北大不相同,去了之后,要因地制宜,不可教条主义。

十二答应,这才到皇宫去看皇后。恰逢永瑆来给皇后请安。母子兄弟三人坐着说话。

舒倩看一眼条陈,点点头,“难为他一个毛头小伙儿,然能想出这么些。罢了,到地方,自然也就知道该怎么下脚。横竖,还有他外祖父帮着。”

永瑆奇怪,“皇额娘,那拉家外祖不是旗人吗?他们会种地?”

十二淡笑解答:“傅敦表哥原为庶出,小时候一直住在庄子上跟他外祖父种地,长大后,才回到京城老宅。”

舒倩颔首,“这也是那拉太太不懂事。若是傅敦打小就养在嫡母身边,好好教导。纵是庶出,不也同样能给家里挣得功劳?偏偏她想不开,觉得隔了肚皮不亲。对庶子太过刻薄,才养成了傅敦这么个绣花枕头。她也不想想,傅敦就是再有本事,孝道在头上压着,能不认嫡母?现在好了,好好一个承恩公府,不得不迁回老家。这还是好的,要不是我去的及时,真叫端柔公主闹出来,傅敦连同那拉家,都落不着好。这都是太过重嫡庶之分给闹的。”

舒倩不过是随口说说,在她看来,按法律,私生子尚且能有继承权,何况是婚生庶子。十二听了,点头称是,替表兄唏嘘一番,并未放在心上。只有永瑆,看看皇后,若有所思。

回到贝勒府,富察氏扶着肚子,领着一帮侍妾迎出来。夫妻俩进屋里坐定,富察氏见永瑆似有心事,笑问他怎么了。永瑆便将皇后的话说了。

富察氏低头淡笑,“皇额娘果然贤惠。”笑话,嫡庶一般对待,那我生的儿子,岂不要被那李佳氏、刘佳氏的儿子压到头上了。

第二天,富察氏回娘家看望寡母、嫂子,说起此事。傅恒夫人叹息,“做媳妇难,做皇家的媳妇更难。当初你姑姑,忍了多少委屈,才换得一个‘贤’字。没想到,连一向刚硬善妒的那拉皇后都要这么说。”

富察氏冷笑,“姑姑愿意忍,我可不愿意忍。”

作者有话要说:个人觉得,孝贤皇后其实也不是善茬


46。活佛来朝

听小姑说下这话;福康安夫人阿颜觉罗氏淡笑;“妹妹不必生气,你还怀着小阿哥;犯不着为这些计较。依我看,主子娘娘不过是随口这么一说。再说;如今的形势;你也看到了。皇上对富察家何等恩宠。十一贝勒对妹妹,自然只有敬重,不会有什么不满。他母家不显,要想再进一步;自然还是要靠妹妹。妹妹回去,只管拿出你做嫡福晋的款来。别说整治后院;就是打死一两个奴才,又能如何呢?”

富察氏听了,看看傅恒夫人,“额娘?”

傅恒夫人点头,“要是有人对你不敬,尽管拿出做正室的款来。出了什么事,有你几个哥哥兜着。谅也无人敢动咱们家姑奶奶。”

阿颜觉罗氏说的没错,永瑆舅舅虽做过尚,那也不过是看在其母份上。母家不显,自然要依靠妻族。是以,当日富察氏回府之后,狠狠敲打一番永瑆侍妾。永瑆心中不喜,但还是一句话也没说。

福康安得知后,一笑置之。姑姑已经受尽委屈,难不成,还要妹妹再忍气吞声?纵算是皇家奴才,也是有脾气的。

乾隆在宫中得知,仅仅皱皱眉,半句话未说。倒是令皇贵妃撺掇着一帮贵人,到乾隆跟前碎嘴,一个个被乾隆降了位份。几个人不敢冲乾隆发火,心中恨死了魏氏。

到了二月中旬,过了皇后与十二生日,刘墉便带着十二赴陕西上任。

娇娇思量再三,还是决定留在京城。十二到外地,皇后在宫中,做什么都不方便。有些人脉,要靠她这位嫡福晋经营起来。

舒倩得知,感慨万千,时不时把这孩子接进宫里,陪太后说话解闷。一来二去,太后对这位孙媳妇十分喜欢,赏赐不断。

对比之下,乾隆觉得,十二媳妇是除五媳妇之外,最懂事的一个。连带着,见到皇后时,脸色也好了许多。

这日十六,因昨日收到又有大臣请求立储折子。乾隆心中烦闷,趁着月色朦胧,带着吴来顺着宫巷四处走走。到景阳门外,听得悠悠琴声,一人淡淡唱起:“去年折柳远送,枫叶荻花秋瑟瑟。今日又逢月重圆,风吹玉门槐叶多。”

纵然心情不好,听到这么一首牵强附会、没多少深意的诗词,还是笑了。招手唤吴来,“去看看,是谁唱的。叫她过来陪朕。”

吴来犹豫一下,躬身回道:“主子,奴才听着,像是景阳宫,主子娘娘那边传来的。”

“皇后?”怎么又是皇后?讨厌!

讨厌归讨厌,乾隆还是悄悄带着吴来等人摸到景阳宫。守门老太监正要通报,吴来赶紧摆摆手,“别,该忙忙你的。”万岁爷指不定一会儿就气呼呼走了。

乾隆进去,调子又换了一个。“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惹人醉。悄悄问,女儿美不美。啊——女儿美不美?说什么天荒地老,说什么来世相随。天亦老,天亦老,愿今生常相随。愿今生常相随——”

乾隆生气,低声埋怨:“靡靡之音!”

再往下听,琴声暂停,十二媳妇语带惆怅:“皇额娘唱的真好听。听着您的琴,就想起十二贝子了。”

乾隆叹气:十二夫妇伉俪情深,自己安排的确实有些过了。

皇后笑着安慰,“想他就给他写信呀。”

十二媳妇不好意思,“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皇额娘,您写的时候,替媳妇说两句就是,媳妇——就不写了。”

舒倩拍拍娇娇,“怎么,还跟我在这儿装矜持呢?都是过来人,谁不知道谁呀。说了不怕你笑话,当年,我跟他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天天做梦都能想到他。见到他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想叫他陪着我,手拉手,眼对眼,哪怕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干,心里头啊,也是甜的。是不是这样?”

十二福晋扭扭捏捏,“皇额娘——您,真不好意思。这要叫皇阿玛听见了,还不笑您!”

乾隆站在窗外,腹语:“朕没笑!”

舒倩冷笑,“唉,只可惜啊,人家不要我了。如若不然,我才没空陪你玩呢。”说着,轻轻拨弄琴弦,杂乱不成调。

乾隆听着,想起旧事,心中不忍,悄悄退出。吴来紧跟着。哪知,不知谁不小心,撞到院子里一株牡丹花,叮铃咣当,一通乱响。

等舒倩领着人跑出来看时,早已无影无踪。只剩下翻倒的花盆,以及听见响动,进宫院里查看的守门老太监。

那老太监支支吾吾半晌,才说了句:“万岁爷来了,又走了。”

舒倩翻个白眼,伸手拉十二福晋回屋,“走,睡觉去。”

第二天,舒倩就下册子,命各宫院仔细把门。太后得知,叫来舒倩一问详情,顿时笑了,“皇上啊,就爱玩。也难为他,镇日国事繁忙。你们夫妻就别闹了。”

舒倩抿嘴轻笑。心里埋怨,“谁稀罕跟他闹啊!”

到了四月,乾隆就琢磨,该准备准备,带着老娘、大臣、老婆、儿子去承德避暑了。

这避暑随从名单还未定下来,就收到一封驻藏大臣八百里折子。说是八世强白嘉措请求来京朝贺。目前,已经从驻地出发,往北京赶了。

乾隆跟大臣一商议,“别来北京了,到承德吧,朕带你公费旅游。”

接到旨意,很是高兴。据说,亲自用汉字写了一份折子,感谢皇帝陛下款待。

乾隆打开折子一看,“哎哟,这字写的,真跟鸡爪爬似的。”

纪晓岚接过来一看,微微一笑,“架子搭的倒是不错,就是缺乏练习。不过,肯用汉文,说明他还是下了一番功夫。”

乾隆点头,“下次,就嘱咐他用国文吧。也是从小严格教育,不至于连国语都不会说吧?”想想和险圩樱凳抢钍桃敢丫莆杖吩渲ぞ荩炝私崃恕D壳罢谧詈笊罄碇小V苯臃愿溃耙矗换沟萌母鲈拢泻瞳|回来,直接带理藩院、礼部管着。”找个满人跟他说,省得又弄这些个鸡爪爬。

乾隆老抽这回还真猜对了。这个喇嘛,可是真的不会满语。直接说,他连藏语,都还是最近才学会的。没办法,再不学,就得下野呀!

坐在车里,唉声叹气,“乾隆老抽老佛爷,您这回可是把我留在京城吧!”

从西藏到承德,一路颠簸。这位喇嘛,仰慕中原文化,途中,还特意绕道陕西去看了大雁塔,瞻仰了陕西的法门寺、大慈恩寺。

刘墉信奉佛教,跟着陕西地方官员一同接待。百忙之中,还不忘捎上小十二,请给十二讲解佛法。

这位一听是十二贝子,心中纳罕:不对呀,电视上不是说,乾隆的十二阿哥,到死也无封,怎么现在然是贝子?还有,那个坚强活到这会儿皇后,哪位呀?

心里想着,嘴上推辞,“刘大人笃信黄教,最好不过。只是,贫僧以为,熟读佛经不如广播教义,广播教义,不如行善积德。纵然不通佛理,处处为善,死后亦能托生善道轮回。即使精通佛义,不积阴德,早晚堕入十八层地狱。阿弥陀佛!”

刘墉听了皱眉,这个,汉语怎么说的这么流畅。

十二则是得了特赦一般,躬身道:“喇嘛说的是。”先生啊,您就别催着我读佛经了,我老是想媳妇,实在做不到“□、空即是色”!更何况,这个小,不过十四五岁,尚未主政,他能说出个什么四五六来。

点头,“十二贝子天赋异禀,心底纯善,实在难得。”你就是想叫我给你讲,我也讲不出来。

在陕西呆了几天,重新坐车,前往承德。

乾隆这会儿正在为立储之事烦心呢!早是永琮夭折之时,乾隆就发下狠话,不准再提立储之事。只是,今年他已经六十二岁,实在没有理由再回避此事。

只是,该立哪个呢?

太后瞧出皇帝心中迟疑,事关朝政,不好乱说,只得安慰,“还是先办喇嘛之事吧。横竖,皇上春秋正盛,立储之事,不必太急。总要挑一个稳妥之人,毕竟,这可是祖宗传下来的万里江山呐。”

乾隆点头,“皇额娘说的是,是要一个稳妥之人才行。”

对于储君,太后不是不想管。然而,自己的儿子自己明白,他对权力的掌控,达到极致。虽然看在慈宁宫面子上,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