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从天外来-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事儿她不懂,可养廉银是怎么回子事儿,她还是知道一点。

养廉银,养廉,以银养廉,高薪养廉。

不得不说,这个设想真很不错。实行“低俸禄,高养廉”政策,薪俸之外,增发数额较高生活补贴金,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杜绝贪污行为发生。

按道理说,这一制度实行后,吏治就应该澄清,贪污之风也应渐止。自此后,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可这世上事儿哪有什么道理可言,上辈子时候,人四大爷不就养廉了么,结果怎么样,他那个败家儿子养廉养廉,反倒是养了个被天下贪官奉为楷模大贪官来。

真是养廉个鬼啊!

说起来,这历史轨迹还真是如出一辙相同。

前几年,自打藩镇平定了海禁复开了,天家就开始折腾起吏治来了。

本朝基本上什么都是生搬硬套前朝制度,官员薪俸,自然也是沿袭了前朝低薪制。

而前朝正是因为官员薪俸极低,所以渐渐。官员日益盛行。

天家自打平定天下后,就开始制定出台政策,以望能够利用有效手段来避免、杜绝贪污行为发生。

而改革第一步,就是实行耗羡归公制度。

耗羡是火耗和羡余合称。其中羡余原意就是指正税之外增征附加税。而火耗一词,也是正税之外而任意增征税额,先起于前朝。

前朝中期时候,自打推行了一条鞭法后,赋税一律都是直接征银上缴国库。如此一来,解缴国库银子就必须是要足色。而化碎为整销熔过程中,必然是有损耗。可朝廷却是不给这方面补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头不愿给,地方衙门也不可能自己掏钱。那这笔损耗自然是落到了老百姓头上,地方官府便开始向老百姓征收这笔款项了。

于是乎,“火耗”这个名头也就出现了。

然后再加上老传统那些个损耗,比如粮食晒干入仓过程中,被鸟雀、老鼠等吃了。也要由老百姓负担“雀耗”或是“鼠耗”。再然后,解送银入库往返所需费用,也要老百姓负担“脚耗”。就都成了地方官吏任意摊派附加税了。

而又因为本朝延续前朝,官员俸禄还是实行低薪制,微薄俸禄完全不能维持官员日常生活。如此一来,官员当然不会安于清贫。

就算是因为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不得已而为之。可社会中,可怕是贪污受贿已经形成一个食物链了。这个食物链中,即使一个官员操守再好。也不得不贪污。因为这已经不是为了自己挥霍性消费了,而是为了送往迎来,为了打点上司,为了量这位子上坐久一点。

官场就是如此,如果不给上司、京官送“冰敬”、“炭敬”。不向相关官吏甚至门房送银子。报销军费、申请财政拨款等等正常合法大小事情就都办不成。不要说有人还指望着从京里获得一些消息得到一些照应了。

而且,一个人情社会里。不管是求人办事还是自己做事,都要遵守一定规则。同僚之间请客吃饭,上下级之间沟通感情,这都是必须。

就像到了年节时候,若别人都送了“年礼”、“节礼”,就你没送。到了时令节气,人家都送了水果月饼,就你没送。那不管上头记不记得住那些送礼人,反正你没送礼人肯定是记住了。

而这笔钱如果仅仅从正常收入中开支话,那是肯定远远不够。

再加上,身处那样一个大环境下,就算某个官员愿意洁身自好,不贪污也不行贿,可是人生活总会自觉或不自觉情况下有所对比,各种偏差会对人心理产生绝对不小影响。

看到别人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了某些利益,一开始可能还不会受太大影响,还能立身持正。但久而久之,很大一部分人都会产生尝试。再如果伸手了,还没有被抓,这就又产生了一定鼓励作用,贪污金额也会越来越大,捞钱途径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人心已是如此,没有加俸情况下,除了非法贪污受贿外,也就只有采取半合法征收耗羡来谋取利益,从老百姓兜里抢钱补贴自己了。

如此一来,当官纷纷跟风效仿,贪念越来越大。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这耗羡自然也不断加重。

本朝立朝后,地方官员也延续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再度加重,甚至出现了火耗数超过正赋十几倍情况。

虽然建武年间屡屡有谕令禁止,但事实上积习难改,已经无法遏止,慢慢也就逐步取得了朝廷默认了。

但是,私征耗羡增加,对整个吏治和百姓生活都是有极大损害。上司与下属通过私征火耗,赠送规例上下勾结,相互庇护,官吏由此肆无忌惮。不仅加严重征收火耗,还会侵吞挪用公款,造成巨额亏空,严重影响朝廷财政收入。而且对于贫苦百姓盘剥,也会使得社会极度不稳,引起民变。

其实自打建武末年起,就开始有臣僚上书提议将耗羡私征改为公派,提议耗羡归公,一部分银两可以弥补地方财政亏空,一部分可以归地方官吏养廉。但这样一来等于公开承认耗羡加征得合法化,所以建武帝不愿,导致此事未能达成。

而等到建元帝即位后,一心想要整饬吏治、强化财政。只不过之前因着藩镇之乱,尚且自顾不暇,还没有功夫理论到这些。前几年,藩镇平定后,耗羡归公又被提上了日程。臣僚上书基础上,迅速拉开了耗羡归公,以及用耗羡银支发各官养廉银序幕。

算算时间,今年也不过才第三个年头罢了。

下午加~

*d^_^b*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一章 嚼用(加更)

这个制度到底会怎么个发展,可贞并不清楚。

当然,可贞自是不希望再看到再多养廉银也不能满足上下官员无限私欲情况。她也希望朝廷能通过上行下效规则,有效监督,严峻执法,来使养廉银能够真正养廉。

只不过,这样事情,她也只不过就是想想罢了。给小九晏哥儿掖了掖被子,曲腿坐好,“这事儿咱们管不了,咱们现能做就只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事儿,过好自己日子罢了。”又朝苏慎笑道:“我算算,年俸四十五两左右,养廉银是一千八百两。”说着又捂着嘴偷笑,“呵呵,还有公银吧!”

苏慎看着可贞眨巴着眼睛,一脸期盼样子,又忍不住笑了出来,拧了拧可贞鼻子,“你个鬼丫头,幸好我没想要藏私房钱,否则话,还不得被你气死。”

可贞皱了皱鼻子,斜睨了他一眼,“呦,你这知道还挺多么!还有什么,说来我听听呗!”

苏慎笑着把可贞紧紧地搂了怀里,把头埋可贞脖颈里,暧昧道:“我知道多了去了,你以后有听!”说着又可贞脖子里嗅了两记,半晌,吁出一口气来,“蕴儿,有你我身边,真好。你不知道,有多少个晚上,我只能抱着枕头这样想你。”

那些抱着枕头看着家书想着可贞夜晚,苏慎到了这会子再回头想想,真是觉着不可思议,一千多个夜晚,他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撑过来了。

可贞一听这话,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好容易吸了吸鼻子。“现不是好了么,我和小九晏哥儿都你身边了。而且不只现,以后我们都会一直一直一起。”

他们成亲已经将近八年了,七年之痒都过了,可他们两口子一处辰光,却连一年都不到。到了现,总算是熬出头来,可以一直守一处了。

“你说是,以后再不分开了。”苏慎把头埋可贞脖子里,语调已是有些不甚分明了。

可贞心里也越发不好受了起来了。只是,别离时候都不曾这般伤感。这会子久别重逢,那就没有伤感必要。很该高兴一些。

可贞把头埋了苏慎脖颈里蹭了蹭,笑着和他商量,“躬懋,明儿一天,厨房里灶头烟囱肯定就能砌好了。后儿也肯定就能干透,挑个日子请了灶神也就可以开伙了,我带着孩子和下人们自然是自己家里用饭。可你和罗叔任罡关师爷他们是怎么个章程呢?”

苏慎把玩着可贞手指,没有一丝迟疑道:“罗叔任罡他们不占编制,之前但凡食堂里用饭,都是关师爷按着顿数五日一结。食堂里吃饭都是分餐制。总归每人那么点子米面鱼肉菜蔬并调料柴薪,一目了然,账目清楚很。我想以后这样也是可行。罗叔关师爷他们家眷都是自己开伙,就不用管这许多了。至于我么,朝食一般应该都会食堂吃。哺食话,如果无事,我会遣人知会你一声回家来吃。”说着又笑道:“其实食堂里饭菜还算可以。口味鲜香清爽,比我以前庶常馆吃好吃多了。除了任罡是南边人。一向吃不惯饽饽大饼外,其他人都还算合胃口。”

可贞听他这么说,点了点头,应下了,“那好,等到逢年过节,我再给你们开小灶做好吃。”

她也是这么想,任罡师爷他们和自己并家里下人们又不一样。虽都是苏慎私人,可却办都是公事儿。若和衙门里胥吏们太过太泾渭分明了,对于他们开展工作是没有什么好处,毕竟一起吃饭也是个改进人际关系,增进感情好机会不是。

苏慎应了,又笑道:“你是内掌柜,这些事儿都听你。”又唱了个喏打趣可贞,“内掌柜,小一年公银是一百六十两,还请您笑纳。”

可贞掩着嘴咯咯咯笑,“记下了,到时候一定按额征收。”又眨巴着眼睛问着苏慎,“俸银一年春秋两次发给,春季是正月二十之前,秋季是七月二十之前,我没记错吧!”

苏慎故意作怪,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相信样子,随后苦兮兮应了声“是”。

可贞笑不能自已,又捂着肚子捶了苏慎两下,“你这家伙!”

苏慎搂着可贞呵呵笑,“蕴儿,你心意我都明白了。过日子心有成算精打细算是没错,可是你要记得,一定不要委屈了自己。”

现他什么都不怕了,唯一担心就是可贞过于勤俭,苦了自己。

可贞嘟了嘟嘴,“我知道了,你都说了多少遍了。”说着又把头埋苏慎胸口,甜甜笑道:“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能用你俸禄过日子,我觉着很开心。”

就和以前做针线赚钱一样,这是他们自己努力所得,和庄子上出息又不一样。

“你也是这么想吗?”苏慎抚着可贞手一顿,语气越发轻了起来,“我也是这么想,能用俸禄养活你和孩子们,我也觉着很开心。”不过又挑了挑眉,“只不过,应该是不够。”

可贞自然知道是不够,看着苏慎年俸四十五两,养廉银一千八百两,购买笔墨纸砚和碳薪诸物公银一百六十两,加一起足有两千两,实是一笔不小数目,也比她自己预想是多多了。

可到底,开门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是银子。而且家里头又有这么多家人、幕僚、下人要养活,每月工钱月例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尤其是四位师爷,年俸都二百两到三百两不等。不仅俸禄,一年三节还得送礼。过年若人家要回家话,还得送上盘缠。这样下来,一千两三百两已是没了。

其他家人下人,虽没这么高俸禄,可也要负担吃穿嚼用,过年过节也要另外赏红封。

他们现如今又算是成家立业了,金陵湖州京里三处一年三节也要备上节礼。再加上掖县那么多官衙行署,也就代表着有那么多官员官眷需要应酬,三节两寿哪里少得了孝敬。

另外,上司衙门里那些师爷、门政、稿签也得塞银子。平素京里、省府派来查河工、查防务、查地丁、查驿站、查监狱、查钱粮官员们,也得意思意思不是。

真是处处离不了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