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这是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一块短板。

虽然依靠其他手段,特别是美国提供的帮助,日本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战略情报,甚至能够掌握中国空军的调动与部署情况,但是战略情报的战术价值非常有限,特别是在支持战术行动时,无法取代战术情报。

比如说,要想掌握东海舰队的行踪,战略情报就远远不够。

日本空中自卫队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而是没有下力气解决。

RF4G是在F4G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属于第二代战斗机,性能远远比不上第三代战斗机,更别说与第四代战斗机相提并论了。这种飞机,在日本空中自卫队服役了四十年,早已落后。虽然日本空中自卫队已经决定用F15J改装的侦察机取代RF4G,但是在F22A挑起大梁之前,F15J仍然是空中自卫队的主力战斗机,因此RF4G还得服役到F22J大规模列装之前。

事实上,即便是F15J改装的侦察机也不太先进。

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把F22A改装成战术侦察机。只是F22A的数量很少,连制空作战都满足不了,哪有改装成侦察机的多余呢?

只是,日本飞行员自杀式的战术侦察行动,确实收到了成效,至少为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前期情报。

从战术上讲,只有确定了东海舰队的活动区域,才能发起攻击。

入夜后,RF4G再次出击,对东海舰队进行第二次战术侦察。

这次,日本侦察机的命运更加悲惨,不但被及时赶到的防空战斗机击落,甚至还没能发现东海舰队

夜间九点左右,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侦察机进行了第三次,也是发起攻击之前的最后一次战术侦察。

结果一样,RF4G进入东海上空后就被KJ2000发现,随即遭到前出的J20拦截。

此时,离RF4G的第一次侦察行动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

日本空中自卫队只能确定东海舰队还在钓鱼岛西北海域活动,但是无法肯定东海舰队是否改变了航向。

这个时候,荒川太郎犹豫了。

不管怎么说,三个小时,足够舰队航行八十多海里,离开战术机群的攻击范围。没有足够准确的战术情报,出动再多的战斗机都没用。

问题是,拖下去能解决问题吗?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促使荒川太郎做出发起攻击的决定。

第五十八章 海航突击

第五十八章 海航突击

二十九日上午,Mig31第一次飞临冲绳之后,腾耀辉就发现了异常,即进驻嘉手纳空军基地的F2全部安置在机库内,原本应该得到重点照顾的制空战斗机反而露天停放,一些战斗机还转移到邻近的野战机场。

为此,腾耀辉还专门询问了情报参谋,即二部提供的情报是否可靠。

因为在此之前没有出动战术侦察机,所以腾耀辉只从二部获得情报,日本空中自卫队向冲绳派遣了四个中队的F2,加上之前已经部署在冲绳的一个中队,相当于把全部F2都派往了嘉手纳空军基地。

二部的回答很肯定,之前分散部署在日本本土的F2全部飞走了。

显然,这些战斗机只有可能前往嘉手纳空军基地。

只是,日本加强了对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安全保卫工作,潜伏在冲绳的谍报人员别说进入空军基地,甚至无法靠近空军基地,也就无法确定这些战斗机是否已经到了,还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耍的阴谋诡计。

在情况不太明了的情况下,腾耀辉只能往坏的方面想。

事实上,以当时的局势来看,日本空中自卫队能造成的最大威胁,就是集中力量对东海舰队发动空中打击。

除此之外,其他威胁都可忽略。

到了下午,腾耀辉更加相信之前的判断了。

这次,起到关键作用的不是战术侦察机提供的情报,而是在舰队上方活动的预警机发现的情况。

大概在下午四点左右,一架美军的EC135出现在宫古列岛上空。

显然,这架飞机不是来看热闹的。

如果美军打算看热闹,也应该出动E3C或者E2D,而不是动用只具备被动探测能力的战略电子侦察机。

显然,美军在暗中协助日本,为日本空中自卫队搜集战术情报。

这还没完,紧接着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术侦察机就赶了过来。

毫无疑问,日本的战术侦察机正是利用了美军战略电子侦察机提供的信息,不然不可能知道东海舰队在哪里活动。

拦截行动没什么难度,只是那架RF4G在被击落前,战舰上的无线电监听设备截获了侦察机发出的通信信号。

这下,腾耀辉断定日本空中自卫队将发起空中打击,而且很快就会到来。

舰队防空作战不用他操心,自有杨禹方等人负责。他要做的,只是尽快判断出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术意图,在交战前争取取得有利态势。

当时,腾耀辉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

其中之一,就是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扰乱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准备工作,使敌人无法充分利用主动攻击的优势。

首先出动的,正是海军航空兵。

按照腾耀辉的部署,海军航空兵将在获得确切情报、即日本空中自卫队即将展开攻击之前发动一次袭击,突袭日本的预警机。

从战术决策上看,腾耀辉没有错。

日本空中自卫队要想攻击东海舰队,除了需要足够多的F2,还得夺取局部制空权,因此预警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抢先打掉日本的预警机,即便不能阻止日本空中自卫队发起进攻,能大大降低威胁。

说得直接一点,没有预警机的支持,护航战斗机很难夺取制空权。

只要制空权还在中国空军手里,就能及时拦截来犯的攻击机群。

因为空军得全力准备即将到来的防空作战,所以腾耀辉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海航,同时也希望海航能在战斗中立下大功。

不管怎么说,腾耀辉是海军中将,自然会把关键任务安排给海军航空兵。

这次,海军航空兵动用的仍然是J11C与J10C,没有向空军求援。因为J20的性能还不够全面,而且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就算空军参与行动,多半也会出动J11与J10,不会动用J20。

只是,海航没有立即执行命令。

除了情报还不可靠之外,腾耀辉是临时安排作战行动,所以需要时间制订作战计划、完成战前准备。

关键就是准备工作。

突击在冲绳岛附近徘徊的预警机,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J11C与J10C不是Mig31,不可能用高度与速度来压制对手。因为日本预警机一直在地面防空系统的掩护区域内活动,所以在突击的时候,还得考虑日本的防空导弹,使得作战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而且很直接,即在突击中使用电磁武器。

虽然二部已经获得情报,美国向日本出售了六十套电磁对抗系统,但是这些对抗系统都是用在战斗机上的,没有提供给预警机。

这份情报非常可靠,至少日本的E767没有电磁对抗能力。

原因很简单,E767以波音公司的767客机为平台,与美军的E3C不完全相同,无法使用美军为E3C开发的电磁对抗系统。虽然以美国的实力,开发一种能够用在E767上的电磁对抗系统不是难事,但是急切之间肯定搞不出来。

也许,日本的E2D已经具备了电磁对抗能力,但是E767肯定没有。

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指挥与情报系统,关键是E767,而不是E2D。

在恶劣电磁环境下,E2D根本算不上是理想的预警机,最多只能为作战飞机提供非常有限的战场信息,而无法引导作战飞机作战。

原因很简单,E2D太小了。

仅靠自身的指挥与引导系统,E2D最多能够指挥四架战斗机,而E767能同时指挥二十四架战斗机作战。如果要把E2D提供的战场信息利用起来,要么得到E767协助,要么通过地面指挥中心。问题是,在恶劣电磁环境下,通信本来就是问题,指挥信息中转两次之后,恐怕就没有那么灵便了。

只是,使用电磁武器,也需要合适的战术。

因为E767在冲绳附近活动,所以不能使用携带电磁弹头的弹道导弹,只能由战斗机发射携带了电磁弹头的空对空导弹。

这样一来,战斗机首先得突破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外围防空网。

对J11C与J10C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敌人还有几十架F22A,而且还有数量更多的F15J。

在靠近冲绳的空域作战,情报信息优势显然在日本空中自卫队手里。

KJ2000再靠前,也得留在东海舰队区域防空导弹的掩护范围之内,与冲绳的距离肯定在四百公里以上。

在这个距离上,KJ2000根本探测不到F22A,甚至只能勉强发现F15J。

让战斗机孤军深入,显然与送死无异。

万幸的是,中国军队并不缺乏在逆境下作战的经验,而且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电磁战经验。

无法用常规战术突破,就只能硬来。

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用电磁武器开路,在战斗机的突击线路上开辟出一条足够宽的电磁通道。

不管怎么说,海航的J11C与J10C都有电磁对抗能力。

虽然在遭到电磁打击之后,战斗机上的雷达、通信系统等电子设备都无法正常工作,但是不至于坠毁,而且能够参与格斗空战。在同样的情况下,日本的防空战斗机就算能够升空作战,也最多进行格斗空战。

打到格斗空战阶段,决定胜负的就不再是制信息权,而是谁投入的战斗机更多。

正常情况下,防空战斗机肯定不比进攻的战斗机多。

在一般情况下,掩护KJ2000的J20只有四架,最多时也不过八架,而日本空中自卫队用来掩护E767的F22A差不多也就这么多。

用J11C对抗F22A,只要有二比一的兵力优势,问题就不是很大。

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对海航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海航投入了六十架战斗机,其中二十四架J11C,三十六架J10C。

按照中国空军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总结的电磁战战术,每架战斗机只携带四枚用于格斗的PL11C,J10C还得再机腹中心挂架上携带一具大型副油箱,确保有足够的燃油返航,剩下的挂点全部携带安装了电磁战斗部的空对空导弹,或者说是安装了惯性制导系统的大型火箭弹。

如此一来,J11C能携带十二枚电磁火箭弹,J10C用复合挂架也能携带八枚。

机群以中队为单位进行突击的话,十二架J11C足以开辟出一条宽四十公里、深五百六十公里的电磁压制走廊。即便是J10C中队,也能开辟出宽四十公里、深四百公里的电磁压制走廊。

这个深度,足以确保机群完成突击行动。

当然,这不等于解决了所有问题。

在使用电磁武器之后,中国空军的预警机也会受到干扰,特别是在电磁弹头引爆的方向上,很难探测到日本飞机。

为了给突击机群提供引导信息,至少得让突击的战斗机靠近日本预警机,海航还动用了两架由Y8改进而来的战略电子侦察机,专门搜集E767发出的电磁信号。虽然战略电子侦察机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但是足以为战斗机指明方向,让战斗机飞行员知道日本预警机正在向哪个方向上规避。

晚上八点不到,海航完成了突击准备工作。

此时,日本空中自卫队也正在准备对东海舰队进行第三次战术侦察,以便为夜间发起突击的机群提供准确的战术情报。

因为侦察机是单独出动,所以日本空中自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