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仓央嘉措诗传[选载]-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离开啊,希望长聚不散!
孩子的歌唱完了,我看着他,默不作声。他晶亮的大眼睛里有一丝疑惑,显然,他不懂得,为什么眼前这个女人的眼睛忽然充满了泪水。
我无法告诉他,即使在这童稚的歌声里,我也听到了那温柔的凄凉。
时光穿越到300多年前,仓央嘉措就出生在这里,那个时候,他的俗名叫阿旺嘉措。
00父亲扎西丹增是一位出色的红教教徒,母亲是一位普通的民间女子。后来的《仓央嘉措秘传》里这样赞颂他的父母,种姓纯正,贤能,聪慧,正直……明察因果之目光如天空般广阔……当然,这样的赞美之词有些夸张,然而,阿旺嘉措的父母的确都是非常善良而智慧的人。他们是一对很奇特而又恩爱的夫妻,说他们奇特,是因为当他们结合的时候,双方的年龄相差了20多岁。不,这一段婚姻里没有任何金钱的利益。扎西丹增除了有高洁的品行外,一贫如洗。他的妻子正是出于对他的仰慕,才毅然决定嫁给他,出嫁时,她只有18岁。
藏族人这样形容贫穷:除了两只碗,什么都没有。当时,阿旺嘉措的父母就是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结婚的。没有朋友的帮忙,没有亲属的援助,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
几年的艰苦生活,他们攒下了更多只碗,铜锅,毯毡,甚至盖起了自己的房子。1683年,阿旺嘉措出生了。据说,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天气,产妇在屋内痛苦地挣扎,屋外雷声大作,雨点稠密地打在房顶下,窗户上。震聋发愦的雷雨声让村里的人都惴惴不安:难道,现在降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事实证明,他们当时模糊的猜测变成了现实。几年之后,当两位来自雪域中心拉萨的大人物,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终于找到这个低矮的住所,他们惊奇于未来达赖喇嘛为什么竟出生在这样寒微的环境。因为前几世的达赖喇嘛,都出身不凡,比如四世达赖喇嘛云登嘉措,父亲是蒙古王爷。五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山南琼结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的公子。但事实就是事实,不管达赖喇嘛选择了哪里作为他的出生地,他的身份永远最为高贵,不容置疑。
这当然是后话,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六世达赖喇嘛的认证,居然会有那样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


四  灵童,或是其它?(1)

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乌云从左边来挡,
从右边来挡,
但谁也不能阻挡!
我要是不能冲开云彩升起来,
那我就算不上是宇宙的骄子,
那我就算不上是温暖的太阳。
   ——西藏民歌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贫穷不会对他童年的快乐产生多少影响。当然,会少了许多乐趣。比如,会比富人家的孩子少了许多口福,也穿不起漂亮的衣服。事实上,对于小阿旺嘉措来说,能吃饱即是快乐,能穿暖更是莫大的福分。
后来,曾经有人问过活佛,你对幼时的记忆有多少?仓央嘉措微微地笑:“岂止是儿时的记忆,如果让我仔细思考,我会想起前世乃至很多个前世之前的回忆。好吧,我就说说我尚在襁褓时的生活吧。自己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家里非常穷,父母都出去种地,没有人照看我,只有自己躺在摇篮里睡觉,醒的时候饿了,却没有人喂我,不禁大哭表示抗议。但是,还是没有。于是,我哭着哭着又睡着了。等到很晚父母劳动回来,才发现,我睡着的小脸上还满是泪痕。我依然记得那时,母亲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惊觉她的爱儿还在忍受痛苦,不禁又痛又悲,抱着我大声哭泣。”
贫困,始终是困扰这个家庭的大难题。阿旺嘉措四岁那一年,家里来了两个神秘的陌生人。两人衣着普通,但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寻常百姓。不过,阿旺嘉措的父母心地纯善,并没有想太多,依旧以藏族人善良好客的传统招待他们,奉上最香的酥油茶和最好的饭菜。很可惜,即使这样,也并不能入对方的法眼。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口茶,就迫不及待地问阿旺嘉措的父母:“你们的孩子出生时可有奇怪的征兆?”
老实的父母互相看了看对方,疑惑地摇头。来客非常失望,只好看着在墙角玩耍的小阿旺嘉措发呆,嘴里还是嘀咕:“没有错啊,就是这里呢。”这个时候,小小的阿旺嘉措忽然抬起头,声音清晰地说:“阿妈,你不是告诉过我,生育我的时候,满屋子都是香气么?”
来客一听这话,登时大喜:“没错,没错,这是吉兆,还有什么?”阿旺嘉措的母亲经过儿子的启发,也渐渐地回想起来:“是的,当时,外面在下着很大的雨,雷声大得吓人。”
来客听到这里,更加心花怒放:“没错没错,满室香气,那是天雨神花降落到你们的房子,打雷下雨,是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生震动天地,雷声隆隆,并降下风露花雨。就是这样。”
阿旺嘉措的父母面面相觑,孩子出生震动大地?那意味着什么呢?难道说,自己的孩子是宁玛派的一位转世活佛?
在藏地,有这样一个传统,当一户人家生下孩子,并出现了各种奇怪的征兆,比如天边会有彩虹,山谷中会有持续不断的海螺声。对于前来探访的人们,这个灵童会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比如,会认识他们,或者认识他们所带来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据说都是他前世曾经用过的。
阿旺嘉措的父母是宁玛派的教徒,他们自然非常清楚喇嘛的转世制度。当父亲的也自然而然地相信,自己的儿子或许是一位宁玛派高僧的转世。但是,这一次他错了。他打破脑袋可能也想不到,他家里降生的是一位格鲁派的最大活佛!
很多人对藏传佛教的教派制度感到迷惑。就他们所知,有黄教格鲁派,红教宁玛派,白教噶举派,花教萨迦派,以及觉囊派,苯教等等。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都是藏传佛教么?


四  灵童,或是其它?(2)

没错,应该如是说,除了苯教,其他的都是藏传佛教的分支。苯教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本土宗教。在佛教进入西藏之后,双方还进行过激烈的斗争。苯教教徒善使巫术,但是,红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士在密法方面更胜一筹。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中,使得苯教教徒彻底臣服。由此,佛教才在西藏广为传播。而苯教只保留了很小一部分的根据地,目前苯教在川北一带有不少的信徒及法师。
那么,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以及觉囊派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事实上,他们有着不同的祖师。比如,格鲁派的宗师是宗喀巴大师,宁玛派以莲花生大士为首,噶举派的祖师是阿底峡尊者。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师尊,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大家学的都是佛祖时代传下的佛经。但问题就是,佛祖留下来的学问太广博了。而且,有八万四千法门,适合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步。这些高僧们,或者说成就者根据学经所得,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也形成了不同的信众门派。比如,你对噶举派的大手印法有心得,那么,这就是适合你的修行法门。而他,非常热衷于宁玛派的秘法修持。那么,这就是你摆脱轮回,求成正果的不二之路。
不管这些佛教徒们修持哪一种法门,目标只有一个,摆脱轮回,最终成佛。
但遗憾的是,有人的地方就必有争斗。当藏传佛教不声不响地分出了如此多的门派之后,争斗也悄悄发生,有人在争自己的教法更高明,还有人争自己的教派能够一统雪域。于是,一场场明争暗斗就此展开了。
这都是大人物之间的事情,乍一看与阿旺嘉措的父母没多大关系。事实则不然。当时,在西藏宗教与政治领域,占最上风的莫过于格鲁派。在他家里,居然诞生了一位格鲁派的最大活佛。那岂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么?按照常规,一个贫苦农家遇到了这样天大的幸事,不要说从此乌鸦变凤凰,至少也要摆脱贫困,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吧?可惜,阿旺嘉措生不逢时,他虽然是一位转世活佛,但是,他的前世却给他安排了一条异常曲折的道路。
来使很快离开了,没有留下任何话语。阿旺嘉措的父母带着满肚子的猜疑,莫名其妙地送走了他们。难道什么也不是么?看他们的样子明明是欣喜若狂,为什么走的时候却像闷了嘴的葫芦一样,一言不发?
没关系,反正,日子也要过,阿旺嘉措也要成长。生活就是这么一回事。小阿旺嘉措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唯一的一个朋友——玛吉阿米。她是邻居的女儿,比他还要大一岁。在阿旺嘉措孤独的童年,她是他唯一的朋友。
“啊?”小玛吉阿米瞪着大眼睛,“难道说你是个大人物?”
小阿旺嘉措很疑惑地挠着脑袋:“他们让我看一幅唐卡,问我是谁,我说那是我,他们就开心得不得了。可是,问完他们就走了,什么也没说。”
“这样啊!”小玛吉阿米真心实意地替他感到惋惜,“那好吧,我们接着玩吧。忘掉这件事。”
他们真的很快忘掉了,在泥巴和草地之间。


五  别离曲,开始亦是结束

家乡俊美的少年,
是阿妈心中的温暖,
莫离开啊,希望长聚不散!
 ——西藏民歌
事实上,来使是多么希望马上把这一喜讯告诉给这户人家啊。他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管住了自己的嘴巴:“你们的儿子,是六世达赖喇嘛,是雪域最大的王!”
但是,他不敢。他怎么敢说呢?当时,布达拉宫对外的口径是,五世达赖喇嘛罗增嘉措虽然身体欠安,但并未圆寂。现在,代理他处理所有事务的,是他最亲信的宠臣,第巴桑结嘉措。
五世没有圆寂,谁敢说六世就出生了?所以,他一定要忍。把这个天大的秘密生生地吞到肚子里。
可是,为什么不能够宣布五世已经圆寂的消息呢?这依然是个秘密。直到现在,仍有人为此争论不休。我们之后再慢慢地谈。现在,我只想关注那个正在努力成长的阿旺嘉措。
虽然他的未来将是活佛,但是,命运对他相当苛刻。7岁的时候,唯一的伙伴玛吉阿米一家搬到了远方。两个小伙伴洒泪而别。阿旺嘉措因此哭了两天。他父亲看着他直摇头叹气:“这个孩子,天性善良敏感,会有很多苦头吃啊!”母亲则微微笑,在她的心里,儿子永远是最出色的,她想不出任何批评的话语。
十岁的时候,阿旺嘉措的父亲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不到六十岁。事实上,这在藏人来说,已经是高龄了。住在高原的人们,饱受恶劣的气候加之贫穷生活的折磨,寿命很少有七十以上的。是真正的“七十古来稀”。
这桩美满的婚姻只保留了10年便以阴阳相隔而告终。因病去世的丈夫不舍地离开了心爱的妻儿,只留下年轻的妻子带着幼儿在生活中苦苦挣扎。不过,对于一直饱受着生活苦难的藏族女人来说,任何事情都打垮不了她们的意志。不管是贫穷,屈辱,还是死神的光临。
她们是顽强的,因为苦难的生活早就磨硬了她们的意志。即使现在,如果你拜访一个藏族家庭,你会发现,这些家庭的生活支柱永远是女人,而她们沉重的活计让我这个为做饭都头疼的都市女人感慨不已。春天来了,她们要播种耕地,4月的时候要去挖虫草,8月去草原挖贝母,收割的时候要天天在地里劳作。除去这些大活计,每天她都要很早起来挤牛奶,打酥油,做饭,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
对于母亲来说,如果儿子陪在身边,那将是莫大的安慰。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