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本大唐-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夫人说到这里,不等梦雪开口,只见她又抢着说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一切都听姑母的,你就和玉儿一起去流求,先和李愔那小子相处一段再说。”

梦雪看姑母说的坚决,再加上又被程夫人的话所激,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有点懦弱,所以心中也有几分意动,因此听完姑母的话后,也没有开口反对,只是低着头不说话,算是默认了程夫人的话。

就在程夫人说服梦雪的时候,李愔那里也接到一个天大的喜讯,甚至在接到喜讯后,他连衣服都没有换,穿着一身宽松的常服打马从朱雀大街飞奔而过,一口气冲到了明德门外!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分仪成功了

长安城明德门外,这里是一条笔直的水泥大道,同时这里也是长安至松州这条水泥路的起点。这条水泥路从明德门出来后,呈笔直状态向南,直到三里之外,才开始随地势进行了转向,而在这转向的地方,却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性建筑。

长安天文台,或者称其为子午线天文台。这个天文台最开始是由李愔提议,李淳风亲自监督设计的天文台,本来是由宇文护主持建造的,可是因为军校的事,只得交给其它人,再加上又和军校的建设撞到一起,结果导致工人和材料都有些不足,使得建造十分缓行,一直到李愔的海洋生物展览会开始那天,才总算建造完毕。

李愔打马出了明德门,目的正是冲着这个天文台来的,三里的路程几乎一闪而过,当笔直的水泥大道开始转向时,与明德门正对着的方向上,一座如堡垒般的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长安天文台。

天文台的主体是一个如炮楼般的圆柱体,上面则是一个如锅盖般的半球形,通体全都是用最好的水泥加钢筋建造,虽说用钢筋显得有些奢侈,但为了能让天文台经久耐用,李愔根本就不计成本,甚至他还倒贴进去一部分资金。

另外天文台的颜色也十分有趣,其中东侧为白色,西侧则是黑色,分别代表着白天与黑夜,而在黑白交接的地方,却是一条用青铜浇筑的金属线,从建筑主体的墙面上延伸到地面,刚好位于水泥路面的正中间,而且又向前延伸出数十米,直到一个高台的下面才消失。

天文台前面的这个高台更加有意思,本来在建造天文台的时候,是没有这个高台的,甚至这个高台也是刚刚建成,上面的水泥都还没有干透。之所以新建这个高台,其实是为了在上面摆放一件东西,那就是鲸鱼的骨架。

上元节后,鲸鱼肉全都被长安百姓给吃了,不过骨头架子却保留下来,甚至李愔在事先已经吩咐过厨子,让他们在割肉时尽量不要伤到骨头,所以这头鲸鱼的骨架保存的十分完好。

本来按李愔的意思,他是想在朱雀广场上建一个水泥高台,然后把鲸鱼骨架摆上去,以此来纪念海洋展览会这个意义重大的事,而且在他看来,这么完整的鲸鱼骨架,本身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可惜李愔如此超前的审美眼光在大唐是行不通的,他的建议一出,不但李世民皱眉,下面的文武群臣更是反对声一片,毕竟朱雀广场是个政治意义重大的地方,本身就有一种神圣庄严的意味,若是忽然放一个骨头架子在上面,那成何体统,而且这也太不吉利了!

鉴于所有大臣都反对,李世民自然就拒绝了李愔的提议。不过李愔并不灰心,既然你们没眼光,那这好东西就归我了,广场上不让放我就放家里去,想想在自家花园里放上一个鲸鱼骨架,在后世那绝对是很有面子的事。

可惜他上面的想法虽好,但却也行不通,因为无论是文心还是惜君,甚至连一向乖巧的文儿和画儿也都反对,理由是放这么一个吓人的东西在家里,她们以后都不敢去花园玩了。

好吧,文心她们的反对理由很充分,毕竟家又不是李愔一个人,文心她们也都是家庭成员,而且人家还主管着家里的事务,所以这件事并不在李愔的职权之内,因此他把鲸鱼骨架放家里的打架也宣告破产。

万般无奈之下,李愔只得将鲸鱼骨架送人,可惜他问遍了李恪他们几个兄弟,以及程怀亮和李敬业这帮狐朋狗友,却没一个愿意要这玩意的,毕竟在他们的审美观看来,实在看不出这骨头架子有可什么艺术价值?

感觉到自己有些曲高和寡的李愔十分悲愤,本来一片好心,却根本无从欣赏。幸好这时候主动有人找上门把鲸鱼骨架要走了,这人正是住在天文台的李淳风。李淳风是个目光超前的天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一般这种人都有异于常人之处,李淳风与别人不同的可能正是他的审美观,这点他刚好和李愔称的上是知音,听说对方四处推销自己的鲸鱼骨架,李淳风立刻找上门把东西要走了,然后安放在天文台的正前方。

李愔赶到天文台时,第一眼看到的正是这座昂头摆尾姿态的鲸鱼骨架,若是换在平时,他肯定会下马欣赏一下这个精美的艺术品,可惜今天他心里想的都是李淳风派人通知他的那件事,所以根本没有在高台下停留,冲到天文台门口跳下马就冲了进去。

“长安,0度;北纬34。33度。洛阳,东经3。32度;北纬34。27度……”

李愔刚一闯进去,立刻看到李淳风和几个太史局的官员边诵读边记录着几个城市的经纬度,而李淳风一看到李愔进来,立刻放下笔站起身笑道:“齐王殿下稍等片刻,长安周边的几个城市经纬度马上就要核对完了。”

李愔虽然心急,但也知道李淳风他们正在计算,丝毫出不得错,所以也没有打扰他们,自己找了个位子坐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李淳风他们才计算完毕,这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一种狂喜之色。

“殿下,大喜啊,我们计算了长安周边几个城市的经纬度,然后又用新制成的六分仪进行了测量,再将两个结果做了比较,最后发现几乎一模一样,如此看来,这个六分仪总算是研制成功了!”李淳风手抓着两张写满数字符号的纸,手舞足蹈的跑到李愔面前吼道。

当初李淳风和李愔打赌输了,结果要帮李愔作两件事,第一是帮李愔制定地球的经纬线,另外则是制造六分仪,用以确定测量者身处的经纬度。第一件事对于李淳风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难度,只不过一些并不太难的计算罢了。第二件事则有些麻烦,从登州开始,李淳风就在忙着这件事,可惜一直没有成功,后来李淳风回到长安,也一直没有放下六分仪的研制,现在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总算是把六分仪给搞出来了。

其实六分仪早在年前就已经制好了,不过当时李淳风并没有惊动李愔,毕竟这东西只是理论上可行,还没有经过实地测量,所以他将六分仪制好后,然后派了几批人到长安的周边城市,用六分仪对这几个城市的经纬度都进行了测量,然后再次结果送回长安。

今天早上李淳风终于接到传回来的结果,然后再将以前对几个城市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几个城市的实际经纬度,拿这个数据与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误差极小,如此也证明了六分仪测量的准确性。

“快~快把六分仪给我看看!”李愔也兴奋的直搓手,有了六分仪这种利器,就不用再担心海上迷航的问题,而这也正标志着,他期待的那个航海大时代的序幕终于要拉开了!

看到李愔急切的样子,李淳风哈哈一笑,转过身从旁边的桌子拿起一样古怪的仪器,有两个成年人的手掌大,通体用黄铜打造,看上去极其漂亮。只见六分仪的主体是个60度的扇形,弧形的那一边上标有刻度,扇形的两个半径分别有一个单筒望远镜和一个半透明的小镜子。只不过李愔摆弄半天,却不知道怎么操作,不过他其实也不关心这个,只要这东西好用就行了。

“淳风兄,六分仪的制造应该没什么难度吧,现在能不能大规模生产?”李愔急不可耐的问道,他现在恨不得让大唐的所有海船都用上这东西,毕竟有了这件法宝,海商也就有一件促保命的利器,以后在海上行船的胆气也就更足了,开拓新航线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大。

不过听到李愔的问话后,李淳风却露出一丝苦笑,躬身回答道:“殿下,六分仪的生产是没问题,但问题是六分仪的操作,它虽然对使用人的要求不高,但至少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会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可是现在海上行船的人中,却鲜少有这种人,所以就算是有六分仪,他们也不会用啊!”

李淳风的话可以说切中要害,李愔一向不怎么重视教育的问题,在他看来,只要百姓富裕起来,教育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可是现在海贸想要发展,却对船员的文化水平提出一个要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得教育出一批懂算术的船员来了。

想到这个问题,李愔沉默了良久,这才开口对李淳风说道:“淳风兄,我马上就要离开长安,不过六分仪事关重大,所以你先和我府上的王子豪商量一下,让他先开个厂子,专门生产六分仪,至于使用人员的培训,这个由我来解决好了,不过你先派一些会操作六分仪的人给我!”

“这个没问题,我刚好要派几个弟子到大海上历练一番,干脆让他们和你一起去吧,至于怎么安排,全都听殿下的!”李淳风也很豪爽,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正在帮着李愔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第二百二十七章 蒸汽机车与武媚娘有请

贞观十三年一月二十日,李愔第二次离开了长安,与第一次一样,这次送行的人比上次还多,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等后宫诸妃也都出来了,而在李愔离开时候,杨妃和燕妃等几人都是哭的稀里哗啦,因为李愔把李恪、李贞和李恽这三个兄弟都带走了,做为母亲,她们虽然心中不舍,但却也知道此行对儿子有益无害,所以倒也没有阻拦。

李愔这次离开长安,队伍里除了有他们四个皇子外,另外燕北、李景恒等这些狐朋狗友也都跟着一起来了,只不过程怀亮、李敬业和李永等人已经进了军校,现在正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所以这次和李愔一起来的狐朋狗友只有十几人。

王况也在前两天赶到长安,他将和崔玉一起,也跟着李愔去流求一趟,当然了,梦雪也以照顾‘生病’的李愔的名义一起来了。另外卢氏也派了不少人的跟随,因为李愔曾经答应过他们,会在流求那里给他们一个机会。

除掉以上的这些人外,长安几家大商人也分别派出自己的管事,这是李愔看在他们一直跟随自己在商业的步伐,所以特意给他们的一个机会,若是他们能在南方抓住这个机会,日后就算比不上燕北和李景恒这种权贵,但至少也能大大提升自己的地位。

上面就是李愔队伍中的主要成分了,而且为了加快前进的速度,他不但没有带文心,连贴身的文儿和画儿也没有带,身边只带了几百护卫,毕竟流求大岛那里可不太平,而且他们人又多,若不多带点护卫的话,连他自己都不放心,而且不但他带了护卫,李恪、李恽和李贞三个每人也都带了上百的护卫,至于李景恒和燕北更是带了不少心腹的家仆,甚至连那些商人的管事也都雇了不少保镖随行。

他们出发的时候,黄河还没有解冻,因此自然无法乘船,幸好长安到登州已经初步实现了公路化,因此一路乘车速度也很快。本来以长安的位置,李愔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