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之炎微微皱眉,并没有按照秦王所说急忙赶回京去,反而在锦绣城的官邸留宿。
青夏的外伤已经渐好,南疆巫医的医术果然高明,若不是还有余毒盘踞在她的体内,几乎已经大好。历史变迁,物似人非,这在后世从未出现的锦绣城在这里却是当世最富庶的几大都城之一,商贸之繁华程度,仅次于东齐的海城。青夏少有有这样高的兴致,进城的时候就不断的掀开帘子朝外看去,秦之炎见她开心,到了官邸之后,吩咐了几句,就带着几名亲卫陪着她去逛街。
此时天色已黑,正是锦绣城最为热闹的夜市,青夏和秦之炎穿着寻常百姓衣着,混迹于人群之中,但却仍旧掩饰不住身上的高洁华贵之气,秦之炎所到之处,人人让路侧目,引得青夏一阵不满。
然而,还没逛多久,一名炎字营亲卫突然跑了过来,说有京中有急事,宫中刘大人有要事要向秦之炎禀报。
青夏见秦之炎神情严肃,登时想起早上那个秦王的急招谕令,颇有些不安地看着一身月白长袍的清俊男子。秦之炎注意到她的紧张,笑着拉着她的手,就一起回到了官邸。
刚一进大门,一名年纪轻轻潇洒磊落的男子就突然上前大声说道:“宣王,大喜啊!”
秦之炎微微一愣,拱手说道:“刘兄?何喜之有?”
刘大人笑道:“你还不知道吧,南楚大皇以二万斤南楚玄铁为嫁礼,要同我国和亲,南楚长公主嘉云公主现在就在路上,已经选定了指给你了!”
好似一个惊雷猛地炸在头顶,青夏的脸色登时变得惨白一片,楚离那如梦魇的声音再一次回荡在耳边:就算是死,我也不会放开你!
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 铁血大秦 第一百三十一章
章节字数:6277 更新时间:090531 15:06
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烛高燃,一灯如豆。
沉重的木门咯吱一声就被打开,托腮而坐的女子缓缓回过头去,粲然一笑,就站起身来,迎了上去。
“刘大人走了?”
“恩。”秦之炎顺从的脱下外袍,交到青夏的手上,拉着她坐回桌子旁边,牵起她的手,却感到一阵刺骨的冰凉,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说道:“怎么这么冷,吃过药了吗?”
青夏点了点头,指着桌子上的白瓷碗:“刚刚吃完,还喝了一碗蜂蜜水,好苦。”
秦之炎笑道:“良药苦口,这样对你的病才有好处。”
“我知道了。”青夏笑着说道:“我又不是小孩子,还怕吃药吗?不过白石先生的药的确苦的要命,他好像是故意的,要报复前天被大黄偷吃那棵老参的仇。”
秦之炎洒然一笑,宠溺的挂了一下她的鼻尖,说道:“淘气!”
青夏呵呵笑着,为秦之炎倒了一杯茶,两人随便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天色渐渐就晚了下来。秦之炎站起身来,想要离去,青夏起身相送,毫无半点不适之态。
“依玛儿。”即便沉着如秦之炎,终究还是忍不住回过身来,在出门前轻声说道:“那件事情,你不用放在心上。我一定……”
“我知道。”还没等秦之炎说完,青夏连忙截断了他的话,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一定会妥善处理的,我一点都不担心。”
秦之炎微微一愣,随即一个大大的笑容就浮现在脸上,他笑着抚摸着青夏柔顺的长发,说道:“那就好,早点睡,明天还要赶路。”
“恩。”青夏点着头,目送秦之炎走出房门,脸上的笑容终于慢慢隐去,脚步沉重的坐在床榻上,头开始剧烈的疼痛了起来,大黄呜咽着在下面咬着她的裙角,轻轻的摇着尾巴,脖间挂着一块洁白温润的玉牌,抛去那冰冷的寒意,末尾的字合在一处,赫然就是那个男人的名字。
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吗?
一个从未得到父母半点疼爱的孩子,果然连名字都是这般的孤寂和冷漠,生来就注定了一生坎坷的路途。
如果说,当日的地壑开裂,给自己和楚离一个独处的机会,打碎了庄典儒完全灭绝王者内心希望的疯狂计划。那么自己现在,是不是又在残忍的走着这条老路呢?青夏惨淡一笑,曾经的她,妄自以为依靠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就可以扭转乾坤,却不知不过是将他推入另一个更加深邃的深渊罢了。一直以来,都是她的自以为是和自不量力在左右的身边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她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太过于崇拜自己的能力,事事出头争强好胜,才会将自己,也将自己最在乎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推到一个艰难的绝境。
无论是楚离、杨枫、抑或是之炎。
她一次又一次被人利用,无非是因为被人摸透了秉性,她自以为是别人的救世主,却不知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成了他人掌下的棋子,倒悬利锋,害己害人。
既然如此,就索性抛却那些固执的执念,安心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未来的路,她已经选定,就不可以再去回头,前途再是坎坷,风声再是鹤唳,也必须坚定的走下去,那些扰乱人心,不该存在的想法,就全都留在冰冷刺骨的白鹿原上吧,过多执着,终究害人害己。从此以后,她是依玛儿,再不是庄青夏。
第二天一早,炎字营就离开了锦绣城,上了官道,一路向着咸阳城走去。
中国历史上的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的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东接西安,北临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当年青夏刚加入军队的时候,曾经在甘肃驻扎半年,处理管道中的冻土。闲暇的时候,也曾到过这座曾经被13个朝代立为京畿之地的华夏第一都,只是当时的咸阳和自己面前的这座咸阳城,却有太大的不同,甚至除了名字之外无一相似。
一千年的历史更迭之中,咸阳古城屡次受创,秦王室因为各种原因屡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江南繁华之地,知道三百年前帝国分崩离析,偏安北垂,改长安为咸阳,定位为都,才有了眼前这座气势磅礴的宏伟都城。是以自然不会有那种“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的历史奇观,青夏撩起帘子,看着眼前这座雍容典贵、厚重豪迈的都城,只感觉一股世事无常的荒谬之感登时袭上心头,历史岁月沧桑巨变,每一个细微的变迁,都会引起后世巨大的改变。那么,现在她的出现,又会引起未来怎样的变迁呢?
一阵轰然厚重的长号陡然吹起,万千号X齐声长奏,呜呜声响,直如塞北狂风,万千马匹齐声长嘶,咸阳外的官道之上,沿路卫水香汤,百姓跪拜,衣衫相连,人头X涌,东城门外处百官迎候,战士盔甲银光闪烁,在一身明黄衣袍的年轻男子的带领下,恭迎着大秦战神的凯旋而归。
秦之炎一身银白盔甲,眼神锐利,斜眉入鬓,薄唇挺鼻,浑身上下充满了凌厉如刀锋般的锋利寒芒。这一刻,他收起了他的全部温和和淡漠,散发出一个绝代将军王者所应有的傲视锋芒,高居于战马之上,以雷霆强劲的态势,缓缓的走向那座虎踞龙盘的厚重城门。
青夏缓缓的放下帘子,面目沉静,微闭双眼,静静等候着这咸阳城带来的第一场漫天豪雨。
青儿碧儿两名小丫头安静的坐在一旁,只听外面山呼海喝声轰鸣而起,咸阳城的百姓们自发而出,齐齐于城门之前,迎接这位大秦皇室中,最为优秀出色的皇子。
黄袍男子站在高大的龙辇之上,面容清俊,眉眼和秦之炎有五六分相似,缓缓伸出两只修长的手臂,对着下马走来的秦之炎朗声说道:“欢迎我们大秦的刀锋!举世无敌的铁血战将!大秦宣王!”
“参见宣王!”
文武百官齐齐跪伏于地,声势惊人,秦之炎立于龙辇前百步之外,铿锵跪在地上,朗声说道:“臣弟参见太子殿下!”
“哈哈!”黄袍男子朗笑着走下来,来到秦之炎面前,伸手扶起这位自己屡次想要置之于死地却屡次遭到反噬重创的弟弟,大力的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三弟白鹿原上铲除白鹿堡,逼得西川皇室开放了两处通商马场,扬我大秦军威,不愧是我大秦的战神!”
秦之炎笑笑着站起身来,和煦说道:“大哥,父皇身体还好吧?”
“好,父皇老当益壮,一餐饭能吃一斤牛肉,身强体健,就是时时叨念着你,说你长大出息,为我大秦开疆添土,是他的好儿子。”
秦之炎眉梢一挑,刚要说话,突然一众长身玉立,风神玉郎的华服男子齐齐聚上前来,三哥三弟的叫个不停,亲热的勾肩搭背,完全没有一般皇室里礼教众多的拘束感。
秦之炎一一回礼,只见一名紫袍男子从人群之后缓缓走上前,相比于其他人,此人的面容和秦之炎竟然有七八分相似,无论眉眼轮廓,都几可乱真。秦之炎微微顿足,淡笑的迎上前去,恭敬一拜道:“二哥什么时候回的朝,不是在东边整顿河道吗?”
被秦之炎称为二哥的男子面容淡定,一双眼睛仿若静湖封冻,锋芒不露,赫然正是秦皇室中唯一能同秦之炎分庭抗礼的燕王秦之义,只见他笑容和煦的说道:“今天风调雨顺,东部官吏政绩出色,河道无损,想必定是一个大丰年。下月初八是父皇的六十大寿,我早些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帮上各位兄弟一把。”
太子秦之显接口道:“二弟在东疆一带整顿吏治,清理河道,收缴春税,大小事情都做的滴水不漏,父皇十分开心。”
秦之炎笑着说道:“二哥向来心思细密,做事谨慎,如今掌管东疆钱赋大权,实在是东疆百姓之福。”
太子朗笑道:“那是自然,说起来三弟要比二弟小上两岁,二弟掌管北疆已经六年多了,二弟两月前菜登位已经是我大秦的损失了。”
“大哥说笑了,”秦之义面容沉静的说道:“父皇是想要多锻炼臣弟,能多得六年的时间在父皇身边聆听教诲,是臣弟的幸运才是。”
太子微微一愣,随即连忙笑着说道:“说的对,说的对,这么说来那反倒是我最占便宜了,能一直留在父皇身边,哈哈。”
众人七嘴八舌的齐声笑着附和,太子一手拉着秦之炎,一手拉着秦之义,后面跟着十多个还没有外放的皇子亲王,还有一众旁系秦氏子弟,浩浩荡荡的走进了秦都城门。
两旁百姓两道高呼,不时有百姓上万言书于后方的礼部官员,全是一些对秦之炎歌功颂德的言论,更有大商户做出了X旗黄幡,写着秦之炎的名号,上面用细小的图案画满了长命锁百岁公的图画。秦之炎的风头,一时盖过了其他所有的皇子,想必就算是秦王出行,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待遇。
青夏坐在车里,隔着纱帘望着外面声势浩大的场面,一双好看的眉毛渐渐的紧蹙在一起,青儿碧儿两个小丫头天真无邪,兴奋的眼角含笑,不时的悄悄的掀开帘子,指手画脚的比划着。
青夏却远没有她们这样乐观,秦王好妒,疑心病颇重。据说当年他刚登上帝位的时候,为防外庭大臣叛乱,竟然开设了一个内廷,上至各家女眷,下至大臣家中的车夫仆人,都可直接上书皇帝,举报大臣对皇帝的不敬或是奇怪之举。两年间,因此原因被不明不白斩杀的大臣数不胜数,使得大秦境内人人自危,读书人宁肯去乡间教书也誓不为官,后来还是在三公九卿的齐齐上书反对下,才渐渐取缔这项政策。
现在从青夏的角度看来,秦王应该不是在百官的压力之下解除了这项措施,十有八九是因为内廷的开销太大,所需人手太多,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