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门拜年名单里,一般不会出现乡镇级别的干部,沈淮的名字列在上面,还是相当刺眼的。
“你们过来,有没有跟沈淮遇上?”吴海峰问道。
“没有,”周知白摇了摇头,问周裕,“姐,你呢?梅溪镇党委书记,应该也要算你的前同事吧?”
周裕听弟弟有指桑骂槐的意思,更不愿意让他知道沈淮就是他眼里认为的那个“小白脸”,当即干脆利落的否认道:“我也没有遇到,”又问她二叔,“谭启平用苏唯军的儿子苏恺闻当秘书,沈淮应该诚惶诚恐的加倍去讨谭启平的欢心才对,他就不怕谭启平多想什么?”
吴海峰微蹙眉头,说道:“许是他认为谭启平已经不把我视作威胁了,就想多结个人缘……”
“梅溪钢铁厂今年的产值铁定能破三个亿,做到四亿也非不可能,”周知白说道,“沈淮有这么能耐,就是一条混江龙。谭启平不待见他,他何需一定要看谭启平的脸色?他不是还有个在中央部委任职的老子吗,不在东华,他随便换个地方,一样能混得风生水起。”
吴海峰猜想背后没有周知白想的这么简单,但听到梅溪钢铁厂今年的产值可能达到四个亿,还是吓了一跳,说道:“我记得九一、九二年都在一亿左右,怎么可能一下子翻三四倍?”
吴海峰乍听梅溪钢铁厂今年的年产值很可能达到四个亿,吓了一大跳。
不过吴海峰又不会怀疑侄子周知白的判断。他对梅溪钢铁厂有所了解,说到底还是为了鹏悦贸易之前能垄断对梅溪钢铁厂的炉料供应。要是侄子周知白对梅溪钢铁厂的年产量都判断不准,那就不足以管理鹏悦贸易了,不过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梅溪钢铁厂今年真的有可能把产值做到四个亿吗?”
“连续三个月,梅溪钢铁向我们采购的炉料都稳定在四百万元以上,同时平江的丰立贸易也从年前开始向他们供应炉料,”周知白说道,“从其他数据综合来看,梅溪钢铁铁一月份的销售很可能在两千三百万到两千五百万之间,所以梅溪厂今年产值破三个亿,没有太大的悬念……”
周知白又侧过头跟他姐说道:“你们唐闸区不是打算今年把梅溪镇并过去。这事宜早不宜迟。梅溪镇目前有意在压数据,要是真叫霞浦县知道梅溪钢铁厂今年能做产值做到四个亿,说不定就不肯把梅溪镇划出去……”
周裕抿着嘴,带着戏谑的看着她弟弟,倒没有想到他如此看重沈淮,却连沈淮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倒不晓得他知道沈淮就是他眼里的“小白脸”之后,会不会跟她大发雷霆。
“杨书记年前开始重视这事起来,不过区里对梅溪钢铁具体的产能潜力也不是很清楚。你说的是真是假?要是真的,我过两天就找杨书记汇报这事。”周裕说道,唐闸区委书记杨玉权,是吴海峰的老部下,吴海峰在意识到他开始走下坡路时,就直接把周裕放到唐闸区去。
“我骗你跟二叔能得到什么好处?”周知白说道,“把梅溪、鹤塘两个乡镇并过来,唐闸区今年的经济指标就基本上都有着落了……”
八九年之后,国家政策整体左转,使得八九之后连续三年经济增速大幅滑落;到九二年邓公南巡之后,经济发展重新成各级zhèngfu的重中之重。
能抱住金大腿升迁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就是同一个派系内部也存在竞争问题;大多数地方官员要升迁,还是要有过硬的政绩来支撑,而经济发展则是政绩考核最核心的指标。
九三年唐闸区工业总产值不过二十亿,梅溪钢铁厂真要是今年能把产值做到四个亿,差不多能抵三分之一个市钢厂,在东华绝对能算得上够分量的规模企业,也能把唐闸区各项经济数据漂亮的撑起来。
说实话,周裕也没有想到沈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叫梅溪钢铁厂如此奇迹般的振兴起来,她之前还以为梅溪钢铁厂今年能把产值做到两个亿,就够漂亮的了……
区里也恰是认为梅溪钢铁厂今年能把产值做到两个亿,才下决心推动划并一事,没想到梅溪钢铁厂的实际潜力,竟比区里期待的还要高出一倍。
“对了,二叔,沈淮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会与谭启平之间的距离突然拉远?”周裕疑惑的问她二叔。
“说到搞经济,熊文斌的能力不会比谁差,”吴海峰说道,“现在对谭启平来说,把东华的大局掌握到手里,比什么都重要,之后再让熊文斌去做副市长抓经济,政绩也就能有一个相对好看的数据。所以就目前来看,苏恺闻对谭启平的作用要更重要些。不过,背后是不是有着更复杂的因素,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
苏恺闻是省委副秘书苏唯军的儿子,而苏唯军又是跟随省委书记近二十年的嫡系心腹,谭启平选用苏恺闻作秘书,倒是很容易理解。
“对了,上回过来,看到谭启平的女儿进小区,倒是个美女。会不会是沈淮、苏恺闻因为谭启平的女儿争风吃酣,以致谭启平在沈淮与苏恺闻之间不得不做出选择?”周知白异想天开的问道。
周裕想到上回在南园看到的那个女人,论容颜、气质,心想那个女人不会比谁差,而沈淮怎么看也不像会在谭启平女儿身上钻牛角尖、跟别人争风吃醋的人,心想沈淮与谭启平之间的问题,应该有其他原因。
吴海峰虽然有谋深算,但有些事情不是窝在书房里空间就能想明白的,问周裕、周知白:“你们中午是要留在这里吃饭吗?”
“我过来接二叔跟婶去安澜园吃饭的,这一打岔都忘提了。”周知白站起来,又跟他姐周裕说道,“姐,求你一件事……”
“说啊。”
“你跟梅溪镇党委书记以前是同事,而他今天又主动到二叔家来登门拜年,你能不能代我出面邀请他出来吃一顿饭?”周知白说道,又转头跟吴海峰说道,“二叔,你觉得怎么样?”
吴海峰点点头,对周裕说道:“有机会,你不妨跟这个沈淮多接触一下。”
虽然他丢掉市委书记的位子跟沈淮有直接的关系,但人必须往前看。
梅溪钢铁厂今年的产值真要能做到四个亿,炉料采购量就会有八九千万。高天河为了获得省里的支持,指使顾同向省里的关系户采购炉料,鹏悦贸易在市钢厂的业务萎缩得厉害,而暂时又无力反击,梅溪钢铁厂对鹏悦贸易的重要性就变得格外的明显。
周裕知道纸包不住火,弟弟总有一天会跟沈淮正式的碰上面,但想到弟弟竟然要她替他跟沈淮牵线搭桥,就觉得有些啼笑皆非,只能说道:“我试试看吧……”
*
沈淮开车从北阁小区出来,杨海鹏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杨海鹏与赵东人在医院,没想到沈淮大清早就出了院。
沈淮想着孙亚琳多半冷冷清清的窝在宾馆里,打电话给她,一起约在南园吃中午饭,杨海鹏跟赵东以及杨海鹏的妻儿跟肖明霞很快赶过来汇合。
“尽快再确定一家炉料供应商,争取在三月之前,把对鹏悦的月采购额降到三百万以下……”沈淮与赵东、杨海鹏、孙亚琳坐在桌子的一边,吃饭时还能谈些事情。
“……”赵东有些疑惑不解,他已知道前市委书记吴海峰跟周家的关系,沈淮此时给谭启平疏离,即使不跟吴海峰及周家拉近关系,也不应该拉远关系,说道,“鹏悦所供应的炉料,在质量以及价格上,比丰立还有优势;他们有意在唐闸区批地建码头,价格上还有进一步下浮的余地……”
“没有吴海峰当市委书记,鹏悦一家私营想要批地建码头,难度很大,市zhèngfu没有谁会替周家担这么政策风险,”沈淮说道,“市钢厂那边对鹏悦的炉料采购量也在下降,应该是顾同或者高天河的关系户进去了。我们两边挤压一下鹏悦,这样才能将鹏悦的潜力榨出来……”
沈淮倒不会为周知白今天的无礼而生气,但即使要跟周家拉近关系,但也要先叫他们吃些苦头,才能让他们更重视这边。
“你真阴……”孙亚琳咬着耳朵说道。
沈淮淡淡一笑,只当孙亚琳在赞他,说道:“我有另一层考虑,就算要建炉料专用运输码头,我一不希望鹏悦主导来建,二不希望建在梅溪河叉口以西的江岸上。”
“那你想建在那里?”孙亚琳问道。
“鹤塘镇。”沈淮说道,“从我们厂建一条便道笔直往南,就两公里多点,就是鹤塘镇的江滩,码头建在那里,才是最符合我们利益。要是鹏悦当初选址在鹤塘镇,说不定我会助他一臂之力,现在只能对不起他们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钢铁雄心
吃过中饭,沈淮就要离开,孙亚琳不想大年初一孤零零的困坐在宾馆,死皮赖脸的坐上他的车:“我想我们昨天谈得那么开心,你不会狠心把我孤零零的丢下来吧?”
“你就不怕我这是贼车?”沈淮问道。
“我跟你在一起,谁打劫谁都不一定呢。”孙亚琳不屑的说道,摆出一个跆拳道的手势。
沈淮苦笑一下,说道:“得,看你这么可怜,也就我会勉强收留你。不过我这车太破,开你的车吧。小两百万的车,我也来过过手瘾……”钻进孙亚琳的三叉戟,就直接往鹤塘镇开去。
梅溪临河,鹤塘临江。
过梅溪大桥,走梅溪钢铁厂以西的一条砂石道往南开,不到两公里就是渚江边。开车上江堤公路,两边皆是种植有二三十年的高大白杨树,此时天寒地冻,渚江水也冷得发白。
“梅溪镇离江边这么近?”孙亚琳她对东华的地理没有什么概念,到东华后,就是市区、梅溪镇两边走,还第一次看到东华段的渚江大堤,也没有想到梅溪镇离江边这么近,“那梅溪钢铁厂怎么不建到江边来?”
沈淮笑了笑,说道:“六七十年代里,村村社社都炼铁炼钢,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业布局的概念。梅溪镇的钢铁厂好不容易挣扎着生存下来,到八十年代后期扩大生产时,地方保护主义又抬头,梅溪镇自然不愿意把自己碗里的肉给别人分吃了,又没有重起炉灶的魄力,还靠着老厂扩建新厂区,所以就造成今天‘既不靠江、也不靠河’的尴尬局面,无论是原料进厂,还是钢材出厂,只能依赖公路运输,偏偏梅溪镇又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
“从长远来说,钢厂还是建在江边合适,”孙亚琳从事工业金融有四年之久,对工业布局的认识也在水准之上,“怎么,你今天没事载我到江堤来,吃饭时又提到码头的事,是不是考虑以前扩产时,将新厂建在鹤塘镇?”
“是你死皮赖脸跟过来的好吧?”沈淮笑了笑,转身往北看,能清楚的看到梅溪钢铁厂生产一部的炼铁高炉,说道,“为什么梅溪钢铁厂的厂区不能一直扩张江堤这边来呢?”
“你做白日梦吧?”孙亚琳轻蔑的说道,“这块地看着是不远,但厂区真要一路扩张过来,少说也要有五六千亩地啊。国内最好的几家钢企,我都去过,五六千亩地的厂区,至少能容纳六百万到八百万吨钢产能。国内去年的总钢产量多少,有没有过七千万吨?你是奢望梅溪钢铁厂能坐上国内第一钢企的宝座?”
“也许是我过于乐观吧,不过你也太小看国内发展的潜力了,”对孙亚琳的嗤之以鼻,沈淮不介意的笑了笑,说道,
“欧美等国,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人均钢铁年消费量大约是到1吨。以此计算,中国实现工业化时,钢铁年消费量的顶峰应该是亿到12亿吨。欧美等国在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人均钢铁蓄积量是20吨,以此计算,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国内钢铁消费总量就要达到两百四十亿吨。现在国内的钢铁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