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小姑当年跑过来搓和你跟成怡处朋友,还有人说三道四的,我就跟你刘姨说,别人说再多都是虚的,就看你在基层能不能扎下根,这个最见心性……”
听到这里,沈淮也是心虚,心想三年前他在燕京真没有什么好名声。
他也不清楚成文光是不是真就出于这样的考虑,才促成他跟成怡的交往,但也不得不说,成文光的话还颇能打动他的心思。
第六百八十一章 密谈
虽然老爷子晚上在饭桌上发了脾气,沈淮也知道宋家当下只能维持表面的和气,而且他二伯的态度暂时改变,无非也是迫于成文光的表态——在戴、贺心思难测之际,沈淮只能力求将手里的每张牌都打好。
接下来的谈话里,沈淮将梅钢这几年来的发展、运作以及前夜跟田家庚的密谈,都不作保留的说给成文光听。
沈淮相信成文光所处的地位,视野更开阔,有些牌要怎么打,相信他能给予更多、更好的建议。
当然,成文光这次站出来,几乎半公开的表态支持梅钢,也是冒了相当大的风险,而此举将会在成文光与他二伯宋乔生及戴贺等人之间酝酿出什么来,还不得而知,但总不会使他们的关系往好的一面发展。
沈淮也摸不透梅钢此时能给成文光怎样的资源,故而将底牌坦诚相告,希望他能给予更明确的提示。
虽然很早就关注梅钢的发展,不过此时听沈淮详细解剖梅钢的细节,田勇军在旁听了也暗暗心惊。
作为国内第二大钢铁集团,燕钢此时的产能刚过八百万吨,梅钢差不多就已经是燕钢六七成的水平。虽然在产业基础上,梅钢还不如燕钢那么厚实,但梅钢从年产四五万吨钢到实现四五百万吨钢年产能的跨越仅用了四年时间,而燕钢则用了四十年。
而在此时,梅钢正野心勃勃的还想在新浦再造一个跟燕山炼化相当的石化集团出来。
成文光对一些表面上的成绩数据早有关系,但他更关注梅钢能成势的运作细节,说道:“梅钢取得现在成绩,很多人都相当惊讶。国内很多地方,跟东华的经济环境相似,工业基础甚至还略好一些,想要在这些地方复制梅钢的模式,感觉上却很困难,你在这方面有没有更深入的思考……”
沈淮说道:“从央企到地方国企,这些年来经营状况大幅度滑坡,从中央到地方,改制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形势也叫人感到越来越迫切。这当然是没有错,但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使人容易忽视国企在过去几十年为国内工业体系建立所建立的功绩,使人容易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国企自身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东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却又相当的厚足,九五年之前,地方上受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2%,其中将近五成都给地方国企吸纳。梅钢目前钢铁业务拥有一支约五百人左右的工程师队伍,大多数都是从地方国企吸纳过来的人才。他们虽然会有一些知识结构老化的缺点,但在培训资源上加以倾斜,在一两年内,绝大多数都不比国外相同级别的工程师稍差,而国内受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组织观念强、工作勤勉,则是更明显的优点。我一直跟很多人说,东华市当前所形成的钢铁支柱产业,是建立在东华市钢厂几十年来所积累的基础之上的……”
“……国内很多地方,资源并不溃乏,还相当富足,关键还是资源要怎么组织的问题。资源不组织起来、发挥出来,再富足的优势也都是一盘散沙,而再贫乏的资源经过有序的组织、聚集,都能形成相应的优势。这也是国内外反复强调管理、谈效率的根本。除了地方国企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各方面的工业资源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之外,梅钢能取得一些成绩,另一方面就是对华商资本资源的聚集……”
“……改革开放以来,华商资本一直都是国内招商引资的主流。九二年以来,从港澳台及东南亚进入国内的华商资本,占外资的比重都成七八成左右,要说中央及地方不重视华商资本,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当前对华商资本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还是直接的招商,这种模式对较大规模、有直接建厂经营实力、有扩大市场需求的华商资本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在九四、九五年,东华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华商实体的吸引力不足,我们则不得不另辟蹊径,将关注点放在那些分散、不成规模、不足以独立来国内投资建厂、目标以增值而非以市场扩容的华人资本上。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模式,为梅钢等企业的建设跟发展,聚集了相当一部分资本……”
“……海外华商资本规模大体在一万五千亿美元到两万亿之间,其中约不到一千五百亿美元进入国内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海外资本市场,华商资本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弱小的一支,而且偏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然而,在国内近二十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海外华人投资一直占据主流,近年比重甚至高达七八成,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国内在聚集、招引其他实业资本方面的工作相当不足。从七十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而东亚、东南亚地区最先以廉价劳动力的地区优势,承接欧美的产业转移而得到长足的发展,遂有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崛起。国内沿海地区十多年来外贸产业的发展,甚至这些年来海外华人进入国内直接投资建厂,都是与此直接相关。不过,所做的还远远不足,而且在招商引资方面,又过于强调国内在廉价劳动力上的优势,而不够重视宣传国内十二亿多人口的市场,不够重视宣传国内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工业基础,不够重视宣传国内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教育及人才资源,故而十多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都是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而还缺乏大体量的资本密集性及技术密集性的工业合作。而相比较东南亚地区而言,国内在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上依旧有着明显的优势。梅钢与西尤明斯及飞旗实业,乃至淮海省钢铁集团与富士制铁、与长青集团的合作,算是国内不多的在资本及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的工业项目……”
沈淮这次过来,是决意要打开话匣子的,只是滔滔不绝的谈下来,成怡两度过来催他们出去吃夜宵,才发现已经是夜里凌晨一点钟了。
沈淮看着手表,抱歉的说道:“我都不知道已经这么晚了,成叔叔明天还有工作,不该打扰这么晚还让成叔叔您休息……”
“没事,我明天上午就是下去跑一趟,车上可以眯一会儿,吃过夜宵,咱们接着谈,”成文光说道,“你说的这些,对我很有启发,很多地方也是我所考虑不到的,还是你在基层工作得来的更扎实。对了,你发表的很多文章,我都有在看,但相比较你这次谈的问题,我发现你的文章,很多地方都没有写透。开始还以为你认识不够全面,现在看来,是你故意不去写透。这是为什么?”
沈淮苦笑道:“很多事情是做得说不得。霞浦这次给人举报的超量征地问题,虽然在新加坡等国都有土地储备方面的前例可以借鉴,但在国内还是模糊、有争执的范围之内。国有、外资及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制以及管理层持股等等方面,都是相对界限不那么清晰、属于说得做不得、做得说不得的领域。我闲暇之余写些文章,主要也是介绍梅钢这些年发展的一些经验,既然是实际工作上的经验,在理论上就不敢有什么突破了……”
成文光哈哈一笑,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只笑道:“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有斗争经验。超量征地问题控制在省里,是还容易解决一些,要是上升到中央层面的理论之争,确实会变得更麻烦……冀省有家比较有名气的地方国企,前段时间想学海外的经验,搞管理层收购。这事未必不可以尝试,但在国内当前的环境,偷偷摸摸搞、糊弄过去也就过去了,偏偏地方觉得这是体制创新,觉得应该好好的宣传一下,要争当改革旗头兵。这个海外经验,先不先进且不说,但跟国内的思想传统有很大的冲突,宣传下来,声势大了,有支持的声音,反对的声音也不见得小,那就没有办法做了,省里只能出台文件喊停……”
沈淮也知道冀省金狮电气集团搞管理层收购一度舆论造势甚嚣但最终给叫停的事情,听到成文光这时候说这个例子,心里一动,问道:“成叔叔,您对冀省比较关注啊?”
“我老家是冀省清河市的,对老家的情况一直都比较关注……”成文光说道。
沈淮这倒想起成怡在留学期间,与刘福龙、郁文丽相识交往的往事来——成文光祖籍冀省清河市不假的,但成老爷子早年就离家出来闹革命,成文光也不是在清河长大的,要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也没有必要跟冀省地方上的官员、企业家交往那么密切……
沈淮不由的想,要是成文光一直都有心到冀省任职,借助哪方的影响才更有可能成为现实?
想到这里,沈淮跟成文光说道:“对了,成叔叔你要是不提,我都忘了纪成熙在清河好像是当上代市长了。我这次回来,为淮海舰队驻泊基地的事情,除了去拜访崔永平崔叔叔外,还要去拜访后勤装备部的纪严新纪叔叔——此前在海防公路建设上,崔永平、纪严新两位叔叔,都给了很大的帮助……”
第六百八十二章 夜谋冀省
田勇军站起来揉了揉酸胀的颈脖子,也没想到坐下来会谈这么久;而且成文光谈兴甚浓,有意吃过夜宵后继续这次谈话,也是田勇军这些年来跟在成文光甚少见。
这些年来,田勇军随同成文光从区县到市委,熟识的体制内官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虽然体制常受外人诟病,但除了进入门槛较高外,而残酷的官场生态,使得挣扎着生存而上升的官员群体,都有着较高的水准,而燕京作为首都,官场生态尤是如此。
即使如此,自视甚高的田勇军,也不认为他所接触的官员以及那么多的地方国企管理者中间,在基层组织管理经验及视野上,能有几个人跟沈淮相比。
徐城炼油事件后,成文光没有反对成怡照原计划去徐城工作,对外界来说,态度是模糊的,但成文光身边的人都知道成文光在那时已经有了决断,只是还没有到将这个决断公开出来的时机。
不过,也不是成文光身边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决断。
常有人说梅钢这些年来的成绩,不过是沈淮这个浪荡子走了狗屎运,在东华仗着宋家的权势,又敢耍横,得到几个特别有能力以及早在地方经营有力的人才依附遂能成势。
田勇军此前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错觉,毕竟沈淮太年轻了,而且此前的声名也确实狼籍了些,觉得在他身上寄以那么大的期待同,过于冒险。
然而,经过这一番谈话,田勇军都不得不重新检视之前对沈淮的印象,也相信成文光之前的判断,沈淮对纪家确有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即使不看梅钢这些年来的成绩,但就他口若悬河的口才,也是绝佳的说客,从他跟纪成熙、谭石伟,甚至纪家老小纪严新等人皆有交往的经历来看,说他对纪家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不为过。
而且沈淮此时就提到纪家,说明他的敏锐跟悟性,也是上上之选。
成文光确实是早就有意到冀省去任职,这也是他近年来都在积极去筹划的一件事。
省市地方党政官员的选拔跟任用,在该地长期任职的老干部相当重要,也会考虑地方势力的态度。
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