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单独住在离杜榆现在住的地方不远的一个院子里。
钱氏的前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还剩一个小女儿在家里,比杜榆大一岁,名字叫做周慧,钱氏见胡氏带着杜榆过来,就笑道:“我们惠儿天天说没有一起玩的,现在好了,这不,就来了一个了?以后你们两个好好相处。”
周慧拉着杜榆去她房间了。周慧自己有个丫鬟,起名叫小心,这名字,可够奇怪的。不过杜榆作为客人,也不好主动问为什么。
“杜妹妹是哪里人?喜欢什么?有没有读书认字?”周慧笑着问道。
杜榆也一一的回答了,然后问周慧,得到了答案,两个人就有些熟悉了。
“这么说,你家里就你一个女孩儿?”周慧问道,她家里三个女孩儿,她爹没有儿子,老家那边都巴巴的看着呢,不就是看他爹是个举人,手头上有些产业吗?
不过,这些人想得美!没有他们什么事儿。
杜榆说道:“我家里还有几个堂妹呢,不算是我一个人!”
“这么说,你们一大家子还没有分家?”周慧问道。
杜榆点点头。
“你们一大家子感情肯定好,不像我们家,从我爹读书,我几个叔叔和伯伯都不乐意,逼着我们分了家,好嘛,现在我爹是举人了,他们又拼命的想要合着过,可惜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周慧觉得自己说的有点儿多,就没有再说了,这种事儿,是有些丢人。不过杜榆却能理解,当初自家爷爷不就是这样的?因为读书花费大,所以大奶奶张氏就立逼着要分家。周教谕这是成功了,可以扬眉吐气,自家爷爷却没有成功,前面几十年一直被人说。
拜访了周教谕家后,渐渐的和周慧熟悉起来了,那边王训导家里也没有个年龄相近的伙伴,而且还有个梅氏,杜榆就很少和那边来往,虽然他们住的都挨着。
大郎现在在家里教着二郎,二郎这个年纪,就是进县学也不到,而且县学上课的时间太少了,杜有忠也在忙碌着,所以就是大郎先教着二郎,不过他们也打听了,这边附近也有几个私塾,让二郎去读私塾,好歹能认识认识同龄的人。
结果县令太太齐太太知道了,直接跟胡氏说道:“不如就到我们家里来学吧,我们这边请了个先生,专门教我家大小子的。”齐大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年纪和二郎差不多大,一个就是小儿,才六岁,也就是元宵节的时候,差点被拐子给拐走的那个。
“说起来,也不怕杜太太你笑话,我也是想给我们家鹏举找个伴,两个人一起读书才能读的进去。”齐太太说道。
胡氏和杜有忠商量了一下,也就同意了,县太爷找的先生,肯定学问是过的了关的,至于大郎,杜有忠是要带在身边亲自教的,大郎的籍贯不是青阳县的,所以也不怕别人说他泄漏县试的题目给自己的儿子看了。
杜有忠是打算明年让大郎回云阳县参加县试的,今年感觉火候还不够,有些东西要巩固一些。
而在他们要来青阳县的时候,杜榆他们就给大表哥去了信,告诉了他自己一家子的动向,所以很快这又接到大表哥的来信。
大表哥在外面游历也有一年了吧,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回来,舅舅和舅母都挺想念他,过年的时候,杜榆的姥娘说着说着都哭了,也是太想念大表哥的原因。
原来这次大表哥竟然到了京城,还去看了国子监,又说了京城之繁华,但是也讲了京城的东西比他们云阳县要贵多了,所以,不带够银钱,千万别来京城科考,不然就支撑不下去,又说年初的时候,京城赶考的人就多了起来,很多人客栈都找不到,所以以后要是进京赶考,最好是能在前一年过去,或者能找到有关系的人家住下来,不然就有可能没有容身之地,且开了春,客栈的房价就提了价钱。他不好花这个冤枉钱,所以赶紧的从京城逃了出来。
大表哥写信真是有意思,说的活灵活现的,幸亏自家爹没有今年去参加会试,不然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了!
在这边当训导,起码可以和齐大人搞好关系,人家齐大人可是在京城有关系的。
当然,他们和楚院长现在已经是准姻亲了,也是可以帮助的,只是有些东西,不是帮忙就成的,这官场上的事儿,可不是说说就成了!
等杜有忠他们忙完了县试,都已经是二月底了,每个县要考中多少名,上头都有规定的数目,齐大人自己和周教谕选了就成,也不怕他们徇私,毕竟县试过了,连童生也不算,且要是通过不了府试,第二年还是要重新考的。到时候送上去不好的,丢人的也是他们。所以尽可能的选文章写的好的。
忙完了县试,剩下的时间就很充裕了,杜有忠也还带着大郎拜访了好几个人。然后就开始认认真真的教导大郎了。除了周教谕规定的要杜有忠上课的日子,他一般不和人抢,有生员和学子上门请教了,他也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学问。
甚至有时候到了饭点,也会留他们一起吃饭。
周慧约了杜榆,三月三的时候,出城去踏青,放风筝。
这天,杜榆正在和自家娘学裁衣服呢,就听到隔壁传来尖叫声和哭声,弄得很是热闹。
杜榆他们不想听,可是这就一道墙,那边的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女子的声音大声嚷嚷:“你以为你是谁,不过是个妾室,我娘想卖了你就卖了你!只是我娘仁慈,你就蹬鼻子上脸了!还想要我娘的强!什么东西!你会生儿子,我娘也早就生儿子了!你敢让你这小崽子叫你娘!你有本事了啊,怎么着,还想让我爹把我娘给休了,好扶正你?你做你娘的春秋大梦去吧。”
这声音不会是王训导的女儿的声音吧,他女儿不是早就出嫁了?怎么现在过来找晦气了?
胡氏听着不像话,对杜榆说道:“你去周家找惠儿玩去吧。别在这里听着了!”
杜榆和周慧很熟悉了,胡氏也放心。
杜榆走了没有几步路,就看见旁边有人在外面偷听,看来别人的八卦,旁人都喜欢听那。
“你不是说你今天在家里有事儿吗?怎么又过来了?”周慧虽然是这样说,可是却很高兴,她一个人也很无聊,又不能天天找杜榆玩。
杜榆也没有隐瞒,“我家隔壁闹起来了,我娘让我躲一躲!“
“嗨,又闹起来了?这才隔了多久啊。肯定是王家的那个大女儿回来了!“周慧估计已经习惯了,“你们以前没有来,不知道,王家那个大女儿可厉害了!骂人别人都骂不过的!肯定又是找那个小妾的晦气了!”
看来周慧了解的还挺清楚的,周慧让小心出去打听情况去了,难得有这样的热闹,不听白不听。
“我说,你也要个丫鬟吧,不然啥事儿都是你自己做,多不好啊,你看我,有了小心,就可以让她跑跑腿,我就在家里等着。”
杜榆说道:“我奶奶都没有丫鬟伺候呢,我要个丫鬟算个啥事儿?”
“也是,你家长辈都挺好的,不给他们也不像话,那你就让你爹给你奶奶买两个丫鬟伺候去呗。”
“我奶不会要的,她说她有手有脚的。”
“唉,看来,你这丫鬟还得一段日子了,不过,你说,要是你爹的上司送给你爹了,那你们不得不要你奶也说不过去啊。”
周慧忙想了个主意。
“这事儿以后再说吧,我家里还有我大哥二哥呢,有些不方便!”
正说着呢,小心从外面回来了情况也打听清楚了,“是王家的大姑奶奶回来看王太太,结果王家的小少爷不小心喊了那位姨奶奶一声娘,王太太没有说什么,王姑奶奶就生气了。”接着就闹腾开了,要给梅氏一个好看呗。
当妾侍的哪怕生了儿子,也不能被儿子叫做娘,估计是这梅氏平时没有注意,所以让自己的日子叫了自己娘,但是却在王家的大姑奶奶面前露了馅。
周慧说道:“这王家的大姑奶奶可是个厉害人物,就是王训导也有些怕她。”
既然怕自己的女儿,干啥还要纳妾呢?这不是找抽吗?周慧看出了杜榆的意思,说道:“你以为那王训导为啥怕他女儿,还不是因为他女儿嫁了个好人家家里?他不怕才怪!”
原来这王姑奶奶嫁的是青阳县的大户人家,在这青阳县是根深蒂固的,王训导一个小小的举人,还不是得供着他这个女儿?那妾室可是王家大姑奶奶没有嫁人前纳的。


、101 踏青

到了青阳县;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身边的人有妾室;以后估计还会见到。
等小心打听那边没有动静了,杜榆就和周慧告辞了,果然东边已经没有了争吵声;变得很安静了。
这要是时不时的来那么一下子;还真是让人受不了。
简直是摧残人的耳朵啊。
还是大哥和二哥好;平时一个跟着爹出去,一个在县衙那边读书;她和娘,就只能隔着一道墙听了个全了。
而且;在下午的时候;王太太赵氏还亲自过来送了自家做的糕点;表达歉意;这赵氏也挺倒霉的,年轻的时候,陪着丈夫读书,而且还贴了自己的嫁妆银子,结果丈夫书是读出来了,成了举人老爷,但是却看上了新鲜年轻的姑娘。
这梅氏据说是当时王训导中了举人后,有那富贵人家,送给他的,这梅氏长得是花容月貌,王训导一眼就看中了,后来也就纳成了小妾。
当时的王大姑奶奶也闹过,可是毕竟人小,没有啥威力,所以后来嫁人的时候,就要找势力大的,结果就嫁到了青阳县的大户张家。
张家是和京城里的一个什么侯爷是连了宗的,就凭着这个,在青阳县也可以耀武扬威了。
不过王大奶奶能够嫁进去张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大奶奶的夫婿长得很胖,不是一般的胖,那个真是不好形容!
有此可见,这位王大奶奶心思还是不一般的。
本来杜榆和周慧约得是三月三一起踏青去,可是那天去县衙后院的时候,齐太太就邀请胡氏母女二人,三月三的时候,一起去那个法华寺赏桃花。
法华寺是青阳县的一个很出名的寺庙,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处在半山腰中,寺庙里种了许多桃树,到了春天的时候,桃花盛开,很多人都会去观赏,顺便就拜佛求平安了。
齐太太就是管着县太爷的后院,前面的什么事儿,她也不掺合的,其实现在正是春耕时节,齐县令已经忙于春耕事宜了,派了人逐个村庄去看去了,又有安排人劳役等事儿,实在是忙得不得了。
相比较而言,齐太太这春天的事儿就很少了。所以也有时间拿着丈夫同僚的妻子和孩子一起玩,也好联络联络感情。
所以不光有杜榆他们,县丞太太,县尉太太,师爷的家眷,还有文书等人的妻儿,周太太和周慧,都跟着一起去了。
王太太这边,她告了假,这次就不跟过去了,实在是她年纪也这般大了,也没有个年纪小的女儿可以带出去,难道还要把梅氏给带过来?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不去了。
齐县令当然不可能只有齐太太一个女人,齐太太当年嫁过去的时候,有三年没有生育,还以为自己不能生了,所以就把自己陪嫁的丫鬟开了脸,给了齐大人。
这样,齐老太太才没有说什么,可是呢,等这丫鬟开了脸,过了一年多后齐太太自己也有了身孕了,就生下了长子齐鹏举,齐太太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对小妾之类的,也是从小就耳闻目染,没有觉得自己的丈夫有小妾有什么不对的,只要尊重自己这个嫡亲,不宠爱小妾就成。
所以过后她那陪嫁丫鬟也生了,不过是个姑娘,是齐县令的大女儿,人称齐大小姐,今年和杜榆差不多大,不过周慧却很不喜欢她。
至于为什么,周慧让杜榆自己去体会,她也不是喜欢说人是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