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说的提高百姓的寿命,解决部分重大疾病的医治问题,这是如何说的?”孙承宗接着问道,孙承宗已经平静下来,开始心平气和的和皇帝讨论了。

“这件事,其实,是和张显庸那边有关,张显庸那边倒是发现了重大的东西,号称足以揭开人生老病死的秘密,借助那个发现,所以,朕才敢夸下海口,有把握说提高老百姓的寿命,治疗某些病症。”杨改革道。

孙承宗无语了,提高整个大明的寿命,这种话谁敢说?口气实在是天大,寿命这个东西也是敢luàn夸口的吗?

“如果陛下真的能过做到,这无疑又将是我大明的一件德政,映衬陛下的盛世,再合适不过了,人都有生老病死,如果陛下开出了提高寿命、治疗病症这个承诺,一旦无法兑现,必将对陛下的声望是个打击,对陛下收取人心是个打击;但如果陛下能做到,无疑,陛下的声望将高到无以复加,收天下人的人心易如反掌,天下没人会跟自己的命过不去。”孙承宗道。

“孙师傅放心,这一点,朕是有把握的,这可是朕的一记杀手锏,如果到了那时候,朝中反弹得厉害,或者朕压制不住,朕会将这件事公布出来,以扰luàn那件事带来的影响,转移天下人的注意力,这件事的影响,足以超过那件事,成为天下人关心的所在,朕做那件事,不过是伤了某些人的利益,对于天下大部分人来说,并没什么厉害,到时候,如果局面需要,朕会把这件事抛出来,就足以压制那件事了,足以让那件事成为一件xiǎo事,如果是单对单的对付那些人,朕倒是不怕,就怕他们煽动百姓,让朕为难。”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东西,原先不过是自己准备对付那些人的一个杀手锏,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左右局面的,现在也准备列入五年计划了。

张显庸?那个道士?孙承宗没有就这个问题再说什么。

 第四百四十四章 跟朕走,做地主

第四百四十四章 跟朕走,做地主

孙承宗看着微笑的皇帝,觉得皇帝是四溢。///

“陛下打算远征倭国,这一点,臣是赞同的,海上贸易获利丰厚,以关税,足以养起一只庞大的水师了,还可以支援陛下养边军,水师北可以封锁东虏,东可防备倭人,南可拒夷人,倒是不得不备……”孙承宗先前就知道很多皇帝的秘密,所以,在这件事上,倒不是很吃惊皇帝一系列的动作已经说明,皇帝有打出去的意思,孙承宗也不准备拦着,如今大海盗头子就在皇帝手上,江南很多商人又转投皇帝麾下,重开市舶司,收取关税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已经没人能阻止皇帝。而倭国,对大明的伤害,这百余年来,足以说明皇帝出去教训一下倭国是有必要的,倭国有皇帝说的金山,银山,对军费已经是“高山仰止”的孙承宗觉得皇帝有必要开几个财源,因为军费开支实在太吓人,别人不知道皇帝的军费开支是多少,但是孙承宗却是相当的明白,一想起那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开支,就觉得心惊rou跳,军队可是一只会反噬的怪兽,要是皇帝那天没银子发了,皇帝自己受到的伤害,不可想象。

“是啊水师是必须有,朕打算将移民扩展到北方数省,乃至整个大明,将百姓从已经不堪重负的土地里解救出来,这怕是唯一能解决我大明问题的根本,种番薯,或许还在这个之下,往外移民,将是朕这一生孜孜不倦的事……”杨改革感叹道,移民才是解决明末问题的根本,这一点,杨改革有深刻的认识,历史上的崇祯元年可是遍地烽火,可自己施行移民之策之后,情况明显好了许多,这说明,移民是有用的,是釜底chou薪的最佳办法。

“陛下所言不差,如今陕西遭受如此干旱,却没有百姓造反,足以证明陛下移民之策的正确和成功,往外移民,确实是不二之法啊”孙承宗对于这一点,也是有相当深刻的认识,极力赞成皇帝继续移民。

“朕已经将郑芝龙这个海盗头子收拢得差不多了,过两日就会和他谈谈,待和他谈妥了,朕往海外大规模移民,就可以启动了,有水师护航,朕自然不怕夷人,海盗的侵袭,海外有诸多féi沃的土地,足以养朕的百姓了,有田分,有地分,嘿嘿,朕到是要看看,谁还敢阻挡朕,天下人的利益,谁能阻挡?”杨改革目光的焦点已经没有在乾清宫了,已经越过时间的限制,到达另外一个时空,能聚天下人的利益,能得天下百姓的心,从古到今,能做的人不多,如果说有什么措施能够聚集天下人的利益,天下的民心,无疑,土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历史上的李自成以“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赢”得了对明朝的战争,后世的“土 改”,也成就了另外一个时空的传奇,如今,自己要以一个明朝皇帝版的“土地革 命”来收取天下的民心,聚集天下人的利益,成就自己的不败之身,成就自己的传奇。

孙承宗听了皇帝说要分田,分地,想起刚才说过的往外移民,再往前想起皇帝说的解决重大疾病医治的事,心再也平静不下来,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惊呼道:“臣明白了,臣懂了,陛下所指的这个天下至正之力,天下人的利益,就是说这个?”孙承宗已经顾不得什么礼仪,站起来指着皇帝惊呼。

“不错,朕要以土地作为收纳天下民心的砝码,要以土地作为聚集天下人利益的砝码,朕相信,有了土地,有了‘土 改’,朕就是无敌的……,聚集天下人的利益,聚集天下人心之所望,朕总结了六个字‘跟朕走,做地主’……”杨改革坚信,土地**所聚集的人心、力量,将是无可抵挡的,将是无敌的,自己是皇帝,无法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土地革 命,也不能像李自成那般推到重来,但是,不代表自己不能以其他方式进行土地革 命,以一个皇帝的身份进行一场有明朝皇帝特sè的“土地革 命”,将是自己成为“无敌”的最大依靠。

“‘跟朕走,做地主’,……‘跟朕走,做地主’……臣民白了,明白了,臣现在终于明白,陛下境界之高,确实高出臣数筹,以土地作为凝结天下民心的纽带,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以战舰谋求土地,以大明之外广袤的土地,足够陛下移民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以前,那都被视为烟瘴之地,如今,陛下断言有医术可以医治那些病症,那烟瘴之地再也不是烟瘴之地了,那可是féi得流油的好田啊一年还可以三熟,这种youhuo,天下百姓,将无可抵挡啊再以徐子先的司农司进行全面移民,陛下,收天下民心,指日可待啊……臣愿在陛下麾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孙承宗已经明白皇帝说的收天下民心是什么了,更明白了皇帝说聚天下人的利益是什么了,有了医术和战舰做保障,以前被视为烟瘴之地的那些féi沃的土地,再和烟瘴二字无关,全都是féi得流油的上等好田,还是一年三熟,这种东西,谁能抵抗?只要皇帝说一句“跟朕走,做地主”,全天下的百姓立刻都跟着皇帝走,这种聚集天下人利益的力量,谁能抵挡?就凭着那几个号称权势滔天,盘根错节的盐商所能抵挡的吗?能是那几个si下里做海外买卖的人可以抵挡的吗?皇帝要斩杀他们不过是xiǎo事一桩,在这种倾国之力面前,他们根本算不得什么,更别说翻得起多大的风làng。

“……朕算了下,朕如今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徐师傅那里的司农司,移民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而且影响范围很广,从黄河到运河,到长江,所以,移民的经验不是问题,海外的土地更加不是问题,仅仅是一个大琉球,就足以移民很多年了,烟瘴的问题,张显庸那里已经有了突破xing的发现,要克服这些病症,也不是很难,如今朕已经有了一个舰队了,这次在镇江堡之战里,表现还不错,再加上新造的战舰,又可以组成一支舰队,郑芝龙那里还有熟练的水手,这分地的事,已经可以摆上桌面了,相信朕,天下百姓会跟着朕走的……”杨改革自信的说道。

“陛下真乃是圣主啊此策一出,陛下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陛下要行那件事,已近胜券在握了…,不,不不,那事已经是xiǎo事了,我大明自此,进入一个盛世啊士农工商,陛下此五年计划里,已经兼顾到了士人,农人,工人,商人的利益,已经相当的了不起了…”孙承宗满脸通红,不断的抚mo着自己的胡须,一脸幸喜的说道。

“这也是朕最近才想通的,要赢他们,必须要有更强的力量,他们号称盘根错节,无法 撼动,朕就要借那可以将他们连根拔起的力量,将他们彻底的摧毁……”杨改革道。

“孙师傅觉得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吗?”杨改革道,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大秘密,心里也轻松了许多,这个计划,由于时间仓促,自己并没有仔细的想过,仔细的验证过,还需要有人给自己把关,不断的修改。

孙承宗红着脸,道:“臣以为,陛下的谋略,已经占了相当的高位,陛下要实现这些谋略,必须要有一个相当高的威望,要有让天下百姓信服的信誉,还要有做此事的经验,而这些,陛下恰恰都有,陛下的威望和信誉,在民间,已经相当高,如果陛下说有这些事,能做到,百姓们也不会太怀疑,这才是成事的关键,如果是陛下刚登基那会,如果这样做,则天下百姓未必信服;做这件事的经验,陛下也有,徐子先如今已经主持了百万移民,所以,陛下,做此事的要素,倒是已经齐备了。”孙承宗佩服的道。

“……要说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臣以为,陛下还缺了一点。”孙承宗若有所思的道,皇帝有了这些谋略以及身后的力量,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剩下的就是做得更好。

“孙师傅请说。”杨改革道。

“陛下,臣以为,陛下还需要招天下督抚入京……”孙承宗道。

“嗯,有道理,这一点,朕确实是疏忽了,说实话,在京城中,朕倒还不怕什么,就怕有些人背地里使坏,要是将督抚都招入京,地方上群龙无首,要想干点什么,也不容易,对,就这样,朕稍后就下旨……”杨改革领悟了孙承宗的意思,立刻下了决定。

“孙师傅还有什么要说的?”杨改革继续问道。

“其他的么?臣就没什么要说的了,陛下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孙承宗说道。

……

孙承宗走了。

杨改革却还沉浸在喜悦当中,自己找到了无惧任何人的法宝——“土地革 命”,有了这个法宝在手,杨改革无惧任何人,自己将赢得更加完美。

“大伴……”杨改革高兴的喊道。

“奴婢在。”王承恩回答道。

“立刻下旨,招天下督抚进京议事。”杨改革喊道。

“奴婢遵旨,这就去办。”王承恩立刻出去办了。

……

今年的大雪,来的很猛,将京城覆盖得白雪皑皑,但是,紫禁城内,乾清宫,却是火热的很,因为皇帝有一颗火热的心。

昨日,杨改革在这里向首辅吹了风,跟孙承宗商量了对付那件事的底牌,今天,则继续跟某些人吹风,一场涉及明朝未来走向的大战,即将爆发。

杨改革还在继续修改自己的五年计划,以希望将这份计划完善得更加完善些。

“陛下,英国公张唯贤到了。”王承恩禀报道。

“见”杨改革没有犹豫,立刻说道,召见勋贵的领军人物,也在自己的步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