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衙mén负责制盐的弊病……,故此,陛下,臣以为,这并无不妥……”施凤来虽然不太情愿,但是,也不的不站出来为此事背书叫好,谁叫他是帝党,谁叫他是首辅呢?他不干这个,谁干?

很多大臣更是一副鄙视的模样,纷纷切断了耳朵和外界的联系,对于这事,当作没听到,琉璃斋忠君爱国……,这可真的要吐了,那就是皇帝的好不好。

“嗯,有道理,琉璃斋忠君爱国就不说了,如果真的能每年缴纳千万两的盐课,真的能讲盐价平息下来,那这制盐的事jiāo给他们也并无不可,由此,倒是也省了盐政衙mén的开销,省得盐政衙mén从中盘剥……”杨改革立刻总结道,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说了一阵,杨改革又问道:“诸位卿家,朕觉得这样ting好,还有疑问么?”在这里,自己的队伍可是占了绝对优势,杨改革说了一阵,也就没耐心等了,还不如干脆一点算了。

“启禀陛下,要是缴纳不足盐课,该如何办呢?如果平息不了盐价,又该如何办呢?”一个老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决定给皇帝找点茬。

“首辅,你说该如何办?”杨改革楞了一下,转而问施凤来。

“回陛下,臣以为,此事,该问毕尚书,他专责拟定盐课。”施凤来也漂亮的把球踢出去。

“户部,你如何看?”杨改革又问毕自严。

毕自严今日可是一句话也没说,对于盐的事,从头到尾,他都知道怎么办,知道细节,他对盐的事可谓是通透得很,参详透了,对这个问题,根本没放在心上,他此时纠结的是,倒是是跟皇帝开价三百万预支盐课,还是五百万预支盐课,多了怕皇帝承受不起,少了怕起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数字,却更是个两头不讨好的活。

“回陛下,简单,臣说过,达不到这两点要求,盐就还得再改,直道能达到为止,既然琉璃斋愿意报效朝廷,愿意承担起这缴纳盐课和平息盐价的重任,为君分忧,为朝廷担责,那么,如果少了盐课,该当由琉璃斋赔偿,倒是平息盐课,此事倒是可以稍稍宽限一些时日,毕竟我大明有万里江山,指望一下子平息下来也不太现实……”毕自严不假思索的就回道。

毕自严这平静的一说,倒是让在场的大臣惊讶起来,这毕自严,也是个狠人啊这口气,完全就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丝毫没有给琉璃斋面子啊不少人倒是对毕自严佩服起来,不管怎么说,如今敢给琉璃斋下套子的人可不多。

“呵呵呵,有道理,那毕卿家对于琉璃斋这个商家参与盐,负责制盐,协助平抑盐价如何看呢?持何种态度?”杨改革也有兴趣的问道。

“回陛下,臣身为户部尚书,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朝廷征纳到足够的课税,如果琉璃斋能够每年保证朝廷收到千万盐课,让琉璃斋负责制盐,也并无不可,但是也有前提,如果没有缴纳足够的盐课,臣希望琉璃斋能自行补足,既然琉璃斋以报效朝廷为名,那就该行报效朝廷之实,……臣其实并不反对商家参与盐,这盐的产、运、销恩就是离不开商人的,盐本身就不拘泥商人行销,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商人商家参与盐业,以降低盐价,让老百姓吃到更低的盐,新盐的好坏,皆当以臣的那二条为标准,其一能缴纳足额的盐课,其二让老百姓吃到低价盐,有益这二条,就没有不可以的……”毕自严一副严肃的模样,轻松的说道。

毕自严这样一说,一些大臣倒也逐渐佩服起来,皇帝虽然赤luoluo了点,但是,平心而论,也不是件坏事,朝廷如果能收到足额的盐课,也算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然,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那些老盐商的葬礼,想到之里,又有不少大臣如丧考妣一般。

“好毕卿家这话说得在里,朕也深有同感,那位卿家,可还有话要说?”杨改革笑着说道,对于毕自严要求琉璃斋补足盐课的事,杨改革其实也不太在乎,琉璃斋现在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可盐课却鬼自己一个人用,用大家的钱补足自己,杨改革也是很乐意的,这也算是个琉璃斋一个压力,有了压力,这什么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对付si盐,才会卖力,不,不是琉璃斋卖力,而是琉璃斋的后台们一同卖力。

众人有的还在如丧考妣,有的还在鄙视,有的还在讥笑,有的则是不屑,有的则是沮丧,听皇帝问话,却没人出来吱声,这一切不都是早已准备好了么?还用问?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文华殿里,一个响当当的声音响起,惊得众人连连看去,却是户部尚书毕自严。

“哦,毕卿家,你还有何话?”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为了朝廷计,为了盐课计,还得给琉璃斋设置一道难题,如果琉璃斋能做到,臣就赞同琉璃斋接手制盐,并参与运销,如果不能,臣则反对琉璃斋接手盐业……”毕自严严肃,声音洪亮的说道。

众臣皆是惊讶的看着毕自严,这家伙,吃了豹子胆了?还是吃了炸yào了?反对皇帝的琉璃斋接手制盐?他这尚书还想不想干啊?他这帝党大概要被开除党籍了。就连帝党内部的人也都纷纷惊讶,这原本意料之中的事,居然会出如此之大的变化。

“哦,何话,还有何难题?”杨改革先是脸sè一变,似乎是在自己意料之外一样,然后迅速转变脸sè,平和的问道,似乎自己也是给震得不轻。

有的大臣已经捕捉到了皇帝脸sè的变化,更加疑huo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臣以为,如今朝廷亟需盐课支撑关外的战事,亟需盐课支撑赈济,如果琉璃斋真心报效朝廷,愿为朝廷分忧,臣以为,琉璃斋该提前预付给朝廷五百万两盐课,只有如此,臣才赞同琉璃斋入主盐业……”

毕自严这话,犹如一个炸弹,将文华殿里的一众人,炸得晕头转向,这哥们,够狠,五百万两啊这哥们也敢开这个口。琉璃斋不掏不出来,就别想接手盐业。这哥们,对自己人,可是更狠呢。

许多大臣都晕头转向了,这***谁才是帝党啊?帝党也不带这样坑自家吧?这家伙光有个帝党的身份,却干着比东林党还“绝”的事,东林党坑皇帝也不带这样坑吧。

许多大臣给毕自严那五百万两银子吓着了,毕自严这一张嘴,今年户部就已经提前收到五百万两了,这已经远超大明朝历任皇帝,历任户部尚书了。

一些大臣开始擦汗,惊慌的看着毕自严,完了,彻底完了,皇帝当真是没给那些盐商一点活路啊这要是成真的了,那什么都不用说了。

杨改革也是一脸的惊讶和意外,似乎刚刚听到这件事一般,脸sè瞬间变了几次,一直在捕捉皇帝面sè的大臣看着皇帝也是一副吃惊和意外的表情,更加吃不准这是皇帝的主意,还是毕自严自己的主意,如果是毕自严的主意,说明这毕自严可是个一心为公,不畏艰难的好尚书,好大臣,好官,凭着这句话,毕自严也足以名流青史了,敢于张口就要人预支五百万盐课的尚书,在这大明朝,绝对是头一位,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上,也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今日的文华殿,确实给毕自严这一“炸弹”,炸得不轻,很多大臣都炸懵了,脑子已经反映不过来事。

“呵呵,毕卿家当真是忠心体国啊朕觉得,这个要求……”杨改革也是一副好笑,意外的模样看着毕自严,半响才说:“……很合理,这样吧,既然琉璃斋有意,户部也不阻拦,户部就和琉璃斋商议一下吧,如果琉璃斋舍得预付五百万两银子的盐课,朕看,就不妨让琉璃斋入主盐业,呵呵呵,这可是五百万两啊我朝盐课,可从来没到过五百万吧?朕如今手头紧得很,这已经开年了,关外大战在即,要的是银子,如果琉璃斋能尽快预付银子,毕卿家不妨将要求稍稍降低些……,如何?”杨改革也是一副意外,无可奈何的模样,一副跟毕自严说好话,求情的模样,将毕自严高高的托起,让毕自严的形象,变得高大。

众人都惊讶于皇帝说这话,莫非,皇帝自己事先也不知道?要真的是这样,那毕自严可真的就是一代名臣,一代铮臣了。

“臣领旨”毕自严带着一丝孤傲的说道。

众臣那个羡慕,这下毕自严可大大的出名了。

杨改革也笑着看着毕自严,这事,其实,都在预计之中,虽然有些贬低、自损自己的意思,不过,可是实打实的将毕自严这家伙托得老高,可是将毕自严的形象衬托得老高,一代铮臣毕自严,自此出炉,嘿嘿,自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跟着自己干的人,自己都会给足好处的,皇帝的信誉,可是钢钢的,可是金字招牌。

大臣们正被毕自严这个“炸弹”炸得头晕眼huā,mén外却传来急报。

“报……辽东七百里加急……”一个太监急急的边跑边喊。

还在头晕眼huā的大臣们,再次为之一震,纷纷看着这七百里加急。

“呈上来。”杨改革也不多说,直接就让呈上来,关外的事,看样子,真的有动静了。

大臣们焦急的看着皇帝,杨改革却慢腾腾的看着奏报,看繁体字,还是有些难度,不似简单那般快。

看了半响。

“朕刚才还说,今年已经开年,东虏那边必定会有动静,要多准备些银子好打仗,这果不其然,东虏已经出兵了,人数众多,先头正月十三日过了辽河……”杨改革举起自己手里的奏报,说道。



众臣又是一阵惊呼,这次惊呼,即是惊讶于东虏大规模出兵,又要打仗了;也是惊讶于皇帝猜得jing准,皇帝一直就说,开chun东虏就会有动静,而且是大动静,早已下令关外前沿的城堡做好准备,一些小围子早已撤了回来,现在奏报传来,众人对皇帝那jing准的预知能力,除了惊讶,就觉得恐怖,皇帝那和蔼,面善的背后……

 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干大事的袁崇焕

辽东。//

锦州,巡抚衙mén。

袁崇焕正站在沙盘前面,思考着,该怎么办。他十四日就接到消息,东虏先头过了辽河了,这次,真的是来势汹汹。

部将,官佐们,也都围着沙盘,议论纷纷,讨论着如今该怎么办,这种围着沙盘讨论对策的传统,也算是从皇帝这里流传出去的,皇帝既然带头,那么下面的人,自然也就有样学样。

如今这种议论方式,没了先前那般讲究。气氛,也远比先前热烈和融洽,先前,都是按照品阶坐定,然后前面的人说了,后面的说,死板而呆滞,前面的人说的即便是不对或者有问题,后面的人碍于品级和面子,也不好驳,很多有用的建议都白白的流失掉了,正真的有建设xing的意见,很难被采纳,如今这个就不一样了,主事的人也不管,下面的人,随便你议论,即便你的想是异想天开也没关系,权当是说了个笑话,听的人也不会在意,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点两点的好建议,别人也不介意采纳,融入自己的策略中去,呆会说起正事来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的想和策略说出来了,谁说的有道理,都是会记录下来的,如果日后靠着这个计策赢了,也是对自己有利的事。

虽然袁崇焕刚回来不久,可锦宁防线却是早就做了准备。锦州以北,大小围子早已撤回。回想起皇帝的预测,回想起皇帝一直对自己的教导,对自己的培养,袁崇焕心中既安定,又焦急,更是惶惶。

安定是因为,事情如皇帝预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