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条,诸位可有意见?”杨改革又开始讨论下一条。

这一条算是彻底的把如今的盐商和盐业剥离开了,算是为皇帝接手盐业、盐课打下基础,一些大臣听了皇帝拟定的这条规矩,只能是黯然,就算没这条,以前的盐商要想再弄盐业,怕也没多大的可能了,琉璃斋接手天下制盐,岂能还让这些盐商掺乎?盐不产在自己手上,要想和琉璃斋争,要想兴风起浪,无疑是自寻死路。

这一条又没有多大争论的通过。

又议论了几条,或是不得不通过,或是必定通过,不一而论。

“再说说这条吧。……”杨改革也是说得有些口干了,这盐商的罪,惩处的建议,徐光启可是列了叠,要一一的敲定,可也是麻烦。

“……徐师傅言,在查办盐商通虏案的时候,有捐出家产,助朕剿灭东虏,立志和通虏盐商割裂的盐商,这些盐商除了上述这些事,还做了件好事,那就是帮助徐师傅稳定了盐市,没有让天下老百姓吃盐出现大问题,此确实难能可贵,朕原本担心办了如此多的盐商,天下必定会出现动荡,老百姓吃盐会出现困难,没料到,盐商里也还有知晓大义,知道替朝廷解忧的盐商,可见,盐商里也不全是坏人,徐师傅言,盐商该严惩的严惩,但是,对于有功的盐商,却该区别对待,此条,朕也同意,该给那些捐出家产,稳定盐市的盐商一些优待,不该处罚过于严厉,当和一般的盐商区别开来……,其中,王、梁、郭等都做得不错……”杨改革抛出了这最重要的一条,惩罚都说完了,那就该说有待了,该兑现承诺了。

一些大臣听到皇帝说这话,已经是喜出望外了,看样子,最先捐出家财的那批人,果然是通了门路的,听皇帝的意思,这批人,怕是“死而后生”了。

“陛下仁慈……”

“陛下圣明……”

这一条,没有任何人反对,皇帝大开方便之门,足额兑现承诺的东西,并且是以明文的方式兑现,足见皇帝的信誉。

……

议定完盐商的处罚办法方案,杨改革却没有什么轻松的,径直回乾清宫,一回乾清宫,就把自己关在暖阁里,给徐光启写信。

今日商议的这些,都不过是明面上的事,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可能再明面上说,还得悄悄的办。

“……今日已在文华殿商量了徐师傅的奏本,具体的结果,徐师傅不日就可知道,朕就不再累述,除此之外,徐师傅需要谨记几件事,有几件事,徐师傅务必要把握好……”

“第一件,朕要跟徐师傅说的就是,此次办盐商,虽然表面上看上去,真是风风光光,赢得痛快,得了一大笔钱财,国人‘说盐商跌倒,朕吃饱’之类,面对这些话,朕也是一笑了之,国人不知道朕的难处,不知道国事之艰难……”

“……想今年得到的三千余万,就以四千万算,其实,也用不了两年,这些钱就会一空,这四千万,需要补足去年的移民款,就去了四五百万两,今年又是一个大灾之年,规模可能比今年更甚,涉及更多的省,移民规模,怕只在今年之上,也就是说,今年新增移民款,也在五百万两之上,如此就去了千万之多,如果再算上新军,边军的军饷,朕每年又需花费数百万两,今年北方的战事已起,额外的花销定是少不得了的,非得有数百万两不可,再加上给边军发些棉衣,增些饷银,增些装备之类的,怕又要去小千万两,如果算上其他费用、开销,今年的花费必定在二千万之上,而且往后数年,怕开销只会在这个之上,故此,朕是忧心忡忡……,我朝如今的赋税,能收到手,朕能支配得了的,不过区区百余万,唉……,国事之难,不是外人所能想象,盐课虽然已成定局,但也不过只千万之数,除去一些必要的开支,比如许给林钎的办学款,给户部调济一些,朕剩的着实也不多,要支撑每年二千万两以上的开销,也是力不从心,这四千万两,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每每想到此处,朕就日夜难安,先前跟徐师傅提过,要解决如此之大的窟窿,必须还得有额外的财源才行,光指望着盐商这点家财,那是万万不妥的,今年有盐商可抄,那明年呢?后年呢?又去抄谁?今次得了盐商二百年的家财,才有如此这个规模,难道日后抄琉璃斋……”

“……朕思前想后,田税是万万不可再加的,如今加的这四百余万两的田税,朕都是日夜不安,生怕激起民变,想来想去,也只能把主意打在商税和关税上,如此,才有可能填补得了如此之大的窟窿……”

“……徐师傅也知道,我太祖定下的国策就是藏富于民,商税向来缴纳得极少,不缴商税已经成了习惯,要想大规模征收商税,朕是想也不敢想,如今为了办个盐商,朕不惜以退位想逼,拿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声望做赌注,十足的赌徒一个,……想为了此事,朕居然不得不做一回赌徒,以国运做赌,如果祖宗在天之灵知道,必定要骂朕,……唉,非是朕要这般,实在是没有办法,国事如此之艰难,没有足够收入抵御外贼,安抚民众,国破种灭,近在咫尺……,唉……,好在有徐师傅和孙师傅一干忠臣辅佐,朕才没有失掉国运……”

“……想起此次办盐商之事,朕的种种冲动、莽撞,朕如今,仍觉得羞愧,如不是孙师傅力劝,朕必定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远不是今日这般和气的收场,如今看来,朕还是太年轻气盛了,对于盐业动荡带来的危害,远远没有估计足,试想如果真的到了那种鱼死网破,不死不休的地步,天下百姓无盐可吃,朕真的不知该如何面对……,如今想想,才觉得后怕,才觉得,孙师傅的力劝是对的……幸亏当时没有调兵,没有动用武力,更是留了余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今虽然饶恕了部分盐商,和一些盐商达成了妥协,做了些让步,好似亏了,有些窝囊,但确是值得,唉,这又说远了……”

“……要从商税、关税上下功夫,不过,关税、商税怕也不是好收的,这背后力量远不是盐商可比拟的,如果朕要强行收商税、关税,怕会遭到无数反对,如今好不容易借着盐商之事将朝堂上分成几个势力,如果收商税、关税之事一出,朕怕这些势力又会合拢成一处,处处针对朕,要是那般,国事将更加艰难……”

“……故此,还是按照先前朕打算的去做,不直接提收税、不再旧事重演,以退位相逼,如此这般以国运做赌注,朕如今想来,实在是羞愧……,该改培养自愿缴税的商人,……朕先前于江南试行了一些,效果好像还可以,二喜子来信道,那些和他达成协议,以自愿缴税换取朕扶植的商人,确实对这种模式比较感兴趣,发展很迅速,如果假以他日,朕扶植的这批自愿缴税的商人能够在我朝的商业当中占据主导,那么,朕收天下商税、关税的事,也就算是达到目的了,如此,那些人即便想反对,也无从说起,不然,没有商税、关税的支撑,朕真的不知道还能撑几年,和徐师傅笑言的饷帝,怕真的要加在朕的脑袋上了……”

“……如今这批盐商,已经断绝了他们再入盐业的可能,已经将他们踩在了泥地,如今,却是该将他们拉上来的时候了,盐商里,不乏有识之士,不乏商业奇才,统统废掉,着实可惜了,如今,该当是把他们扶植起来,成为自愿缴税之商人中的一员了……”。

 第五百章 给徐光启的信(二)

“第二件:移民的中心,需要再移,朕的打算,是将如今的移民中心放置在上海县,就是徐师傅的老家上海县……”

“……今年北方的灾情,怕不比去年轻,持续移民,将是未来数十年的国策,此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今年除了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因灾需要移民,山东,顺天周围也有大批灾民需要移民,辽东逃难出来的难民数目更是高达百万,都聚集在京畿,极容易爆发问题,这些,都需要给予适当的安排,这些东、北面的移民,就必须走海路,故此,仍只将移民重点放在西北就不行了,移民的中心放在南京也就不行……”

“……朕将移民中心放在上海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徐师傅大概也知道,朕已经招安了海盗头子郑芝龙,郑芝龙在招安前,就已经组织数万人去了大琉球垦荒,在那边重新安家落户了,先前的移民,移民的目的地只是在国内,是洞庭湖等大湖,如今看来,这些大湖也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如果每年这般规模的移民,那大湖纵使有八百里,也绝容不下如此之多的人,更何况,大琉球那边一年轻松的可以做到三熟,也无需太多的衣物避寒,如此,可大大节省移民费用,比之移民大湖,不知道节约几凡,朕听郑芝龙言,二三月移民过去,分给耕牛和工具,划定田地,到六七月,就可收获,极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移民吃饭的问题,远比移民大湖需要保障移民一年的吃食划算,只需有第一批收获,就无需再投入,可大大节省移民费用,大琉球几乎不下雪,又节省了避寒的衣物,两相算下来,移民大琉球比移民大湖,至少节约三四成以上,故此,今后的移民,都以大琉球为目的地,当然,先前已经说好了的移民往大湖的,依旧往哪里去,但,还是尽量要劝移民去大琉球,可以少吃苦……”

“……移民从大湖变成大琉球,从陕西、山西、河南、甚至湖广的灾民要移民也好;还是山东,顺天府,还是辽东的难民要移民也好,上海就成了必定的中心,这也是朕要徐师傅把移民中心移往上海的原因,如今银钱筹集颇为困难,同样的银子,能多救一人也是好的,移民大琉球能节约三四成以上银钱,这下不知道可以救活多少人,……只愿,祖宗在天之灵,庇护朕的子民,庇护华夏百姓……”

“……往大琉球移民,徐师傅勿要担心,……朕知道,大琉球在天下人的眼里,是烟瘴之地,不过,先前郑芝龙已经往那边移民了,总结了些防御烟瘴的手段,效果还不错,在那边,灾民只需要稍稍安顿,就可以吃上饭,就可以穿上衣,一年三熟,只要不是太懒,绝不会饿肚子,只要在那边坚持一年以上,甚至还有粮食

卖出,如果以大船运至天津或者辽东沿海,可大大降低如今高居不下的粮价,朕相信,日后那大琉球必定成为朕的粮仓……”

“……关于烟瘴的问题,请徐师傅务必严格要求、督促甚至以严惩来让移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喝生水,吃食必须煮熟,常洗手,常洗澡,粪便必须集中妥善处理,发现病例,必须及早处理、隔离,不可祸害人群……关于防疫的,朕就不罗嗦了,想徐师傅也有经验,朕的要求就是能有多严格,就有多严格,务必严格执行防疫办法,……再,请徐师傅务必准备足够的蚊帐,五口之家移民的,额外给两到三顶蚊帐,有蚊帐可避免被蚊虫叮咬,此是防疫的重点,请徐师傅务必不要怕破费,大琉球和内湖不一样,听郑芝龙说,那边蚊虫叮咬甚是厉害,如果没有足够的防御手段,怕会出大问题的……”

“……移民大琉球和移民内湖有些区别,给移民的待遇不同,朕听郑芝龙说,他那边移民,是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具体细节,朕另给徐师傅寄去,这里就不罗嗦……”

“第三:是关于上海的问题,朕觉得,还需要和徐师傅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