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啰唆,可又能如何?在“天下大势”面前,他们能翻得起几个浪花?

“……就建个海事学堂吧,专门负责教导我朝百姓海上行船之法,并且负责收集、整理、验证更好,更新,更安全,更详细的行船之法,以减少我朝在海上的损失……,呵呵呵,大家都损失不起嘛……”杨改革笑呵呵的说道。海事学堂要正式出炉了。

“……陛下所言甚是……,所言甚是……”韩爌连连说道,心里直擦汗,大家都损失不起,咱们可不敢和皇帝比肩,这事说白了可就尴尬了。

“……臣敢问,这海事学堂该给个什么品级?是否要修建专门的衙门,这衙门又建在那里?在何地办公?”韩爌想了想,又请示道。

“这个嘛,低调一点就成了,没必要弄得那么大张旗鼓的,给个九品差不多了,朕记得,那河泊所什么的似乎还是未入流的杂职?这是学堂,不是县衙,也没有那么多讲究,……至于在那里建么,就建在天津吧,那里靠海……,哦,天津港每年还得封冻一段时日,再在上海那边建一个吧,以便方便行事……”杨改革说道。这种事,以前要让杨改革一个人操作下来,还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精力,可现在么,有了这么多的“志同道合”者,倒是不再需要杨改革耗费什么精力了,利益所向,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回禀陛下,臣明白,臣领旨!”韩爌立刻答应道,没有多想,天津是京城的出海口,其重要性自然不用说,这上海更是关键之地,其意义自然更不用说。这个对“大家”都好的学堂建在这两个地方,自然不用多说。

杨改革在太阳底下走了一阵,身上越发的暖和起来。和韩爌说了一阵这个事,忽然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来。

“对了,朕倒是想起来一件事了……”杨改革脸上红彤彤的,可以说暖意洋洋得很,甚至有些微醉的感觉。

“还请陛下示下……”韩爌赶紧接过话茬。

“卿家去看过张工部修的那些个新房子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看过,不止是臣看过,朝中几乎所有官员都去看过,不知陛下有何指示……”韩爌立刻心动起来,那新修的房子,确实有些意思,若是说比他们这些人住的房子舒适,那倒是未必,他们很多办法来让自己住得更舒适一些,可也不得不说,那新修的房子确实也有着很多独特的地方,比如,那地面,就无需夯土,无需用木板,可以抹得平平的,甚至可以用水洗,这是他们怎么以前怎么努力都无法弄到的,夯土的也好,木板的也罢,到了潮湿季节,总会返潮,总会散发一些味道,而这新房子,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据说是没味道。到哪里看的人可以说络绎不绝,朝中的官员几乎是都去了,连皇帝似乎也专门去了,韩爌一听到皇帝提起这个,头一个想到的就是,皇帝果然是给了他一个肥差,见过了那水泥修的新房子,这早已吵上天的水泥厂的事,还不火上浇油?这还不得更加的打破头皮?而他却是和皇帝有默契的,像营建这方面的事,皇帝会照顾他,也就是说,他会有很大的收获。

“哦?都看过吗?朕也去看过,确实修得有意思,比普通的木头修的房子可结实得多,倒是不惧水火,朕听张工部说,用水泥这东西修出来的房子,其实,最好住的是二楼,这二楼不接地气,不惧潮湿风寒,又可远眺,通风,光线又好,张工部还谏议朕,让朕上二楼处理政事呢……”杨改革开始和韩爌谈起那个新小区的事。

“陛下所言甚是……”韩爌不住的接过皇帝的话茬,配合着皇帝说话。他对皇帝的话也有不小的同感,二楼的好处自然不用说,可传统木房子的阁楼……,那全是木头建的,那个声响,“咯吱咯吱”的实在不好听,晚上要翻个身,整个楼都听得见,晚上要办点什么事,那实在是尬尴。这种水泥建出来的,倒是比传统的木房子要结实得多,也安静得多,起码放屁的时候不用担心把隔壁的人吵醒了。

“……水泥这个东西,可是好东西,值得推广,日后凡是修缮衙门,城墙,工事什么的,要多用水泥,卿家记下吧……,特别是日后修港口和港口的建筑,需要防备海风,海浪,潮湿,正需要这种坚固的建材。孙元化那里用水泥钢筋来修建的水坝,也算是为日后打算的……,总之,这种建材要多推广,卿家明白吗?”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韩爌立刻答应道,水泥厂他家也有份呢,推广的事,还用说么?如今这么多的灯塔,海港要建,这是多大的买卖?天下那么多房舍要建,这是多大的一笔买卖?



 第八百章 水力及铁路

第八百章水力及铁路

再次看到孙元化,杨改革很是惊讶,孙元化的模样,自己已经几乎认不出来了,按照杨改革的话来说,已经脱形了。// 

黑,瘦,疲倦,憔悴,累,混杂着眼睛里闪烁的亢奋的光芒,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来描述眼前这个人。

“卿家怎么这幅模样了?”杨改革惊讶的问道。

不仅仅是杨改革惊讶,连在一旁的王承恩也很是惊讶。

“回禀陛下,臣无事,不过是睡得少了些罢了,不碍事的……”孙元化以那憔悴的模样说道,话语里,却是疲倦带着亢奋。

“这才几日没见?卿家就这幅模样了,还说没事,若是这样下去,用不到人坛建成,卿家恐怕就要成皮包骨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朕虐待卿家呢,这怎么行?”杨改革说道。杨改革实在是没料到,孙元化居然会成这个模样,脱型得厉害,压力大,但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

“……陛下,真的不碍事,不过是臣最近睡得少了,所以才这幅模样,只要稍稍养几日,就好了……”孙元化继续以憔悴,疲倦而又带着亢奋的话语说道,黑眼圈,红血色说明,只怕是数日没有好好睡过了。

杨改革算是一阵无语,回想起最近这一段日子以来孙元化不断给自己交上来的作业,杨改革已经明白了几分,这大概也是压力压的,用混凝土修那么大一个水坝,在如今,绝对是个大工程,面对未知,面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寻常人又如何能理解主持者的难处和压力?修这个水坝,既是启动水力作为工业动力,也是在为人坛做技术验证,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一个水坝那么简单,人坛若是没修好倒了,这后果连杨改革都不敢想,只怕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下罪己诏了,这对于工业化的进程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杨改革寄予厚望的在精神世界钉一根桩子的计划,将会彻底的失败,明朝工业化将产生巨大的变数,杨改革自己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自然要将这些压力传导给具体的执行者,没料到,却是把孙元化压成了这般模样。

“……唉,卿家还是不要这般拼命,朕可损失不起……”杨改革感叹的说了句。

“……陛下,臣真的不要紧,养几日就好了……”孙元化满不在乎的说道。

一阵沉默。

搞科研,做技术,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杨改革再次有了深感的感触。

“……听说那水坝修得差不多了……”杨改革撇开重要的东西,问道。

孙元化一愣,接着回答道:“……回禀陛下,是的,修得差不多了……,包括水坝本身,水泥厂的引水渠,排水渠,包括相应的铁厂,煤场,灰厂,都建得差不多了……,陛下,西山这地方,铁,煤,石灰,水这几样全部齐聚在一起,离京城又近,确实比天津那边更加适合……”

“……嗯,是的,这个朕知道,西山这边适合,就先在西山这边做吧,天津那边也不要停,无定河的河水只有那么多,而且不稳定,西山这边,只怕也是有限的,只怕日后还得再找其他地方,想其他办法的……”杨改革知道孙元化说什么,西山这边的原材料集中,水力,经销地都聚集在一处,算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重工业基地,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水力有限时代,要挑起重工业基地的重担,只怕还有些难度,当然,在没有稳定的动力来源之前,这里确实比天津那边更好,作为重工业启蒙的基地,也足够了,但若是到了蒸汽机时代,到了需要更多,更大,更稳定动力的时候,这里的就未必适合做重工业基地了,就说那污染,只怕北京城的高官们都受不了。当然,在杨改革眼里,孙元化送来的那些“写真样图”里,那些高耸的烟囱,冒出的浓烟,都是杨改革最爱。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孙元化说道,水力代替人力,畜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制造水泥,需要大量的动力来研磨,粉碎生料,熟料,没有稳定和持续而且廉价的动力,这水泥的产量是肯定上不去的,价格无疑是降不下来的,降不下来,于推广也就不利。

稍稍的沉默了一下,杨改革就翻出了水坝的图纸来。杨改革人在紫禁城,无法外出,为了直观的需要,也就有了这些直观的“写真”图纸。按照杨改革的要求,这写真图纸唯一的要求就是“写真”,实际是什么模样,就画成什么模样,对于能动用全国资源的皇帝来说,这个要求不过分,总比皇帝跑到西山自己去看来得合理,也在京城里掀起了一股“写真风”。

“……这西山,也确实是比天津那边有优势……”杨改革看了半天的“写真”图纸,说道,不得不说,如今水坝差不多建好,水泥厂建成,动力来源相对稳定之后,西山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而天津,毕竟还是太远了,三百里的路程,对于如今的明朝来说,依旧是个不小的数字,生产力够不着。

“……回禀陛下,是的,水坝建好之后,这粉碎生料,熟料几乎不费多少力,远比先前使用畜力划算,这水泥的产量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价格也下来了,有了西山产的水泥,臣才有把握说修人坛,否则,靠人力和畜力研磨出修人坛的水泥,臣实在是没多大的把握……”孙元化说道,眼睛里又是疲惫和憔悴,又是亢奋。

杨改革又是一阵沉默,话题又扯到人坛上去了,人坛对于如今的明朝来说,称得上超级工程中的超级工程,所遇到的难题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孙元化煎熬成这样子,也是压力所致,杨改革的压力也是不小。

“……不过,陛下……”孙元化又吞吞吐吐的说道。

“何事?”杨改革在想自己的事,见孙元化问,也就问道。

“回禀陛下,如今不仅是水泥厂要用水力,这钢铁厂也需要水力,若是以水力来锤打,钻磨和锻造物件,则可做到人力无法做到的事,许多物件,必须要这种持续而且庞大的力来做才行……,故此……,陛下,臣只怕这水力不够……”孙元化吞吞吐吐的说道。

杨改革一阵无语。刚刚还在说把西山作为重工业基地,这水坝也是快要修好,可这马上就遇到了水力不够的事……,对动力的需求,立刻遇到瓶颈了。

“……卿家的意思,这水坝修小了?”杨改革一阵无语,第一次办这种事,果然是没经验,出这种事,杨改革很能理解。

“……回禀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若是按这么发展下去,只怕这无定河的水是不够用的,陛下,这人坛所需的水泥与钢铁,不知几凡,若是西山的水泥钢铁只满足这人坛营造所需,勉强也是够了,可陛下,如今水泥大卖,所需不知道有多少,只怕西山水泥厂的水泥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