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刘赟未入都以前,凡军国大事,皆以李太后名义发教令而行。郭威又请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则由自己决断。这时,河北诸州又奏契丹大军入寇,边境告急,太后又命郭威统军北征。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一日,郭威离开京师出发,十六日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县),这时士兵都不愿走了,相互传言说:“我们拥郭公打京师,已个个负罪于刘氏,现在还要立刘氏为帝,为刘氏打仗,今后我们还有好下场吗?”十九日,郭威令大军继续进发,到二十日,军士大叫大嚷坚决不走了。郭威躲进屋内,不少人就爬墙登屋进入郭威居处,向郭威面请要他当皇帝。有人撕下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哗变士兵拥他登上城楼,数万大军齐集城下,也不去打契丹去了,稍微休整了一下,便回师开封。郭威给李太后写信,请求奉汉室宗庙,愿事太后为母。王峻、王殷一听说澶州兵变的事,马上派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前往宋州截住从徐州赶来的刘赟。郭崇威一到宋州,就把刘赟的卫队招降了。

第二年正月,内廷传出太后李氏的“诰命”,吹捧了一番郭威的圣德,又说什么顺天应民,要将后汉传国符宝授于郭威。郭威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后,就举行隆重的典礼即皇帝位,国号“周”,年号“广顺”。又一个新王朝在中原大地出现了。

三、处平内修操劳身死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郭威杀刘赟于宋州,刘赟的父亲刘崇见状,即于晋阳(即太原)自立为帝,仍用汉乾祐年号。他占有河东十二州之地,史称“北汉”,与郭威的后周政权长期对峙。

广顺元年二月,刘崇发兵五道攻晋州(今山西临汾市),遭到后周节度使王晏的痛击,北汉军死伤甚众,只得退兵。自后连年入寇。

十月,契丹又兴兵五万会同北汉入寇。刘崇率兵二万进攻晋州。至十二月,天气渐冷,下起了大雪,刘崇和契丹军不敢久留,烧营夜遁。后周军乘机追击,北汉兵跌入崖谷中伤亡者很多,契丹兵马亦损失了十之三四。后周军大获全胜,北汉自此元气大伤,自后虽仍年年入寇,但规模不大。

契丹自此次大败后,也没有再组织大的进攻。北部边境基本上安定下来,郭威便开始集中精力处理内政。

郭威调整了中枢领导班子,以自己的心腹王峻和老臣范质、冯道为宰相,内子柴荣居外领重兵,任澶州节度使。又追封夫人柴氏为皇后,并礼葬后汉隐帝刘承祐,迁太后李氏于西宫,不时问起居,竭力安定政治局势。并通使各国,接受各地朝贡。

广顺三年十二月,只当了3年皇帝的郭威突然得了病,他预感到自己或许要一病不起,就把治国重担交给养子柴荣。因为郭威的亲生儿子早在邺都起兵时就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光了。柴荣自幼跟随他长大,知道民间疾苦,又经过数年军旅锻炼,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超人的毅力。郭威病重在床,柴荣不离左右,日夜侍疾。柴荣实际上是郭威最亲也是最信得过的人,是最可靠的政治接班人。

新年元旦,郭威强忍病痛,咬着牙登殿举行了朝庆大典,将这一年改为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并大赦天下。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就写好了遗诏,将皇位传给柴荣。郭威拉着柴荣的手,面对众大臣,他硬撑着身子,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以前西征,看到唐朝十八个皇帝的陵园,没有不被人掘开的,这都是因为里边金玉珠宝藏得太多了。汉文帝死后薄葬,他的墓至今保存完好。人既然死了,就不要让活人受累,我不求什么,只求年年有人到我的墓地洒扫一次。若太忙不去也不要紧,只需遥祭,记住我就行了。另外,把我心爱的盔甲、弓、剑分别葬于我作战过的战场,作为纪念。这就是我最后的心愿,千万不要忘记我的话。”说毕去世。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周太祖”。葬于嵩陵。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世祖柴荣

一、少年英豪异姓继位

柴荣,又称周世宗,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是太祖圣穆皇后兄柴守礼之子(太祖内侄)。因幼随姑母在太祖家,替其管家,被收养为子。后梁贞明七年(公元921年)生,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卒。终年39岁。

柴荣生于邢州柴家庄园。后因姑母无子,柴荣从小由姑母收养,住在郭威家里。郭威对这个内侄很是喜欢,视同己出。

柴荣小时聪明伶利,且为人谨慎。当时姑父家里并不富裕,经济情况相当拮据,柴荣就经常帮助姑母料理家务。时郭威在外做“马铺卒使”的小差使,有时也出外经商,很是劳累。柴荣年稍长,即跟随姑父出外做生意,尽量多给郭威搞一些额外收入,以补家用。由于从小行商走贩跑过许多地方,接触到下层社会各色人物,所以柴荣既懂得民间疾苦,也看到官吏的腐败与残暴,深知当时社会的积弊。

由于周太祖郭威长期担任军职,柴荣也跟随姑父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尤善骑射,并且精通史书,逐步地培养起军事和政治才能。开运四年(公元947年),郭威帮助后晋镇将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并因功升任代理枢密副使,一跃而成为后汉王朝的统兵大将。柴荣也获得了左监门卫将军的头衔。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领重兵坐镇河北,任邺都(今河北大名县)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柴荣亦随之改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协助姑父掌军。第二年,郭威起兵造反,攻下开封,隐帝刘承祐被郭威部下杀死,将士拥郭威做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柴荣则以“皇子”身份担任澶州(今河南濮阳县)节度使,受封为太原郡侯。这预示着柴荣有无量的前程。

柴荣坐镇澶州,主管一州军政事务,得以初步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他管内,政治相当清明。澶州人民多年以来捐税苛重,除正税以外,还有杂课,又有差役调拨,人民不堪其苦。柴荣奏请放免,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日子逐渐过得下去了。柴荣的治绩使他在地方上赢得了好名声。

柴荣因其政治才能和声誉,深得郭威的欢喜,但却遭到了权臣王峻的妒忌。王峻曾帮助郭威称帝,时任总掌全国兵马的枢密使,颇有政治野心。柴荣坐镇外藩,多次上表请求入朝,王竣怕兵权为柴荣所夺,于是从中作梗,极力阻挠。

当然,郭威对柴荣是信任的,虽然没有把柴荣留在朝中,但对他一直寄予厚望。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反叛时,郭威就曾对群臣说:“我若不亲征,只有澶州我儿子出征才行。”同年三月,王峻因居功自傲,对郭威长期语出不逊,狂躁不敬,郭威终于忍无可忍,将其黜往外地,柴荣才得回京,封晋王,改官为开封尹。

郭威一死,皇位很自然地落到了柴荣身上。这时柴荣34岁,正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时候。

二、武略出众消弭寇盗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柴荣刚即位不久,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传来敌情,北汉主刘崇趁后周国丧,领兵报仇来了。

消息传来,后周朝臣一片慌乱。柴荣召群臣商讨对策,并提出要亲征,却遭到宰相冯道为首的一批老臣大力反对。他知道和这样的老朽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只有亲自出征打一个大胜仗来给他们瞧瞧。结果高平一仗,后周军大获全胜。

高平大捷次日,柴荣进驻高平县城,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他与大将张永德商量后,把临阵逃跑的樊爱能、何徽以及偏裨将领70余人统统按军法处斩。临阵投敌的士兵亦皆就戮,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使得军队风气大变,悍将知有戒惧,军威更加振奋。

五月三日,柴荣亲率大军将太原城团团围住。后周军声势甚壮,但准备不足,城久攻不下,于是粮饷发生了问题。时连日大雨,到六月初,军士已劳苦疲惫而不堪战阵。柴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所获州县也全部放弃。但毕竟沉重打击了北汉政权,也煞了契丹贵族的气焰。自此北汉再也无力来争夺中原了。

通过这次出征,柴荣认识到军纪的重要,回都后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军队的工作。对于作战有功的人,皆加官行赏,如宿卫将赵匡胤因作战得力,升为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对于怯敌逃阵的人,则予惩罚。从此,后周军队军纪严明,凡有犯法,不论何人,一概处罚。

柴荣又特别对禁卫军进行了整顿,他命诸将逐个点选中央军中的步兵和骑兵,强壮者留,老弱胆小者尽行裁汰。他又招募天下壮士,将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招来充当禁卫军。这既增加了朝廷兵力,又消弭了寇盗之患。

三、全面改革国富民强

通过整军,后周中央的武装力量加强了,皇权也得以加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这为以后的征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柴荣自己也萌发了要统一中国的雄心。

柴荣继承郭威,进一步地推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首先是网罗一批富有进取心的人才。柴荣思贤若渴,一即位就下诏求贤求谏。他学唐太宗让各级官员上封事,凡有所见,都可以写成表章呈上,若对政事有所陈述,也可以请求引见面商,使君臣上下沟通,并从中发现和选拔经国之才。史书上说柴荣“好拔奇取俊,有自布衣上书,下位言事者,多不次进用。”只要有才能,不管名位资历,柴荣都设法搜罗来,委予官号,加以录用。如魏仁浦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柴荣不顾众人反对,破格任为宰相。柴荣还对科举作了整顿。显德二年考进士时,礼部侍郎主考因循苟且,不加选择,柴荣命令重考,结果原取进士16人只有4人及第。柴荣还恢复久不举行的制科考试,广泛搜罗有用的人才。因此,柴荣的朝廷中很快就有了一批干练的人才。

其次,柴荣着手澄清吏治,大力反对贪污腐化。他自己自小艰苦朴素,称帝后依然保持了俭朴的作风,生活上力戒奢华。他不贪游宴,宫内浮浪无用之人一律裁减,摒绝珠宝珍玩,禁止地方官进贡甘鲜食品。并要求各级政府中不急事务也一律停办,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由于柴荣严格法制,力求做到刑戮不滥,狱讼无冤,他的统治进一步稳固了。

要加强国家实力,发展农业生产是大事。柴荣在即位的当月就下诏:凡军队中老弱伤痛情愿回家种田者统统可退伍放免,这使五代以来农民长年被束缚在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变。同月又下令招抚各地流民,将无主荒地分配给流民耕种,让他们安居乐业。柴荣还下诏减免租税,实行新税法。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者,柴荣把手伸向了佛教寺院。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五月六日,柴荣下令毁佛,凡后周境内佛教寺庙,除有皇帝敕额的得以保留外,其余一律拆毁,每县只留寺庙一所,官僚贵族自后不得奏请建造寺院和剃度僧尼。显德四年九月以后,柴荣又准备推行均定田租的改革。显德五年,柴荣下令进行大规模的查田,实行均租。结果单在开封就查出了隐漏之田四万两千多顷。查田沉重地打击了地主豪猾,减轻了普通农民的租税负担,又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为后周乃至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柴荣还注意兴修水利。柴荣对京城开封进行了扩建。开封在唐以前从未当过首都,本为节度使的军镇,朱温篡唐后逐渐成为五代各朝的政治中心。显德二年四月,柴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