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要活了,还有那么一 点点时间,不会再多了。   “我现在应该努力做到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谈起我这点最后的时刻时 说,我已经意识到事件的全部可怕性,已经彻底悔悟,已向苏维埃政权完完 全全地说出了我知道的一切,与一切事情和一切反党的人决裂,并且准备去 做一切、一切、一切,以证明我的真诚。   “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在燃烧:向您证明,我不再是一个敌人。没有 什么要求是我不能满足的,只要能证明这一点 我常常这样长久地凝视着报 纸上您和其他政治局委员的肖像想:亲爱的人们,你们就看着我的心吧,难 道您竟没看见,我已不再是您的敌人,我整个身心都是属于您的,我明白一 切,我准备去做一切以赢得原谅、宽恕  ”   “1935年5 月1 日。哎,我哪里还有力量使自己不哭,不发疯,继续活 下去呢”   “1935年5 月6 日。假如我能指望到的话,那就让我什么时候那怕稍微 地赎一赎自己的罪过。在监狱里,人们对我是仁慈的,给我看病,等等。但 我老了,我感到震惊。几个月来,我老了20 年。精力在枯竭。   “   帮帮忙吧。相信我吧。请您不要让我死在监狱里。请您不要让我在 单身牢房里发了疯。”  1935年 7 月10 日,季诺维也夫给内务人民委员部一张便函上写道:   “亲爱的同志们!   “问题不仅仅是剥夺自由,生病及其他。问题首先是精神因素。我抑郁 不堪,我完全垮了。就是在集中营里,要是能够工作和来回活动活动,使我 
 Page 86

哪怕能够有些时间舒展一下也好啊。”①当季诺维也夫被作为 “托—季反苏 联合中心”的首领,从车里雅宾斯克监狱递解到莫斯科的时候,他的身体和 精神状态就是这样。当时,他的肝病恶化,审讯因此延期。他用过去的经验 衡量他这一次将要面临的审讯,加上身体不好,为了过关,他便给政治局写 了封信,预先含糊其词地承担了谋害基洛夫的责任。他的承认被驳回。他不 了解,这一次审讯无论从规格还是从内容上都已大大升级。上边不是让他像 上次审判那样,仅仅对基洛夫被害一事承担政治上和道义上的责任,而是要 他彻底 “悔过”,真正承认是他领导了恐怖中心,然后以阴谋恐怖罪和危害 国家罪将他们予以彻底消灭。  于是,在没有获得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在奥利别尔格、赖因霍尔德、皮 克尔等被告口供的基础上,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新的审讯开始了。这 次审讯是一场政治骗局,因为无论审讯者还是被审讯者都明白:证据是没有 的,别人的口供也是假的,但被审讯者必须根据上边的政治需要,承认组织 和领导了 “托—季反苏联合中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整个审讯所采 取的各种手段如劝说、威胁、对质、安排奸细、伪造口供、折磨、刑讯、人 质和空头许诺等,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是什么审讯,而是政治交易。  让我们先看看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最初采用的劝说的手段。考虑到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重要地位,内务部的重要头目阿格拉诺夫、莫尔恰 诺夫和米罗诺夫负责对他们审讯。  米罗诺夫具体分管对加米涅夫的审讯。他是一个实干的经济学工作者和 反间谍专家,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0 年代初期,因办理所 谓 “工业党”案件而显露出他的才干,被中央高级领导人看中,从此青云直 上。1934 年被任命为内务部经济局局长,经手处理过经济方面的一些大案, 是雅哥达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可惜,由于上命难违,他的才干往往用于整 治老布尔什维克、老干部、老革命,充当政治迫害的工具。这与他的良心和 温和的性情相违背,常常使他陷入苦闷。他的家庭生活的不幸,他热爱的漂 亮妻子沉湎于别人的诱惑,加深了他的悲观和失望。  他处在这种矛盾的情绪中,开始了对加米涅夫的审问,他力求采取劝说 的方式使加米涅夫认罪。他预先对审问进行了周密的考虑:如何让加米涅夫 了解自己的罪行,如何对他说和说什么。但当米罗诺夫听到卫兵皮靴的咚咚 声和接待室里的说话声,他顿时变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尽力掩饰着自己 的慌乱。门开了,加米捏夫在卫兵的押送下进来了。他没有看加米涅夫,在 押送单上草草签了字,就让卫兵出去了。加米涅夫站在办公室正中,看上去 老了不少,显得疲惫不堪。米罗诺夫指了指椅子,加米涅夫坐下后,疑惑不 解地盯了他一眼。米罗诺夫显得很窘迫:不管怎么说,站在他面前,要受他 审讯的是加米涅夫呀!米罗诺夫曾经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听过他的演讲。那 时,整个会场掌声雷动,连坐在主席团的列宁也为他鼓掌。米罗诺夫看着眼 前的加米涅夫,他还无法完全理解眼前发生的事情,不能完全适应现实:坐 在他面前受他支配的囚犯就是那个加米涅夫吗?他惶恐不安到忘记了自己作 为侦查员的身份,不由自主地称呼眼前的受审者 “加米涅夫同志”。后来他 改过口来,向 “加米涅夫公民”指出,一批被捕的反对派分子在供词中指控 了加米涅夫,说加米涅夫从1932年起,就伙同其他人准备用恐怖手段谋杀斯 大林等政治局委员,并和季诺维也夫一起派人杀害了基洛夫。加米涅夫义正 词严地据理反驳说,作为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忠于列宁的学说,一贯反对 
 Page 87

个人恐怖。接着,加米涅夫举出了他根本无法进行阴谋恐怖活动的事实根据。 他和季诺维也夫从 1932年秋天起几乎一直呆在监狱和流放地。即使在不太长 的监外自由的日子里,他也受到内务部特工人员的昼夜监视,内务部秘密政 工局还在他家安插了一个坐探和 “保镖”,监视他的交往活动。加米涅夫针 对赖因霍尔德关于在加米涅夫家参加秘密会议的供词,提议米罗诺夫看看内 务部每天外勤监视记录,就可以看出赖因霍尔德从未到过他家。加米涅夫还 气愤地指出,1935年的审判是一场闹剧,是一场政治交易。米罗诺夫坦率地 告诉加米涅夫,作为一个审讯员,他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政治局完全相信 针对他的口供是真实的。米罗诺夫的话明白地暴露了审讯者和被审讯者从一 开始就明白,案件是假的,是一场新的骗局。  劝说达不到目的,继而是威胁。我们知道,无论在国家与国家,社会集 团与社会集团,还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中,威胁通常是强者对弱者采取的一 种手段。在案件的侦查中,威胁通常是在不掌握罪证的时候采取的办法。“托 一季集团”的审讯者充分意识到和利用了这一优势地位,对季诺维也夫和加 米涅夫进行公开的威胁。据奥尔洛夫所著的书中透露,米罗诺夫将审讯加米 涅夫的情况向斯大林作了汇报,说加米涅夫态度顽固,治服他的希望不大, 并接受了斯大林的指示,后来米罗诺夫将他与斯大林的谈话告诉给一个好 友。   “您认为加米涅夫不会招认罗?”斯大林狡黠地眯虚着双眼问道。   “我不知道”,米罗诺夫回答道,“他不听劝告。”   “不知道”?斯大林问道,样子特别吃惊,死死地盯着米罗诺夫。“那 么我们的国家,以及全部工厂、机器、军队、全部武装力量和舰只一共有多 少,这您可知道吧?”  米罗诺夫和全体到会者都吃惊地望着斯大林,不明白他的话中之意。   “想一想再回答我,”斯大林没有让步。  米罗诺夫微笑了一下,以为斯大林要开个什么玩笑。但斯大林好像并无 开玩笑的意思。他盯着米罗诺夫,神情分外严肃。   “我问您,这一切有多大的力量?”他穷追不舍。  米罗诺夫慌张了,他还在等待,仍旧希望斯大林马上就会把这一切当作 玩笑。但斯大林注视着他,等他回答。米罗诺夫耸耸双肩,像个考场上的中 学生,没有信心地说道:   “没人知道,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这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那么,会不会有某个人抵挡得住天文数字那么大的压力?”斯大林严 厉地问道。   “没有,”米罗诺夫回答。   “这就行了,别再说什么加米涅夫或者某个犯人能经得住这个压力了。 您的公文包里没装上加米涅夫的供诉,您就别来向我汇报!”斯大林最后说 道。②任何人读到上面的话都会有同样的想法,这是手握强权的人的直接威 胁,至少是对威胁的鼓励。对于这一点,当时米罗诺夫是清楚的。他觉得, 这是在迫使下级用极端的手段帮助领导人清算历史的旧帐,用刑事审讯手段 去帮助人解决政治思想方面的分歧。  为了弥补因季诺维也夫患病而失去的审讯时间,叶若夫决定亲自出马, 以政治局的名义公开威胁他作出伪供。谈话于一天深夜在阿格拉诺夫的办公 室里进行,在场的人有阿格拉诺夫、莫尔恰诺夫和米罗诺夫。米罗诺夫奉命 
 Page 88

做详细记录。季诺维也夫病后身体非常虚弱,一副病态。叶若夫谈话时不时 地瞅一瞅自己的记事本,上面似乎记着什么重要指示。叶若夫宣称,政府获 得了德国和日本准备进攻苏联的机密情报和文件,为了捍卫全世界劳动人民 的祖国,党要求季诺维也夫帮助党粉碎托洛茨基集团及其活动。接着叶若夫 点破了这一要求的实质,就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必须在公开审判中承认 托—季集团企图杀害斯大林和其他政治局委员的罪行。叶若夫的话几乎等于 是说,即使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没有这样的罪行,那也必须承认这样的罪 行。这是公开的欺骗和讹诈。叶若夫针对季诺维也夫气愤的态度威胁说,如 果他自愿参加公开审判并承认一切罪行,他的命就能保住。反之,他将受到 军事法庭的秘密审判,他和所有反对派成员,包括呆在劳改营的反对派分子, 都要统统处决。加米涅夫在受审时也受到同样威胁,如果他不投降,他的儿 子将被枪毙。  季诺维也夫不怕威胁,表示不怕丢掉脑袋。他愤怒地拒绝诬蔑自己,拒 绝把自己骂成罪犯,拒绝充当审判组织者的帮凶。和平谈判不能迫使季诺维 也夫和加米涅夫屈服,于是,其它合法的和非法的获取口供的手段都被调动 起来。  对质的方法完全失败了。首先与季诺维也夫对质的是他过去的秘书皮克 尔。但皮克尔一见自己的老领导,未敢重复自己的假供。加米涅夫与赖因霍 尔德对质时以准确有力的质问使后者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加米涅夫让赖因 霍尔德点出他多次到过加米涅夫家密谈的时间。赖因霍尔德点出了 1932、 1933 和 1934 年。加米涅夫让他回忆一下住宅的特征,比如房屋的位置和屋 内陈设。从没有到过加米涅夫家的赖因霍尔德当然无从回答。这样的对质完 全证明了赖因霍尔德口供的虚假性。参加对质的米罗诺夫的态度给这个虚假 性做了旁证,他甚至例外地不做对质记录,以避帮加米涅夫说话之嫌。  为了防止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自杀和窥测他们的思想动态以求一逞, 雅哥达在他们的囚室里安排了奸细,冒充被捕的反对派成员。奸细也经常去  “受审”,抱怨和咒骂,以赢得同情。季诺维也夫对他们很警惕,而一向以 民主和宽厚而在党内著称的加米涅夫则很关心他们。  由于季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