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和扎卢茨基,他们在十月革命前就与 列宁有着紧密的联系。  萨法罗夫从 1905 年起就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的社会主义 青年联盟工作,1908年3 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10年被迫侨居国外后,在 列宁的领导下工作,1915年4 月,列宁以中央的名义派他和阿尔曼德作为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青年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伯尔尼国际代表大会。二月革命后 回国,在党的彼得格勒委员会和 《真理报》工作。19211922 年任共产国 际执行委员会的书记和远东局的主任。1922年,萨法罗夫调往列宁格勒,被 选为省委委员。在党的十大、十一大和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列 宁格勒工作时成为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员。1926 年中央监委指责他对抗中 央,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此后,他曾多次致信中央,对党内缺乏民主的状况 提出抗议。在 1926年6 月8 日致中央政治局的信中,他说:“在高尔察克和 邓尼金的机枪的扫射下”, “党还能充分自由讨论”党的原则问题,可是现 在哪怕稍微触及一下这样的问题就会立即受到严厉的制裁。他说, “没有集 体领导。斯大林统治着党,而列宁同志在其遗嘱中曾明确建议把他从总书记 的职位上搬开)使我们整个党内状况极端地恶化  ”1927年8 月,萨法罗夫 被调往苏联驻康斯但丁堡商务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 11 ·斯米尔加曾 致信中央政治局,对这种贬滴民主斗士的行为表示抗议。1927年 10月3 日, 萨法罗大致信中央监委说: “不论受到怎样的流放和迫害,我们也要为恢复 列宁主义的党内民主,为恢复列宁主义的党内制度而斗争。”o 他的信受到 中央监委的谴责。1927年 12月党的十五大的决议将他开除出党。1928年, 他在流放地阿钦斯克声明脱离反对派,同年 11月被恢复党籍。  }=·A,扎卢茨基是党的著名活动家。他190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1912年作为代表参加了党的布拉格代表会议。曾任布尔什维克彼得堡执委会 委员。积极参加了 《火星报》和《真理报》的组织工作。十月革命时,扎卢 茨基担任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国内战争时在东线、南线和西部战 线负责工作。1921年担任全俄中央执委会委员和书记。国内战争后先后任乌 拉尔和彼得格勒党委会的书记,是党的九大和十大的中央候补委员和十二 大、十三大的中央委员。列宁经常与他商讨党的建设工作,1925年,他成为  “新反对派”的成员。在党的十四大上,他批评斯大林违反了列宁主义的党 内生活准则,清除列宁的战友,形成斯大林宗派特权集团。他要求执行列宁 的遗嘱,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位置上调开。在党的十五大上,他被开除出党。 1928年表示脱离反对派,同年6 月恢复党籍。  内务部和列宁格勒内务局拼凑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的目的是十 
 Page 30

分明显的,即镇压原反对派,败坏其领袖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声誉,收 集反对他们的 “罪证材料”。  季诺维也夫长期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列宁格勒党组织的第一书记。而 该集团多数案犯是曾在季诺维也夫手下工作过的列宁格勒党组织的前领导人 和干部,曾参加过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反对派。比如,阿·亚历山德罗 夫曾任列宁格勒省委委员, n@32 回亚·博戈莫利内曾在列宁格勒省委宣传 部工作,卜·索洛维约夫被捕前在列宁格勒担任经济方面的领导工作,亚·采 特林是前列宁格勒共青团的领导人。  该集团的另一部分人级别较低,但是也曾在季诺维也夫手:F 工作过。 他们或者参加过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或者曾经支持或同情过季诺维也夫的观 点。如 B ·卢金,20 年代他曾担任过列宁格勒省团委新闻处主任。再如K ·叶 梅利亚诺夫,他 16岁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参加了二月和十月革命。 他曾经协助他的父亲 11 ·叶梅利亚诺夫将列宁掩护在拉兹里夫湖畔,为革命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列宁在 1921年3 月3 日致埃·马 ·斯克良斯基的信中说:  “我本人了解康德拉季·叶梅利亚诺夫和叶梅利亚诺夫全家(是‘老近卫军’ 里优秀的彼得堡工人布尔什维克)”③K ·叶梅利亚诺夫曾因具有季诺维 也夫反对派观点被开除出党,这次又被内务部归人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 他的弟弟A ·叶梅利亚诺夫则因系亲属而被捕。  很显然,以上两类人被划入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内是因为政治 上打击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需要。他们参加或同情过季诺维也夫反对 派,表露过对斯大林的不满。博戈莫利内 1g27年调到土库曼工作后,曾向土 库曼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写了一一封信,指责斯大林和布哈林分裂苏联党和国 际共运。斯大林死后,博戈莫利内向最高苏维埃递交了一份申诉书,清楚他 说明了他被捕的原因。申诉书中说,任何人,任何时候,甚至都没有打算向 他说明:他为什么被捕并被关了 6个年头。当时,无法向他提出起诉,因为 他任何时候也没有违犯过苏维埃的法律,没有犯过任何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罪 过。他说,把他划人阴谋集团和给予不应有的惩罚的唯一原因只能是,1926 —1927年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之间,他曾经附和当时的党内反对派,但那是 思想认识的错误,而且他已经彻底改正了。B ·卢金在党的十四大期间,曾在 党的组织的会议上表述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反对派关于党的政策的基本问 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不愿意否定这个观点。  如果逮捕前两类人是因为他们政治上参加或支持过反对派,那么逮捕反 对派成员的亲属就完全是为了搜罗反对派的罪证了。这是萨法罗夫、扎卢茨 基集团的第三类人。根据内务部特别会议的决定,季诺维也夫的前妻、女革 命家C ·拉维奇于1934年 12月 22H 被捕。她早年参加革命,直接接受过列 宁的指示和交待的任务,多次当选为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十三大上被选为俄 共 (布)中央监委委员。可是,这位忠诚的布尔什维克女革命家在苏联监狱 中呆的时间比在沙俄监狱中呆的时间还要长。她说,她被开除出党和被捕的 原因是 “直到最后的时日她一直与季诺维也夫保持着联系\1935 年:月 22  日,她给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恤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亲爱的娜杰日达·康 斯但丁诺夫娜,请您原谅我这封信给您造成的不快。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打消 一个想法,即我要向您说:我是一个忠诚于党和工人阶级的正直的共产党员, 您一直是了解我的。至于我的错误,我早已诚恳地改正了。请您相信,即使 在遥远的流放地,我也将尽力服务于党和工人阶级。”③第三类被捕的案犯 
 Page 31

是一些根本与反对派不沾边的人,他们仅仅因为是被捕者的亲属和熟人而被 捕。对他们的迫害和镇压是要寻找季诺维也夫反对派的罪证,并造成反对派 罪恶活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假象。最典型的例子是凶手尼古拉耶夫的亲属和 熟人的被捕。尼古拉耶夫的妹妹 E ·罗加乔娃被判处5 年监禁后曾 3 次给中 央监委写信进行申诉。其中一封信中说,她有两个孩子,没有任何亲人的资 助。她没有参加过任何反对派。她作为一个工人老老实实地干活,后被提拔 起来做工会和经济工作。她说,她完全是因为兄弟犯下的罪而遭难的。但是, 她的命运早已预先决定了。按照列宁格勒州内务局主管生杀大权的 “三人小 组”的决定,她后来于 1938年2 月14 日被枪决了。尼古拉耶夫的亲属和熟 人中被株连的还有:他的表兄弟厂 ·瓦西里耶夫,他的邻居电影放映员。1 ·戈 尔巴乔夫,他的弟妹 A ·尼古拉那娃一马克西莫娃,他的妹妹潘秋欣夫妇, 他的母亲M ·尼古拉那娃,文盲,电车厂清洁工。  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案件是出于政治需 要制造的,案犯是出于政治需要收罗的,因此所谓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 团”完全是人为的,是一个假案。正像苏联最高检察院1957年对此案提出的 异议书说的那样, “在这一侦讯案件中,任何证明这些人参与杀害基洛夫并 作为逮捕他们的根据的材料都不存在。案件的材料表明,指控 是人为的,对 这些人的判决是没有根据的。”。就是在当时,无论是办案人员,还是被告, 都知道这是一个假案,受蒙蔽的是不知内情的社会舆论和容易轻信的群众。 被告A ·哈里托诺夫1956年 5 月 29 日向苏联总检察长提出了要求平反的申 诉书,这个申诉书中披露的情况道破了该案及其它类似案件的性质。哈里托 诺大的申诉书说,他于 1934 年 12 月20 日被捕。他的罪名是,1929 年看到 了托洛茨基反对派成员拉科夫斯基的一封信,这封信是由老工人斯科夫转交 给他的。实际上,他是在党的十四大期间读到这封信的。但是,侦查员因要 证明反对派以后的阴谋活动,坚持他看信的时间是 1929年。他在极度愤激的 状态下在这个假材料上签了字。他在申诉书中披露了当时侦查员私下对他说 的话: “审讯记录材料这是事情的外表,而事情的实质在于:杀害基洛夫事 件所激怒的全列宁格勒的无产阶级,都要求把所有直接或间接与反对派有关 系的人全部流放,尽管他们没有参与谋杀事件,  他们反正要受到惩罚,最 轻的也是流放。”’乡这一席话完全暴露了案件的虚假性。而群众的所谓情 绪完全是被上面有意蒙蔽引导的结果。  案件的性质和办案的目的决定了办案的手段和办案的结果。“萨法罗夫、 扎卢茨基集团”一案办案的手段是主观的,粗暴的,而办案所得出的结论是 空洞的和虚假的。  办案人员非常注意和花了许多工夫的工作是给每一个案犯建立档案、卷 宗,不论是不是真正有罪,先从形式上把他们打入另册。卷宗的主要内容是: 搜查记录,实行强制措施的决定,起诉意见,审问记录。卷宗没有也不可能 有什么实际的罪证,尤其是作为判决根据的物证。但内务部要通过 “罪犯” 卷宗本身的存在,至少说明侦查和判刑是有根据的,是 “事出有因”。  因为缺乏犯罪的物证,要证明这些所谓案犯有罪,就只有依靠本人的口 供,而要取得口供,就只好依靠非法的手段。内务部门在预审中,对案犯普 遍使用了欺骗、诱供、体罚等手段。  尽管侦查机关使用了各种手段,但只有少数人承认自己有罪。而且承认 的罪行与谋杀基洛夫元关。在 77 名所谓案犯中,30 人在审问时承认,捕前 
 Page 32

有反对派的活动,进行了 “反对党的思想意识的活动”,供出了一些他们与 之有联系的人。比如,在 12月14 日的审讯中,B ·维诺格拉多夫供认说,列 宁格勒一直存在并且现在仍存在着一个反革命集团,该集团的人是前托洛茨 基一季诺维也夫集团的成员   他们这个反革命组织的成员,通过会面和交 谈,不断地增强对党的领导尤其对斯大林同志的仇恨。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斯 大林对前反对派分子的严厉惩罚,斯大林取消了党内民主,用行政的独家统 治代替了党内民主,把老布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