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俄罗斯-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保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
工厂的设备整体建于美国,大约有80家美国厂商为这个工厂制造设备,调试完成后再拆运至苏联组装。
事实上,30年代,苏联大部分骨干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罗斯福总统,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约有2万人。
与西方世界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苏联的巨大热情。
3、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曾经激励着苏联的一代人将宝贵的生命投入到壮丽的建设事业中。
1935年8月30日夜间,顿巴斯的年轻矿工斯达汉诺夫改进了掘煤方法,在6个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一周以后,斯达汉诺夫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一个工作日采煤175吨。
此后,斯达汉诺夫不再是一个普通矿工的名字,它成为苏联工业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个斯达汉诺夫。在他们的推动下,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劳动率提高了82%,大大高于原计划的63%。
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保尔?柯察金和斯达汉诺夫们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乡村女教师》是一部很出名的影片,女主人公瓦西里叶夫娜以毕生精力培养了一大批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她只是苏联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员。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强盛之路都离不开教育,苏联教育事业就像一场决定命运的急行军。
苏联1929的教育拨款比1925年增加了10倍多,而且持续增加。城市普及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四年制义务教育。到1939年,全国识字居民达87%,而在沙皇时代,四个人中有一个人是文盲。
高等院校成倍增长,到1938年全苏有近700所,在校学生55万,超过英、法、德、日、意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总和。
到1941年,1928年—1932年间大学生毕业的89%被提拔为领导干部。这批行政专家中包括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
而且,苏联在文化和科技上也一再创造惊人的成就。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人,肖洛霍夫创作此书时正是在苏联在工业化道路上高歌猛进的时候。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被中国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它的作者是苏联作家伊林。与这本书同在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还有《五年计划的故事》和《山和人》等一些反映苏联建设的科普读物。
在他笔下,枯燥的数字变成一个个优美动听的音符和气壮山河的故事。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不少青年人正是读了这些科普读物后,满怀憧憬、奔赴延安的。
当一个国家的科学能够以艺术化的方式得到普及时,它的科学水准会低吗?
在苏联科学界,瓦维洛夫创立了作物种类演化理论;库尔恰托夫领导设计和研制出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当然,谁也不会忘记苏联还有一个天才的幻想家。
在苏维埃还在为生存而战时,就有人预言说:“地球是智慧的摇篮,但人类绝不可能永远留在地球上。”他就是闻名于世的火箭和宇宙理论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的研究领先于世界。
正是从他开始,苏联对宇宙空间的研究始终处于世界最前端,也许正是为此,从第一位人类宇航员加加林开始,每一位返回地面的苏联宇航员都要到这所以齐奥尔科夫斯基命名的博物馆来。
那里是宇航员们的圣殿,也是苏联的骄傲。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加上群众建设国家的高昂干劲,苏联宣布:两个五年计划都只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就提前完成了。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是:机器制造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石油的产量;
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是:电力、生铁、钢的产量;
居欧洲第三,世界第四的是:煤和水泥的产量。)
十年磨一剑。
10年间,苏联建成了六千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
10年间,三千万农村人口移居城市,总人口中的15。7%从农业劳动者变成工业劳动者。这是世界上没有先例的城市化速度。
10年间,苏联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是到目前为止的世界最高记录。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西方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但是如此快的速度也让苏联付出了代价,其隐藏的问题非洲严重。
苏联牺牲经济均衡发展特别是牺牲农业正常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片面增长,经济发展失调。国家强大了,但人民生活贫穷;用计划、行政手段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忽视和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
没有及时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为日后苏联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但在当时,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暂时掩盖了潜在的危机。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比利时、挪威、英国在探讨如何采用计划;
德国在1933年时推出了一个“四年计划”;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也不乏计划的影子,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为自由主义经济的市场之手加上了政府之手。在美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了。威尔逊甚至主张“从共产党人手中把共产主义接过来”。
1934年,一位名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莫斯科。他14年前拜会过列宁,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嗤之以鼻,甚至称其为“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这次他对斯大林承认:“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因为当苏联一枝独秀的时候,整个西方世界在经济危机中呻吟的时候。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英、法各国一边大打贸易战,一边通过国家力量调控经济生活。
而德、日、意等国则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试图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
就在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中国已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刚刚完成工业化的苏联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战火

今天的俄罗斯有一个风俗,新婚的夫妻在教堂举行完结婚仪式后,要来到烈士墓献上两朵红玫瑰。新人们献花的姿态甚至比在教堂里成婚更加庄重。
在莫斯科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前,火焰已燃烧了40年,它象征着不屈的鲜血和顽强的灵魂。墓志铭上写道:“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业绩万世永存”。陵墓下面掩埋着数千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1、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身上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太阳即将从东方升起,大地一片寂静。
突然,千万发炮弹飞向苏联境内,2000架轰炸机遮天蔽日,炸弹雨点般落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民在睡梦中死去……800多架苏联飞机还未起飞就被击毁,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沦陷。
希特勒咆哮着:“我们只要在俄国佬的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来。”他梦想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内击垮苏联。纳粹北攻列宁格勒;中取莫斯科,南夺“粮仓”乌克兰。
苏联危急!
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1941年的这一天尤其不寻常,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局势万分危急。围困莫斯科的是德军的75个师,1500架飞机,1700辆坦克。
这天上午,漫天大雪,异常寒冷。莫斯科红场上人潮涌动,战斗歌曲、口号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9点,斯大林登上列宁墓,发表演说:“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你们,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之下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身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一崇高使命!……让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勇形象鼓舞我们!让伟大的列宁胜利的旗帜引导我们!”他的声音传遍了苏联广袤的大地。
这是在红场上进行的一场最为特殊的阅兵式。十余万官兵荷枪实弹踏过红场,走过列宁墓前,走出斯大林的视野,直接开赴前线;投入战斗。在他们中间回荡着这样的声音:“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
这场战争不仅对苏联很重要,对整个世界也很重要。美国总统罗斯福忧心仲仲地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让俄国人被打垮更糟糕的了……我宁可丢掉新西兰、澳大利亚或任何其他东西,也不愿让俄国人失败。”
此时,德国的侦察兵甚至已经可以看见克林姆林宫的尖顶,但这个距离却是德国倾尽力量也够不着的。
得意洋洋的希特勒微笑着声明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了,莫斯科在苏联人民手中变成了一座攻不破的钢铁堡垒。
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俄军开始反攻。
德军真正进入莫斯科是在1944年7月17日,这一天57600名德国人列队经过莫斯科市区,这是战争期间“进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国人”。他们是俘虏,在苏军十大突击中被俘。
这样的堡垒还有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 此前战无不胜的希特勒在苏联屡遭败绩。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2、毫无疑问,是红军和俄罗斯人民迫使希特勒的武装力量走向彻底失败的道路,从而赢得美国人民衷心的、永远的钦佩。
苏联获胜的重要保障就是:集国家之力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工业基础。这就是令希特勒感到疑惑的源源不断的飞机、坦克和火箭炮的来源。
在20世纪30代末,苏联建成了完全不依赖于外国的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从基础能源到汽车飞机,苏联已具有大量生产所有工业产品的能力。
辽阔的乌拉尔山脉直至西伯利亚一带的地域被称为“A”组工业体系。它的建成意味着苏联完成了新的工业布局。
这片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成为苏联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大后方。
在“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里,在斯大林保卫战期间,有15万职工在为保卫家园的战斗工作着。
当时他们生产的不是拖拉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