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一个乐观知足的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这种幸运不亚于“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之类的喜事,因为任何喜事都只能让人高兴一时,而乐观与知足却能让人受益一生。同那些心存不足之念的人相比,知足的人往往会生活更幸福,心中的幸福感也会更长久。做一个乐观知足的人,不管生活多么平淡,他都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而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心存不足,再幸福的日子也会过得味同嚼蜡。总之,要想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就必须要懂得知足。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有个大富翁,家里的钱多到雇了几十个账房先生来管理都忙不过来。虽然他拥有这么多令别人羡慕的财产,但他却是整天愁眉苦展,寝食难安。在他的隔壁,住着一对非常穷苦的夫妇,他们靠卖豆腐为生,尽管日子过得很清苦,但老两口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有说有笑,显得十分快乐。对此,富翁很是不解,便去问一位账房先生:“为什么我这么富有却快乐不起来,而隔壁那对夫妇的日子那么苦,还能那么高兴呢?”账房先生回答道:“老爷,您只需要隔墙扔过去几锭银子,就会知道了。”
于是,富翁就趁晚上没有人,把五十两银子扔到了隔壁。那对夫妇发现那五十两银子后,欣喜若狂,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随后,他们就忙着藏银子,既考虑如何花,也要担心被别人偷,这五十两银子弄得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此后,富翁就再也没有听到隔壁的歌声和笑声了,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钱财就是我不快乐的原因啊!
对于富翁来说,虽然财富为他带来了豪华的物质享受,但他的内心却不仅没有因此得到平静,而且还充满了痛苦。而区区五十两银子就打破了那对穷夫妻的安乐生活。诚然,在永不满足的情况下,或许会让人们实现更多的理想,但时间一长,这种可怕的习惯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直到有一天,大火烧到衣服,才会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这样的生活是这么累的,毫无任何快乐可言。
“人心不足蛇吞象,蚂蚁撼树太猖狂”,其实,我们每个人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只有自己最清楚,只有懂得知足,才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让自己的需求和承受能力保持一定的平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平安是幸,知足就是福。
读禅悟人生
人的快乐往往并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拥有多的人未必会快乐,相反会招致更多的烦恼,而那些计较少的人,总是能清贫乐道,自自在在地生活,因而才会感受到快乐。退一步天宽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凡事都应给自己留有余步,知足者常乐。
5.功成身退是一种境界
禅的智慧: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是识时务的人,他知道何时保全自己,何时成就别人,总会以儒雅风度来笑对人生。
人们在取得成功后,总希望自己还能够生活在胜利的光环下,但所谓“树大招风”。如果不懂得适时退出,就必定会在享受功高盖主之功后,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见好就收”、“激流勇退”这些话语也就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功成身退既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功成”指的是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其本质力量有物可证;“身退”则是指不以外物害身,让生命在和谐、宁静的环境中得到养育,上升到“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溢美溢恶,是事物相互转化的结果,也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达到的。所以说,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果让自己没有退路可言,就会有更大的麻烦。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勾践灭吴后,置酒高会,大宴群臣,军民欢腾跳跃。席间,乐师作了一首《伐吴》之曲,称颂范蠡、文种之功,勾践听后却面无喜色。范蠡看出勾践好大喜功的性格,即使谋成国定,也永无满足之日。遂决定激流勇退,离开勾践。在离开之前,他找到了文种,对他讲:“在那天你祝酒时,注意到越王的表情没有?你我快快离去,否则大难临头!”文种不信,劝范蠡:“你不要想的太多,大王还不至于如此绝情。他只不过是想称霸而已。”范蠡笑而不言。他写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但文种对范蠡的话还是半信半疑。
第二天,范蠡便向越王辞行:“20年前,大王受辱于会稽,臣之所以忍辱偷生,只是为了能复兴越国。现在,吴国已灭,如果大王能赦免臣的罪过,我愿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勾践一听,含泪挽留说,“没有先生,寡人就没有今天。你走了叫我靠谁?你留下,我可以分国一半给你;倘若先生私自逃走,必将身败名裂,我就杀掉你的妻子。”范蠡坚定不移地说:“我听说,君子适应形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了不被人猜疑,内心也不自欺。我离越出走,我妻子有什么罪过呢?现在,他们的死活也只能听凭大王处置,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于是,范蠡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走后不久,文种很快就因遭勾践猜忌而伏剑自杀。;
范蠡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因而避免了一场劫难,而文和却因贪恋荣华宝贵,最终被勾践所杀,他吃亏就吃在身处激流却不知退,人在好时却不知收。
“世间苦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正说明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倘若事事都追求完美,企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事物总是向两个方面转化的,不可能一直顺随每个人的心愿。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是一种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思想,是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比如说,对于钱财家业,若求多求尽,就会失去原本的性质而变成守财奴;对于功名地位,若求高至上,不懂得激流勇退,不知道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最终带给自己的并不是无尽的财富,而是成功光环中的伤害。所以说,为人处事都不要有过高的奢望,而应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在追求另一种“完满”。
功成身退,也是一种境界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一举攻破南京后,可以说是功成名就,那一刻,他也深知自己要面临一生的重大选择。当时,曾国藩旗下共有兵马30万,已经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他的湘军也都是由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从士兵到营官,所有的人都绝对服从他一人。所谓功高招忌,曾国藩也深知为官之道,但功高震主的他并没有洋洋自得。他头脑非常清醒,时时刻刻都怀有戒惧之心,他居安思危,审时韬晦,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了急流勇退。
事实说明,曾国藩的做法是很明智的,他所做的这一切,既换回了周围人的信任,也换回了曾家后代的平安。
古人曾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四时之运,功成者去。天地尚然,何况人乎?”这便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们也常说:“有上坡就必然会有下坡。”任何一件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就必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很可能会使事情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凡事都不能求全求美,更不能妄想登峰造极,一旦取得了成功,更不能居功自傲,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中。激流勇退,见好就收,这才是真正的天道。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句警示名言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至今仍让人感到新鲜。功高招忌,狡兔死、走狗烹,这些道理人人都知道,但真正能够把握其关键者,却少之又少。史书上,有很多权臣都是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最终身败名裂。
成大业后,“功成身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体现了一种胸襟。人不能过分贪婪,对于追求要懂得适可而止,不仅要留有余地,还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为生命逝去后,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见好就收是一种明智,激流勇退是一种勇气。
读禅悟人生
对于追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达到完满,不管什么事物,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就像在容器里装东西一样,总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如果装得太满,结果不见得就是好的。在取得成功后,要时刻反思、约束自己,在恰当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功成身退”,再到人生的下一站打拼另一番景象。
6.随缘而更惜缘
禅的智慧:强求不如随缘,随缘不如惜缘。人生旅途中,人们总想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总想强求一些东西。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必定要走;来,即是缘,缘来,就该惜,惜缘是福。
忙忙碌碌世间人,每人每天都面对各种各样的事,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多姿多彩的物,生命中的缘就在其中。相遇就是缘,善缘孽缘都是缘,善缘孽缘都不可抗拒。其实,抗拒也是徒劳,只有随缘、惜缘才是智。抗缘是祸,惜缘是福。所以,让我们随缘,随缘更惜缘。
(本节例子与第九章4节重)惜缘是宝
一年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好大一片,小和尚跟老禅师说:“快撒点草籽吧,真难看啊。”师傅看了看院子,说:“等天凉时候吧。随时!”中秋时节,老禅师买回了一包草籽,让小和尚播种。然而,秋风霎起,将小和尚洒下而未着土的草籽吹起。小和尚忙喊:“不好了,种子都被风飞了。”老禅师不惊不急地说:“没关系,吹走的大多都是空的,播而无种。随性!”种子刚撒,就有几只小鸟来吃。小和尚更着急了:“不得了了,鸟来吃种子了。”老禅师笑了笑说:“不用慌,种子多,是吃不完的。随遇!”半夜时候,下起了大雨。早上起床的小和尚冲进禅房:“这下真的完了,种子肯定都被大雨冲走了。”老禅师仍然不担心:“没关系,冲到哪儿,芽就发到哪儿。随缘!”又过了一段时间,光秃秃的地面上如老禅师所料的那样长出了簇簇青草,播种的地方有,没有播种的地方也有,满园青翠。小和尚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老禅师温和地点了点头,说:“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老禅师“五随”道尽缘机。事物机缘有定,珍惜机缘,乐对机缘,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是喜,时时都是乐,身边都是惬意。随缘、惜缘的禅家智慧并非一种消极的等待和接受,而是一种乐观积极面对人生的状态。以一种积极、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事物就会变化为“积极”。正如禅家之言: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珍惜机缘,你看到的全都是宝。
顺其自然,随性而处,随缘而安,惜缘而乐。很多事情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不可强求,勿要插手。做事情只有按照其本来的法则,遵循其本原地轨道,才可以顺心顺利。缘聚而合,缘尽而分,纵使我们再强求也无用。强扭的瓜不甜,硬牵的缘不牢!
让我们都随缘、惜缘,让我们都化伤恨、痛苦为过眼云烟。
惜缘而乐
禅宗史上有为著名的禅师,名曰晋迨禅师。晋迨禅师非常喜欢栽种兰花,他所主持的禅院,兰花飘香、随处可观。这满院品种繁多、清幽四溢的兰花生机盎然,让前来寺院进香的香客心情舒畅、赞叹不已。一天,晋迨禅师应邀外出讲经。临行前,他将侍弄兰花的事情交代给了一个小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