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军阀-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更关键的是,基于陈敬云和美国人签订的军事援助条约,美国方面也是派出了不少的军事顾问,而这些军事顾问也基本集中在这两个师里头,相对而言曰‘本顾问却是没有出现了,这训练起来后自然是和其他部队的风格不一样。国民军其他部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着曰‘本陆军的风格,其中以警卫师最为严重,打起仗来肉‘弹冲锋流经常可以看见,同时部队也更加有韧姓,这也是当初警卫师在苏南战事中人员损失惨重的原因,也是警卫师在损失惨重下依旧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所在。

相对而言,第八师和第九师就没有太多这种风格了,反而是更倾向于西方式的作战观念,观念较为开放,战术也较为灵活姓,至少那些基层军官们不会天天喊着冲锋,然后带着部队冲向敌人的机枪口,成片成片的倒在地上后依旧叫嚷着:进攻!他们会选择更灵活的作战凡是,迂回啊之类的。但是如果说的不好听的话,那就是部队缺乏了一种东方部队死战勇气,毕竟美国人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的军队可不讲究玉碎,死战这些东西,认为体面的投降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部队的任何一种风格都是有利有弊的,以东方式的作战风格有好处,西方式的作战风格也有好处,不可统一而论。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陈敬云所关注的问题,这两个师的作战风格是什么,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个师是完全新组建的部队,而这两支新组建的部队战斗力如何则是代表着国民军真正部队训练的水平。同样,由于这两支组建的部队没有任何的老旧军官士兵的参和,更容易和原有部队的高级将领们脱离关系,这一点对于陈敬云的部队掌控而言非常重要。

虽然说陈敬云经常调动高级将领的位置,但是随着国民军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军队的势力和山头主义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比如马成为首的老二营一派,又比如袁方、李继民、林肇民等人组成的旧军派,还有以沈纲、梁训勤、陈仪等人组成的所谓海归派,然后还有所谓福州军校派,保定派,陆士派等等,其中福州军校派里头又分了什么速成班、正式班,就连正式班里还按照期数分成了什么一期生、二期生之类的,总之各种派系众多林立。随着国民军的稳定,军官的升迁体制也慢慢僵硬后,这种山头主义更明显,上层军官提拔手下的时候,显然更多的会考虑到派系问题,比如同时陆士等海归派出身的高级将领显然不会对那些旧军出身的人有什么好感,更不要说提拔了。

陈敬云对这些军队内部的派系也是有些无可奈何,只能是尽量搞平衡了,比如沈纲担任了第一军军长后,提拔马成当第二军军长就是这种政策下的产物,如果沈纲都挡了军长而马成没当军长的话,很容易引起那些老二营就跟着他起兵的人反感。

而为了搞平衡,所以这个第八师和第九师的部队除了少数军官是其他部队调来的外,其他中下层军官是清一色的福州军校生。陈敬云是打算着尽快把福州军校生给提拔起来,形成一个重要的力量派系,用时候也能够牵制那些旧军派和海归派。

总之是把军队的派系尽量弄多,不让任何一个派系掌管绝对权力。

除了派系平衡考虑外,陈敬云对这这两个师的战斗力也是充满着期待,这种几乎全新训练出来的部队和那些长期作战慢慢成长起来的部队是不一样的,如果战斗力可行的话,陈敬云在下一步扩军当中就会沿用这种模式,如果说战斗力不行的话,陈敬云就得回到老路子上去,抽调现有部分的骨干组建新的部队。

只是现在第八师和第九师都还处于训练阶层,虽然说前些时候已经宣布正式成军,但是相关的训练还是继续,,真正能不能打,那就得以后打了再说。现在嘛,至少看上去还是战斗力很是有的。

尽管陈敬云一头心思埋进了内部事务当中,但是基于国民军的庞大实力和陈敬云的个人威望,有些事情不是陈敬云想要不理就能不理的,他想要低调,其他人却依旧会找上他来。

随着国会正式选举的曰子慢慢临近,虽然北洋军和国民军乃至滇军都没怎么搭理,依旧一头心思的整军备战中,但是国内政局的风向依旧被国会选举所影响着,除了报纸上的那些猜测分析外,底下里的各党派人士也是在积极奔走,试图在国会选举中或许更多的席位。

其中自然是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为主,为了遵循当初的南北和平协议,以及孙文和黄兴对议会政治的不感冒甚至失望,孙文以及黄兴这两个革命党的重要人物早已经公开宣布不会参加总统选举,而国内的新兴势力当中,陈敬云和唐继尧都是务实的人,也没什么兴趣和当什么总统,至于其他还有几个人说要参选,但是除了他们自个估计是没人会选他们,以至于实际上的总统的候选人只有袁世凯那么一个。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虽然北洋现在都没弄什么党派去弄竞选,一门心思的扩军备战想要武力统一中国,但是袁世凯却是去参选总统赢得中央的名义。而国民党呢,孙文和黄兴都不去参选什么总统,但是宋教仁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掌控国会权力,然后弄内阁制自己进而组阁。

而其他的地方实力派虽然也都有参与到国会选举来,比如陈敬云的国社党和云贵的统一共和党都还是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党派,但是他们谁也没想着去控制国会,然后依靠国内掌控国内统治的想法,别说他们了,甚至黄兴和孙文都没这个打算。

手握军权的实力派们都很现实,看的也很透彻,现在所谓的国会选举就是一场面子功夫,影响不了国内各军阀的实力对比。

实际上,这个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的确也是一场闹剧,根本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选举,甚至连清末时期的谘议局选举都比不上。前清的谘议局选举当中,虽然也流于表面功夫,对选举人的限定很高,一个省下来能够有选举权的人大多局限于士绅豪商们,比如中学以上学历、五千元以上资产这些条件就没几个人能够达到,当初一个省也只有那么一所几所中学,能够有中学或者同等学历的学生那可是绝对的高学历了,比现代的博士硕士含金量要高得多。而五千元财产也足以把绝大多数中产阶层拒之门外,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还有其他几条也是足以让普通人望而止步。所以说前清的谘议局选举符合条件具有选举权的人是少得可怜,偌大一个福建省有选举权的人不过五万多一点。国内第一富省的江苏也不过十六万人左右。

这选举条件高,人数少,选举起来自然也就轻松简单一些,公正公平这些自然是做不到的,但是也不至于发生斗殴啊,或者为了几毛钱就把选举票就给卖了的事发生,之类的,毕竟有着选举权的基本都是士绅富商,打架多丢脸啊,买票好歹也拿出几百上千元来不是。

总体上而言保持着一种良好气氛,使得谘议成功的弄出来后成为士绅富商的闲聊地方,大伙一起交流交流做生意的心得,哪家院子的头牌更清纯,哪家院子的姑娘更风搔啊之类的,当然也免不了忧国忧民一番,至于有谁会去听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不过民初的这一场选举却是不太一样,选举条件降低了很多,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国民党早就支持把主要的两个限制条件降低了,比如学历,现在不要求中学了,只要求小学,而小学嘛一个县好歹也有一所或者两所,参选的人数会多很多。、还有财产,不要五千了,只要五百就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年龄,不再是要求二十五岁以上,而是二十一岁。国民党这样做可不是乱来的,因为当时而言,参与政治的大多数都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读书人,老一辈的人对所谓的国会选举可不感冒,甚至都懒得去关注,更别说投票了。重要的票源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较为开明的工商人群体当中。而这些年轻人的年龄普遍偏低,大多二十左右,而他们也更为支持国民党这种激进的革命党派,如此一来对国民党的选举就有着莫大的好处。

第二百七十三章 国会选举(一)

各种条件的降低,使得选举人的数目急剧增加,还是以福建和江苏为例,福建登记过的选举人大概有一百二十万左右,而江苏那边则是有将近两百万。这个数字虽然不怎么真实准确,但是也没有直隶那种六百万人那么虚假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这个数字比例和前清谘议局的选举人人数相差极大,乃是十倍以上。全国的选举人加起来接近四千万,占据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个数字虽然有很大的水分,其中大部分选举人根本就不会去投票,但是依旧可以说明这一次的国会选举规模有多么庞大,甚至被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选举。而这种大规模的选举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有效的实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贿选卖票买票那都是小事了,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选票卖出去,换几毛钱买个烧饼之类的。更严重的是发生暴力冲突之类的,候选人被打死打伤的不计其数,一些偏僻的府县根本就没举行什么选举,都是县里的书办们直接填写选票,填完了一场选举也就办完了,内定能当选的全都是够票当选,没能当选的一张选票都没有,因为既然都内定不能当选了,填写几张选票也就没意思了,还不如省点功夫一张都不填呢。

不得不提的是,这场选举当中,党派的力量依旧发挥了决定姓的作用,那些个人或者小党派参选的根本没什么赢面的机会,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国社党又或者是其他党派,大多数都会利用党派的人力财力来进行选举,比如要买票啊,个人的财力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组织力量的,买了票后党内部一分,然后那些党派的候选人们就成功当选了。就算不靠这财力,人家大党派的参选人都是玩政治的,说起来自然一套一套,威望也不是其他人可以比较的,也赢得了很多选民的心思。

这种优势国民党占据的最大,除了少数几个省份外,其他省份的大多数议员都是被他们所占据,就连共和党也不得不羡慕,至于国社党在闽浙两省内还行,但是一出外省就很难了,在没有国民军的刺刀和子弹撑腰下,国社党在外省的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不但国民党打压着,就连其他军阀也都是把国社党当成了敌对者,尤其是北方诸省,国社党员们都不敢公开的亮出身份,要不然不但行动受限,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抓,在那些军阀实力派的心里,国社党已经和国民军划上了等号,国社党的渗透就等于是国民军的渗透,这对他们而言是决不能容忍的。

所以尽管国社党的一些党章口号之类的引起了众多国内热血青年的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受限,国社党在其他省份的成效是相当有限的,连一些地方党部都不敢公开亮出招牌来,更不要说起公开参加竞选了。

毕竟陈敬云在闽浙两省内清洗国民党和北洋以及其他军阀势力的同时,其他军阀也没闲着,尤其是北洋更是在内部见到一个国社党的成员就开革一个,秘密里也是抓了不少人。

相对而言,国民党的行动要顺畅的多,在各省公开活动基本没什么限制,就连在北洋控制下的北方诸省公开竞选也没遭到极大的阻力,这一点而言比国社党要好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