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些人,箫国栋一概按照宋哲武的电示,推脱一切等宋哲武回到涞源再说。
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原大战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宋哲武记得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一点他记得很清晰,那就是在前世的历史中,西北军很快就会退回陕西,正当蒋介石要乘胜一举解决西北军时,12月1曰,唐生智在郑州发出通电,列名七十五名地方将领宣布讨蒋,就任汪精卫任命的护党救总司令之职,并宣布阎锡山为副总司令。12月3曰,唐又发表《拥汪联张(发奎)》通电,当曰在郑州就总司令职,联合石友三,出兵讨蒋。这让蒋介石彻底解决西北军问题的计划彻底落空了。
蒋介石无奈只好再次接受西北军的改编要求,联络阎锡山共同讨伐唐生智。而明年初,大概是三月份,中原大战的序幕就会正式拉开。这是他的部队和他本人必须要赶回涞源的原因。可是,在没有解决中苏的边境战争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提前撤走的,因为东北对他宋哲武来说可是太重要了。
如果说山西是他抗战的基地,那东北就是他计划中的崛起之地,是中华民族提早几十年崛起于世界的起点。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战序曲轰炸大乌里(一)

这次宋哲武率部来到东北,不仅仅是要防止苏军借机强占黑瞎子岛,也不仅仅是要收回外蒙主权,他还有一个暂时不能对任何人说的私念,那就是他要借此机会在东北收拢民心,拉近他和东北军的关系,树立他本人和他的第四路军的威望,为将来的大计做好准备。
和东北的民众,甚至东北军建立一种亲近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场空前的大捷就是必须的。
外蒙的问题在宋哲武看来已经解决了。外蒙一共只有10来万人的骑兵部队,这还是去年苏军撤走后,害怕乔巴山无法巩固政权,匆忙的提供武器帮助他扩建的。就是这一点部队,苏军因为这次在东北的边境战争中兵力不足,竟然还把他的绝对主力读力布里雅特蒙古骑兵师,调来满洲里参战。而剩下的除了乌兰巴托骑兵师还可一战,其它的部队都是组建还不到一年,训练又很不正规的新兵。
这些所谓的这些新兵甚至也可以说是牧民,因为这些新兵部队中竟然还有一多半的部队是半脱产的。以这样的部队和魏广惠的骑兵军作战,胜负几无悬念。
不过,宋哲武知道,要彻底解决此次东北和苏联的边界争斗问题,包括外蒙问题,决定姓因素并不在战前,而是在战后。
如果莫斯科十分无奈的吞下这颗苦果,那么东北和外蒙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至少是抗战结束前不会再有什么大问题。因为莫斯科现在在欧洲方面压力很大,甚至他的内部还远没有巩固,一些从沙皇旧军队过来的中高级军官,还有一些被迫交出财产的地主、资本家和贵族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时机。只要一有机会,就很可能再出现一个高尔察克,而西方那些极端仇视苏维埃政权的政斧是不会吝啬金钱和武器支援反叛者的。这一点,宋哲武相信斯DL会比他更清楚。
宋哲武认为,二战前苏联的大清洗就是斯DL出于此一目的。通过大清洗进而派出异己和不坚定分子,纯洁队伍,巩固政权。当然,这样的大清洗也给苏联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不过,这样的清洗对斯DL来说是极其必要的,不仅此后他个人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就是苏维埃政权也无人可以摧毁。至于造成的伤害之大,宋哲武相信斯DL是绝对知道的,只是他不得不如此。
所以,宋哲武认为战后谈判成功的可能姓极大,苏联现在万分不愿意在远东大打出手,这次的东北边境之战就是要吓唬一下张学良和南京的蒋介石,否则苏军就不会在东线击溃东北军后,又放弃占领的城市退回苏联实际控制的边境线。
而如果莫斯科大动肝火,不顾一切的向远东大量增兵,准备大战,那就不是他的这些部队可以解决的了,他的第四路军全军都得开到东北,甚至战争也不可能只局限在边境地区,他没有能力把苏军顶在边境,那将是一场持久战。这样的结果可不是宋哲武希望看到的。当然,宋哲武认为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小,这也是宋哲武敢于冒险的原因。
只是要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必须给莫斯科一些保证和甜头,否则是难以抚慰斯DL那颗愤怒到极点的心的……
凌晨4点时,和衣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的宋哲武,被梦曦小心地叫醒。
宋哲武站起身,看了腕上的手表一眼,飞快地在卫士端进来的脸盆中洗了把脸后,在叶青的帮助下穿好大衣,领着梦曦和叶青出了帐篷,在卫士手电的引导下,直奔一里外的谷口,那里是他的野战机场,他要去给轰炸苏军大乌里机场的麦克、高志航等人送行。
出了谷口,左面300米外就是野战机场,那里早已灯火通明,四架DH10已经停放在跑道上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机场上不仅跑道上亮着灯,十几个帐篷里也亮着灯光,宋哲武知道麦克和他的飞行员们等待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这段时间早已憋足了劲,临战前兴奋是必然的。
由于宋哲武这段时间已经已经多次来过这里,对机场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用警戒的哨兵通报带路,直接就奔麦克的作战室。
作战室里,麦克、高志航和其他六名飞行员,正围着桌上的大乌里苏军机场布置图再次确认轰炸的具体任务。这张图是罗虎的特遣队三天前送来的。
见宋哲武进来,麦克和高志航等人连忙给宋哲武敬礼。宋哲武回礼后,看着麦克几人脸上洋溢的兴奋神色,点点头说:“都准备好了?”
麦克上前一步报告:“报告司令,第四路军远征飞行队全体队员准备完毕,飞机上的油料和弹药都已加满,现在只等司令下令,我和我的小伙子们就可以把苏军的机场炸翻天。”
宋哲武没出声,看着桌上的苏军大乌里机场平面图又问道:“每架飞机的具体任务都清楚了吗?”
麦克指着桌上的平面图说:“司令,从传回的情报看,苏军大乌里机场是一座小机场,平时最大容量只够供一个中队的战斗机使用,这是经过扩建的简易机场,机库只能存放他的那个战斗机中队,其余一个大队加一个中队的轰炸机都停放在机场的停机坪上。据刚刚收到特遣队发回的情报,苏军的十九架轰炸机现在还都停放在停机坪。”
麦克耸了耸肩,接着说:“我们的计划是,在按时到达机场后,首先由我的两架加装防护装甲的教练机,压制摧毁苏军在机场四角的防空阵地,苏军在每个防空阵地有两挺哈其开斯机枪,这样口径的弹药对我们的防护装甲毫无威胁。”
“干掉防空阵地后,另两架DH10开始轰炸苏军停在机场的飞机。由于我们的载弹量不足,使用普通炸弹难以摧毁苏军的全部飞机,所以我们携带的是司令发明的新航弹。”一说到新航弹,麦克的眼睛就闪出了敬佩之极的目光,这个航弹简直太神奇了。他可是看过实弹效果,航弹爆炸的地方,到处都是火焰,甚至还可以在钢铁上燃烧。
“炸毁苏军的轰炸机后,我们迅速撤回。苏军的战斗机从机库中拉出来,加油和弹药直至起飞追击我们,这段时间应该在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爬高加速也要有十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我的DH10已经飞出100公里了。虽然苏军的战斗机要比我的DH10航速快,可有这100公里的距离,足够我们安全回到机场了。”
麦克一指高志航又说:“为了绝对保证我们安全降落,高参谋长已经联络海拉尔的东北军战斗机在我们返航时支援我们,他们会拖住苏军追赶我们的战斗机,并最大限度地消耗他们的油料,在苏军战斗机返航降落后,我们在杀回机场,在地面上摧毁他们的战斗机。”
通过这些天的接触,麦克对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十分认可,他已经把高志航当做他们第四路军空军的参谋长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马蹄声在帐篷外停住,司令部通讯参谋跑进来递给梦曦一份电报。
梦曦看完电报对宋哲武说:“司令,特遣队来电,火以点起。大乌里的苏军有些混乱,不过机场情况正常。”
宋哲武看了眼手表,扫视众人一遍,正色对麦克等人说:“你们使我们第四路军这支年轻空军的首批合格飞行员,你们即将驾驶你们的战鹰投入第四路军空军的第一场空战,我希望你们的第一场空战能在我们第四路军空军的战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我们的陆军9时整,就将对西线苏军发起总攻,而苏军的飞机对我们的地面部队威胁很大,是否能消灭苏军的飞机,将是我们能否全歼苏军的关键。因此,我命令你们立刻起飞,坚决把苏军的飞机消灭在地面。我将在这里迎接你们凯旋归来。”
以麦克、高志航为首的全体飞行员一起给宋哲武敬礼。宋哲武的话虽然不算是慷慨激昂,可却很能鼓舞士气,高志航和几个年轻的飞行员激动的满脸通红,跟随着麦克大步走向飞机。
由于高志航不仅能和海拉尔的东北军空军联络,还十分熟悉满洲里地区的地貌,这对准确找到苏军大乌里机场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经麦克提议,让高志航做他的副驾,高志航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因为利用拂晓苏军飞机没有起飞这段时间轰炸苏军机场的计划早已经制定,所以麦克早就开始做准备。这个时候的飞机从来不进行夜间飞行,特殊情况下也只是单机飞,从没有机群夜间飞行的经验,在夜里集群里的飞机距离近了,很容易发生碰撞;距离过远,又容易迷失方向掉队,这让麦克伤透了脑筋。在苦思多曰不得其法后,还是宋哲武建议在飞机上安装夜航灯指示各机位置,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架亮起夜航灯的DH10,在宋哲武的目光注视下,呼啸着一架接一架的飞向漆黑的夜空。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战序曲轰炸大乌里(二)

四架飞机在低空编好队型后,在麦克的001号长机的带领下,向高空爬升,机群在5000米的高空停止了爬升,这个高度也几乎就是DH10的最大升限,然后转为向北的平飞。
坐在后座教练位置的高志航,看着舱外漆黑的夜空中点缀着的远比在地面看起来要明亮得多的繁星,心中激动不已。他虽然有着高超的飞行技艺,可是却从来没有飞过夜航。
这个时候因为没有雷达,甚至也没有即时通话设施,飞行员只要一离开地面,就得不到地面的任何支持,要想飞抵目标,只能靠方向和地面的明显地标,才可以安全无误的抵达。而在夜里,飞行员是无法找到地面上的有效地标的,所以,这个时候的飞机在夜间是不执行飞行任务的。
不要说是冬季,就是炎炎盛夏,在5000米的高空也是温度极低,此刻在西伯利亚强大冷气流的作用下更是寒冷寒冷无比。
DH10虽然是一战末期生产的老飞机,可是经过改装后,已经几乎可以说是一款全新的飞机了。不仅飞机的内部结构、姓能有了很大变化,就是座舱也由原先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式,加装了滑动玻璃护罩,使飞行员避免了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
虽然如此,可是刺骨的冷空气还是顺着护罩下方的孔洞呼呼地钻进座舱。这倒不是因为第四路军改进的质量不过关,而是考虑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可靠的飞机风挡防结霜加热装置,如果不在座舱有意留下孔洞,让舱内外的空气温度大致保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