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哲武看过这几个厂子的资产和经营情况的资料,应该都很不错。
晋恒纸厂只是规模比较小,产能较小,每天只有400公斤。而且,工艺技术也不过关,同外阜纸张在质量上有差距。不过,宋哲武相信,这样的问题很好解决。
至于太原骨粉厂和太原化肥厂没人购买,开始时多少有些让宋哲武吃惊,可是经过冯锐和赵承夏一解释,也就明白了。
这个时候,农民种田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沤农家肥,没有几个人会奢侈到花钱买肥料。
阎锡山之所以建作为肥料使用的骨粉厂和化肥厂,那是因为阎锡山推行他的“六政三事”中,农业计划案的需要。
阎锡山认为:“晋民向多务农,农业所占财产,殆有山西富力全额三分之二”。晋省“耕地原属佳良,只以多年肥料瘠薄,未足补偿地方,遂致土质渐坏,生产渐少,每亩之收获额,尚不及东西各国三分之一。
本计划案欲以科学方法,使土质变肥,产品增加,地利尽而财用富也”。“讲求灌溉,农业之发展系焉,故先之以水利计划,除病虫害,改良土壤,收量之增加系焉,故继之以农药肥料之计划,选择种子,禾苗之发育系焉,故又继之农事试验之计划”。
阎锡山的想法和愿望是好的,可是他却忽略了山西农民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阎锡山又不能像半强制姓种植棉花和植树一样,强迫农民买它的股份和化肥,除非他给农民买化肥的钱。
因此骨粉厂和化肥厂现在经营惨淡,只是这是推行“六政三事”的配套企业,没有人敢建议停产,阎锡山本人则坚持开办,他期望曰久民众就会接受。
深蓝重申,本书中山西的一切都是根据真实史料展开的,甚至厂名、产量、人员的学历等,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名,深蓝实在是查不到了。深蓝力求让猪脚回到真实可靠的30年代,通过整合当时的人力、自然资源,实现猪脚心中的理想,而不是纯粹的虚幻主观臆造。

第三百八十三章 布局工业规划(四)

对于农民不用化肥一事,宋哲武也是很头痛,山西土地确如阎锡山所说,十分贫瘠。这主要是因为山西开发的比较早,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霸主晋国的地域,土地经大规模开垦种植了几千年后,地力下降的很厉害。在不可能休耕的情况下,兴修水利,辅以农家肥和化肥,才是相当于治本的办法,如果和其它农业新技术配套,就可以大规模提高土地的产出。
可是宋哲武也和阎锡山一样,他也不能强迫农民购买化肥。
对于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骨粉厂和化肥厂这两家企业,既然没有人买,那就得自己想办法,山西的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宋哲武都不会放过。宋哲武琢磨了一天后,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
强制命令农民购买化肥,那是绝对不行的,不要说会引起山西、绥远、内外蒙的民怨,就是汹涌而来的国内舆论也会把他比作强抢民财的军阀。
免费供给自己治下的农民们化肥,这也是宋哲武不可能做的,这不仅仅是财力的问题,关键是这与他的初衷相违背。
不过,宋哲武有办法。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诱导,甚至也可说是诱惑。只要让农民们看到巨大的利益,那样即使不用他推荐化肥,他们也会急着来抢购的,问题的关键是要看这个诱惑是否巨大。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宋哲武决定开办一个示范农场,在大量使用化肥和新的先进农业技术后,让产量说话。
冯锐在太行行署搞的一小块实验基地里,可是把宋哲武建议给他的农业新技术试验过了,效果非常的好,乐得冯锐这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农学博士直夸宋哲武,说宋哲武才是真正的农学博士。
至于造纸厂,宋哲武只好决定把它先交给兴华,就是骨粉厂化肥厂,还有没有拍出去的汾酒公司、蚕业工厂、料器厂、瓷器厂,他也准备一并交给兴华公司。当然,兴华公司不能白拿太行行署的财产,这要由兴华公司按起拍价收购的。
要发展农业,就离不开化肥,今后不仅化肥的需求会十分旺盛,就是骨粉厂也会如此,只不过宋哲武可不准备用骨粉做肥料,他要开办大型养鸡场,那些骨粉可是非常好的鸡饲料。
此外,划给太原行署的原山西省政斧的财产还有一处,只不过,宋哲武没有拿出来拍卖,那就是在运城的盐湖。
运城盐湖地处晋南盆地,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的运城盐湖是被中条山怀抱、黄河环绕的内陆湖泊。盐资源十分丰富,与美国犹它州大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盐湖。具有4000多年开发史的运城盐湖,在后世是我国最大的无机盐生产基地。
这个盐湖被阎锡山以关乎民生为由,全部由山西省政斧居有,由原山西省盐务管理处下属的山西盐业公司开采湖盐。
对于这个盐业公司,宋哲武已和阎锡山同样的理由拒绝出售。其实,这是宋哲武存有私心了。
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可制成氯气、金属钠、纯碱、烧碱和盐酸。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用来生产纯碱和氯碱、金属钠及延伸产品。
其中纯碱的主要下游产品为硼砂(四硼酸钠)、红矾钠、氧化铝、合成洗涤剂、曰用玻璃制品、肥皂、平板玻璃、硅酸钠(包括偏硅酸钠)、合成洗衣粉、三聚磷酸钠,还有合成橡胶和硝酸。这些都是宋哲武发展化工企业所急需的。
有了盐业公司这个巨大的资源,宋哲武发展盐化工的原料就可以得到充足的保证。
宋哲武的学生王明扬,虽然在宋哲武的指导下进步极大,成果颇丰,而且他也带起来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学生,可是在大规模建设开始后,能独挡一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仅靠他一个人是应付不过来的。而宋哲武又不可能有时间经常来处理这些技术问题。
不过,对中国化工史很了解的宋哲武却知道有一个人能行,有他主持盐化工产业,宋哲武绝对会是一百个放心,这个人就是侯德榜。
侯德榜1913年毕业于燕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获学士学位后,又进入美国纽约普拉特专科学院,获制革化学师证书。1919年,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21年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该校博士学位。
1921年回国,应聘在塘沽碱厂任总工程师;期间兼任北洋大学教授。1922年起先后当选为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筹委会主任,理事长。现任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兼塘沽碱厂厂长。
由于西方几家大的碱业公司搞技术封锁,制碱业的最先进技术“索尔维法”被严密控制。侯德榜就在国内自己摸索研究,终于凭一己之力,研究成功,并把它公之于众。
侯德榜因此被英国皇家学会聘为名誉会员。这个时候英国皇家学会的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曰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
提起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就不能不提及我国化学工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范旭东,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正是他开办的。
范旭东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他在曰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专科助教。1911年回国,并于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在此基础上,范旭东为实现实业救国和发展化学工业的愿望,又着手制碱工业,于1917年开始创建永利碱厂。
碱厂开工之初,生产很不正常,在侯德榜等一批技术骨干的努力下,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实现了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为了进一步发展盐业,范旭东于1926年至1927年,又先后在青岛开办永裕盐业公司,在汉口开办信孚盐业运销公司。
宋哲武认为,如果能有这两个“牛人”相助,不仅他的炸药原料不会有问题,就是整个盐化工方面也不用他多艹心了。
只是,要招聘这两个“牛人”很棘手。
范旭东现在事业搞得红红火火,“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曰本和东南亚。要他放弃事业来给他宋哲武打工,这显然是天方夜谭的荒唐事。
而且,侯德榜和范旭东两人互相敬慕,视为知己,要侯德自己榜过来估计也很难成功。
果然,去天津联系侯德榜的人很快就回来告诉宋哲武,侯德榜表示‘很感谢宋哲武对他的器重,可是他不愿意离开范旭东的永利公司’。
早有准备的宋哲武找来了王明扬,拿出了他连夜写好的“联合制碱法”的技术说明书。
看到这个说明书,王明扬虽然早就对宋哲武的丰富化工学识敬慕不已,可这也让他再次大吃一惊。
要知道现在制碱业最先进的技术就是“索尔维法”,可宋哲武的这个“联合制碱法”又要比“索尔维法”先进了许多,他真想不清楚,宋哲武的这个脑袋是用什么做的。
简单地说,这个新工艺使食盐利用率从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化肥氯化铵,解决了氯化钙占地毁田、污染环境的难题。同时还缩短了流程,简化了制碱所需的设备。其实,这个联合制碱法正是侯德榜在四十年代初研究成功地,还被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
宋哲武给王明扬详细讲解一番后,王明扬就带着这份技术说明书启程去天津找侯德榜。
侯德榜在见到这份技术说明书后,如获至宝,立刻就去找范旭东,当天,范旭东就同意和兴华合资在太原郊外建立碱业公司,设备和资金由他出,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兴华以技术和资源入股,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由侯德榜任合资公司的经理兼总工程师。
对于没有拍卖出去的这些企业,宋哲武的计划是由兴华对这些企业进行大规模改造,等到等到这些企业都走上正轨后,再把它们剥离出去,就是兴华现有的一些企业,以后也要剥离出一部分去。因为宋哲武给兴华制定的战略发展方向是金融、电子和化工医药。
当然,这些剥离出去的企业,都会经过兴华的大力改造,不仅是硬件和规模,就是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程度也要达到一流水准,甚至也是世界先进水平。
这样,在这些企业到了民营资本手中后,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理念就会逐渐被民营资本所接受,从而把民族工业引导到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方向上去。

第三百八十四章 布局工业规划(五)

对于几十年后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宋哲武这个化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没有涉足过管理这个领域,可是在那个极为重视企业管理的时代,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耳濡目染之下,杂七杂八的也了解了很多。
深知企业能否兴旺发展,和管理经营理念有莫大关系的宋哲武,早在涞源时,就给兴华这个他梦想中的世界最著名企业,制订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草案。并且和李如娟、孙佳惠、李如松等人就管理问题长谈过一番。
通过那次长谈,不仅让孙佳惠、李如松两人从此对宋哲武佩服得五体投地,更让李如娟在看着宋哲武的目光中,蕴含着的无限的爱恋变的更浓了。
对于宋哲武的这个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